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瘤病毒 (HPV)在尖锐湿疣 (CA)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44例病理形态学诊断为尖锐湿疣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 ,用 HPV多克隆抗体和 HPV- 11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 ;用分别针对 HPV6和 HPV11- 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行原位杂交。结果  1免疫组化染色 :37/4 4例(84.1%) 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 ;6 /4 4例 (13.7%) HPV- 11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 ;2原位杂交 :有 38/4 4例(86 .4%)表达 HPV- DNA,其中既表达 HPV6 - DNA又表达 HPV11- DNA者 2 6例 (5 9.1%) ;3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有 43/4 4例 (97.7%)呈阳性反应。结论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HPV是病理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 ,二者的联合使用明显提高了 HPV的检出率。在临床应用中结合形态学改变 ,可提高尖锐湿疣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DNA)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表达,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5例尖锐湿疣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用HPV多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用HPV6/11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行原位杂交。结果免疫组化染色34例(61.8%)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原位杂交46例(83.6%)表达HPV DNA阳性;其中18例(32.7%)在免疫组化染色中不表达或可疑表达而在原位杂交中表达阳性;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有52例(94.1%)呈阳性反应。结论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是病理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原位杂交法优于免疫组化法(P<0.05),二者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HPV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吴勇军  李筝  唐仪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165-166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ISH)和免疫组化(IHC)方法诊断尖锐湿疣(C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与组织病理相比较;了解湘潭地区CA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对临床和(或)病理组织学诊断CA的124例病例进行检测。结果:IHC检测HPV-P阳性84例,HPV16阳性82例,总阳性率为69.4%(86/124),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棘细胞上层及颗粒细胞层;ISH检测HPV6/11阳性108例(87.09%),HPV16/18阳性14例(11.29%),HPV16/18阳性的12例中有6例合并有HPV6/11阳性(4.8%)。ISH总阳性率为93.5%(116/124),HPV6/11、HPV16/18同时感染42.85%,阳性细胞广泛出现在棘层中上层、颗粒层及角化不全细胞核内,在角化不全层被挤压的细胞核内也可见到阳性表达可见。结论: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是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原位杂交法检测HPV6/11、HPV16/18比免疫组化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要高,且定位准确、背景清晰,能对感染有准确的组织学定位,更有助于HPV分型研究,因此是诊断和研究CA的较好和先进的方法。湘潭地区CA以HPV11和6感染为主,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湘潭地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nan papilooma virus,HPV)的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iochemistry,IHC)方法对临床和/或病理组织学诊断CA的266例病例进行检测。结果 IHC检测HPV-P阳性166例,HPV-16阳性32例,总阳性率为65.41%(174/266),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棘细胞上层及颗粒细胞层;ISH检测HPV6/11阳性235例,HPV16/18阳性42例,HPV16/18阳性的42例中有24例合并有HPV6/11阳性。ISH总阳性率为95.11%(253/266),HPV6/11、HPV16/18同时感染57.14%,阳性细胞广泛出现在棘层中上层、颗粒层及角化不全细胞核内。结论本地区CA以HPV6/11感染为主,少数为高危型HPV16/18型;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两种检测方法相比较,原位杂交技术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免疫组化技术,因此是诊断和研究CA的较好和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韦华生  肖胜军 《华夏医学》2006,19(3):417-418
目的:比较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在形态学不典型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2~2004年37例形态学不典型尖锐湿疣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地高辛标记HPV 6/11型探针对其进行检测,发现HPV 6/11( )即确诊为尖锐湿疣。结果:其中免疫组化检测HPV-CA g( )18例,HPV-CA g(-)19例。两种方法比较,原位杂交技术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免疫组化技术。结论:HPV DNA原位杂交技术在不典型的尖锐湿疣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PV16 cDNA,HPV16E7、HPV6/11、HSV-Ⅱ、CMV在各类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例慢性宫颈炎、10例宫颈尖锐湿疣、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0例宫颈浸润癌、10例正常宫颈标本行HPV6/11、HSV-Ⅱ、CMV的测定。用原位杂交行HPV16CDNA的测定。结果 HPV6/11在宫颈尖锐湿疣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HPV16 cDNA,HSV-Ⅱ及CMV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均增高(P〈0.05)。随病变进展HPV16 cDNA表达增加,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呈正相关。HPV16 cDNA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SV-Ⅱ、CMV的表达(P〈0.05)。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时,HPV16E7在HPV16合并HSV-Ⅱ及CMV感染时阳性表达率高于单纯HPV16感染时的表达。结论 HPV6/11是引起宫颈癌和尖锐湿疣的主要病因。HSV-Ⅱ及CMV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与HPV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洪安  蒋金芳  李锋 《农垦医学》2006,28(4):244-245
尖锐湿疣是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的性传播疾病。据报道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HPV6/11的阳性表达占96.4%。仅凭H—E切片形态难以进行判断。HPV免疫组化阳性率很低。特异性不强,核酸原位杂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室于1995年开始用原位杂交的方法鉴定HPV以确诊尖锐湿疣。反复实验对地高辛标记的探针在应用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位分子杂交法诊断尖锐湿疣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与组织病理及醋白试验相比较。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所用探针为地高辛标记的DNA探针(HPV6/11,HPVl6/18,HPV31/33)]、组织病理及醋白试验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标本。结果37例标本中,醋白试验34例阳性;组织病理检查37例均阳性;原位分子杂交法的总阳性率为94.6%,HPV6/11阳性31例(阳性率83.7%),HPV16/18阳性2例(阳性率5.4%),1例标本HPV6/11及HPVl6/18均阳性(2.7%),HPV31/33阳性1例(阳性率2.7%),阳性标本可见细胞核着蓝色,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在棘层空泡化细胞的细胞核内。结论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HPV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能对感染有明确的组织学定位,而且还能进一步鉴定感染的型别,因此是诊断和研究尖锐湿疣的较好和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21WAF1及PCNA蛋白在尖锐湿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两者与尖锐湿疣(CA)中HPV6/1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尖锐湿疣皮损中P21WAF1和PCNA及HPV6/11蛋白的原位表达情况.结果 CA组织中HPV6/11、P21WAF1、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30%、88%,PCNA强阳性表达率为57%.CA组织中HPV6/11、P21WAF1阳性表达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CA组中PCNA与P21WAF1表达负相关,PCNA与HPV6/11表达呈正相关,HPV与P21WAF1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P21WAF1表达下调可能与CA的发病机制有关,并受多因素调控.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尖锐湿疣与HPV感染的关系以及对比免疫组化和基因芯片对宫颈尖锐湿疣石蜡组织HPV检测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 29例宫颈尖锐湿疣组织进行HPV分型检测,并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之HPV蛋白表达率对比。结果 基因芯片技术HPV检出率为27/29(93.1%),明显高于免疫组化HPV检测阳性率69.0%(P<0.05)。基因芯片发现检出亚型主要为HPV6(9/29)和HPV11(20/29)。其中单一感染为22/27,多重感染5/27;共出现了1例单纯高危型HPV52感染和4例高低危型HPV复合感染(HPV6,56; HPV6,11,52; HPV6,11,58; HPV11,43,51,66)。结论 宫颈尖锐湿疣与HPV6和HPV11感染密切相关。对石蜡标本HPV的检测,基因芯片技术与免疫组化相比,具有敏感性更高、特异性更强的特点,同时能够对23种HPV亚型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11.
林强  徐雯  金松  张毅  翁阳  许琳  吴丹梅 《海南医学》2011,22(12):37-39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检查和HPV-DNA检测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SP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8年4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经阴道镜检查拟诊宫颈SPI的219例患者行病理检查,同时行HPV6/11、16/18型DNA的检测。结果 219例阴道镜拟诊宫颈SPI患者中,病理确诊为HPV感染209例,阴道镜的诊断符合率为95.4%。HPV-DNA阳性191例,HPV-DNA检测阳性率为87.2%,其中HPV6/11型阳性126例,HPV16/18型阳性62例,混合感染3例。病理诊断为单纯HPV感染患者133例,其中HPV6/11型115例,HPV16/18型18例,而病理诊断为HPV感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58例,其中HPV6/11型11例,HPV16/18型44例,混合感染3例。结论阴道镜检查是一种早期发现宫颈SPI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宫颈单纯HPV感染的主要亚型为HPV6/11型,HPV感染合并CIN的主要亚型为HPV16/18型。  相似文献   

12.
尖锐湿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由HPV-6、-11、30~32、42~44等感染,其中HPV-6和-11型约占90%。尖锐湿疣可自身种植,也可互相传播,常多发和复发。虽然临床根据病史、部位、形状、颜色及病理医生通过镜下检查也可作出明确诊断,但仍有不少误诊,所以对尖锐湿疣必须通过临床、实验室相关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综合分析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诊断。尖锐湿疣好发部位一般是男女性外生殖器及肛门部位,有  相似文献   

13.
女阴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临床病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女阴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疣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0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观察比较,其中88例做免疫组化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果 部位:尖锐湿疣多为两个以上部位同时发生(44.56%),而假性湿疣多只限于一个部位(80.18%)(P<0.01)。局部表现:两者均形成乳头状突起,但尖锐湿疣常融合成菜花状。组织学观察:对两组的8项病理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化染色:尖锐湿疣细胞核阳性率为60.38%,假性湿疣阴性。结论 诊断性凹空细胞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阳性是目前诊断尖锐湿疣及鉴别假性湿疣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及女阴假性湿疣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女性外阴及肛周的85例尖锐湿疣与97例假性湿疣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所有病例做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的上皮均呈乳头状结构,但尖锐湿疣常融合成菜花状.HPV免疫组化染色,尖锐湿疣HPV-Ag阳性44例,HPV6/11阳性78例,假性湿疣均为阴性,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灶状分布空泡细胞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阳性是目前诊断尖锐湿疣及鉴别假性湿疣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尖锐湿疣与HPV感染的关系,对比免疫组化和基因芯片对宫颈尖锐湿疣石蜡组织标本HPV检测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 29例宫颈尖锐湿疣组织进行HPV分型检测,并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的HPV蛋白表达率对比.结果 基因芯片技术HPV检出率为93.1%(27/29),明显高于免疫组化HPV检测阳性率69.0%(P<0.05).基因芯片发现检出亚型主要为HPV6(9/29)和HPV11(20/29).其中单一感染为81.5%(22/27),多重感染18.5%(5/27);共出现了1例单纯高危型HPV52感染和4例高低危型HPV复合感染(HPV6、56; HPV6、11、52; HPV6、11、58; HPV11、43、51、66).结论 宫颈尖锐湿疣与HPV6和HPV11感染密切相关.对石蜡标本HPV的检测,基因芯片技术与免疫组化相比,具有敏感性更高、特异性更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用HPV16,HPV18及C-Ha-ras-1,C-myc等多个探针,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了44例宫颈癌和17例正常宫颈组织。HPV-16-DNA,HPV-18-DNA及C-myc,C-Ha-ras-1癌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50%、6.8%及63.3%、68.2%,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提示这4种因素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C-myc癌基因阳性的宫颈癌活组织C-Ha-ras-1同时阳性者占86.7%(26/30),C-myc癌基因阳性宫颈癌活组织中,60%(18/30)HPV-DNA呈阳性,C-Ha-ras-1阳性者中57.1%(16/28)HPV-DNA呈阳性,说明HPV与C-Ha-ras-1及C-myc有关,HPV与癌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成人型喉癌、喉癌旁组织及颈部淋巴结组织进行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发现20例喉癌组织中有16例呈HPV-6、11型阳性,1例HPV-16、18型阳性;2例癌旁1cm内组织有1例HPV-6、11阳性;2例癌旁2cm外组织均呈HPV-6、11、16、18阴性;3例颈淋巴结病理检查有癌转移,均为HPV-6、 11型阳性。  相似文献   

18.
一位83岁日本男性于阴囊前部出现一斑块,其上有群集的多发性疣状丘疹。组织学表现为与尖锐湿疣、Bowen病和乳房外Paget病(EM PD)相一致的3种不同上皮改变。经原位杂交发现尖锐湿疣区H PV6表达阳性,并与H PV31阳性Bowen病有明显分界。EM PD的H PV6/11/16/18/31/33探针标记均为阴性。免疫组化显示表达细胞角蛋白7的Paget细胞主要在H PV6/31阳性上皮下部呈单个散在或群集分布。据作者所知,这是尖锐湿疣、Bowen病和EM PD在同一皮损并发的首例报道。临床表现为尖锐湿疣的部位同时发生人乳头瘤病毒6(HPV6)阳性尖锐湿疣、HPV31阳性B…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鲍温样丘疹病与尖锐湿疣、Bowen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鉴别诊断。方法对尖锐湿疣、鲍温样丘疹病和Bowen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和分析,同时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HPV6/11、HPV16/18DNA。结果①鲍温样丘疹病与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相似,病理学形态差异较大;鲍温样丘疹病与Bowen病的临床表现不同,病理学形态相似。②35例尖锐湿疣中HPV6/11DNA阳性33例(阳性率94.29%);35例鲍温样丘疹病中HPV16/18DNA阳性29例(阳性率82.86%);16例Bowen病中HPV16/18DNA阳性4例(阳性率25.00%)。结论鲍温样丘疹病与尖锐湿疣的鉴别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HPV的不同类型有助于鲍温样丘疹病与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鲍温样丘疹病与Bowen病的鉴别必须结合临床及病理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对尖锐湿疣的病因诊断意义及原位杂交的方法学,(2)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原位杂交技术,对45例临床疑为尖锐湿疣的组织进行了HPV6B/11DNA检测,为减轻非特异性背景染色并获得最大杂交敏感性,对消化酶,变性及杂交温度和时间,洗涤液,显色剂等原位杂交方法进行了研究。(3)结果 32例病理诊断为尖锐湿疣者呈阳性,4例病理疑诊为尖锐湿疣者呈阴性。9例病理诊断为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