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 ,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 ,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 ,再配合物理降温 ,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 ,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 ,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 ;改善血管通透性 ,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 ;提高血中氧含量 ,促进有氧代谢 ;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亚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术后病人、低温麻醉病人、高热惊厥或超高热病人、感染中毒性休克早期及颅内感…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 ,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将 6 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30例 ) ,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两周后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及瘫痪肢体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结果应用亚低温治疗后 ,患者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 (P <0 .0 1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 (P <0 .0 1 )。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并给予适当的护理 ,可有效降低脑梗塞的死亡率、病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配合常规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将6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亚低温治疗技术及护理,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照组常规给予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亚低温治疗有保护脑细胞的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残疾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颅脑外伤及开颅术后中枢性高热者降温、预防褥疮的疗效.方法研究38例颅脑外伤后高热病人,应用亚低温疗法的护理.观察亚低温治疗前后氧饱和度(SPO2)、颅内压监测(ICP)及生命体征,包括体温(T)、脉搏(P)、呼吸(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平均值,配对t检验.结果T、R、ICP、SPO2经统计学处理P<0.001,SBP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P、DBP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调温床进行亚低温治疗对颅脑外伤及开颅术后中枢性高热者降温有良好效果,并能预防褥疮等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治疗患者鼻饲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秦志梅 《护理学报》2004,11(3):38-39
报道48例亚低温治疗患者采用一次性投给、间歇滴注和连续输注营养膳的方式鼻饲营养,其并发症有:腹泻、腹胀、肠蠕动亢进,便秘,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代谢紊乱,高血糖,水、电解质失衡,鼻胃管堵塞等。护理中体会到亚低温治疗患者鼻饲营养的时机最好在急性期1~2d后,应用鼻饲泵连续输注,适时使用胃肠动力药西沙比利.掌握营养膳的配制和正确的鼻饲方法,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95年8月~2004年7月,我院对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5例颅脑外伤病人运用亚低温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主要护理措施包括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对体温和呼吸的监测。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治疗时间为3~7d,无一例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得到很好的控制,明显改善了颅脑外伤病人神经功能预后。结论亚低温治疗实施越早,对脑保护作用越明显,疗效越好。临床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应视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亚低温(28~35 ℃)治疗对颅脑外伤的治疗作用愈发明显,逐渐应用与临床。研究发现其作用机制包括脑组织氧耗量,减轻脑组织酸中毒;保护血脑屏障,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减缓脑细胞内Ca2+ 超载,减轻脑水肿;降低氨基酸递质释放,减轻毒性脑损伤;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及炎性反应等。方法:通过对降温时间,方式,温度和复温等控制可有助于特重型颅脑损伤、脑干伤、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 中枢性高热 、脑缺血患者的治疗。结果: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基础护理,防治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冬眠药物可降低血管张力,并使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容易诱发肺部感染,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预防泌尿道感染,每日做好尿道口常规护理,定期膀胱冲洗、更换尿管;注意胃肠道营养供给速度和温度,防止反流和腹泻等并发症等。结论:亚低温治疗是颅脑损伤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亟需深入的研究,包括分子机制,临床治疗规范化和到位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作为一种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有效措施,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及研究逐渐增多,被多种指南所推荐并使多种危重症患者获益[1-2].香港危重病学护士协会专业发展委员会主席陈永强[3]先生强调,作为医疗服务最前线的护士,一定要掌握、更新与急救有关的知识及技术.本文就亚低温的发展与现状、方法及护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将5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28例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时2组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生活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措施干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的时间点对2组进行HIHSS神经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治疗组第1、2周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第2周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早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并发症,确保治疗安全有效,促进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危重症病人亚低温治疗的实施和护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危重症亚低温治疗的实施方法、监护重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对19例危重症伴意识障碍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结果 存活18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Glasgow昏迷计分由治疗前平均6分增加到11.6分。结论 亚低温治疗是危重症伴意识障碍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护理上总结了亚低温治疗的物理降温与复温的方法,冬眠药物的使用与体温控制、监护重点及并发症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重点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对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亚低温治疗前后比较及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颅内压、体温明显降低,疗效明显增高。结论亚低温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护理上总结了亚低温治疗的降温与复温方法,冬眠药物的作用与体温控制,监护重点及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e—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NICU收治的78例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进行抗掠厥、防治脑水肿、维持正常脑代谢、静脉营养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选择性头部降温,治疗期间持续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直肠温度等,动态检测血糖、血气分析、电解质、出凝血时间等,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脑电图(EEG)检查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EEG、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24h、48h、72h心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呼吸、收缩压、舒张压、血糖、钠离子浓度、钾离子浓度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在新生儿HIBD治疗中是有效、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87例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43例,直肠温度(RT)控制在31~35℃,对照组44例,RT控制在36.5~37.5℃,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糖、血乳酸、血气及电解质,伤后3个月根据GC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ICP、高血糖、高乳酸血症分别显著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变化无显著差异;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杜智梅  陈桂钦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1017-101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20例,加强病情观察,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12例治愈,6例好转,1例死亡,1例未愈。结论:亚低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降温效果好,能减轻脑水肿,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所引起的高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目前所常用的退热方法主要有物理降温与化学降温.传统的物理降温主要是酒精擦浴、冰枕、冰敷等,均有操作繁琐、降温效果不理想的缺点.化学降温法疗效虽好,但反复使用对患者有很大的副作用,且持续时间不长.而亚低温治疗仪,具有制冷迅速、控温良好、体温下降平稳等优点.我科自2002年6月至2003年7月共收治脑梗死患者22例,经过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崔洪侠  陈慧  来玉民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8):1755-1756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采用脱水、抗炎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施行亚低温治疗。结果:亚低温组在治疗后24h及4d、7d颅内压、血糖和血乳酸值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病死率29.27%,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56.10%(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迅速降低患者脑代谢,减轻脑缺氧,可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耗氧量,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含氧量,促进有氧代谢.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使用亚低温治疗.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喜英 《全科护理》2009,7(35):3234-3234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耗氧量,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含氧量,促进有氧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