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4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经常规脱水、改善微循环及脑代谢、控制血糖血压等相同的治疗后,对比分析2组临床特征、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大片状脑梗死及多灶性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腔隙性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家族史或遗传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7.5%,明显高低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合理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临床治愈率,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无症状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对79例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治疗有关资料,各项临床参数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无症状脑梗死者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及高尿酸血症明显高于对照组;5a后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控制良好者发生症状性脑梗死显著低于控制差者。结论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高尿酸血症是改善无症状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烟酒史)、发病后降压治疗史、住院后体温、血压、血糖、血脂及颈内外动脉狭窄等12项临床指标,并与同期非进展性脑梗死6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组中合并发热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病后服降压药史、糖尿病史、入院时血糖水平共5项因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01).年龄、高血压史、吸烟饮酒史,入院时血压、甘油三酯、胆固醇与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后降压治疗、既往糖尿病史、血糖水平、发热及颅内外动脉狭窄是进展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临床应予以关注和恰当处理.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我国实行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后糖尿病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2001年8月脑梗死病人1477例,均在发病后72小时内入院。诊断均经CT扫描证实。共检出糖尿病性脑梗死230例,其中伴高血压136例,入院后发现血糖增高而无糖尿病史反复查血糖以除外应激性高血糖。随机选择生脑梗死154例,脑梗死(无糖尿病及高血压)85例。就糖尿病性脑梗死发病年龄、血脂水平、并发症及梗死部位,与高血压性脑梗死、脑梗死进行对比。结果:(1)糖尿病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时与其他各组甘油三脂对比差别有显性意义(P<0.05)。(2)糖尿病性脑梗死合病感染、意识障碍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对比差别有显性意义(P<0.05)。(3)糖尿病性脑梗死以腔隙性为主,且多发,病灶部位以基底节区为主。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以小灶,多发为主,好发于基底节区;易合并感染和意识障碍,预后差;伴发高血压时血脂水平尤其是甘油三脂升高明显,临床应积极降压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例数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P<0·01),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指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例数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P〈0.01),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指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CTA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6-04—2018-02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普宁华侨医院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分成糖尿病组60例和非糖尿病组60例。观察2组疾病类型、相关生化指标及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积分、颅内动脉狭窄积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主要为腔隙性、多发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2组血糖、血压、血脂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积分、颅内动脉狭窄积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与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动脉病变密切相关,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管狭窄程度明显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严重,对于糖尿病性脑梗死的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糖尿病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有肢体不自主舞蹈样动作,2例既往均有糖尿病史,且血糖控制差,给予积极控制血糖及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舞蹈样动作合并血糖增高是本病的特点之一,可合并头颅MRI T1WI纹状体高信号,确诊后应早期积极控制血糖合并应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对我科收治的48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住院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经积极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可自理,瘫痪肢体肌力在1级以上41例;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瘫痪肢体肌力在1级以下5例;死亡2例,1例为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1例为恶性心律失常。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应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合理膳食,改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对我院2009-10—2013-04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伴糖尿病72例患者为观察组,38例不伴有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检测(TC、TG、UA、HDL及FIB)及疗效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伴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老年人居多,TC、TG、UA及FIB指标明显高于不伴2型糖尿病患者,而HDL水平则相对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47%,而观察组仅为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34,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主要为老年女性,且病情严重,治疗效果差。临床治疗应积极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的发病、预后与血糖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60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的血糖、血脂与其梗死灶最大直径、神经功能损伤、临床疗效、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系。方法60例糖尿病并脑梗死与6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并脑梗死时多为主干支大灶性梗死,且神经功能损伤重,临床疗效差,并发症和病死率高。另外脑梗死面积、并发症和病死率均与血糖、血脂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糖、血脂水平升高可加重脑梗死损害,积极控制血糖、血脂对脑梗死治疗及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及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及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过程及结果,总结治疗解决方案。结果 15例患者中,疗效显著12例,神经功能恢复比较理想,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改善,血糖控制良好;植物状态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新发梗死部位严重,现仍在院治疗);死亡2例(心衰加重,卧床时间长,出现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本身致残率高,合并心力衰竭的糖尿病的病死率、致残率更高。治疗过程中,以控制脑水肿为主,同时注重心衰的处理及血糖的调整,配合适宜肢体功能锻炼及合理饮食。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01—2013-03在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6例为观察对象。其中113例属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择113例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总结2组患者头颅CT扫描图像特点;根据对照组患者病情给予扩血管药物或(和)解除血管痉挛药物、抗血小板凝集药物、营养脑神经药物等,有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药,血脂高患者给予调脂药物,对梗死面积大急性期伴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患者给予脱水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积极预防或控制感染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水平,纠正酮症酸中毒以及代谢紊乱,同时对症支持治疗,评价治疗康复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大面积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及再发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69.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P<0.05)。结论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病情和预后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高血糖又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上应尽早控制血糖,使血糖水平尽可能接近正常,并控制好血压、血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0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的血糖、血脂与其梗死灶最大直径、神经功能损伤、临床疗效、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系。方法60例糖尿病并脑梗死与6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并脑梗死时多为主干支大灶性梗死,且神经功能损伤重,临床疗效差,并发症和病死率高。另外脑梗死面积、并发症和病死率均与血糖、血脂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糖、血脂水平升高可加重脑梗死损害,积极控制血糖、血脂对脑梗死治疗及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83例(83%),肢体活动受限81例(81%),吞咽困难36例(36%),意识障碍28例(28%),失语20例(20%)。头颅CT检查发现大面积脑梗死39例(39%),腔隙性脑梗死32例(32%),多发性脑梗死29例(29%)。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脑保护、改善循环及降低血糖治疗。40例基本痊愈,21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7例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为83%。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及肢体活动受限。CT主要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局部脑水肿,可见占位效应,并以大面积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症状及血尿酸的水平。方法70例脑梗死患者依据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为脑梗组与糖尿病合并脑梗组,根据CT结果对梗死进行分类,对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SUA)、梗死类型及患者意识状态、肢体麻木、偏瘫、病理征阳性的症状和体征等一系列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组的SUA、FBG、HbA1c、LDL-C高于脑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SUA、FBG、HbA1c、LDL-C有关;糖尿病合并脑梗组CT结果显示以腔隙性、多灶性及再发性梗死多见;糖尿病合并脑梗组偏瘫、肢体麻木、肢体疼痛发生率高于脑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血脂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血尿酸、控制血糖、改善血脂是预防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键;糖尿病合并脑梗组梗死类型以腔隙性、多灶性及再发性梗死多见,临床症状表现明显且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脑梗死及非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脑梗死与非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85例,其中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组57例,糖尿病正常血压脑梗死组28例;同期住院的无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组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观察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及预后.结果 高血压脑梗死组的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5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50例脑梗死未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不同的患病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腰围(85.6±2.3)cm、体重指数(27.63±2.1)kg/m2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合并高血压、血脂水平异常、糖化血红蛋白异常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实验组发生多灶性梗死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梗死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病变特点主要为大面积梗死、多病灶性梗死的比例较高,发生该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体重指数等。临床上应通过药物、控制体质量等方面改善患者的健康情况,使患者有主动意识去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等,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梗死特点及血清生化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17-05—2018-04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A组(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和B组(脑梗死未合并2型糖尿病),每组60例。比较2组患者的病情、血脂及血清UA、TNF?α、ADPN、hs-CRP、Hcy水平。结果 A组患者大面积梗死、腔隙性梗死、多发性梗死、再发性梗死的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尿酸以及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TNF?α、Hcy、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而ADPN水平明显低于B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其梗死病情以及预后与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密切关系,因此尽早地控制血糖及血脂水平,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及预后,探讨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入院后均给予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通过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以及饮食控制等措施控制血糖,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重度12例(20.00%,12/60),高于对照组的4例(6.67%,4/60)(P0.05);观察组无效8例(13.33%,8/60),高于对照组的2例(3.33%,2/60)(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严重,且预后较差,应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还应降低血脂、控制血压,给予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