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方法以2009年-2011年连续三年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住院病历30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用药天数、预防用药品种数及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修补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100%分别下降为干预后的29.4%、34.3%、38.7%;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合理性明显提高,平均用药天数由干预前的6.5d、6.5d、6.1d分别下降到干预后的1.6d、1.8d、1.9d。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使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明显改善,对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规范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观察其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 随机研究调取乐清市2009年5月-2010年5月的Ⅰ类切口归档病历360份作为分析对象,设为对照组;2010年5月开始,对乐清市三所医疗机构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随机调取2010年6月-2011年8月的Ⅰ类切口归档病历360份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详细资料进行信息收集,依次填写自行设计的研究调查表;比较两组在抗菌药物应用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360例均采用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使用率为100.0%,其中321例为单一用药,占89.2%,39例为二联用药,占10.8%;术前规范性应用抗菌药物者241例,占66.9%,在术后规定时间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者137例,占38.1%;观察组360例,301例患者实施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使用率为83.6%,其中291例为单一用药,占96.7%,20例为二联用药,占3.3%;术前规范性应用抗菌药物者261例,占86.7%,在术后规定时间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者220例,占73.1%,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具有显著合理性(P<0.05);两组患者在抗菌药物的使用集中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乐清市药事质控中心及各单位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干预管理措施,能降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掌握好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及指征,做到抗菌药物的规范化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Ⅰ类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将医院骨科2009年第一、四季度同期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79例进行干预对照研究,其中第一季度为干预前,第四季度为干预后.结果 干预前后比较,抗菌药物应用率由100.00%下降至80.00%(P<0.05),其中用药无适应证比例由干预前55.96%下降为干预后34.29%干预前预防用抗菌药物共涉及9大类25种,居首位是头孢菌素类,占67.37%,前3位品种分别是阿洛西林、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干预后共涉及6大类13种,居首位为头孢菌素类,占73.21%,居前3位则为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头孢拉定.结论 干预组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可行、有效,能显著降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率,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并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术后切口感染状况.方法:观察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白内障、甲状腺、疝气、乳腺、颅内血肿、关节置换、肾切除术)用与不用抗生素及术前与术后使用抗生素天数,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预防使用抗菌药物61例,使用率为22.59%. 所有手术中只有3例手术出现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1%,其中有2例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例未使用.因此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与不使用抗菌药物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感染中有2例伤口出现渗液,1例伤口附近出现组织坏死.结论:对于Ⅰ类清洁切口不主张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当存在可能引起切口感染时,可以应用抗菌药物,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一般一代头孢就可以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6].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对比情况,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外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行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率、使用的合理性及住院费用等;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以上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干预组,治疗中采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手术后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05例使用率为5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00%;抗菌药合理使用率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表现在适应证用药、药物选择、联合用药等的合理性明显提高;干预组住院费用有明显下降。结论 由于对抗菌药使物用的管理欠规范,病原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通过将抗菌药物干预措施应用于Ⅰ类切口患者,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明显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观察Ⅰ类手术切口(甲状腺、乳腺、腹外疝)用与不用抗菌药物及术前与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后,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情况。结果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发生浅部切口红肿的轻度感染症状,感染率为0.3%,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与不使用抗菌药物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类手术切口用与不用抗菌药物,术前、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Ⅰ类清洁切口不主张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当存在可能引起切口感染因素时,若手术时间≤2 h,术前1次使用一代头孢菌素便可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选取两所三级甲等医院2008年3、9月份同期出院的3种Ⅰ类切口手术病历330例进行干预对照研究,干预组以3月份病历为调研基线,其后采用监测-培训-计划(MTP)模式实施干预;非干预组也以3月份病历为调研基线,但其后未用MTP模式进行干预。结果在干预组中,干预前后比较,抗菌药物应用率由100.00%下降到60.47%(P0.05);用药品种前3位由头孢硫脒、青霉素、呋布西林更换为林可霉素、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平均住院天数由9.45d下降到8.93d;平均药费由2433.05元下降到1732.22元(P0.05);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988.17元下降到81.25元(P0.05);在非干预组中,干预前抗菌药物应用率为100.00%,干预后仍为98.86%(P0.05);用药品种前3位由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变化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异帕米星;干预前平均住院天数为11.61d、干预后为13.02d;干预前平均药费为2860.87元,干预后为2636.89元(P0.05);干预前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1067.43元,干预后为1220.17元(P0.05)。结论干预组采用的MTP模式的干预方法可行、有效,能显著降低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率,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降低药物费用,其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的应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及等级医院评审的药学干预后乳腺、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12月和2013年7-12月3种手术Ⅰ类切口病历各10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选用药物品种、给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及伤口愈合等进行对比。结果 3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9.3%降至干预后12.0%,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疝气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由干预前的98.0%、100.0%、100.0%,降至干预后的16.0%、11.0%、9.0%;合理应用率高达91.0%;整改后的300例患者无切口感染,并且切口甲级愈合占98.3%;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品种,由2010年的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62.3%改进为2013年的一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88.9%,并且杜绝了无依据的更换药品。结论药学干预与行政干预显著降低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及干预效果,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调查分析2010年4月-2012年4月每年4月份和10月份共25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全院手术科室基本能将抗菌药物带入手术室使用,带入使用率为99.22%;干预后预防用药使用天数及使用率明显减少,2010年4、10月、2011年4、10月和2012年4月使用天数分别为4.07、4.18、4.0、0.69、0.27d;使用率分别为100.0%、100.0%、97.9%、38.8%、10.4%;干预后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性有明显提高,符合规范数分别为8、10、9、48、66例,规范率分别为18.6%、20.4%、19.1%、97.9%、98.5%。结论综合性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缩短使用时间,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多部门联动,综合干预,持续改进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8月肿瘤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40例,分为非干预组和干预组,各120例,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调查分析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合理应用率分别为4.17%及96.67%,非干预组患者分别为35.83%及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无适应证占30.00%、药物选择不当占26.67%、用量不当占6.67%、用药时机不当16.67%,干预组患者不合理用药为无适应证占2.50%、药物选择不当占0.83%,干预后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限制显著提高。结论医院采用的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干预前、后医院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考察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2009年4-6月(干预前)及2010年11月-2011年1月(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的出院病历各110份,对比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 经过干预,3种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在药物选择、预防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方面较干预前均明显得到改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例,占0.91%,提高到88例占80.0%;抗菌药物总费用占总住院费用比例由8.53%降至5.91%,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比例由32.21%降至25.64%.结论 医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明显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降低药物费用,可为医院设计单病种临床路径及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95例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手术切口95例,记录统计病历中的相关数据,并分析。结果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用药率73.7%,均为术前30min用药,术后持续用药9例,全为单一用药,未出现联合用药。结论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还存在不合理性,应继续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3月161例Ⅰ类切口手术(关节镜手术和甲状腺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161例患者全部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无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依次为:头孢菌素三代、二代、一代;预防用药时间多在术前2~48 h和术后,术后平均用药5.1 d。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性: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把握不严,使用率高;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术后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存在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及过度用药问题,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11年3、4月份出院的121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121例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术前30min给药116例,占95.9%;抗菌药物使用前5名的分别是:头孢曲松、头孢孟多、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头孢呋辛;单一、二联用药分别占91.7%、8.3%。结论医院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预防使用率过高、用药级别过高、用药时间过长、更换药物频繁等,应加强监管,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干预措施促进医院Ⅰ类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对外科临床医师进行宣传教育,制定Ⅰ类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实施细则,对医院Ⅰ类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干预,随机选取干预前后病例(干预前105例,干预后116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干预前后所有病例均使用了抗菌药物,用药率100.00%;干预前后术前30min~2h预防用药率、术后二联用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术前预防用药率提高49.88%,二联用药率下降13.36%,无≥三联用药病例;干预前后术后用药时间在<48、48~72、>72h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用药种类均以头孢菌素类居首。结论通过干预,医院Ⅰ类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多部门参与,共同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实施后,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的变化趋势,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1-4月及2013年1-4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对比分析Ⅰ类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各类指标,并进行评价。结果医院2013年1-4月较2011年同期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0.86%下降至21.91%;选用品种由10种下降至3种;2011年的186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用在术前30min2h的135例,占72.58%;2013年同期的178例首剂用在术前30min2h的135例,占72.58%;2013年同期的178例首剂用在术前30min2h的176例,占98.87%;用药持续时间<48h的比率由14.20%提高至87.20%;合理使用率由41.94%上升至94.94%。结论 2013年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有明显提高,说明法律法规的实施能有效地改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目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现状,为外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5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共452例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回顾性分析,包括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疗程等。结果 452例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有293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64.82%,术前0.5~2h内使用的有38例(12.96%);术后≤24h使用抗菌药物的有27例(9.22%),单一用药者的有221例(75.43%)。结论我院外科病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存在用药品种选择不当、首次给药时机欠合理、用药疗程偏长等现象,建议医院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干预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1,他引:17  
目的 为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方法 设干预组、非干预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干预后其平均药费、平均抗菌药费均降低,尤其平均抗菌药费明显降低,妇科组更为突出。干预后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有显著好转(P<0.01)。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原因干预前差异显著性。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本研究所实物 合理用药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医院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了一效且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08年6~12月出院的702例Ⅰ类切口手术(乳腺、甲状腺手术)患者住院病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97.4%;使用频度依次为青霉素类、第二代及三代头孢菌素;术后平均用药2.6 d,术前30 min~2 h使用抗菌药物100.0%。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率高、种类选择欠妥及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应针对问题,抓住重点,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规范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探索合理干预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普外科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对其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3个阶段连续性综合干预,并对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以考查干预管理效果。结果通过3个阶段连续性干预管理,抗菌药物应用率由干预前100.00%分别下降为干预后3个阶段的60.47%、46.30%、33.33%;用药频次由干预前1.65次/例分别下降为干预后3个阶段的0.85、0.67、0.39次/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明显提高,分别由干预前0上升为干预后3个阶段的44.19%、69.44%、79.31%;干预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干预前988.17元分别下降为干预后81.25、118.50、115.15元。结论医院制定的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及采取的综合干预管理措施有效、可行,为医院拓展其他Ⅰ类切口手术以及外科Ⅱ、Ⅲ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合理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管理探索了有益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