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3.
4.
5.
6.
郭尔夫从事针灸临床工作38年,博览群书,精于歧黄,尤擅针灸,刻苦学习《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经典著作和现代医学,对经络学说、腧穴定位和针法有独特的见解。善于挖掘针灸绝技,擅长芒针深刺募穴、药罐等,对五输穴临床运用得心应手。现就郭老师多年运用芒针深刺募穴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 中 脘 中脘穴又名太仓,位于任脉经、脐上四寸处,为胃之募穴,是手太阴、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足厥阴及任脉之会。中脘又是手太阴之所起,足厥阴之所终,任脉之所发,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脉之所生。中脘穴上一寸有上脘穴、下一寸有下脘… 相似文献
7.
《针灸甲乙经》为魏晋时期著名的医家皇甫谧所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针灸医学发展的里程碑。随着针灸在临床医疗中的广泛应用,溯源古籍,探讨古医籍对医学科学的贡献,定有裨益。本文就《针灸甲乙经》对募穴的论述作简要归纳、分析,以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募穴是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的输穴,肝血流图是无创性测定肝组织的阻抗变化来探查肝区血流动力学和血液循环状态,并以此推断肝脏质地及病理变化。肝炎患者的肝募期门穴和肝血流图变化如何?我们进行了初步观察。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正常组25例经体检无肝病史,肝功、超声波检查均正常者。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8岁。肝炎组30例(其中住院11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0岁;病程1月~2年:30例肝功均有异常,17例有肝肿大,12例肝区有压痛。二、方法:由专人观察受检查者肝经募穴期门有否异常形态变化,即皮肤色泽、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电针与肌肉注射强痛定缓解肾绞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1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6例)和药物组(25例),电针组针刺采用电针肾经膀胱经郄穴水泉、金门及相关募穴京门、中极;药物组于患侧臀部一次性肌注强痛定100 mg。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SF-MPQ)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电针组愈显率为69.2%(18/26),优于药物组的44.0%(11/25)(P<0.05)。两组治疗后10 min、30 min、60 min、120 min,SF-MPQ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电针组治疗10 min、30 min后以上评分较药物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电针组完全缓解时间[(131.19±152.12)min] 明显短于药物组[(184.29±84.04)min,P<0.05]。电针组在24 h内肾绞痛复发率为8.0%(2/25),略低于药物组的31.6%(6/1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肾经膀胱经郄穴及相关募穴与肌注强痛定均能有效缓解肾绞痛,但电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电针合募穴与单纯针刺两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SCI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合募穴治疗组40例与单纯针刺对照组40例。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疗前疗后在膀胱功能(日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残余尿量、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排尿次数减少、单次排尿量显著增多(P0.05),并且治疗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降低较大(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0.05)。结论电针合募穴与单纯针灸治疗SCI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10)
目的:探讨电针大肠俞募穴治疗肠动力异常亢进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俞募组、俞穴组、募穴组,每组12只。采用番泻叶煎剂灌胃造模法,同日电针刺激天枢、大肠俞,每次20min,共治疗10次。运用光镜、HE染色、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电针治疗后大鼠排便情况、海马及肠道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肠动力亢进模型建立后,与对照组比较,1 h排便粪粒数、24 h排便粪粒总数、24 h粪便含水量均显著增高(P<0.01),海马CA2区、CA3区、DG区BDN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以DG区最为明显(P<0.01);治疗后,募穴组大鼠的1 h排便粪粒数、募穴组和俞募组大鼠的24 h排便粪粒总数和24 h粪便含水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俞募组、募穴组、俞穴组上述脑区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回升,以DG区最为明显(P<0.01);光镜下模型组、针刺组大鼠海马、肠道组织形态均有所改变,针刺组改变程度较轻。结论:大肠俞募穴可以改善肠动力亢进大鼠的异常排便情况,通过提高海马DG区BDNF蛋白表达水平而发挥中枢调控作用可能是其起效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天枢对实验性大鼠肠道茵群失调的影响.方法:将50只清洁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药物组(Medical group)、关元组(CV 4 group)、天枢组(ST 25 group),每组10只.用大量盐酸林可霉素灌胃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药物治疗和艾灸治疗.1个疗程后,采取各组大鼠新鲜粪便0.1g,应用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Species,BS)、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LBS)、肠杆菌(Enterobactefiaceae,EB)、肠球菌(Enterococcus,EC)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生化鉴定管和比浊法检测不同菌落生长情况和各组菌落数量.结果:艾灸关元穴使BS、LBS数量有所增加;艾灸天枢穴使EB、EC数量有所增加.结论:艾灸不同部位的募穴可以选择性生调整肠道优势益生茵群,从而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moxibustion at Guanyuan(CV 4)and Tianshu(ST 25)on intestinal dvsbacteriosis in rats.Methods:Fifty Wistar rats,clearing grade,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a normal group,a model group,a medical group,and a Guanyuan(CV 4)group and a Tianshu(ST 25)group,with 10 rats in each group.The rats were treated with Lincomycin Hydrochloride via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for developing models.The model rats were treated with medicine and moxibustion respectively.0.1 g fresh rat feces in each group were cultured on the selective culture medium of bifidobacterium species(BS),lactobacillus(LBS),enterobactefiaceae(EB)and enterococcus(EC).The growth and quantity of the bacterial colony were tested by b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tubes and turbidimetry.Results:Moxibustion at Guanyuan(CV 4)increased BS and LBS while moxibustion at Tianshu(ST 25)improved EB and EC.Conclusion:Moxibustion at Front-Mu points Of different body parts selectively regulated advantaged probiotics for treating intestinal dysbactenosis. 相似文献
17.
肝经俞募穴刺络放血法对失眠患者PSQI、SAS和SD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经俞募穴刺络放血法配合针刺对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对照组)和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组(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辨证取穴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后,配合肝经俞募穴(肝俞、期门穴)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常规针刺:1次/d,5次/周;刺络放血拔罐法:2次/周,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选用PSQI、SAS、SDS作为观测指标。结果:两组疗后疾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后PSQI、SAS、SD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经俞募穴刺络放血法配合针刺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肯定,较单纯针刺治疗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俞募穴埋线治疗卵巢早衰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肝脾肾之俞募穴埋线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成埋线组和药物组,每组各66例。埋线组给予肝脾肾之俞募穴埋线治疗;药物组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即口服戊酸雌二醇(补佳乐)2mg,每日1次,连服20天,10天后加服安宫黄体酮4mg,每日2次,连服10天,平均用药6个月。观察2组疗效及血清促卵泡激素(FSH)和雌二醇(E2)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FSH和E2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埋线组血清E。提高较药物组显著(P〈0.01)。埋线组痊愈率为84.9%,总有效率为97.0%;药物组分别为31.8%、84.8%。埋线组痊愈率优于药物组(P〈0.05)。随访10个月,埋线组疗效可维持。结论:肝脾肾之俞募穴埋线治疗卵巢早衰疗效好,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自 2 0 0 0年 9月至今 ,笔者采用电针疗法治疗子宫脱垂12例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 12例患者均为已婚妇女 ,经门诊妇科检查诊断为子宫脱垂。年龄最大 45岁 ,最小 2 6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6年余 ;其中 度脱垂 7例 , 度脱垂 4例 , 度脱垂 1例。2 .诊断标准 度 子宫颈下降到坐骨棘水平以下 ,但不突出于阴道口以外。 度 宫颈下降到阴道 ,或部分宫体下降到阴道口以外。 度 宫体全部下降到阴道口以外。治疗方法嘱患者治疗前排空小便 ,平卧位 ,取气海、关元、子宫、提托、足三里、地机、三阴交。选准穴位后 ,常规消毒 ,选用… 相似文献
20.
胃俞募穴与胃特异性联系通路的荧光双标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求胃与其俞募穴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路。方法 应用荧光双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 胃俞-胃组、中脘-胃组、胃俞-中脘组分别在T9-T13、T8-T12、T9-T12脊神经节内出现双标细胞。结论 脊神经节中存在可双重支配胃和体表的神经元。实验表明了针刺穴位的感觉冲动是通过分支的传人轴突影响到内脏的功能和感觉或对某些脏器的活动产生影响;进而揭示中医经络学中气街可能的现代生物学本质,并为临床应用胃俞募穴治疗胃病提供了形态学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