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0 例中死亡2 例(6.67%),临床治愈和好转出院28 例(93.3%).2 例死亡病例死亡原因为再出血脑水肿脑疝.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高,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颅内高压、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并早期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针对出血病因如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栓塞或手术治疗后可有效预防再出血,以改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收集的1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32例发生再次出血,女性>男性,有高血压者再发率高。再出血组发病时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眼底水肿出血等与非复发组有明显差异,死亡率可高达65.6%。常见病因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再出血多发生在前次起病的1个月内,在动态下发病,再发率有随再发次数增多而减少的倾向。再出血的病残率、死亡率高,所以SAH的主要治疗措施应是尽早明确病因,根治病灶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与青壮年SAH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现分析104例患者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老年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60~78岁,平均67岁。青壮年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24~50岁,平均38岁。能找到发病诱因者老年组38...  相似文献   

5.
现对我院2002-01~2005-08收治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再出血是SAH主要的急性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在病情稳定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加重,性发作,原有局灶症状和体征亦可重新出现。20%动脉瘤患者病后10~14d发生再出血,81%发生在1个月内,使病死率约增加1倍,可高达65·6%。因此SAH的主要治疗措施应是尽早明确病因,根治病灶,预防再出血。本文收集2004-01~2009-01我院收治的7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16例再次出血,均通过腰穿或CT等检查证实。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现对我院2002-01~2005-08收治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9.
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CT、与DS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的临床、CT和DSA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为32%,女性居多,半数以上无明显诱因。CT阳性率是95%。38例行DSA检查,异常率为74%。其中26例为动脉瘤,以前交通和后交通动脉发生率最高占65%,多发性动脉瘤占12%。动静脉畸形仅为5%。结论,提示老年患者早期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得当,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01-12我院收治30例SAH患者为实验组,选择2010-01-12收治的SAH患者2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行持续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对照组行传统间断腰椎穿刺术放脑脊液,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正常时间、症状改善时间、治愈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方便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造影最佳时机和治疗选择。方法 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自发性SAH并行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1015例.回顾性分析总结造影时机、出血原发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发病24h以内造影者50例,1~3d造影者429例,3~7d造影者396例,7d-2周造影者77例,2周~1月造影者63例。动脉瘤768例,脑动静脉畸形12例,静脉畸形15例,自发性中脑周围出血50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1例,不明原因SAH 155例,MoyaMoya4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692例,开颅夹闭67例,因多发动脉瘤等放弃病因治疗5例,术前再次出血死亡4例。脑动脉瘤中GOS评分5分730例.4分13例,3分10例,2分1例,1分14例。非动脉瘤性SAH中GOS评分均为5分。GOS评分4分以下的38例患者中,7d以后初次造影的为30例。结论 对暂无生命威胁的SAH患者.尽早行DSA检查是尽快明确病因,正确选择治疗方法,获得良好转归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规范化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脑卒中,其主要病因为脑动脉瘤破裂。目前在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各地不尽相同,影响了疾病的预后。本文就目前常规SA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首次脑血管造影(DSA)呈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1例首次DSA呈阴性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头颅CT检查均发现SAH,其中伴脑室内出血3例、硬膜下血肿1例。所有患者首次DSA均呈阴性,18例患者复查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5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脊髓动静脉畸形1例,余11例复查仍为阴性;3例患者拒绝复查DSA,其中1例出院后半月再出血死亡。18例复查DSA的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至8年,未发现再出血病例。结论 SAH患者首次造影存在假阴性可能,复查DSA对此类病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1病例介绍病例l,患者,女,19岁,因“反复发作左侧面部、左手抽搐4周余”于2010年6月29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4周前(2010年6月1日)晚饭后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左侧面部抽搐,数秒后出现左手抽搐,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发作时意识清,应答自如,面色如常,无大小便失禁,  相似文献   

15.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分为3种基因型和6种表现型,与受体相关蛋白结合后发挥其功能,在神经系统疾病中起到不同的作用。进一步将研究方向由编码区域深入到表达调控区域后显示,APOE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不仅仅表现在质上(APOE编码区等位基因差异),而且也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首次DSA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处理.方法 对29例首次DSA阴性的自发性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中21例予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经再次DSA,头颅MRI或MRA检查及手术探查后发现阳性结果8例,其中经开颅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后好转6例,伴有脑神经功能损害1例,死亡1例.结论 对于首次DSA阴性的自发性SAH的患者,其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在诊治过程中应予足够重视,有条件应复查头颅MRI或MRA以及再次DSA.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的临床证据及临床指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上将SAH分为外伤性与非外伤性两大类,非外伤性SAH又称为自发性SAH,以下的SAH均指非外伤性者。SAH的发病率为10.6/10万人年(95%可信区间9.9~11.2/10万人年),仅次于脑血栓形成与脑出血,处于急性脑血管病的第3位。有关自发性SAH高血压的处理、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使用、扩充血容量升高血压治疗及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时机选择等方面研究活跃,近年来又兴起了血管内治疗及抗氧化抗炎药物等疗法。这些疗法是否有充分证据证明可以广泛推广,尚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确定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内蒙古包头市城区进行前瞻的、基于人群的、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由内蒙古包头市拥有神经内科和(或)神经外科的综合性医院、小型医院和部队医院等多中心共同收集包头市城镇居民中自发性SAH病例(年龄≥15岁)。每个患者选2个对照组,为非SAH患者、同性别、年龄为患者年龄±5岁的包头市城镇居民。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关病史、生活习惯、危险因素等信息。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主要危险因素与SAH的关系,并用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CI)表示。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226例确诊为自发性SAH的患者,其中65%为女性,发病年龄为20~87岁,平均年龄(58.5±13)岁,434例对照组。高血压、吸烟和低收入是SAH的主要危险因素。与不吸烟者相比,SAH患者中正在吸烟者的相对危险度(RR)为2.31(95%CI1.31~4.09),但是在女性患者,目前吸烟者和未吸烟的RR为4.00(95%CI1.62~9.89)。吸烟、高血压和低收入的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为18%、36%和59%。结论本研究显示自发性SAH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和低收入,女性吸烟者患SAH的危险更高,如果控制吸烟和高血压,就会明显降低SAH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132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颅内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出致病菌132株,革兰阴性菌占11.36%;革兰阳性菌占88.64%。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持续3 d体温38℃,首次脑脊液病原菌检出率高,血白细胞数10×109/L,脑脊液白细胞/细胞总数0.1%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结论根据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和临床干预,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常因继发脑血管痉挛(CVS)而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早期诊断CVS是提高该病治愈率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技术对住院治疗的27例自发性SAH进行动态观察,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