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皮质梗死后丘脑腹后外侧核(VPN)继发性损害机制,以及抗氧化剂依布硒啉对脑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组、依布硒啉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大脑中动脉不结扎;溶剂组和依布硒啉组术后24 h分别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0.02%吐温20的溶剂或依布硒啉各5 ml/kg.2周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VPN细胞形态;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APE)和大肠杆菌MutY DNA转葡萄糖基酶(MYH)两种DNA修复酶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依布硒啉可以改善皮质梗死所致的VPN细胞形态异常;免疫组化显示APE定位于VPN的胞核,MYH定位于VPN的胞质和胞核.模型组和溶剂组VPN的APE和MYH阳性细胞数(个)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APE:57.0±14.7、49.4±12.5比101.0±13.6,MYH:15.0±4.7、10.4±2.5比56.0±13.2,均P<0.05);依布硒啉组APE和MYH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和溶剂组显著增多(APE:72.2±7.6比57.0±14.7、49.4±12.5,MYH:32.2±7.6比15.0±4.7、10.4±2.5,均P<0.05);模型组与溶剂组间APE和MYH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验性大鼠大脑皮质梗死后2周,VPN的DNA修复酶APE和MYH水平明显下降,抗氧化剂依布硒啉可明显升高其水平,从而阻止受损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脑内靶点定位与术中电生理刺激结合确定丘脑腹外侧核 (VL)、苍白球腹后外侧部 (VPLP)在治疗帕金森氏病 (PD)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8例PD患者先进行立体定向CT扫描 ,将扫描资料在专用的计算机中确定解剖学靶点后 ,再于术中进行电生理刺激的方法验证和纠偏 ,根据调整后的结果进行射频毁损。结果 :立体定向CT扫描计算机定位准确率达 93% ,电生理纠偏率为 7%。结论 :立体定向CT扫描计算机定位准确性很高 ,但术中电生理刺激验证和纠偏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缺血期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5-HT1A受体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缺血期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5-HT1A受体mRNA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以探讨5-HT1A受体在丘脑束旁核痛觉整合和调制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即非冠状动脉扎闭(C组)组,扎闭冠状动脉(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CAO)1h组(CAO1h组),扎闭冠状动脉3h组(CAO3h组)和扎闭冠状动脉6h组(CAO6h组)。对照组仅在开胸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予结扎;CAO各组则扎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在预定的时点处死动物,取含有大鼠丘脑束旁核的脑片行原位杂交。杂交结果检测采用IDA-2000数码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CAO后1、3、6h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5-HT1A受体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随缺血时间延长其表达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CAO后6h表达最强(P〈0.05)。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可诱发大鼠丘脑束旁核5-HT1A受体mRNA表达增强,5-HT1A 受体参与急性心肌缺血伤害性刺激在丘脑束旁核的调制。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缺血期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μ1-阿片受体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缺血期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μ1-阿片受体mRNA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以探讨μ1-阿片受体在丘脑束旁核痛觉整合和调制中的作用.方法:体重260~280g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大组:对照组,即非冠状动脉扎闭(non-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C组)组和扎闭冠脉(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CAO组)组.每组又分为T1(CAO1h)、T2(CAO3h)、T3(CAO6h)三个时点.对照组仅在开胸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予结扎;CAO各组则扎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在预定的时点处死动物,取含有大鼠丘脑束旁核的脑片行原位杂交.杂交结果检测采用IDA-2000数码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AO后1h、3h、6h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μ1-阿片受体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各时点明显增强(P<0.05),对照组各时点表达无明显差异,而CAO组则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表达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CAO后6h表达最强(P<0.05).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可诱发大鼠丘脑束旁核神经元μ1-阿片受体mRNA表达增强,μ1-阿片受体参与急性心肌缺血伤害性刺激在丘脑束旁核的调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缺血期大鼠丘脑柬旁核(parafascicular nucleus,Pf)神经元5-HT1A受体mRNA不同时点表达的变化,探讨5-HT1A受体在Pf痛觉整合和调制中的作用。方法:体重260~280g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即非冠状动脉扎闭组(C组)、扎闭冠脉(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CAO)lh组(CAO 1h组)、扎闭冠脉3h组(CAO 3h组)和扎闭冠脉6h组(CAO 6h组)。C片行原位杂交。杂交结果检测采用IDA-2000数码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AO后1、3、6h大鼠Pf神经元5-HT1A受体mRNA的表达均较C组明显增强(P〈0.05),随缺血时间延长其表达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CAO后6h表达最强(P〈0、05)。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可诱发大鼠Pf神经元5-5-HT1A受体mRNA表达增强,5-HT1A受体参与急性心肌缺血伤害性刺激在Pf的调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运动大鼠力竭前后"黑质/苍白球-丘脑-皮质"通路各核团5-羟色胺1B受体(5-HT_(1B))及多巴胺1型受体(D_1DR)的蛋白表达水平,探讨"黑质/苍白球-丘脑-皮质"通路调控运动疲劳发生、发展的中枢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力竭即刻组、恢复90min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不同组别5-HT_(1B)和D_1DR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安静组对照组相比,力竭即刻组、恢复90min组大鼠黑质网状部及苍白球内侧部5-HT_(1B)受体阳性细胞R值及平均光密度(AOD)值均显著减少(P0.05),D_1DR受体阳性细胞R值及AOD值均显著增加(P0.05);力竭即刻组、恢复90min组大鼠丘脑腹外侧核5-HT_(1B)受体阳性细胞R值及AOD值均显著增加(P0.05,P0.01);在大鼠皮质辅助运动区,力竭即刻组、恢复90min组5-HT_(1B)受体阳性细胞R值及AOD值均显著增加(P0.05),D_1DR受体阳性细胞R值及AOD值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力竭运动过程中"黑质网状部/苍白球内侧部-丘脑-皮质"各核团5-HT_(1B)及D_1DR受体蛋白表达变化引起神经递质释放量改变,进而影响神经元电活动兴奋性,可能是"黑质网状部/苍白球内侧部-丘脑-皮质"通路调节运动疲劳及运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2A/B受体亚型是否在丘脑前核和扣带后回表达,为其在基因分子基础上确定参与学习记忆信号转导的细胞膜受体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4/09在大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完成。选取体质量250~300g的Wistar大鼠10只腹腔麻醉,冲洗后灌注固定,取脑后震动连续冠状切片,每隔3张选1张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切片滴加兔抗N-甲基-D-天冬氨酸2A/B,空白对照切片采用磷酸盐缓冲液代替兔抗N-甲基-D-天冬氨酸2A/B,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2A/B受体抗体阳性神经元的区域分布和特点。结果:①丘脑前背侧核和前腹侧核N-甲基-D-天冬氨酸2A/B受体抗体阳性神经元密集均匀分布。②扣带后回皮质区域N-甲基-D-天冬氨酸2A/B受体抗体阳性神经元在不同大脑皮质分布有差异,在分子层染色最弱,外颗粒层密集分布且染色增强,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节细胞层和多形细胞层较外颗粒层松散,染色细胞减少。③空白对照切片为阴性,未见N-甲基-D-天冬氨酸2A/B表达阳性神经元胞体。结论:N-甲基-D-天冬氨酸2A/B受体亚型在丘脑前核和扣带后回表达并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认知功能及前额皮层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突触素1 (SynapsinI)表达的影响,探究运动对缺血再灌注后认知功能改善的机制。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假手术跑台组(SE组)和模型跑台组(ME组),每组10只。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1 h再灌注模型,SE组和ME组行跑台训练14 d。训练后,采用旷场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价大鼠认知功能;尼氏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前额皮质中神经细胞的数量及分布情况,通过ELISA观察血清SynapsinI表达。结果 与S组相比,M组旷场实验活跃度、穿格次数、总距离、中央区域活动时间,新物体识别实验认知指数和总距离均下降(P < 0.05);与M组相比,ME组旷场实验活跃度、穿格次数、总距离、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及新物体识别实验认知指数和总距离均提高(P < 0.05)。M组较S组尼氏体计数减少(P < 0.05),排列紊乱;ME组较M组尼氏体数量增多(P < 0.05);M组NeuN阳性细胞数表达较S组降低(P < 0.05),ME组较M组增加(P < 0.05);M组SynapsinI阳性细胞数较S组降低(P < 0.05),ME组较M组增加(P < 0.05);M组血清SynapsinI表达较S组降低(P < 0.05),ME组较M组增加(P < 0.05);行为学实验结果多与尼氏体、NeuN、SynapsinI表达量呈正相关(r > 0.221, P < 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会导致大鼠认知功能损伤,运动训练能减轻神经损伤,改善认知功能,可能与促进NeuN和SynapsinI表达,增加前额皮质神经元和突触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形成过程中核因子-κB(NF—KB)及Bcl-2的动态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雄性SD大鼠制备肝癌模型,病理分析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在癌变不同时期,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F-κB和Bcl-2变化,并定量观察核蛋白、NF—κB和Bcl-2动态表达。结果:病理检查示鼠在喂2-FAA后,正常肝细胞在诱癌早期发生颗粒样变性,中期肝组织出现不典型增生,后期有大量癌巢结节.均为高分化肝细胞癌。在正常肝细胞中仅见较低水平的NF-κB和Bcl-2表达。诱癌后.随着肝细胞形态的变化.肝组织中NFKB和Bcl-2表达依次增强,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且两者的表达高度相关(r=0.73.P%0.01)。结论:癌变过程中NF—κB信号转导途径激活和Bcl-2呈过表达状态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侧和双侧电刺激对大鼠脑梗死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梗死灶周围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 方法12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2只和脑梗死模型组96只。将96只大鼠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单侧电刺激组和双侧电刺激组,每组32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分别接受自然恢复、瘫痪侧电刺激或双侧电刺激治疗3、7、14、21 d。电刺激前、后分别用横木行走试验(BWT)检测4组大鼠肢体功能情况,并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梗死灶周围MAP-2和survivin的表达。 结果电刺激治疗后,单侧电刺激组和双侧电刺激组大鼠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双侧电刺激组优于单侧电刺激组。治疗第7天起,单侧电刺激组和双侧电刺激组梗死灶周围脑组织MAP-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第14天起,双侧电刺激组MAP-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侧电刺激组,治疗第21天双侧电刺激组与假手术组MAP-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单侧电刺激组和双侧电刺激组治疗各时间点梗死灶周围脑组织surviv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第7、14天, surviv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到高峰;而双侧电刺激组明显高于单侧电刺激组;治疗第21天,单侧电刺激组、双侧电刺激组和对照组survivin表达水平有下降,单侧电刺激组与双侧电刺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电刺激不仅能诱导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MAP-2、survivin的表达,而且能促进脑梗死大鼠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尤其是双侧电刺激的效果优于单侧电刺激,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可能与survivin、MAP-2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胰腺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情况。并且应用核因子(NF)-κB活化抑制剂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进行干预,观察阻断NF-κB以后,TLR4在ANP大鼠胰腺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ANP中TLR4与NF-κB的关系及NF-κB的活性对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和PDTC预处理组。采用胆胰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诱导大鼠ANP模型。PDTC预处理组在建立模型前1h按100mg·kg^-1腹腔注射给药。分别于建模后3h、6h、12h将大鼠分批处死。观察胰腺病理,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检测胰腺组织TLR4与NF-κB表达变化,RT-PCR检测胰腺组织TNFα、IL-1β和IL-6mRNA表达。结果:同假手术组相比,ANP组胰腺组织TLR4、NF-κB表达及TNFα、IL-1β和IL-6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同ANP组相比,PDTC预处理组胰腺组织炎症明显减轻,胰腺组织TLR4、NF-κB表达及TNFα、IL-1β和IL-6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TLR4和NF-κB在ANP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DTC抑制ANP大鼠胰腺组织中NF-κB表达的同时,下调TLR4蛋白水平表达和TNFα、IL-1β和IL-6mRNA表达。TLR4和NF-κB是介导炎症反应的枢纽,因而它们在ANP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LR4和NF-κB可能不是简单的上下游关系,其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