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4.5%,总有效率95.5%,均高于对照组的28.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穴位注射对于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硫辛酸针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糖尿病眼肌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硫辛酸针静滴,甲钴胺注射液1 000μg静脉注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除上述治疗外,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针,1次/d,18μg/次,治疗21d后,采用症状积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87%vs 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积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针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糖尿病眼肌麻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0)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03—2014-03收治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抽样,择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性西医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医疗法(包括针刺及服用中药正容汤等),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60%)明显高于对照组(64.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187例病人分为治疗组102例,给予常规治疗加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对照组85例,给予静滴,营养神经药物以及口服维生素等常规治疗改善循环,疗程均为14d,观察听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3%(87/102),对照组总有效率72.9%(6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偏瘫患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核心稳定训练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90例小儿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处理联合一般功能训练,不对健肢的使用进行限制,观察组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核心稳定训练,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2组治疗前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得到明显的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对照组与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偏瘫患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核心稳定训练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大大提高上下肢Fugl-Meyer评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于云秀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20):17-19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4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顺序分成A、B 2组,各121例。B组予以奥拉西坦静滴,A组予以奥拉西坦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用药。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行18~24个月随访,观察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NFDS、NIHSS等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中A组各指标改变幅度大于B组(P0.05);18~24个月的随访中,A组ADL优良率82.6%,显著高于B组的49.6%(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予以奥拉西坦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静滴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动眼神经麻痹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颅内动脉瘤21例(25.0%)(后交通动脉瘤18例,颈内动脉C_1段及海绵窦段动脉瘤3例),糖尿病18例(21.4%),神经炎14例(16.7%)(急性脑神经炎1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8例,Tolosa-Hunt综合征5例),脑血管病12例(14.3%),肿瘤8例(9.5%),头部外伤3例(3.6%),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眼肌麻痹型偏头痛、Grave's眼病、Adie's瞳孔各1例,原因未明4例。结论 了解动眼神经麻痹常见原因的临床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利于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 ,以期引起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方法 :对 11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合文献讨论本病的可能发生机制。结果 :11例患者平均 67 3岁 ,10例单眼受累 ,1例双眼受累 ,2例瞳孔病理性不等大 ,1例瞳孔散大 ,8例眼内肌无影响。结论 :本病突然起病 ,多为单侧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 ,瞳孔正常。及时诊治 ,预后良好。其发病机制与微血管病变及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9.
单侧动眼神经麻痹3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侧动眼神经麻痹30例病因。结果:动脉瘤组居多,占27%。糖尿病组位居第二,占20%。此外还有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肿瘤、感染等其他不明原因者。结论:对动眼神经麻痹者应尽早明确病因,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侧动眼神经麻痹30例的病因。方法对30例动眼神经麻痹病人进行多方检测,确定其病因。结果动脉瘤组居多,占27%。糖尿病组位居第二,占20%。此外还有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肿瘤、感染等其他不明原因者。结论对动眼神经麻痹者应尽早明确病因,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1.
动眼神经麻痹74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眼神经麻痹是神经科常见的体征,引起原因很多,诊断有一定困难,现为总结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原因,我们收集了我院从2000-01~2008-05有动眼神经麻痹病例74例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单侧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回顾分析本科3年来收治20例单侧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探讨其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20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均作CT检查,进一步DSA脑血管造影,并根据诊断进行针对性处理。结果20例患者中14例为脑血管检查阳性,其中11例为后交通动脉瘤,10例经手术或介入治疗痊愈,1例破裂出血死亡。其余2例为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其中1例经介入治疗痊愈,1例未作治疗。另1例为后交通动脉赤腹样扩张,未作特殊治疗。结论DSA脑血管造影对病因诊断有确诊价值,动眼神经麻痹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剧烈头痛应高度怀疑后交通动脉瘤或其他脑血管病变,早期造影及治疗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孙迪迪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8):119-120
目的评估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08—2015-08收治的22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并采用脑卒中量表评估2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记录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评分降低至(18.68±6.34)分,4周后降低至(8.71±3.61)分,降低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结论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性,缩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发的动眼神经麻痹28例。结果:糖尿病组发病年龄大,动脉瘤组发病年龄40~50岁居多,反复发作型占动脉瘤组1/2。发生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12例,动脉瘤占1/3,糖尿病占1/4。病因是动脉瘤、外伤的预后差。结论:对反复发作型尽量作DSA。尽早明确病因,动脉瘤早期手术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84例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收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 1992年 2月~2 0 0 1年 6月经临床确诊的 84例动眼神经麻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可能的病因诊断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以动眼神经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 ,部分合并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或其他神经功能轻度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其中男 43例 ,女 41例 ,年龄 18~ 80岁 ,平均 59.5± 13 .9岁。病程 3小时~ 2月 ,平均 13天。合并糖尿病 18例 ,高血压病 2 4例 ,冠心病 3例。既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史 1例 ,入院时确诊为自发性 SAH 3例 ,外… 相似文献
16.
84例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动眼神经麻痹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颅内动脉瘤2l例(25.0%)(后交通动脉瘤18例,颈内动脉Cl段及海绵窦段动脉瘤3例),糖尿病18例(21.4%),神经炎14例(16.7%)(急性脑神经炎l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8例,Tolosa-Hunt综合征5例),脑血管病12例(14.3%),肿瘤8例(9.5%),头部外伤3例(3.6%),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眼肌麻痹型偏头痛、Grave’s眼病、Adie’s瞳孔各l例,原因未明4例。结论了解动眼神经麻痹常见原因的临床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利于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眼神经麻痹(ON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方法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陕西解放军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3例ONP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33例ONP患者中单眼发病30例陕西(90.9%),双眼发病3例(9.1%)。病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9例(27.3%),脑干梗死6例(18.2%),脑神经炎3例(9.0%),病毒性脑炎2例(6.1%),痛性眼肌麻痹2例(6.1%),重症肌无力2例(6.1%),颅内动脉瘤2例(6.1%),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3.0%),多发性硬化3例(9.1%),病因不明3例(9.1%)。治疗及随访结果 :22例(66.7%)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恢复,包括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9例(27.3%),脑干梗死5例(15.2%),脑神经炎3例(9.1%),重症肌无力2例(6.1%),病毒性脑炎2例(6.1%),后交通动脉瘤1例(3.0%)。结论临床上根据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发病年龄、起病方式、临床症状及相关辅助检查大多数可明确诊断,早期、合理的综合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眼部带状疱疹并发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例眼部带状疱疹并发动眼神经不全麻痹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并分析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本例患者以右侧头面部皮疹伴疼痛为首发症状,皮疹区逐渐出现成簇样水泡,右侧眼睑肿胀、抬举费力,伴视物成双。入院时查体右侧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皮肤可见疱疹。右眼结膜充血、流泪。右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入院后给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醋酸波尼松口服,辅以维生素B_1和维生素B_(12)等治疗,症状明显恢复。结论对于尚未出现疱疹的头痛患者,应考虑到有无带状疱疹感染可能。眼部带状疱疹,可出现眼睛感染,伴完全或不完全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需要与Tolosa-Hunt综合征、颅内动脉瘤、糖尿病等疾病相鉴别。治疗上需尽早给予抗病毒、激素、营养神经、针灸理疗等联合手段。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可有后遗症。 相似文献
19.
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动眼神经麻痹原因及特点。方法对2001-10~2006-10全院收治的8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作回顾性总结,通过血糖、头颅CT、MR、MRA、DSA、脑脊液等检查,分析动眼神经麻痹原因及特点,各病因与在各年龄段分布的情况。结果80例动眼神经麻痹中,动脉瘤19例(23.8%),脑血管病16例(20.0%),糖尿病13例(16.3%),炎症性11例(13.8%),肿瘤8例(10.0%),外伤6例(7.5%),其他7例(8.8%)。结论引起动眼神经麻痹以动脉瘤最常见,各病因在各年龄段分布具有一定特点,对诊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48 h内发病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1例)及治疗组(121例),治疗前后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及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估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6%)高于对照组(75.21%)(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