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对脑卒中急性期精神障碍的预后与年龄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于后。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系我院 1993年至 1997年住院患者共 60例 ,年龄均在 45岁以上 ,诊断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要点》[1] 中的脑出血 ,脑血栓形成的诊断并经头颅CT扫描证实 ,起病均属1个月以内者 ,汉米顿抑郁量表评分在 10分以上者。本文将对象分为两组进行比较 :①中年组共 2 8例 ,平均年龄 (5 0 .14± 4.95 )岁 ,男性 17例 ,女性 11例 ,初中文化以上 11例 ,有高血压病史者 2 0例、脑出血 4例、脑血栓形成 2 4例。②老年组共 3 2例 ,平均年龄 (66.…  相似文献   

2.
急性期高血糖仅仅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应急反应还是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尚在争论。本试验前瞻性登记连续性入院的脑卒中患者,通过6个月随访对其它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进行了控制,以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血糖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动脉血管内血栓形成,栓塞或血液动力学的改变,造成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自然预后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降压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比较早期降压与晚期降压的差异.方法 纳入2018-10—2020-08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合并血压升高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早期降压组和晚期降压组,记录2组患者14 d、30 d NIHSS评分和30 d、90 d mRS评分,比较2组预后.结果 早期...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血压可以存在短暂性升高,有自发下降的趋势。血压的升高主要考虑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和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关。影响卒中后血压值的主要因素有心脏病、高血压、意识水平、年龄和卒中类型等。目前认为急性期血压与预后呈U型关系,过高或过低的血压对预后都是不利的,所以急性期对血压的调控要慎重。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为临床较为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高血压为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1-2]),抗高血压治疗在防治脑卒中一级、二级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但急性脑卒中调节血压仍存在较大争议。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如何调控血压,是否应用降压治疗、用药时间、降压幅度等尚无明确指南~([3])。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讨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与近期预后的意义,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12-04—2015-07我院治疗的110例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分析.方法 2010-07~2011-07,我院诊治的6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每组各30例,对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肌力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Barthel指...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监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中后动态血压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由专人(同一人)负责对5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第1及第7天动态血压的监测,同时评定第1、第7天及第30天神经功能评分及病残程度分级。结果:脑卒中后增高的血压在7天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条件下,无论是随测血压,还是动态血压均自发下降,生活基本自理组(0-Ⅲ)和生活依赖组(Ⅳ-Ⅶ)脑卒中后增高的血压无明显差异性,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存在自发下降趋势,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治疗需采取慎重,合理,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急性脑卒中预后与高血糖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残率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糖尿病合并脑卒中,临床表现重、预后差,已引起临床注意。但非糖尿病者脑卒中后早期血糖对病情及预后影响临床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对118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文研究首次脑卒中后急性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以期预防和合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1997-01-2000-12共收治960例首次脑卒中病人,分早期癫痫发作组和非发作组,两组人口统计学,既往史,神经影象学及神经系统临床体征等方面用卡方检验对比。结果 20例病人(2.1%)诊断有急性期癫痫发作。出血病人明显较缺血病人发作频繁,急性期癫痫发作的病人比非发作病人明显年轻且存在意识模糊状态,皮质受累,大面积梗死。结论 年轻患者,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病灶累及皮质及急性意识模糊状态是首次脑卒中病人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为了解首次脑卒中后急性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对我院960例连续住院的首次脑卒中病人病情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急性期低血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选择 1995年~ 2 0 0 0年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187例 (脑出血 6 3例 ,脑梗死 112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2例 )中发生卒中后低血压者 43例 (2 3.0 % )进行分析 ,以探讨急性脑卒中后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7例 ,女 16例 ,年龄 42~ 89岁 ,平均 71.2岁。脑卒中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1] ,并经头部CT或MRI证实。低血压患者符合1982年 2月全国急性“三衰”会议制定的关于低血压的标准[2 ] 。1.2 低血压与卒中类型 卒中后发生低血压者脑出血 2 8例 (6 5 1% ) ,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以我院2010-01—2011-01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为对象,男56例,女44例,年龄50~70岁,平均(60±6.5)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从发病起至接受临床治疗时,均有MRI/CT检查依据,且未发生明显的意识障碍,无精神病史。排除标准:溶栓治疗、脑血管破裂出血、老年痴呆、脑萎缩、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频繁心绞痛、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3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及126例非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进行了连续7天动态观察;并对其中80例卒中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卒中组与对照组入院后血压均以首次测量的为最高,此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下,脑卒中组血压迅速下降,4天内达低值,以后血压在此水平上下波动。卒中后首次测量血压显著升高者6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但与近期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故对卒中急性期升高的血压应采取慎重态度,避免在此期急骤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训练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致残率也高,在脑血管病生存者中,约为86.5%[1],这不仅危及患者本人,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接受康复治疗,极大降低了致残率,我们对105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进行康复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该疾病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变化影响预后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监测血压变化后,进行分组(勺型组、非勺型组、超勺型组、反勺型组),对比分析4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血生化指标以及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 98例患者中,勺型组40例,非勺型组28例,超勺型组20例,反勺型组10例,4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在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勺型组患者入院时与3个月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与其余3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3个月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分别与入院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往往表现有血压昼夜节律出现异常现象,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等预后情况,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BNP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43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血行BNP测定.将同期门诊40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浆BNP水平,同时比较不同预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血浆BNP水平.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血浆B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而近期预后不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BNP水平较近期预后良好的患者高(P<0.01).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BN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近期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最持久、最强有力但也是可以改变的因素。收缩压(SBP)或舒张压(DBP)增高均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在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降压治疗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但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对预后的影响及此时应采取何种措施(降血压、升血压或不干预)、于什么时间开始降压、血压多高时心降压、降到什么水平最佳,这些问题多年来尚无统一认识。现就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关系及对血压处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粘附、激活和聚集是栓塞性疾病的主要环节,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抗血小板治疗也因此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实验室水平的提高以及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揭盲,人们对抗血小板药物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本文就各种抗血小板药物、相关实验室研究以及临床试验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继发癫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整理我院2010-02-2011-07收治的脑卒中后继发癫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诊治效果及脑部CT、MR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卒中后癫主要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癫发作与患者的皮层损害有直接关系.结论 脑卒中后激发癫的临床危险性较高,需要积极改善患者的缺血、缺氧症状,使用药物对症治疗,严重患者需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