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诚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7):426-426
应用心房按需起搏(AAI)型起搏器过程中,发现AAI起搏方式对期前收缩有治疗作用。现将16例术前伴有期前收缩的AAI患者长期随访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我院1990年2月~1998年3月植入AAI型心脏起搏器患者23例中16例术前伴有期... 相似文献
2.
室性早搏与按需起搏心律的彩色多普勒组织成像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彩色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tissueimaging,简称DTI)技术对心肌运动速度作细微的显像观察,是当前超声技术一项崭新的研究课题。本试验是采用彩色多普勒组织成像速度图、加速度图模式与心电图同步显像,观察小型猪实验性频发室性早搏和右室按需起搏心律的彩色心肌显像特征。旨在探讨:①实验性频发的室性早搏时的DTI特征;②DTI在人工心脏起搏中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健康小型猪1头,雌性,体毛呈白色,体重375kg(由本院动物实验室提供)。主要仪器为AcusonAspen彩色多普勒超…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心房起搏预防和治疗合并窦房结功能低下患者的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效果。方法对40例合并有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病窦患者(房速、房扑、房颤)分别行右心耳、右心房间隔十部(Koch三角),右心耳+冠状静脉窦(左房)双房AAI或DDD起搏,三组分别为20、12、8例,所使用的起搏器为Medtronic、Vitatron、Biotronic公司生产。起搏器植入后随访跟踪患者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结果(1)三组术前临床资料对比无差异;(2)右心室VVI起搏组、右心耳起搏组、Koch三角起搏组、双心房同步起搏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年平均发生率分别为78%、56%、25%、23%;(3)各组均无并发症,无起搏及感知功能障碍,无电极脱位情况发生;(4)提高心房起搏频率能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结论双心房同步起搏、右心房房间隔下部Koch三角起搏,因为能减少或消除房间传导阻滞,有防治心房纤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动态心房超速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动态心房超速起搏(dynamic atrial overdrive,DAO)方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3例均为女性,58-69岁,均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植入Pacesetter公司Trilogy DR DAO 2364L型双腔起搏器。随机单盲将患者分为A组:DAO on和B组:DAO off;4个月后交换,即改为A组DAO off及B组DAO on再4个月,随访8-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症状、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减及用程控仪观察自动模式转换(auto mode switch,AMS)的次数。结果:1)症状:3例心悸、胸闷症状无论在DAO off或on时均有好转。2)AMS:A组1例在DAO on及off各4个月的随访中,AMS分别为1次或0次,后继续off 4个月,AMS仍为0次,随继续关闭DAO。程控结果显示99%为心房起搏。该患者植入起搏器前后均未服用过抗心律失常药物。A组另1例在DAO on时AMS为764次,off时AMS为6232次,on较off则AMS发生率下降88%。该患者一直服用莫雷西嗪和肠溶阿司匹林。B组患者BAO off时AMS为16441次,on时AMSo 8081次,on较off时AMS下降51%。该患者因无明显心房颤动引起的症状而在DAO on期间自行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动态心房超速起搏方式具有一定的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用心房按需起搏器(AAI)或房室顺序起搏器(DDD)治疗慢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1997年1月—2005年12月34例慢快综合征患者接受心脏起搏器治疗,其中用AAI16例,用DDD18例,术后长期随访心功能,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率。结果:经过平均6.8±2.5年随访发现,左室射血分数(LVEF)AAI组术前(57.1±6.4)%,术后(61.2±8.1)%;DDD组术前(57.3±4.3)%,术后(58.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率,AAI组12.5%(2例),DDD组33.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AAI与DDD起搏治疗慢快综合征同样有效,初步观察发现AAI组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率低于DDD组。 相似文献
7.
黄连素治疗心脏早搏及房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自1987年以来试用黄连素治疗各类早博及房颤共54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均为住院病人共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21~72岁,平均46岁。全部病例于用药前观察7天,经心电图证实有持续频发早搏(房性或室性)、快速型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病因:原因不明的17例,冠心病14例,高血压心脏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心肌病3例,心肌炎后遗症2例。凡有心力衰竭、风湿活动、心律失常致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肝肾 相似文献
8.
1947年Gouaux和Ashman发现房颤患者长短周期中QRS波群变异,并常常伴有T波异常,将这种QRS,T的变化称为Ashman现象.1988年Toshio Akiyama等首先报道不伴QRS变异的T波Ashman现象,引起临床关注.笔者通过食道调搏检查,观察人工心房早搏刺激过程中S_2之后QRS、T的变异,发现人工长短周期中T波Ashman现象对指导冠心病诊断具有一定意义,现报导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静注三磷酸腺苷与食管心房起搏治疗PSVT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比较三磷酸腺苷(ATP)、食管心房调搏(TEA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 96例住院PSVT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TP治疗组48例,TEAP治疗组48例,限定半小时为复律与否的终点。结果 ATP治疗组的转复律为89.6%,TEAP治疗组的转复律为93.7%,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作用发生率:ATP治疗组为95.8%,TEAP治疗组为37.5%,两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瞬间心律失常发生率ATP组为95.8%,TEAP组为35.4%,两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静脉注射ATP及TEAP均能有效终止PSVT,ATP引起瞬间心律失常较常见。TEAP副作用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目的:为排除干预因素对其它脏器的影响,制作一种离体的快速心房起搏模型。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起搏组(n=6)。开胸取出心脏后,置于Langendorff灌流装置上用台氏液持续灌流,起搏组在灌流的基础上同时给予500次/分的快速心房刺激。分别以400ms、300ms、200ms为起搏周期(S1)测定各组在灌流0h、1h后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结果:与灌流前(0h)对比,灌流及起搏1h后,起搏组的AERP400、AERP300、AERP200均明显缩短,而单纯灌流组则差别不大;单纯灌流组的AERP400>AERP300>AERP200,而起搏/灌流组的AERP400、AERP300、AERP200三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起搏离体Langendorff灌流的心脏能够建立有效的快速心房起搏模型。 相似文献
16.
3 2 5 双灶按需型起搏器 (DDI) DDI系双腔起搏和感知、不跟踪型起搏器 ,它属于房室顺序起搏及房室顺序感知的抑制型起搏器。其分解式为A/VA/VI/O/I,相当于AAI+VVI。这种起搏器有两个相关的脉冲输出电路 ,可按先后顺序发放心房和心室脉冲 ,使房室顺序起搏。还有两个感知电路 ,能分别感知心房和心室的电信号。感知心房波后将抑制心房脉冲的发放 ,但不触发心室脉冲的发放。由于心房感知不能使心室发生跟随 ,故不影响心室脉冲的频率及节律 ,这点与VAT、VDD及DDD不同。心室感知后可抑制心室脉冲的发放。实际上DDI是DVI的增强型 … 相似文献
17.
经食管心房起搏保护下行急诊胆囊切除术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74岁 ,因右上腹剧痛伴高热拟诊“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胆囊结石嵌顿”。急诊行胆囊切除术。全麻过程中心电监护示 :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并窦性心律不齐及窦性静止 ,交界性逸搏 ,心室率 4 5~ 5 6次 /min ,经静脉注射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后无效 ,为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我们采取了保驾性经食管心房起搏。具体方法如下 :二极食管电极经右侧鼻孔插入食道 35cm ,食管心电图示P波呈正负双向 ,QRS波群呈Qr型 ,T波倒置。以S1S16 0次 /min测得起搏阈值为 2 0V ,其后以起搏电压 2 4V ,S1S172次 /min起搏 ,心电监护示AV呈 … 相似文献
18.
经食道心房调搏保护性起搏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安徽巢湖地区人民医院(238000)齐治平胆道手术中常因胆心反射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血液动力学改变,严重者可致心跳骤停,已引起临床的重视。我院自1987年以来在胆道手术的病例中,选择性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保...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32例心房扑动(房扑)发作患者采用经食道心房快速起搏方法进行终止,对其方法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经鼻插入食道电极,深度至食道电图能记录到最大心房电位处。使用20~35V输出电压、10 ms脉宽进行心房S1S1 250~600次/min逐级递增快速起搏,每次递增50次/min,每次起搏时间2~5 s,至房扑终止。结果 32例患者共36次房扑,其中32次经食道心房快速起搏终止,转复成功率89%,典型房扑成功率100%(27/27次),非典型房扑成功率56%(5/9次)。平均操作时间(38±15)min,7次(22%)直接转为窦性心律,25次(78%)先经历房颤然后转为窦性心律。术中快速起搏时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烧灼感,均能良好耐受,无血栓栓塞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食道心房快速起搏终止心房扑动是一种快速、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可作为房扑转复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