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明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7,21(3):147-151
本不以下五方面综 近年来国外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免疫学领域的研究进展。(1)I型变态反应;(2)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3)与致病性细菌或细菌成分相关的局部免疫功能异常;(4)腺样体免疫功能异常;(5)机体免疫调节缺陷。 相似文献
3.
本就粘蛋白的特性以及其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其临床应用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4.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指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不伴有急性炎性表现的中耳积液的非化脓性中耳炎。其病因与生理机制复杂,以耳闷、耳鸣、耳痛等耳部症状为主,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而学龄前儿童是高发人群。目前,SOM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SOM中耳积液的成分分析是研究SOM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常见方法,也是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SOM中耳积液的成分研究进展进行比较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1996年来采用中耳正压治疗仪先行咽鼓管吹张或导管打气,再行鼓膜穿刺抽液,后经鼓膜穿刺孔向中耳加正压并导入药物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萍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07,(2)
目的探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方法:对98例(112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别以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纯西医治疗总有效率为65.3%,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为85.7%。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泌性中耳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泌注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征的疾病,以往治法多种.虽有一定疗效,但常反复发作,形成粘连性中耳炎。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渗出性中耳炎40例(50耳),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2岁~65岁,平均40岁;单月发病30例,双耳发病10例。病程一周至4月,平均1.5月。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耳闷胀感耳鸣,鼓膜呈黄色或淡黄色,中耳有积波。电测听力传导性聋,在500Hz,1000Hz,21300Hz,4000Hz的平均气导阈值… 相似文献
8.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对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另外80例患者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常人们认为是Adam Politzer(1835—1920,现代耳科学之父)最早描述了分泌性中耳炎(同义词: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等),其实,早在Politzer之前,这种疾病已经存在、流行,并且被当时的医生所认识。 相似文献
11.
帕米尔高原地区分泌性中耳炎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米尔高原地区分泌性中耳炎(SOM)的发病情况,给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析帕米尔高原地区3 838名常住人口中SOM的发病率,并了解其鼻、咽部疾病和SOM人群的吸烟情况,与海拔1 000~1 200 m的平原人员4 867名的发病情况对照.结果高原地区SOM的发病率高达4.2%,明显高于平原组的2.07%(P<0.01);高原的SOM人群中患过敏性鼻炎者较多,占50.3%,有吸烟嗜好者高达70.2%.结论帕米尔高原地区SOM发病率较高,是高原特殊环境下多种因素多种疾病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分泌性中耳炎 (secretoryotitismedia ,SOM)是引起听力损失的常见病 ,特别是儿童期SOM将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发育 ,治疗颇为棘手。尽管引起SOM的原因有许多 ,但多数学者确信咽鼓管机能不全是SOM发生的重要因素。作为主要病因的咽鼓管功能障碍 ,表现在黏膜表面张力受到其自身分泌的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是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学者在探讨用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方面作了许多工作 ,现简要综述如下 :1 咽鼓管内存在着表面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3.
14.
外耳道加压法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中耳炎患者存在咽鼓管功能异常 ,所以 ,在治疗中耳炎时 ,恢复咽鼓管功能对提高疗效显得很重要。新近 ,我们对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外耳道加压法开放咽鼓管 ,促进其功能恢复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5 0例 (A组 ) ,病史在 2个月以上 ,复发至少 3次 ,随机分为A 1组和A 2组。A 1组行加压法治疗 ;A 2组不行加压法治疗 ,作为对照组。A 1组 2 5例 ,男 1 4例 ,女 1 1例 ;年龄 1 0~ 6 8岁 ,平均 32岁。A2组 2 5例 ,男 1 3例 ,女 1 2例 ;年龄 1 2~ … 相似文献
15.
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促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剂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结果,判断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分泌性中耳炎病人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1.42%、89.66%,两组的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14±4.6d、10±5.3d,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内的浆液性和黏液性的治愈率分别为76.74%和53.84%、97.87%和54.55%,把两组病人的浆液性组、黏液性组的治愈率分别进行比较,浆液性组的治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粘液性组的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在常规治疗上加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对浆液性的分泌性中耳炎有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翳风穴注射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在人群中有3.6%的人患过此病[1]。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不得当,尤其迁延日久者可造成严重听力障碍,故及时治愈将成为治疗的关键。笔者从1999年3月至2000年9月,采用翳风穴注射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1ml十地塞米松注射液5mg/1ml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46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9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最长30天,最短1天。主要症状: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8.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otis media,SOM)是引起听力损失的常见病,特别是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将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发育。本文对SOM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月至2000年1月我们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5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0例中,男31例,女19例;4~12岁,平均6.5岁;单耳8例,双耳42例;病程半月~1年;有上呼吸道感染史30例,经常鼻塞流涕8例,扁桃体腺样体肥大6例,均有耳聋、耳堵塞感。查体见鼓膜内陷,光锥变短或消失,部分鼓膜呈淡黄色,有的可见液平面或气泡。纯音测听示以低频下降为主的传导性聋,言语频率的气骨差在15~45dB,骨导正常。 相似文献
20.
乳突气房发育与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泌性中耳炎与乳突气房的发育程度有关,谁为因果,意见尚不一致。在总结200余耳分泌性中耳炎诊治经验的基础上,随机对4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和40例无耳病者进行观察,全部观察耳均摄乳突Schuller位片,用Diamant法测量并计算X线片上显示的乳突气房的几何学面积,将其分为两型:气化良化型和气化不良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