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试论小柴胡汤乃通治手足少阳病之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一方,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之《伤寒论》,为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因其和解少阳之功效优异,故做为和解剂之代表方而被后世所推崇。原书中论其证、其方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  相似文献   

2.
少阳,枢机不利,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少阳病,既不能汗,更不能下,其治疗原则,应以和解为主,小柴胡汤是为主方。方中柴胡气质轻清,能透达少阳半表之邪;黄芩味苦性寒,能清泄少阳半里之热;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益气调中,扶正祛邪。共奏和解少阳,扶正达邪之功。柯韵伯说:“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也。”  相似文献   

3.
刘英锋教授秉承姚荷生先生学术思想,精于六经辨证,尤其善于运用少阳三焦理论指导疑难杂病辨治,其临床经验丰富、疗效可靠。本文即从其对少阳三焦生理病理特点之见解,结合临床病案分析,以展示其运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辨治之妙处,进而加深对"六经辨证可为万病立法"实际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吴鞠通内伤杂病辨治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中年著成《温病条辨》,创温病三焦辨证之法,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其实,吴鞠通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伤杂病的辨治也独具慧眼,颇有特色。笔者每览其晚年所著《医医病书》及《吴鞠通医案》,莫不为之而感叹。故不揣固陋,勉探其辨治内伤杂病的特色,俾后学得窥遗泽。1 治内伤注重心理疗法吴氏认为,内伤杂病多因情志不调、酒色过度、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所致或加重,在诊治过程中,若不先告以病由,晓以利害,畅其情志,戒其酒色,调其饮食起居,则药物很难收功。因此,他治疗内伤杂病,极为注重心理疗法。首先,他强调在…  相似文献   

5.
菊池病属中医“痰核”“瘰疬”范畴,临证时应从少阳论治该病。少阳外邻太阳,内近阳明,里络三焦,位于表里之间,维持着气血津液和气机升降功能的正常运行。若少阳枢机不利致津液不布,痰饮内生、阻滞经络,遂形成痰核、瘰疬等表现。临床根据菊池病的症状表现,以和解少阳为法,调畅枢机,临床主方为小柴胡汤,可佐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药,夏枯草、牡蛎等散结药,青蒿、鳖甲等清肝热、养肝阴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柴胡证以指导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方法:遵照张仲景提出少阳病治疗禁忌是以条文中脉症乃少阳病为前提进行分析。结果:柴胡证包括诸多小柴胡汤相关条文中的脉症。结论:张仲景提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是由于少阳病具有枢机不利的病机特点,涉及的病位广泛,临床表现多样,旨在说明小柴胡汤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1 少阳病的本质特征 少阳病是伤寒的一个病理阶段,其本质特征是正气已显不足,正邪双方都呈衰减之势,正邪分争,相持不下.其中正气已显不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可从<伤寒论>中找到以下依据:①第96条中小柴胡汤第一个主证是"往来寒热"."往来寒热"的形成机理是正气已显不足,无力一鼓驱邪外出;邪气亦呈衰减之势,不能长驱直入,正邪相持,互有胜负.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疑难杂病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疑难杂病的难治原因,概括了疑难杂病的辨证要领,总结了疑难杂病的治疗经验,主张在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多法联治、主次分治、久病奇治、守方缓治、重剂急治、中西合治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柴胡汤证与少阳病的关系是历代医家反复探讨的问题之一,少阳病的基本病变是胆气内郁,胆火上炎。小柴胡汤证病机以枢机不利为主,胆火内郁之邪不甚。少阳病与小柴胡汤证,虽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汤证与少阳病的关系是历代医家反复探讨的问题之一,少阳病的基本病变是胆气内郁,胆火上炎。小柴胡汤证病机以枢机不利为主,胆火内郁之邪不甚。少阳病与小柴胡汤证,虽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1.
依时辰辨治内科杂病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午流注”中的十二是辰配属十二经脉,构成了脏腑与时辰的配属关系,气血注入十二经脉各有值时,脏腑经络发生病变时,常在其气血流注的时辰中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对某些发病有明显时间节律的内科杂病,服药时间皆选择在其时辰将至前服之,即迎时而治,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眩晕作为《伤寒杂病论》中的常见症状,其病因各异,病机复杂,分析《伤寒杂病论》中眩晕有关的条文,按照病机将眩晕分为风火相煽,三焦饮停,膀胱气化阻遏、水湿停聚,阴阳两虚、清空失养,阳气郁闭过重,阴竭阳脱、阴阳离绝六个类型论述,以探讨张仲景对眩晕的辨证论治规律及理法方药特点,眩晕病机复杂多变,病性有阴阳虚实之分:实证多是水湿痰饮为患,虚证多责之脾肾阳虚、精血亏虚。张仲景对于眩晕一证主要从痰饮立论,采用三焦辨证方法治疗痰饮型眩晕,重视中焦脾胃的运化作用,创立了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等多首治疗痰饮型眩晕的经方。  相似文献   

13.
<正>临床常见胃脘痞胀疼痛与右胁隐痛、肩背疼痛相兼,而西医则诊断为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兼有胆道疾病(胆囊炎、胆囊或胆管结石、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这种情况被称之为"胆胃同病"(或称胆胃综合征)[1]。胆胃同病可由胆及胃,亦可由胃及胆,或胆胃同时发病。临床观察所见和文献资料证实,脾胃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寒影  相似文献   

14.
临床常见胃脘痞胀疼痛与右胁隐痛、肩背疼痛相兼,而西医则诊断为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兼有胆道疾病(胆囊炎、胆囊或胆管结石、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这种情况被称之为"胆胃同病"(或称胆胃综合征)[1]。胆胃同病可由胆及胃,亦可由胃及胆,或胆胃同时发病。临床观察所见和文献资料证实,脾胃气滞、脾胃湿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孙文垣医案》了解到孙一奎在临证辨治泄泻、脏腑虚损、气虚中满、气虚发热等杂病时辨治特色突出。指出因虚泄泻者,应温肾阳、益脾气,固本培元;对于脏腑虚损者,应以补养心肾为先,补泻并用;对于气虚中满者,应以温补下元为要,兼升清阳;对于气虚发热者,应甘温益气除热,健脾为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醉花窗医案》中王堉对各类杂病的辨治思想和特色,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醉花窗医案》全文所列医案、医论、地方水土论、药材论、简方验方论等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并结合其他相关古籍,系统总结王堉的学术思想和杂病辨治特色。[结果] 《醉花窗医案》为山西著名医家王堉所著,共收集101案,内容精巧、深刻广泛。王堉立足天人合一,精于脉症,辨证准确,主次分明;认为脾胃健运为摄生之本,当以调胃为先、补脾为重、化痰清热为变;又兼顾肝肾,以“清泄肝热、活血舒郁、益阴养血”次第疗法治肝郁杂病,以“滋水制火”解内伤阴热;并善从三焦气化治疗诸类水湿痰饮杂病;又活用古方验方,与道地药材互补加减。 [结论] 王堉在辨治各类杂病方面独具特色,尊古而不拘泥,思维严谨,辨证用药精准有序,能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各类杂病开拓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学习和临床诊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少阳病治疗宜忌、变证及用方三方面探析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少阳病的证治思想,为诊治少阳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其认为少阳居于半表半里,外为荣卫,里为脏腑。若荣卫表气为风寒所伤则其气郁,表郁则里亦郁,使胆之相火不降、三焦相火不升,形成寒热往来之象,其热可传胃腑,其寒可传肝脏。中气如轴,四维如轮,气机升降依赖中焦运动,脾胃中气不能斡旋气机则胆火更不降、三焦相火愈不升。治疗少阳病汗、下、温法皆不适宜,当重视和解以发挥少阳枢纽作用,重视补中以促进脾胃中轴运动,同时兼顾变证。小柴胡汤兼顾和解、补中,其合承气汤则能清胃腑热,合温木气药则能散肝寒,凡为少阳病衍变者,皆能以此方化裁。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汤,作为六经主方之一、和法的典型代表,其主治病症之多、适用病种之广,似已远远超过一般方剂,加之其配伍之巧妙、功效之奇特,更增添了其临证化裁的用途,然而,有关小柴胡汤的证治与功效,却一直疑惑颇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下疑问:(1)其所主的少阳之半,实质何在?(2)少阳病与柴胡证的关系究竟如何?(3)在柴胡证中胆与三焦的地位如何?(4)小柴胡汤和解的实际意义为何?(5)其主治少阳与泛治他病的的统一性何在?(6)如何驾驭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经旨?本着理论指导实践、辨证结合论治的要求,试对这些古今争议较多的问题,作了理论上的分析与沟通,进而提出了统一证治的若干基本观点,为中医经典证治体系的系统化、规范化研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升陷汤出自清末民初著名中西汇通派医家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由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五味药组成,主要治疗大气下陷之证。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从中可以体会如能够把握病机,升陷汤在内科疑难杂病中能够使患者病情缓解,扭转病势,由逆转顺。  相似文献   

20.
1音哑案 齐某,女,37岁,售货员。患者自述声音嘶哑不能发音年余。自感身热咽干口燥,烦躁口渴,经常泡服麦冬、胖大海,每日饮水4~5瓶,疑为糖尿病,经多方检查排除糖尿病,患者痛苦,久治无效。于2007年3月16日经人介绍邀余诊治。观其舌红少津,诊其脉弦细而数。此属邪热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