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听神经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35例听神经瘤患者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本组患者肿瘤全切23例(62.9%),次全切除9例(25.7%),部分切除3例(8.6%);面听神经解剖结构保留29例(82.9%)。结论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熟练掌握桥小脑角区的局部解剖、手术入路及显微操作技巧可提高全切率和面听神经保留率。  相似文献   

2.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策略(附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大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经验。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80.8%),次全切除5例(19.2%)。肉眼下面神经解剖保留20例(76.9%),术后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10例(38.5%),Ⅲ~Ⅵ级16例(61.5%)。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面神经可获得解剖和功能的保护,并发症与病死率低,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囊性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8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囊性听神经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囊性听神经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73例,近全切8例.面神经解剖保留72例.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Ⅱ级28例,Ⅲ~Ⅳ级38例,Ⅴ~Ⅵ级15例.结论面神经监护下行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有助于面神经的解剖保留和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经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9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并观察其疗效。结果肿瘤全切除54例(91.53%),次全切除5例(8.47%)。面部神经解剖保留神经51例(86.44%),未保留8例(13.56%),无死亡。结论大型听神经瘤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有效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保护相关脑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疗效及保护面神经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65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51例,近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5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9%(11/65)。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依据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31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11例,Ⅴ级7例,Ⅵ级1例。出院后随访2~24个月,肿瘤复发2例。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准确把握面神经与肿瘤关系的各分型以及术中的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和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能显著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鞘瘤的疗效。方法本组回顾性分析了98例听神经鞘瘤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96例(97.9%);次全切除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98例(100%);岩静脉解剖保留95例(96.9%);听力保留14例(14.3%);无死亡病例。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鞘瘤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方法,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及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方法回顾我科2003-08~2009—08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41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总结探讨。2005—04—29后,对27例行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41例病例中镜下肿瘤全切除37例(92%),次全切除4例(9.8%)。面神经解剖保留36例(87.8%),5例(13.2%)未能解剖保留面神经。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诊3个月~6年,术后病人均能恢复正常生活,遗留永久性面瘫5例。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人路采用显微技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能明显提高手术全切率及面神经保存率。  相似文献   

8.
大型听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34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回顾性分析 3 4例大型听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均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 2 9例、次全切除 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 2 5例。围手术期死亡 1例。术后肿瘤复发 2例 ,再次手术后死亡 1例、恢复良好 1例。 12例遗有面瘫。其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听神经鞘瘤 ,严格按显微外科技术操作可做到肿瘤全切 ,并能有效地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神经结构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的内听道部分的处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的37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依照内听道病理形态及病人综合情况,19例采取磨除部分内听道后壁法,16例采用刮除法,2例内听道内肿瘤未予处理。结果 全部病例面神经均解剖保留,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I~Ⅱ级34例,Ⅲ~Ⅳ级2例,Ⅴ级1例;术后3个月面神经功能Ⅰ~Ⅱ级35例(94.6%),Ⅲ级1例(2.7%),Ⅳ级1例(2.7%)。肿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发生瘤腔再出血1例,脑脊液耳漏合并颅内感染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3年,1例残余肿瘤明显增大,行伽玛刀治疗后得到控制;其余病例未见明显残余肿瘤增大或复发。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中,依照内听道病理形态及病人综合情况,个体化处理内听道内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切除14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听神经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4例面神经均获得解剖保留,术后1周复查面神经功能良好(H-B分级Ⅰ~Ⅱ级)13例(92.86%),面神经功能较差(H-B分级Ⅲ级)1例(7.14%)。术后常规复查头颅CT,2例患者术区有少量出血,继续复查未见进展。术后1例出现颅内感染,予加强抗感染后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面神经功能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大中型听神经瘤的疗效及保护面神经的方法。方法 23例大中型听神经瘤(直径>2 cm)患者均在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后对其面神经功能进行随防。结果 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8例;面神经保留22例,保留率为95.7%;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1级3例,2级10例,3级6例,4级2例,5级1例,6级1例。术后所有病人随访3~24月,发生脑脊液漏者1例,长期昏迷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显微手术与面神经的电生理监测为全切除大中型听神经瘤并保留面神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听神经瘤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例儿童听神经瘤.结果 男6例,女4例,年龄11-15岁,平均为13.9岁.所有患儿均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颅内压增高、失聪及共济障碍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肿瘤最大径为3~7 cm(平均5.15 cm),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肿瘤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1例,手术死亡1例,8例随访1-12年,面神经功能Ⅳ~Ⅴ级2例,Ⅱ~Ⅲ级5例,Ⅰ级1例;听力保留1例.结论 儿童听神经瘤十分少见,临床表现不如成人典型,部分听神经瘤血供极为丰富,术中出血汹涌,保留面、听神经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脑脊液释放在大型听神经瘤锁孔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3级或以上听神经瘤病例资料,采用锁孔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剪开硬脑膜前,经枕大池释放脑脊液。结果肿瘤全切除30例(78.9%),次全切除8例(21.1%)。术后常规复查头颅CT,无一例术区出血、小脑挫伤,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结论锁孔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体积为3级或以上听神经瘤时,剪开硬脑膜前,经枕大池释放脑脊液,能避免小脑挫伤,且可迅速暴露肿瘤。这种改良脑脊液释放方法对听神经瘤切除,面神经及脑干等重要结构保护至关重要,具有安全、简单、微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合并脑积水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听神经瘤合并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脑积水行脑室外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或保守治疗。结果 听神经瘤均达全切除;肿瘤切除后脑室缩小10例,肿瘤切除加脑积水手术后脑室缩小5例,随访期间脑室缩小3例,脑室无明显缩小3例。听神经瘤切除后出现颅内血肿2例,均行急诊脑血肿清除术。结论 听神经瘤合并脑积水应优先治疗听神经瘤,当影响肿瘤切除时先行处理脑积水;根据病人术后症状谨慎选择脑积水手术治疗;脑积水分流手术前需要排除术后脑水肿的影响;涉及脑脊液操作时注意缓慢及梯度降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116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增强MRI分为中小型听神经瘤组(最大径≤3 cm;83例)和大型听神经瘤组(最大径>3 cm;33例)。结果 中小型听神经瘤组肿瘤全切除率为97.6%(81/83),面神经解剖保留80例(96.4%)。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良好(H-B分级Ⅰ~Ⅱ级)59例(71.1%)。大型听神经瘤组肿瘤全切除率87.9%(29/33),面神经解剖保留28例(84.8%),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良好18例(54.5%)。结论 对于中小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可实现肿瘤完全切除和良好的面神经功能保护。对于大型听神经瘤,在良好体位、充分释放脑脊液、电生理监测等辅助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也可实现肿瘤安全满意切除和面神经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6.
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探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技巧,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手术治疗31例听神经瘤,采用经岩乙状窦前入路20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1例,显微手术16例,术中可清晰辩识面神经26例。结果 全切除肿瘤29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死亡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4例,面肌功能保留8例。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均可全切任何大小听神经瘤,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因其对岩骨侵袭小、手术便捷、术后并发症少,应为听神经瘤手术首选入路。显微手术和术的经验及对桥小脑角显微解剖知识,对提高手术效果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肿瘤大小2.2 cm×1.9 cm~6.6 cm×5.3 cm,均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术,骨窗大小约4 cm×3 cm~5 cm×4 cm。结果肿瘤全切除24例,近全切除4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5例,术后2周功能保留21例;听神经解剖保留6例,术后2周功能保留3例。全组无死亡病例。随访3~14个月,肿瘤均无复发。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能够较好的保护面神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听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技术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间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22例听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听神经鞘瘤全切17例,次全切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1例,面神经功能保留17例,死亡0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再出血1例.结论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鞘瘤可取得满意的肿瘤切除和神经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独内镜手术切除听神经鞘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内窥镜视屏图像引导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术后MRI显示肿瘤完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随访6个月,发生单侧轻微面瘫2例、单侧面部麻木1例。结论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独内窥镜手术切除听神经鞘瘤具有微创、简便、舒适和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大型(≥3.0 cm)听神经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术中打开岩裂-桥脑裂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6年1月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31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打开岩裂-桥脑裂。结果 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5例。29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术中未能解剖保留,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按H~B标准:Ⅱ级14例,Ⅲ级7例,Ⅳ级8例,Ⅵ 级2例。术后并发呛咳4例及吞咽困难1例。31例术后随访3~69个月,平均30.5月;肿瘤无复发;术后半年后恢复至B级3例,C级5例,无改善11例,未能保留听力12例。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切口及小骨窗,利用小脑自然间隙,在不牵拉或少牵拉脑组织的情况下,达到手术操作所需的空间,降低脑组织、神经、血管的牵拉损伤风险,治疗大型听神经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