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单阶段腰椎椎弓根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9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单阶段(L3)椎弓根截骨矫形同时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46个月,术后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术前Cobb'S 角36°~69°(平均50°),颌眉角30°~70°(平均55°).术后Cobb'S角16°~28°(平均24°),颌眉角12°~22°(平均16°).矫正患者后凸畸形,改善了视线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后路单阶段腰椎椎弓根截骨并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方法相对简便,临床效果可靠,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是病变后期出现的脊柱矢状面上的屈曲畸形,脊柱截骨矫形是唯一的治疗方法。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方法及其应用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EMbase数据库2000-01/2011-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截骨;ankylosing spondylitis;kyphosis;osteotomy"。此外还查阅相关文献中引用的原始文献数篇。纳入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截骨方法、适应证和效果的论著类文章。结果与结论:按照截骨矫形后的三柱变化,临床常用的截骨方法主要有:开张型、闭合型和闭合-开张型截骨。目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术式主要有:后路多节段经椎间关节V形截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椎切除以及脊柱去松质骨截骨。前二者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应用最多的两种标准化矫形技术,而后二者则主要应用于后凸顶点较局限或顶椎区楔形变的重度角状后凸畸形。且不同截骨方法各有其相应技术要点、适应证及并发症,选择恰当的截骨方法有助于后凸畸形的有效矫正。  相似文献   

3.
李秀华  林小娟  坝永梅 《护理研究》2012,26(32):3071-3072
颈椎后凸畸形是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后遗症,病人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手术治疗风险大。上颈椎后凸旋转畸形临床罕见,我们对一例强直性脊柱炎并上颈椎严重后凸并旋转畸形病人行一期后路颈椎截骨矫形术,为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并发症,科学有效的围术期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33岁。四肢酸痛不适13年,加重伴颈部屈曲畸形1年余。晨僵感,天气变化时疼痛症状加重,颈部逐渐出现后  相似文献   

4.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根据畸形的严重程度,采用单节段或两节段经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矫形,可取得良好的矫形效果。目的:对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应用结果及研究文献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方法:对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16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并以电子检索的方式对CNKI数据库2002/2011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研究文献进行检索,采用检索词为"螺钉;强直性脊柱炎;后凸",共检索相关文献48篇,进行数据特征等的深入分析。结果与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侵犯中轴脊椎关节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晚期常合并胸段或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经胸段脊椎屈曲增加,患者往往无法平视,严重的甚至肋骨下缘挤压内脏致心肺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及美观,采用脊柱截骨,经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矫形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采用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对12例AS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治疗.测量术前和术后颌眉角和Cobb角度.结果 平均颌眉角由术前59°矫正至术后17°,Cobb角度由术前53°矫正至术后27°.重心前移、双目视野、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也可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是AS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我科2010年2月13日收治1例胸椎结核后凸畸形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楔形截骨、矫正畸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Cobb’s角从术前56°恢复到0°,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与传统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脊椎楔形截骨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测量并比较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畸形纠正程度,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颌眉角在术后2周、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除腰椎前凸角术后6个月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植骨融合率和脊柱功能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可有效恢复脊柱高度,防止矫形过度或丢失,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中头部体位对强直性脊柱炎胸椎腰后凸畸形患者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术中唤醒时间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行后路截骨矫形术的患者,按手术先后次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静脉全麻后,取头低脚低呈弓形俯卧体位,实验组将手术床床头抬高10°;对照组手术床床头未抬高,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唤醒时间及苏醒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唤醒时间为(13.7±2.0)min,对照组为(24.2±2.7)min;实验组患者苏醒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术中将患者头部抬高10°可缩短患者术中唤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9.
蒋成  蒋萍  蔚芃 《华西医学》2011,(7):1035-1037
目的 探讨经后路全脊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评估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4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脊椎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畸形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49岁.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10例,结核后凸3例,椎体发育不良2例;后凸顶点:胸9椎体1例,胸11椎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8例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护理。主要措施有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可以有效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均可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围术期的系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背景:陈旧性后凸畸形需要矫形手术来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进行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矫正,但仍存在争议。目的:探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并以矢状位后凸Cobb角评价效果。方法:以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在2005年7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2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治疗后平均后凸Cobb角减小更为显著。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于大于40°的脊柱结核畸形、脊髓或马尾、神经根受压及不稳定者行开放手术指征是明确的,经后路行切开病灶清除,植骨,矫形融合内固定是理想的治疗方法。目的:分析后路脊椎双平面截骨矫形、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的临床结果及其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0-01接受一期后路脊椎双侧截骨矫形、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严重脊柱后凸畸形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9例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获随访12(8~16)个月,未见结核复发,均骨性融合,末次随访Cobb角及疼痛目测类比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植骨融合时间8.5(5~14)个月。说明后路脊椎双平面截骨矫形、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配合正确的抗痨治疗,可取得优良的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行截骨矫形内固定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行截骨矫形内固定术的护理经验。结果 8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患者脊柱后凸均得到矫正,无1例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良好的专科指导能有效提高矫形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患者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4.
郑玉萍  蒋黎 《全科护理》2013,11(17):1631-1632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是病变后期出现的脊柱矢状面上的屈曲畸形,严重影响病人平视、平卧、行走等功能[1]。牙龈癌是口腔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需手术治疗。任何手术的成功都需要一个显露清晰的手术视野,以适合手术操作,清晰显露手术视野不仅取决于麻醉效果,还取决于正确合适的手术体位[2]。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牙龈癌病人行手术治疗,其手术体位安置是手术中护理的难点。我院收治1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  相似文献   

15.
郭玲  张侠 《全科护理》2013,11(12):1083-108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畸形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巡回护士体位护理方法。[方法]在全身麻醉下行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畸形病人20例,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巡回护士术前病人访视、健康指导、麻醉、手术中体位护理等。[结果]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畸形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20例全部麻醉插管顺利,术中病人生命平稳,手术体位医生满意,病人骨凸部位无压疮。[结论]巡回护士对特殊病人良好体位护理可以降低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减轻病人创伤,加速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术后植骨融合率和脊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58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脊椎楔形截骨术与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站立位身高、颌眉角、截骨节段后凸角度、术后植骨融合率及脊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站立位身高高于对照组,颌眉角及截骨节段后凸角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植骨融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脊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能有效恢复患者站立位身高、颌眉角和截骨节段后凸角度,提高植骨融合率,改善脊椎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背景:生物力学的观点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矫形在后凸的顶点处截骨最佳,但术中脊髓损伤的风险大。目的:分析联合应用椎板间截骨+椎体截骨+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36例,均采用PSO(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截骨+SPO(Smith-Peterson Osteotomy)联合截骨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结果与结论:36例患者未发现植入物修复后矢状位失平衡者,矢状位失衡的改善率为64%。患者植入物修复后胸腰椎后凸角的到恢复,改善率为60%;颌眉角的改善率为98%,疼痛症状缓解程度为64%,ODI 指数95%;均未发生拔钉、断钉、断棒现象。说明选择性截骨矫形技术+长节段内固定手术能够获得稳定的内固定疗效,防止出现矢状位失平衡,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因骨质疏松导致的拔钉、断钉、断棒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通过2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复,缩短了卧床时间,提高了自理能力。结论对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形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围术期的系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圆背畸形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后期病变常见的继发性姿势改变,后路“V”形截骨矫形是治疗AS圆背畸形的经典手术方式之一。回顾分析我院于2001年9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0例AS圆背畸形患者,行多节段椎板关节突“V”形截骨,Luque棒椎板钛丝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实施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脊柱后凸畸形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34例患者实施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4例患者实施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手术相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畸形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术后优良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73.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VAS评分及手术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残余尿量、强烈尿意及初始尿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椎间隙高度角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后凸畸形实施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有效纠正了患者的后凸畸形,提高了临床优良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