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14岁。左上腹儿拳大肿物1年,近2个月明显增大。检查:左上腹明显隆起,可触及约20×20cm光滑囊性肿物,并可向下向内推移。超声波诊断为大网膜囊肿。X线诊断:胰腺假囊肿。手术所见:胃结肠韧带下方一巨大囊性肿物,表面光滑,基底为一圆柱形蒂与后腹壁相连。整个肿物被腹膜包绕。剥离腹膜,见肿物表面为肾脏皮质,后方为巨大肾盂。肾盂穿刺抽出淡黄色液共1500ml。肾皮质表面中下方一浅沟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皮质菲薄,表面呈分叶状。肾盂明显扩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2岁.因间断性左上腹疼痛、腹胀1个月,加重ld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左上腹饱胀、隐痛不适.疼痛呈钝性,无扩散,与饮食无明显关系,无反酸、嗳气等,自服“胃药”(名称不详),症状略有缓解.入院前ld上述症状突然加重,疼痛剧烈,在外院B超检查示腹腔巨大肿物.为进一步诊治以“腹腔占位性病变”收入院.平素体健,近1个月自觉体乏无力,饮食、睡眠及二便基本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慢性消耗病容,营养欠佳,未触及表浅肿大的淋巴结.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上腹可触及一约15 cm× 15 cm包块,上缘位于肋下无法触及,肿物边界较清楚,表面尚光滑,质地硬,活动度差,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复查B超及CT检查显示:腹腔巨大肿瘤,与胃、结肠、脾、胰等周边组织边界不清.手术探查:腹腔无积液,腹膜无种植转移,肝未见异常,腹主动脉旁有肿大淋巴结.左上腹被巨大肿瘤占满,肿瘤位于胃后壁,直径近30 cm(图1),肿物以实性为主,表面不光滑,界限不清,与脾脏、胰腺体尾、横结肠中段粘连浸润,无法分开,部分肿瘤组织坏死,活动度欠佳,胃前壁光滑(图2).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人体的左上腹部有一个位于胃后方的器官就是胰腺。胰腺实际上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有导管的外分泌腺,分泌帮助摄入食物消化的胰液到十二指肠;另一部分是无导管的内分泌腺,在形态上是大大小小的细胞团,分散在外分泌腺泡之间,宛如海洋中的岛屿,所以称为"胰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的胃镜下特征。方法总结经胃镜、病理、手术确诊的8例胃异位胰腺。结果8例胃异位胰腺无特异症状,其症状依其所在部位而异。胃镜下异位胰腺多为隆起病变,胃内以距幽门5~6 cm以内的大弯侧、后壁及前侧壁最多见,形态大小差异很大,具有1~2个或多个胰管,开口于肿物顶端,易误诊为隆起性糜烂灶、息肉、平滑肌瘤、胃癌等。结论应用胃镜有助于及时确诊异位胰腺,有利于与消化道其他隆起病变相鉴别,并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4岁,住院号6926,1986年8月25日入院。1981年10月口服DDV中毒,在当地医院抢救脱险。数小时后感上腹不适,随后恶心呕吐、上腹疼痛、胃纳差,1982年1月感左上腹部饱胀。手按发硬,明显高于右侧,逐渐可触到拳头大小包块,轻度压痛。饭后饱胀更加明显,有时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劳累后左上腹有持续性隐痛。既往无胰腺炎病史及腹部外伤史。检查:巩膜无黄染,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左上腹明显饱  相似文献   

6.
例1:男,50岁。中上腹部反复疼痛14年伴黑便多次入院。于1981年9月21日行胃次全切除术。术中见胃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分离粘连后可见近幽门后壁有一溃疡,约3×5厘米,与胰腺被膜紧密粘连。仔细分离后作Billeoth Ⅱ式术。术后第三天患者诉左上腹疼痛,并牵涉至左腰部。  相似文献   

7.
我院近2年收治胃大部切除后空肠输入襻梗阻3例,术前皆未明确诊断,治疗亦有延误,总结教训如下: 例1:男,40岁。上腹部隐痛伴呕吐4天,门诊B超发现左上腹20×6×6cm囊性包块,诊断“腹腔囊肿”入院。30年前行阑尾切除术,15年前行胃大部切除术。检查:T37.9℃,P80次/分,BP120/90mmHg。腹部柔软,左上腹可及6×8cm囊性肿块,表面光滑,不活动,有轻度压  相似文献   

8.
1986年3月至1987年2月间作5例保留胃及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例将胰腺断端与胃后壁行端侧吻合术,效果非常满意(见附表)。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性,24岁。因上腹部间断性疼痛伴发热,恶性呕吐3个月而入院。3个月前夜间突然出现上腹部正中几左上腹剧烈疼痛。疼痛为持续性,向腰背部放散,半有恶心,呕吐。呕吐为少量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术小时后出现发热,体温38.60C。经B超,CT检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胰腺结核不能排除外”。  相似文献   

10.
异位胰腺亦称迷走胰腺 ,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 ,临床上多无症状 ,消化道出血是其并发症之一。现将我们收治的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并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 3例异位胰腺患者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男 ,5 0岁。因上腹部隐痛间伴呕咖啡样物及解黑便 12年入院 ,既住体健 ,体查仅上腹部有压痛 ,纤维胃镜检查胃角处有一约 1 0cm× 1 Ocm溃疡创面易出血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一约 0 6cm× 0 8cm溃疡 ,轻度充血。行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术中发现胃小弯胃角处硬结 2cm× 2cm大小 ,十二指肠球部疤痕约 3cm× 2cm ,…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刘局长时常感觉上腹部胀痛不适,食量大减,饭后上腹饱胀、恶心。几天后肚子渐渐鼓了起来,躺下可以在上腹部见到一个大包块,像个大馒头扣在肚子上。到医院作腹部B超,发现上腹部有个大囊肿,上消化道造影见胃被外边的肿物压迫移位,经腹部CT检查,确诊为胰腺囊肿。  相似文献   

12.
<正>胃痛是胃及十二指肠病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的人上腹部一痛就认为自己患了“胃病”,殊不知除了胃及十二指肠外,胆囊、胰腺、肝左叶、胆总管以及心脏等器官都紧贴或临近心窝部,这些脏器出现病变同样可引起“胃痛”。如果发生误诊现象,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3.
刘先武 《中国校医》2011,25(7):511+514-511,514
目的总结胰腺假性囊肿(PPC)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某医院2002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15例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治愈2例,彩超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5例,囊肿胰尾切除术2例,其余6例均行囊肿与空肠Roux-en-Y吻合内引流术,均获一次性治愈,无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应采用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根据囊肿形成的大小、时问、部位选择保守疗法、非手术引流(经皮置管引流),胃囊肿吻合、十二指肠囊肿吻合、空肠囊肿吻合、囊肿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近2年来,笔者以胆总管十二指肠后壁舌形切除吻合(以下简称后吻合)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共4例,感到安全简便,效果可靠,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40岁,反复右上腹痛二十多年,此次症状发作3天.入院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件左肝管结石,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后,胰腺炎获得控制,12月27日手术,胆总管、肝总管明显扩张,φ4cm,胰腺质地变硬,切除胆囊,切开胆总管,探查末端明显狭窄,但无结石嵌顿,左肝管呈环形狭窄,狭窄以上可触及直径约0.5cm  相似文献   

15.
胰腺深深藏在腹部的左下方,后方紧贴腹后壁,前方有胃和结肠遮盖,左与脾脏相邻,右与十二指肠、胆道相连.胰腺重不过100克,却负担着内分泌两大重任,它制造了胰岛素、胰高糖素负责调节血糖浓度;它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和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通过胰管进入小肠消化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这些消化酶一旦从胰管逸入胰脏,便可将胰腺自身及其邻近器官组织消化破坏,从而引起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0岁,因“发现左上腹肿块1年”入院,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腹膨隆,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左上腹肋缘下可触及一大小约10cm×8cm的包块,质中,表面光滑,移动度不佳,叩诊为实音.腹部B超:左侧腹部可见一大小为103 mm×89 mm的囊性回声区,边界清,紧贴脾脏和左肾下极.腹部CT:胰尾部可见一类圆形囊性包块影,直径约96 mm,边界完整,增强后囊性部分不强化,囊壁强化,左肾受压后移(图1).  相似文献   

17.
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因突发左上腹疼痛以“急性重症胰腺炎”收住院。患者于入院前一天进食后突发左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无放射性,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体检:T38.3℃,Bp22/16kPa P100次/分,上腹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Murphy’s征(+),叩诊呈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腹穿:暗红色血性液体。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9.7G/L 分类:中性粒细胞82.8%;血淀粉酶:2038U/L,尿淀粉酶1562U/L。B超:胰腺肿大,胰管扩张,胆囊肿大并多发结石。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18.
胃良性肿瘤,约占胃肿瘤5%左右。本组在近10年中,手术治疗13例,11例术前误诊,其误诊率达84.6%,现就诊断中几个问题讨论如下: 一般资料一、就诊时主要症状:呕血、便血5例,上腹部不规则腹痛4例,上腹部肿块2例,进食受阻1例,幽门梗阻1例。二、诊断和误诊:本前诊断贲门癌4例,胃十二脂肠球部溃疡3例,胃癌、胃溃疡恶变,腹腔皮样囊肿,胰腺囊肿各1例。因4例胃良性肿瘤分别和贲门癌2例,贲门溃疡1例,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9.
尚瑞莲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1):1533-1533
男,26岁,农民。因间歇性上腹痛1年余,加重伴呕吐10d于2003-12-15入院。患者自2002-10中旬出现间歇性上腹胀,不影响日常生活,未在意。2002-12初出现反复呕吐,12-15来本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胃体大弯侧近胃底处一直径约1·2 cm半球状广基隆起,胃底后壁2枚直径分别约0·4 cm、0·6 cm广基隆起,十二指肠降段散在息肉,较大者直径3·4 cm×2·4 cm、1·3 cm×1·0 cm,肠腔狭窄。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手掌及足底部见黑色素斑,营养中等,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坦,左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扪及包块,肠鸣音5次/m in。考虑为黑斑-息肉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超声胃镜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72例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超声内镜诊断)和对照组(胃镜诊断)各86例,分析超声内镜检查与胃镜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172例食管、胃隆起性病变患者中,食管黏膜下平滑肌瘤43例、腔外脏器压迫35例、胃息肉32例、胃黏膜下平滑肌瘤21例、食管间质瘤18例、平滑肌肉瘤10例、十二指肠黏膜下平滑肌瘤8例、胃囊肿5例。所有病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观察组诊断率为82.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胃镜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94.64%。结论在食管、胃隆起性病变临床诊断中应用超声胃镜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准确掌握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大小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