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静脉自控镇痛法用于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镇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静脉自控镇痛法在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镇痛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ASAⅠ~Ⅱ级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260例,年龄23~73岁,平均62.8岁,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20例)2组,2组平均年龄、体质量、身高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治疗;对照组术后使用传统单次肌注度冷丁的方法镇痛.采用疼痛及镇静评分法记录镇痛、镇静效果.结果 观察组镇痛、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自控静脉镇痛效果较常规单次用药者均明显改善,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疼痛阈值、避免血药浓度明显波动所带来的镇静过度和镇痛不全等弊端、维持生理功能稳定、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病人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并且应用方便.自控静脉镇痛技术是一种很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
静脉镇痛泵在妇产科手术后的应用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产科病人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法(patient con trolledanalgesia,简称PCA)持续进行镇静、止痛是近年来临床应用的一项新技术。2002-06~2006-12我院对13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应用镇痛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250例,年龄21~82岁,平均37.3岁,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对照组(120例)2组。观察组术后均使用镇痛泵进行治疗;对照组术后使用传统单次肌注哌替啶的方法镇痛。1.2方法观察组术后将静脉镇痛泵连于静脉通路,通常利用术中留置的套管针连接三通,在输液的同时将止痛药进行控制性输入,泵内的止痛药为芬…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我院对42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采用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和单纯静脉自控镇痛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42例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INB+PCIA组)21例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21例。结果2组患者用药过程中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B+PCIA组手术结束后对镇痛效果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效果观察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硬膜外接镇痛泵止痛的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 将患者分为术后硬膜外接镇痛泵持续镇痛组(观察组)和术后即拔管而用传统的间断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止痛药(对照组),2组的止痛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止痛效果术后使用镇痛泵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腹部术后硬膜外接镇痛泵是一种有效的止痛方法.护士做好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保证镇痛泵发挥其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膀胱痉挛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128例行前列腺手术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实验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对照组).采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分别于手术后定时进行随访,根据5个时间点计分,计算出每个小时患者术后镇痛的平均计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镇痛效果.结果 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镇痛时间高于对照组,2组对膀胱痉挛的镇痛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膀胱痉挛的镇痛效果确实、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6.
摘要:将酯化氟比洛芬封闭于脂肪微球中,比较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凯纷)与芬太尼配伍用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相关副作用。184例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分别使用芬太尼1.0 mg;凯纷50 mg+芬太尼1.0 mg;凯纷100 mg+芬太尼0.5 mg;术前静脉予充凯纷50 mg,继而凯纷50 mg+芬太尼0.5 mg。结果表明凯纷与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明确,副作用较少,以先静脉预充凯纷50 mg+自控静脉镇痛(凯纷50 mg+芬太尼0.5 mg)为较好的组合。  相似文献   

7.
2004-07~2007-06我院对130例神经外科头部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关节置换后镇痛目前多采用患者自控镇痛,但不良反应较多。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镇痛虽安全、有效,但有可能因局部神经阻断出现局部麻木感而影响患者置换后的活动。目前应用步态分析方法评价关节置换后不同镇痛模式对患者置换后早期活动时步态的影响文献中尚未见报道。 目的:比较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包括连续股神经阻滞和髂筋膜间隙阻滞)与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用于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后对步态影响的差异。 方法:采用0.5 m footscan®USB平板测试系统(比利时RSscan International公司)对17例受试者,其中7例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6例为连续股神经镇痛,4例为髂筋膜间隙镇痛。测试患者关节置换前后赤足自然行走时的步态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连续股神经镇痛与自控静脉镇痛患者关节置换前后步态参数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患者关节置换前后步态参数的变化小于自控静脉镇痛患者(P < 0.05)。从17例患者来看,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方法优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关节置换后股神经阻滞镇痛对步态的影响类似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催乳素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健康足月产妇,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等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采用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μg/mL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2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催乳素(PRL),视觉模拟评分(VAS)估计镇痛效果。结果镇痛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PR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镇痛组术后PRL高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2组宫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能促进PRL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肺叶切除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止痛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完善开胸术后的镇痛方法。方法将近年我院肺叶切除术患者178例纳入研究,根据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将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第1周内及术后1个月A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随访6个月,2组患者疼痛均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比较显示,B组患者肺炎及肺不张、胃肠道不适、嗜睡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P〈0.05)。结论肺叶切除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效果好、并发症少,与静脉自控镇痛相比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ICU危重患者发生腹胀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危重患者并发腹胀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腹胀持续时间、肠鸣音次数、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ICU病房发生腹胀的危重患者中能够缩短腹胀持续时间,提高肠鸣音活跃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的6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和对照组(帕罗西汀)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等2、4、6、8周末的HAMD及TES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末、6周末、8周末,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前、治疗2周末及治疗4周末,两组HAMD评分分别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6周末、治疗8周末,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2周末脱落1例,对照组治疗3周末脱落3例,观察组治疗8周末的疗效达82.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59.3%,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口干、恶心、消化不良、视物模糊,用药时间延长或调整剂量后可减轻或消失。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测小骨窗直视下清除血肿和高压氧(HBO)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检测治疗组(手术+HBO,n=152)和对照组(手术,n=109)术后当时、15d、30d三个时点的血管外周阻力(R)和动态阻力(DR),于术后当时、30d、6个月三个时点观测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用脑出血病损评分(SIAS)积分定量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当时的R值及DR值均较高,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15d及30d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R值及DR值逐渐下降低,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1或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时上、下肢体SIAS积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30d及6个月后有所增加,但治疗组增加更加明显,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小骨窗直视下清除血肿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术后HBO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出血灶周围脑组织的微循环障碍,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ASA Ⅰ~Ⅱ级,20~60岁的功能功能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组)和B组(对照组),各30例.麻醉后,于手术开始前10min,A组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B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于术后2,24,48h对疼痛行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并记录各时间点镇痛药用量.结果 A组在2,24,48h的VAS镇痛评分及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药容积均明显低于B组.两组在各时间点上的镇静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过度镇静(如昏睡、昏迷).结论 氟比洛芬酯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适用于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中西药治疗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01-2013-11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 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及针刺治疗.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脑水肿范围均显著缩小,但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lt;0.05);2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5);2组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观察组的ADL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63例首次发病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病情;同时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心肌酶是否高于正常值分为:观察组(心肌酶增高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心肌酶正常组)。观察组于治疗4周后复查心肌酶和量表再次评估。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LDH、α-HBDH、CK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以CK、CK-MB值增高显著(P均0.001);治疗后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前观察组SAP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SAN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BPR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PRS、SAPS评分显著下降(P均0.01)。观察组SAPS评分与血清CK、CK-MB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2;r=0.37;P=0.04)。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阳性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86例面肌痉挛患者,其中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无BAEP监测的面肌痉挛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术中行BAEP监测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监测组。对两组的手术有效率及听力下降、耳鸣等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即刻有效率为94.4%(34例);术后发生听力下降伴耳鸣5例(13.9%)。术后6个月随访,除2例仍有听力下降伴耳鸣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监测组术后即刻有效率为96%(48例),术后发生听力下降及耳鸣3例(6%)。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均改善。两组术后面肌痉挛的缓解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听力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BAEP监测技术能客观评估术中听神经受损情况,减少听力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颅前窝底骨质缺损无骨性重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术后大范围骨性缺损行骨性重建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颅前窝底肿瘤伴大范围骨质破坏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肿瘤切除;其未行骨性重建(观察组)30例,行骨性重建加软组织重建(对照组)15例。并对比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早期并发症5例,其中观察组脑脊液鼻漏1例,脑脊液鼻漏合并脑膜炎及脑积水2例;对照组钛网从鼻腔脱出1例,移植钛网产生排斥反应1例,均未发生脑脊液鼻漏。随访6~99个月,肿瘤复发5例,其中死亡4例,带瘤生存1例;两组均无迟发性脑脊液鼻漏、脑组织下沉、脑膜脑膨出、空蝶鞍综合征等并发症。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前窝底骨质缺损没有必要一定重建其骨性结构,仅行软组织重建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颅脑外伤术后应用异丙酚镇静治疗临床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丙酚用于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镇静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15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对照组289例(1998年~2000年),术后自然苏醒;治疗组426例(2001年-2005年),术后给予异丙酚镇静治疗,比较两组颅内压、脑灌注压、术后低血压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率和术后6个月GOS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6h颅内压存在显著差异(P〈0.05),脑灌注压无显著差异(P=0.07),低血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19),再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46),两组术后6个月的GOS无显著差异(P=0.28)。结论异丙酚能够安全有效的完成颅脑外伤术后的镇静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9-01-2012-01应用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34例(观察组),与同期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清除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对照,对比2组患者术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顶后评分(GOS),观察2组再出血情况.结果 2组术后2周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再出血率8.8%(3/34),对照组为16.7%(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裂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血肿清除彻底,术后患者再出血率低,疗效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