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复发性脑梗死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8年来收住的925例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后出血与大面积梗死、合并房颤、皮质梗死相关,且大面积脑梗死是其中最强的危险因素,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前是否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半年),病后是否使用抗凝剂、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药,是否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二尖瓣病变,既往有无脑梗死病史无关。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合并房颤疑为脑栓塞或皮质梗死病人宜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的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以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脑梗死后痴呆病人在年龄、性别等一般特征、并发症和梗死灶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及二级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资料完整的 2 6 1例脑梗死患者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及 χ2 检验方法。结果 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既往TIA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服抗凝药及嗜烟与脑梗死复发相关 (P值均小于 0 .0 5)。年龄 <4 5岁者复发高于≥ 4 5岁者 (P <0 .0 0 5)。嗜烟≥ 10年者复发高于嗜烟 <10年者 (P <0 .0 0 1)。服抗凝药组 ( 76例 )与未服抗凝药组 ( 45例 )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服抗凝药≥ 2年的患者与服抗凝药 <2年的患者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首次发病年龄、TIA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及嗜烟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年龄<4 5岁、嗜烟≥ 10年的脑梗死患者更易复发。服抗凝药可减少复发率 ,服药时间≥ 2年效果更好。本研究提示对脑梗死患者应控制危险因素 ,服抗凝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5.
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4-01~2007-12收治的80例脑梗死病人(其中进展性脑梗死40例,稳定性脑梗死40例)的影响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组大多合并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发热感染,明显多于对照组,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及早发现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防治,阻止脑梗死进展,减少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脑梗死后痴呆病人在年龄、性别等一般特征、并发症和梗死灶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有无合并CMB两组患者MRIGE-T2Wl检查资料及相关生化指标差异,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以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合并有CMB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高血压病史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有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CMB发生率较高,病例检查资料对比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抑郁情绪,并分析影响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01—2014-12入院诊治的1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确诊后即行抑郁情绪评定、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 1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正常63例,抑郁109例,其中轻中度抑郁占53.49%(92例),轻中度抑郁占总抑郁的84.40%。抑郁症的发生与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职业及脑梗死部位无显著相关性,但与超过6个月以上的病程有关。脑梗死抑郁严重程度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增高及ADL指数上升而增加。结论抑郁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3~6个月是脑梗死抑郁高发期,而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程度越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抑郁越严重。早诊断并对患者的抑郁施以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5—2013-05 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11例,总有效率87.50%(42/48)。恶化3例(6.25%),死亡1例(2.08%)。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大面积脑梗死、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等因素相关。出血发生的早晚、出血量多少、梗死灶部位大小及并发症控制等因素均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a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67例脑梗死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包括55例VaD组和212例非VaD组,运用f检验、χ^2检验和Logisf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VaD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低教育水平、高血压、糖尿病、房颤、脑卒中病史、多发性梗死、白质疏松、颞叶梗死在Va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痴呆。经多因素Logisfic回归分析证实高血压、白质疏松、多发性梗死、糖尿病和年龄在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是VaD的相关因素,并且其相关程度依次递减。结论:Va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予以针对陛预防和及时的治疗,以便减少或延缓V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365例脑梗死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HI组和NHI组;脑栓塞组和脑血栓形成组;溶栓治疗组和非溶栓治疗组,应用X2检验。结果:HI发生率为14.52%。HI发生率大灶梗死与小灶梗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大灶梗死与腔隙性梗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小灶梗死与腔隙性梗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脑栓塞组与脑血栓形成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溶栓治疗组与非溶栓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患者年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脑梗死常见危险因素,HI组与NHI组无差异。结论:脑栓塞、梗死面积大及溶栓治疗与HI发生密切相关,可示为H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脑梗死常见危险因素与HI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6例TIA患者, 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发作次数在3次以上、高血压病史、脑血管病家族史、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80分钟、高血糖是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接受抗凝、抗血小板、降纤维蛋白原治疗及病史超过30天(对照组7天以内)者脑梗死危险性降低.结论 TIA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以及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发生脑梗死, 对TIA患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抗血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致脑梗死的相关高危因素,降低TIA进展致脑梗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15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不同TIA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住院期间发作次数与TIA发展致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以及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房颤等并发症与TIA发展致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依TIA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住院期间发作次数分组,每组中3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发作频率越高、发作持续时间越长、住院期间发作次数越多,脑梗死发生率越高。TIA患者并发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房颤时并发脑梗死的发生率和不伴合并症时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患者并发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房颤时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发生率高。结论 TIA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以及并发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房颤是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TIA后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5.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经临床治疗仍进行性加重的梗死, 病情进展一般发生在发病后6 h~1 周,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提高认知,早期干预是治疗的关键.本文对3年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2例明确诊断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进展性脑梗死发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87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SAP的发生风险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SAP感染率为11.13%,SAP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AP组。单因素分析:SAP组年龄≥65岁、吸烟史、2型糖尿病、卒中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的比率显著性升高(P0.05),性别、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心房纤颤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5岁、2型糖尿病、卒中史、吸烟史、吞咽困难及意识障碍为急性脑梗死并发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 SAP是急性脑梗死常见并发症,会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SAP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针对SAP的可控性危险因素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和84名同年龄健康对照患者及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86名同年龄对照组患者的血脂、脂蛋白、血糖水平及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及老年脑梗死组。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回归系数为2.98,相对危险度为8.67;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回归系数为1.75,相对危险度为5.75。结论脂质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是引起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能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24 h内症状反复波动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在发病4.5 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分为波动组与无波动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波动组与无波动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溶栓前血压、溶栓前INR、发病-溶栓时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高血压病、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6%、吸烟史、TOAST分型、溶栓后24 h内颅内出血的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波动组溶栓前NIHSS3分及前循环梗死的比率显著高于无波动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3分(OR=2.953,95%CI:1.044~8.354,P=0.041)和梗死部位(OR=4.020,95%CI:1.067~15.140,P=0.040)是症状波动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静脉溶栓24 h内的症状反复波动与卒中严重程度及梗死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所致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头颅CT或MPI确定诊断和病灶定位,并以SDS、ADL及NFA分别对患者进行测试,然后分析其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腔隙性脑梗死所致抑郁的发生率为38.04%;与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有:梗死病灶系多发、且多分布于皮层下,存在脑室扩大,神经功能缺陷较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差等。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所致抑郁是临床常见病,且为生物、心理因素协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20.
老年静止性脑梗死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老年静止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infarction,SCI)抑郁情绪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共54例,男33例,女21例,平均年龄67·4岁(60~84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静止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均为腔隙性脑梗死,梗死灶大小约5~15mm。所有病例均无脑卒中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均未见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且排除其他脑器质疾病及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及评定工具:抑郁自评量表(SDS)[1]用于筛查,以30分为界,对SDS≥30分者作17项版本的Hamiltion抑郁量表(HAMD)[2]测查,HAMD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