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10例,检测患者血清Hcy、IL-1和TNF-α水平,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价患者抑郁情况。结果共有34例患者并发抑郁(抑郁组),76例无抑郁(非抑郁组);抑郁组患者血清Hcy、IL-1和TNF-α水平分别为(18.11±4.22)μmol·L~(-1)、(40.22±3.81)ng·L~(-1)和(37.80±7.10)ng·L~(-1),明显高于非抑郁组患者(P0.05);重度抑郁患者血清Hcy、IL-1和TNF-α水平分别为(23.55±2.06)μmol·L~(-1)、(57.91±3.80)ng·L~(-1)和(58.73±7.05)ng·L~(-1),明显高于中度抑郁和轻度抑郁患者(P0.05);患者抑郁程度与血清Hcy、IL-1和TNF-α呈正相关(rs=0.611、0.523和0.552,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血清Hcy、IL-1和TNF-α明显升高,可能与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中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两者与ACI病情严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83例ACI患者在发病24 h内入院,分别在入院后第1、3、7d抽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监测血清IL-1β、IL- 18的水平,采用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uropean Stroke Scale,ESS)评价ACI的严重程度.同时监测32例健康成人的血清IL-1β、IL- 18的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ACI组IL- 1β、IL- 18水平在发病后第1、3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d呈下降趋势. ESS与IL-1β,IL-18值呈负相关.结论 在ACI发病后血清IL- 1β、IL-18水平升高,说明炎性免疫因素可能参与ACI发生、发展过程,血清IL- 18水平能反映ACI病情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与高血压致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一科和神经内科自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ACI并高血压患者102例(其中小体积梗死30例,中体积梗死45例,大体积梗死27例)和单纯ACI患者3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检测ACI并高血压组患者入院第1、3、5、7、14天,单纯ACI组、对照组入院第1天血清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与ACI体积的相关性. 结果 入院第1天ACI并高血压组、单纯ACI组、对照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5、7天对照组、小体积梗死组、中体积梗死组、大体积梗死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4组TNF-α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并高血压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在第1、3、5、7天与ACI体积呈正相关关系,TNF-α水平在在第1、3、5、7、14天与ACI体积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IL-6、IL-8、TNF-α水平与高血压对ACI的发病有协同作用,ACI并高血压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与脑梗死的体积相关.  相似文献   

4.
IL-1、TNF在局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IL-1、TNF的来源、变化规律和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局部脑缺血/再灌流大鼠模型中IL-1β、TNF-α的表达。结果缺血组(I)3hlL-1β表达增多并持续至120h,缺血再灌流组(IR)0.5hIL-1β即明显增高,高峰在24h,120h已降至对照组(C)水平,阳性细胞主要为纹状体区及顶叶皮层的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I组和IR组0.5hTNF-α表达增多,12h达高峰,持续至120h,阳性细胞为纹状体和缺血皮层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结论IL-1β、TNF-α参与缺血/再灌流脑损伤,其来源于损伤局部的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其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及颅内血肿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这些炎症因子与脑出血病灶及外周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在高血压脑出血后24h,72h,7d和14d取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及血肿液检测IL-1β、IL-6、TNF-α的含量(实验组),并与30例正常体检的患者(对照组)对比。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液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静脉血,并且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自身静脉血。实验组患者静脉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静脉血清,且病情越重几种炎症因子水平越高。脑出血不同时期静脉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比较,在72h最高,此后呈下降趋势。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IL-1β、IL-6、TNF-α参与了脑出血的炎症反应,是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屏氧酶-1(PON-1)基因192位Gin—Arg(Q/R192)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375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339名健康普查者及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的PON-1 Q/R192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型分析;并对各基因型与血脂水平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在研究的总人群中,PON-1 Q/R1923种基冈型频率分别为QQ13.6%、QR44.0%、RR42.4%;PON-1 Q/R192皋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基因型之间血脂水: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未发现PON-1 Q/R192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C-590T及IL-4R Q576R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159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151例对照者.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对照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IL-4 C-590T及IL-4RQ576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IL-4 C-590T及IL-4R QS76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分布无差异;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590T/576R基因型的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IL-4 C-590T及IL-4RQ576R基因多态与中国湖南汉族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无关,590T/576R基因型可作为中国湖南汉族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预知因子.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的发病有众多复杂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研究发现[1~3],MCP-1基因调控区序列多态性位点-2518G/A可能与MCP-1转录活性有关,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的发病有关,但其与脑梗死的关系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应用PCR-RFLP及基因测序技术,对中国湖南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群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IL-6调控基因的突变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调控基因的突变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42例脑梗死患者,健康对照组18名,采用PCR扩增、DNA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且ELISA定量分析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IL-6含量。结果 28.6%(12/42)的脑梗死患者在IL_6基因调控区-328 bp~+98 bp的+17 bp处均插入了一个C。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推测在IL-6基因调控区-328 bp~+98 bp的 +17 bp处的点突变可能与IL-6基因表达有关;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PPARγ激动剂毗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模型(MCAO/R),分别采用TTC染色法、神经功能评分法观察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的影响,同时观察PPARγ激动剂对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PPARγ激动剂能够减少I/R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L-6-572C/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关系。方法在湖南汉族人群中筛选199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19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测定IL-6-572C/G基因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间比较,IL-6-572C/G基因型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2=5.120,P<0.05),IL-6-572C/G基因C和G等位基因频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C和G等位基因频率,脑梗死组为0.741、0.259,对照组为0.816、0.184)(2=5.491,P<0.05)。G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552倍(OR=1.552,95%CI:1.092-2.315)。结论 IL-6-572C/G基因多态性与ACI发病有关,可能是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ACI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L-4 C+33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IL-4水平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59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151例对照者;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L-4基因的C+33T等位基因多态性;ELISA法检测对照组人群血清IL-4水平.结果 IL-4 C+33T等位基因,TT基因型个体的IL-4血清水平高于TC和CC型,TC型高于CC型,但IL-4 C+33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分布无差异.结论 IL-4 C+33T等位基因与高血清IL-4水平有关,而IL-4 C+33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湖南汉族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的发病有众多复杂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研究发现[1~3],MCP1基因调控区序列多态性位点-2518G/A可能与MCP1转录活性有关,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的发病有关,但其与脑梗死的关系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应用PCR-RFLP及基因测序技术,对中国湖南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群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进行了初步探讨。1资料1.1研究对象:脑梗死组:为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脑梗死患者162例,男99例,女63例,年龄49~84岁,平均(62.3±11.8)岁。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经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HGF、TNF-α、IL-10的差异与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我院正常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入院时青年脑梗死患者不同预后组之间及与健康体检组血浆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的浓度差异。并对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高血压、吸烟、高血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酗酒、体重指数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入院时血浆HGF、TNF-α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浆IL-10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预后越差组血浆HGF、TNF-α的浓度越高,IL-10的浓度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高血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酗酒、体重指数是青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不是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浆中HGF、TNF-α浓度与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呈负相关,而血浆中IL-10浓度则与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呈正相关。并预测对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中HGF、TNF-α、IL-10浓度的监测可能有助于患者预后的预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相关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关系。方法在湖北汉族人群中筛选26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IP)方法测定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BRAP基因外显子90A/G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2,P0.05),IL-15基因的C/A基因型分布不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χ~2=3.22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RAP基因外显子90GG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ACI的风险是CC等位基因的1.8倍(OR=1.476,95%CI 1.142~2.268),且该关联独立于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等风险因素。没有证据表明IL-15基因13687C/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易感性相关。结论 BRAP 90A/G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有关,可能是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现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我们测定脑梗死患者IL-6基因启动子-174G/C多态性、ICAM-1基因469E/K多态性,探讨两者与脑梗死是否有相关胜及是否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27(IL-27)、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D-二聚体(D-D)水平与脑出血患者脑损伤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自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于东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0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GCS评分、NIHSS评分及预后患者的IL-12、IL-27、CTRP-3、D-D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脑出血组IL-12、IL-27、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TRP-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CS评分降低,脑出血患者的IL-12、IL-27、D-D水平不断升高,CTRP-3不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12分患者的IL-12、IL-27、D-D水平显著高于NIHSS≤12分患者,CTRP-3显著低于NIHSS≤12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患者IL-12、IL-27、D-D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患者,CTRP-3显著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脑出血患者GCS评分、NIHSS评分与IL-12、IL-27、D-D均呈正相关,与CTRP-3呈负相关(P<0.05)。 结论脑出血患者IL-12、IL-27、CTRP-3、D-D水平与脑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可提示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治疗的AD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9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IL-6、IL-8及TNF-α水平,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对其认知功能和日常行为能力进行评估.比较各组间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分析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AD患者外周血的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8.64±10.28)pg/ml比(103.59±8.72)pg/ml,(134.32±9.67)pg/ml比(101.45±7.32)pg/ml,(221.39±23.54)pg/ml比(109.68±18.7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年限为AD患者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IL-6、IL-8及TNF-α水平为危险因素(P<0.05).整体人群中IL-6、TNF-α水平与MMSE得分呈负相关(r=-0.314,-0.079;P<0.05),IL-8与MMSE无相关性.结论 外周血IL-6及TNF-α水平与轻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氧磷脂酶1(PON1)基因的标签位点(tagSNP)rs854552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标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393例、腔隙性脑梗死组292例和健康对照组431名。以位于PON1基因的rs854552位点为遗传标记,应用聚合酶链法(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RFLP)检测PON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的PON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性别分层后也未见显著差异。结论:PON1基因(tag SNP)rs854552可能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2518G/A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脑梗死(CI)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48例脑梗死患者和130例正常人的MCP-1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回顾病史并结合临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5%、46%、19%,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8.0%、42.0%;正常对照组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38%、37%,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0%、56.0%。脑梗死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脑梗死组病情程度不同,G、A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其中轻度组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47%、53%;重度组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2%、28%。脑梗死病情重度组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 MCP-1基因-2518G/A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且与脑梗死的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