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结果 30例中,27例夹闭满意,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大脑中动脉M2下干闭塞引起偏瘫,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3个月后并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1例死亡。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27例,3~6分3例。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4~5分26例,3分2例,2分1例,1分1例。结论 对于颅内前循环动脉瘤,良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暴露充分、术式成熟、并发症少,术中合理选择动脉瘤夹及血管穿通支的保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瘤样突起。在突发的紧张、用力、疲劳等血压升高的过程中突然破裂,引起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导致严重并发症的疾病[1]。患者往往以头痛、恶心呕吐,一侧肢体乏力或意识障碍而就诊。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常有脑血管痉挛、继发性脑出血、感染、压疮、应激性溃疡、便秘等并发症发生,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为了达到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6-06我院收治的1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有明显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按照Hunt-Hess分级法划分为Ⅰ~Ⅳ级。患者24h、48h及72h不同时间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每个时间点手术40例。术后半年随访调查,评估动脉瘤夹闭效果,并用GO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观察有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现象。结果所有患者动脉瘤夹闭情况较好,无夹闭失败现象。应用GOS评分恢复良好108例(90.0%),轻度残疾7例(5.8%),重度残疾5例(4.2%)。24h、48h及72h内手术良好率分别为95.0%、92.5%、82.5%,无死亡。结论显微开颅夹闭术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且手术治疗越快,预后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06-06~2007-0615例颅内动脉瘤施行显微夹闭术中的护理配合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得到控制性低血压,低颅压的良好监护,其中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大出血及时进行自血回输、输液等应对措施,保证了手术顺利完成。结论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加强对控制性低血压、低颅压严密监护,做好动脉瘤破裂的应急措施等护理工作,可帮助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1日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1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114例中,36例(31.5%)发生肺炎。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术前Hunt-Hess分级4~5级、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当天血红蛋白水平低是术后发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为325 ml、术后当天血红蛋白水平为106 g/L是术后肺炎的最佳判别界值。结论 对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病情重、术中出血量大的病人,术后发生肺炎风险明显增加,临床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观察组GOS评分5分11例,4分10例,3分7例,2分2例;对照组GOS评分5分10例,4分12例,3分5例,2分2例,1分1例;两组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脑积水2例(6.7%)、动脉瘤残留1例(3.3%)、再出血1例(3.3%)、脑血管痉挛9例(30.0%);对照组术后发生脑积水8例(26.7%)、动脉瘤残留8例(26.7%)、再出血2例(6.7%)、脑血管痉挛1例(3.3%)。观察组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脑积水发生率、动脉瘤残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瘤复发率(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26.7%,8/30;P<0.05)。结论 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能减轻机体损伤,而开颅瘤闭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风险较低,因此临床可根据病人具体病情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全身麻醉的管理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03~2009-12全麻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41例患者的麻醉方法和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夹闭手术,其中4例术中血管破裂;麻醉诱导平稳,术中生命体征平稳,SPO2维持在98%~100%,控制性降压时间平均15.6 min,期间维持平均动脉压(MAP)50~70 mmHg.术后随访未见麻醉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麻醉诱导平稳、保持循环的稳定、适当控制颅内压、适度控制低血压以及脑保护措施是保证颅内动脉瘤麻醉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脑病、脑血栓,位居脑血管病的第3位,且中年人常见[1]。一旦破裂出血,病死率高,早期行显微镜下夹闭术具有彻底性、可靠性及经济性,已被医学界认为金标准[2]。尽量缩短入院到手术时间,最好入院3d内完成手术,条件允许要行急诊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我院2012-05—2013-08共完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43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室护士配合的细节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病人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7月夹闭术治疗的296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结果 296例中,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59例,未破裂237例。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60岁、Hunt-Hess分级Ⅲ~Ⅴ级、发病至手术时间>3 d、手术器械不佳及手术操作不细致、动脉瘤瘤体血管弹性差及瘤体粘连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Hunt-Hess分级高、发病至手术时间长、分离动脉瘤颈操作不细致、动脉瘤瘤体粘连为颅内动脉瘤病人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呛咳、躁动、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开颅夹闭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药物进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术毕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5 ml/kg),试验组静脉注射1%利多卡因(0.15 ml/kg)。结果 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期间和拔管期间,试验组患者咳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拔管时间、丙泊酚和佩尔地平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气管导管拔管后5 min内,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随时间变化显著下降(P<0.05),但均高于手术结束时(>P<0.05),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降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呛咳和躁动,减少拔管期间的血压和心率波动。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动脉瘤破裂后可发生颅内血肿、脑血管痉挛、脑缺血、脑水肿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栓塞组),43例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夹闭组)。结果 术后4周,栓塞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22例,1分6例,2分5例,3分4例,4分2例,5分3例;夹闭组mRS评分0分20例,1分7例,2分5例,3分4例,4分3例,5分2例。栓塞组恢复良好率(76.7%,33/43)与夹闭组(74.4%,32/43)无统计学差异(P>0.05)。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2%,7/43)明显低于夹闭组(37.2%,16/43;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均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疗效基本相同,但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夹闭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颅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各60例;记录术前相关影响因素及术后恢复情况,分析比较性别、年龄、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动脉瘤长轴与颈宽比(AR)、高血压及高血糖等术前影响因素对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的影响。结果年龄是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60岁以上患者预后明显差于60岁以下患者(P0.05);Fisher分级中Ⅰ、Ⅱ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Ⅲ、Ⅳ级患者(P0.05);Hunt-Hess分级越高,预后效果越差,但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动脉瘤的部位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动脉瘤长颈和瘤颈比值(AR)对介入栓塞术组影响较大(P0.05),随着AR值增大采用介入栓塞术的疗效明显好转(P0.05);高血压及高血糖对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影响较小(P0.05);不同年龄对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时间的耐受能力不同,导致其预后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是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夹闭术和血管介入栓塞术术后疗效的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颅内多发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rs,MIA)是指患者颅内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5% ~ 33%.而前后循环同时存在动脉瘤几率更低.占全部MIA的3%~8%,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1].对于一次开颅手术同时夹闭前后循环的动脉瘤的手术风险性更大.本文复习我科手术顺利夹闭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瘤并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患者,陈某,女性,于2011年3月11日因突发头晕、恶心3 w伴意识不清2h收住院.入院检查:患者意识朦胧,精神萎靡,生命体征平稳,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均灵敏.颈部抵抗,双侧克氏征阳性.双侧巴宾氏基征阴性.人院头颅CT示:鞍上池、右侧外侧裂池及脑沟可见高密度影,中线结构居中(图1).行64排头颅血管成像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基地动脉顶端多发动脉瘤(图2).按Hunt-Hess分级为Ⅱ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15-08—2018-05动脉瘤夹闭术后合并颅内感染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接受动脉瘤开颅术但未发生颅内感染的92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24例感染得到治愈,17例合并继发性脑积水,1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死亡。结论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感染与患者术前状态、急诊手术、手术时间、脑脊液漏、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术后放置外引流等多因素有关,早期、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加上有效脑脊液引流是控制颅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对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手术年限、术前HUNT-HESS分级、手术时机及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对患者预后(GOS)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年限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术前HUNT-HESS分级、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与患者预后极显著相关(P<0.01),手术时机与患者预后无关(P>0.05)。结论术前患者的HUNT-HESS分级、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与患者预后有关,手术时机与患者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34例患者,其中8例术中动脉瘤破裂。结合文献资料与临床经验分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原因及处理方式。结果 3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术中破裂8例,破裂率23.5%,其中6例经及时抢救恢复健康,1例术后重残,1例术后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充分开放脑池,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运用显微技术可有效改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几率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显微夹闭术治疗的112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ERAS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ERAS组应用ERAS优化措施进行围手术期管理。结果 ERAS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ERA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42.31%;P<0.05)。ERAS组护理满意度(88.33%,53/62)明显高于对照组(67.31%,35/52;P<0.05)。结论 ERAS理念用于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围手术期管理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的8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价近期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80例共83个动脉瘤,其中完全夹闭63个(75.90%)。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脑梗死3例、脑积水2例。术后6个月无复发,预后良好50例(62.50%,50/80;GOS评分4~5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术前Hunt-Hess分级高是近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期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近期疗效较好,年龄大、合并高血压及术前Hunt-Hess分级高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血管内栓塞和开颅夹闭两种方法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66例(297个)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内栓塞治疗180例(209个),开颅夹闭治疗86例(88个);根据GO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血管内栓塞组预后良好155例,中残12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125例。开颅夹闭手术组预后良好72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术后两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可以作为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