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药民谚说:“吃药不忌嘴,跑断郎中腿。”服中药要忌嘴,这是妇孺咸知的;不少人则认为“吃西药便可解忌了”。这是科学观点么?否。虽然服用多数中药要忌嘴,但并非凡服中药一概都得忌嘴;同样,服用多数西药可勿忌嘴,但仍有少数西药仍需忌嘴的。概括地讲服用下列西药还是必须忌嘴的。①服降糖灵之类降糖药物、眠尔通之类镇静药物和痢特灵时,必须禁忌饮白酒。因服用降糖药物后饮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肝脏是人体代谢中心,几乎所有药物(包括中药)要经过肝脏进行合成代谢。而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之一,一方面肾脏功能改变会影响某些药物排泄,另一方面许多药物排泄也会引起肾脏损害,即药物的肾毒性。若为了追求疗效而不加选择地盲目过多地使用药物,必然加重肝肾负担,对肝肾多有损害。近年来,人们对西药毒性的认识越来越重视,而忽略了中药的毒性,认为中药大多是动植物,药性平和,安全价廉,所以喜用中药的患不断增加。其实中药的毒性并非现代才有,我国历代中药献对中药毒性早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中就将所载的365种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有“有毒”,“无毒”之分。所以中药(中成药)同样存在毒副作用,如应用不当,便会发生中毒。近来中药毒性事件的报道也日趋增多。最近又见报道,有个十几岁的女孩,为了预防流感,连续服用了两个星期的板蓝根冲剂,突然出现头昏、胸闷、呕吐等过敏反应。板蓝根是清热解毒药,应该说毒副作用很小。但近年来,服用板蓝根造成过敏反应及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却不少,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也有统计发现,药物性肝病中,近1/3病人是由于中草药所致。所以,“中药无毒副作用”、“吃中药最安全”、“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点需要改变了。有的毒副作用只是没有西药明显罢了。所以应该走出中草药的用药误区,防“毒”于未然。  相似文献   

3.
服用人参及其它滋补性中药后,不能吃萝卜。因为萝卜是消食通气的,会降低疗效。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后,不能吃辣椒。因为辣的发热量大,会抵消药性。过敏症、哮喘、皮肤病患者,服药1中药2期间不能吃鸡、鱼、虾、蟹、羊肉、大蒜等食物。服用茯苓时忌醋;服用麦冬时忌鲫鱼;服用荆芥时忌鱼蟹;服用蜂蜜时忌葱;服有白术时忌大蒜;服用甘草、桔梗时忌猪肉。茶叶中含有鞣酸,能阻止人体对中药的多种成分吸收,故在服中药时一般都要忌茶,尤其忌喝浓茶。服用中药有禁忌@熊贵芳  相似文献   

4.
近 13亿人口的中国,目前每年大约有 70%的人需服用抗感冒药,其中西药占 70%,中药占 30%。可以说,对每个人来说,服抗感冒药是“家常便饭”的事。可您别以为感冒是小毛病,随便吃些抗感冒药就能治好,殊不知药不对症,不但难以达到治疗目的,而且还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目前应用的抗感冒药很多,不吃含 PPA的“禁药”后,我们选择抗感冒药仍有较大余地。问题是“是药三分毒”,选择抗感冒药时,要注意以下 4个方面。 1.切勿再服用含 PPA类药物。 因为服用含有 PPA的制剂,容易引起过敏、心律失常、高…  相似文献   

5.
有些人认为只有西药才有药物过敏,中草药是不会引起过敏的,这是误解。其实任何药物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只是几率不等、反应的表现有差异而已。人参虽为中药中的上品,也不例外。一名患胃溃疡多年的中年男子因身体比较虚弱,所以趁病情较稳定之际服用人参口服液进补。后来觉得口服液价高量少不合算,就买了生参片自行煎场服。谁知第一次服后才1个小时左右,便浑身发痒,出现一片片“风疹块”。他懂些医道,赶快找了一篮子樟树叶煮了两大锅水,在浴缸里把自己足足泡了半个小时,风团才消退,还睡了个好觉。第二天一早,他洗了个清水澡,把…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有关中药毒性的问题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医生、患者的广泛关注,也由此造成了一些混乱的认识。有关龙胆泻肝丸中马兜铃酸造成患者肾损害的报道,令不少病人视一些有毒中药为禁区,该用的中药也不敢用;而一些广告上声称的“纯中药无毒副作用”,又令许多患者趋之若骛,滥用药物的现象比比皆是。究竟该如何认识中药的毒性,正确运用中药防病治病呢?是药三分毒,这是一个肯定的事实。早在1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把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认为下品多毒,用之不可量大和久服。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把有毒中药更加详细的分为大…  相似文献   

7.
中药过量也能中毒纪国安,王彪最近在门诊遇到几例服用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人,如口服三七片引起心律失常;口服小活络丹引起严重心律紊乱;口服车前草造成低血钾症;妇女服牛黄解毒片造成先兆流产等。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虽然毒性较低.但长期服用和敏感者服用仍会...  相似文献   

8.
职延广 《家庭医学》2006,(24):37-39
中国有句老话“是药三分毒”。药物.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也不论说明书上标明“有毒”还是“无毒”,都有可能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换句话说,是药就具有治病与致病的两重性,想要让它们成为有利于人类的“好东西”.就看人们如何把握和应用了。关于”药物不良反应”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19万人因此死亡.全世界的死亡病例有1/3源于不合理用药,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撤架的药物甚至比新上市的还要多。  相似文献   

9.
一些喜欢中药的人,在与他人争论中医西 医孰优孰劣时,往往会提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西药吃得不对就会死人”的观点,往往使对方无言以对。其实,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中药也有毒,只不过,相对于西药而言,毒性小一点。 药物除对人体有治疗作用以外,还会有一些与治疗无关的效应,这就是药物的毒副作用。有些药物的毒副作用还相当明显。有些人认为这些都是西药的缺点,认为中药是纯天然药物,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因而不注意正确用药剂量与服药时间,甚至随意使用中药。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中药也会产生毒副作用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多服些也无妨,其实这是最大的误解。“是药三分毒。”没有“毒”的药物几乎是不存在的。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周礼·天官》中就指明:“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所谓毒,有两层意思:一是中药是多成分的复合体,有些不可避免的夹杂有毒性物质;二是一切药物成分,都有其药用量和中毒量。也就是说,过量有取用或服用不当就会产生毒副作用。当然未足量就不能起到治病的作用。以单味药而言,不同的量,其功效亦随之不一。如丹参,小剂量可养心安神,大剂量则活血化淤止痛;益母草,小剂量活血调经,大剂量则利水…  相似文献   

11.
甘草是中药里的“和事佬”中药在古代被人们称为本草,甘草则是本草王国中的“和事佬”。明代陆粲的《庚己编》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早晨,御医盛寅刚进御药房就感到头痛眩晕,随即昏倒,不省人事。由于事发突然,周围的人皆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消息传出,一位民间医师自荐为盛寅治病,取中药甘草浓煎后令其服用,不久盛寅便苏醒过来。这位民间医师解释说:盛御医没有吃早饭就走进药房,胃气虚弱,不能抵御药气郁蒸,中了诸药之毒,故而昏仆。甘草能调和诸药之性,解百药之毒,因此服用甘草水后便苏醒了。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知道乔国老这个人物,无独有偶,在中医学宝库里也有一味号称“国老”的中药,那就是甘草。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知道服用中药时有"忌口",其实在服用西药时同样有"忌口"。如果在服用一些药物时又吃了"不对付"的食品,不仅会使药效打折,还有可能产生其他不良反应。因此,无论服用中药还是西药,都要注意"忌口"。如服热性药时应配食热性食物,服凉性药时应配食凉性食物,否则就会影响药效。如果服用发汗解表药时,应忌食生冷酸性食物,因酸性食物有收敛作用,药物不能发散。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中 ,人们常注意到西药的副作用 ,往往忽视了中药也有副作用 ,甚至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其实 ,中药之间配伍有“十八反”、“十九畏”,如违反了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中药炮制不当、超量服用或误服等也会中毒。而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时 ,也要注意因为相互之间的加强功能或产生毒副反应。1 使用不当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制定“热则寒之、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则 ,假若临床使用不当 ,不但影响疗效 ,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即使补虚药 ,使用不当 ,往往有害而无益 ,如阴虚有热者用鹿茸、附子等补阳药 ,阳虚有寒而用黄…  相似文献   

14.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但只要我们科学地掌握一服药时间,就能发挥药物最大疗效,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清晨空腹服:多为滋补类药物。如人参、蜂乳等,以利机体迅速吸收和充分利用。早晨服:服用抗结核药(雷米封)和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等西药,早晨7时左右一次顿服,可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饭前服(饭前30~60分钟):多为健胃药、收敛药、肠道消炎药、止痛药。如西米替丁、胃仙 U、健胃片等,在饭前服用能提高药效。对中成药的丸剂,为了使其较快地通过胃进入肠道,不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成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应用方便,在国内外均享有声誉。为此很多人往往认为“中成药比西药安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成药的服用与西药一样要遵照医嘱,否则也会引起某种毒副反应,轻则贻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6.
有些中西药不能同时服用,否则会带来不好的结果:破坏有效成分使药物疗效降低或失去疗效如中药神曲及含神曲的中成药有大量的消化酶、酵母菌,如与西药抗生素类和磺胺类药物同时服用,不仅使前者的酵性降低,而且导致抗生素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大减,磺胺类药物的抑菌作用遭到拮抗。又如中药山楂、枣皮及含有它们的中成药保和丸、六味地黄丸、肾气丸,与西药氢氧化铝凝胶、胃舒平、碳酸氢钠、氨茶碱同服,可使药物失去疗效。因为这些中药或中成药为酸性药物,而这些西药为碱性药物,同时服用会出现酸碱中和。使药物毒性增强如中成药蛇胆川贝液含有杏仁苷…  相似文献   

17.
忌口是指患病与服药时需要注意的饮食禁忌。有些人认为只有中药才讲究忌口,西药则百无禁忌其实不然,服用某些西药时也需忌口。因为在食物与药物之间,也像药物与药物之间一样,同样存在着配伍禁忌,如有些食物可增强或减少某些药物的吸收,有些食物既可使药物失效,又可使药物产生毒副反应,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8.
<正>不少老年人生病时不喜欢服用西药,而是常会服用中药,认为其副作用较低。然而,老年人在服用中药时也要讲究方法,否则不仅无益于治疗疾病,还会对健康造成损害。1.不要滥用药物: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服用时间过长,难免会使人上  相似文献   

19.
服中药讲究“忌口”,服西药(化学药物)同样也有忌口的要求。因为西药中的成分常与食物中的营养素发生化学反应,轻者减低或失去药效、重者诱发药物“毒副”反应。服西药时不能用茶水送服,服药后也不能马上喝浓茶,这是因为茶叶内含有咖啡因和茶碱等成份,它们具有兴奋大脑皮层的作用,还能直接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效减轻或不起作用;茶碱对安定、利眠宁、苯巴妥类镇静催眠药物有直接抵抗作用,从而降低其镇静催眠效果;茶内的鞣酸可与含铁物、多酶片、胃蛋白酶合剂、安替匹林、氨基匹  相似文献   

20.
中药和西药是日常治病时首选药物,但是两者成分不同,中药和西药可以混合服用吗?也许大部分人的第一感觉是:不行!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中药和西药是可以混合服用的.然而如果中药和西药配伍错误,那么不仅会改变药物的性质,降低药物疗效,还可能会使毒副作用增加.建议人们不要盲目配伍中药和西药,最好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药和西药应该说大多数是可以一起服用的,某些中成药与西药同用还可增强疗效;有些制剂本身就含有中药和西药两种成分,如大黄与苏打配伍,制成复方制剂大黄苏打片;大黄与碳酸配伍,制成大黄镁散等.经临床证明:两药同用作用增强,分开单用则疗效差.但是,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能和西药同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