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本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并化学合成了编码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保护性抗原MSA_1,MSA_2和RESA上多个免疫原性决定簇(含T、B细胞位点)以及来自白细胞介素-1(IL-1)和破伤风类毒素(TT)上的外源性T细胞激活位点的复合基因HGFC。全基因共由246个碱基对组成,编码一个75肽的复合抗原。合成后的基因克隆在M13mp18载体上,并经序列分析证实与设计完全一致。杂合基因合成和克隆的成功,为在基因水平上进行多价疟疾疫苗的蛋白质工程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3.
缪军  李英杰 《医学争鸣》1997,18(4):307-309
检测一种恶性疟原虫保护性原重组复合基因表达产物诱导小鼠细胞免疫的反应,方法:免疫小鼠的巴细胞,体外分别经ConA,HRA和可溶性裂殖子抗原的刺激。^3H-TdR参入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结论:HRA上的T细胞位点发挥了效应。具肝一这一的突破MHC限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将人工合成的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HGFC和HGFCAC分别与表达载体pBV220重组并转化大肠杆菌DH5χ,挑取工程菌进行发酵试验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达产物。结果显示经温度诱导后的工程菌在相当于分子量10kd和25kd的位置出现表达产物的条带,扫描测定表达产物的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5%左右。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表达产物可与免抗恶性疟原虫多肽抗原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提示表达产物为具有恶性疟原虫抗原位点活性的重组复合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一种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重组复合基因表达产物(HRA)诱导小鼠细胞免疫的反应.方法: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体外分别经ConA、HRA和可溶性裂殖子抗原(SMA)的刺激,3H-TdR参入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含佐剂的HRA免疫BALB/c和C57BL/6小鼠后,其脾细胞经HRA刺激后,增殖明显,可溶性裂殖子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经HRA刺激发生明显的增殖.结论:HRA上的T细胞位点发挥了效应.具有一定的突破MHC限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7.
育巍 《国外医学情报》2001,22(12):30-30
一种新鉴定的恶性疟原虫的肝期抗原可以保护黑猩猩抵抗大量恶性疟原虫孢子体的连续性异源性挑战。法国巴黎巴斯特研究所的Pierre Druilhe认为:这至少可以证明一种观点,即一种认真选择的单分子能够引起抗疟株的超越性保护作用。 Druilhe解释说,人类通过接触数千只照射过的感染蚊虫叮咬而引致抗疟疾的免疫性,但使用亚单位疫苗也能达到同样  相似文献   

8.
9.
疟疾是流行于热带地区最严重的寄生虫病。据WTO最新统计,疟疾分布于世界约100个国家和地区,年发病人数3-5亿,死亡人数150-270万。大多数患者分布于非洲、亚洲、中美以及南美,我国也是疟疾流行区之一。近年来疟原虫、蚊虫耐药现象日益严重,这就更迫切需要尽快开展研制高效的抗疟疫苗[1].由于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抗原成份多、抗原变异等原因,单价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复合多价疫苗的问世是疟疾疫苗研制的一条新途径。多价疫苗包含子孢子、裂殖子、配子的有效保护性抗原表位(包括T细胞和B细胞表位),较单价疫苗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疟原虫AMA-1(Ⅲ)重组蛋白的免疫活性。方法利用毕赤酵母高效表达系统分泌表达AMA-1(Ⅲ),表达产物用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检测其血清中IgG滴度的变化,观察重组AMA-1(Ⅲ)免疫效应。结果重组AMA-1(Ⅲ)免疫后,ELISA检测新西兰兔血清中IgG滴度发现在3次免疫后OD490值明显高于佐剂免疫对照组(P<0.01)。结论AMA-1(Ⅲ)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多表位融合抗原基因(PfCP2E9),并在毕氏酵母中进行高效分泌表达.方法 选取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融合蛋白PfCP-2.9与疟原虫红内期疫苗候选抗原EBA175IIF2,按一定的次序拼接成该融合基因,并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用电转化方法将拼接基因导入毕氏酵母中进行分泌表达.结果 拼接的基因在毕氏酵母中高水平分泌表达.结论 构建的恶性疟原虫多表位融合抗原基因能在毕氏酵母中高水平分泌表达,为探讨其免疫学功能及作为多价联合疫苗的成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伯瓦疟原虫分离、提纯的四种抗原具免疫抑制效应。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结果,四种不同方法处理的疟原虫抗原可造成小鼠脾DC4T细胞和B细胞阳性百分数下降,CD8T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结果表明,四种抗原中具有免疫抑制性抗原组分,通过诱导、激活CD8T细胞而对宿主的免疫应答起下调作用。四种抗原中,抗原提纯度高,免疫抑制效应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3.
14.
陈俊  缪军  刘忠湘  李淑梅  薛采芳 《医学争鸣》2006,27(19):1745-1747
目的:建立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AMA-1)基因转染伯氏疟原虫的模型.方法:将含有恶性疟原虫AMA-1基因的重组转染质粒pDB.DTm. DB./AB. AF. DB.用Bgl Ⅰ酶切线性化.伯氏疟原虫经体外培养和分离后进行电转化,转化的原虫经药物筛选后进行PCR检测.结果:PCR检测显示转染伯氏疟原虫存在恶性疟原虫AMA-1基因.结论:成功建立了恶性疟原虫AMA-1基因转染伯氏疟原虫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该文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恶性原虫海南株(FCC-1/HN)SERA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片克隆于M13噬菌体,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PCGENE软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长度为453bp,A+T/G+C为2.6:1,符合恶性瓶原虫结构基因的特点。同源性分析显示在不同虫株间高度保守,我国FCC-1/HN虫株SERA与B1、B2、B3(巴西)株及S16(塞内加尔)株仅一个  相似文献   

16.
使用DNA合成仪合成的人恶性疟原虫58肽抗原基因,与大肠杆菌表达性载体质粒PWR450—Ⅰ重组,转化到大肠杆菌JM83中。用斑点杂交技术和电泳分析DNA方法筛选出阳性重组转化菌株,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分析,证明合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生与β—半乳糖苷酶融合的多肽。  相似文献   

17.
将人工合成的恶性疟原虫45肽抗原基因HPFA和75肽抗原基因HGFC分别从克隆载体上切下,经过一系列的串接和克隆,筛选出含有HGFC-HPFA-HGFC三连体基因(HGFCAC)的重组克隆,经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证实基因序列与设计一致。该三连体基因含有起始和终止密码,编码一个193肽的复合抗原。多连体基因串接与克隆的成功,在基因水平上实现了复合抗原的多聚,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疟疾多价疫苗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胶体金层析法检测恶性疟原虫HRPⅡ抗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一种简易快速,适于基层或流行病学调查的自测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用于检测恶性疟原虫中HRPⅡ抗原,判定是否现症感染。方法用GICA测试条检测全血及滤纸血样中的HRPⅡ抗原。结果40例恶性全血及滤纸血HRPⅡ抗原阳性检出率均为100%,与镜检结果相符合;25例间日疟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种简易快速 ,适于基层或流行病学调查的自测式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GICA)用于检测恶性疟原虫中 H RPII抗原 ,判定是否现症感染。方法 :用 GICA测试条检测全血及滤纸血样中的 H RPII抗原。结果 :40例恶性疟全血及滤纸血 H RPII抗原阳性检出率均为 1 0 0 ,与镜检结果相符合 ;2 5例间日疟均为阴性。结论 :GICA检测血中恶性疟原虫 H RPII抗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 ,无需特殊仪器设备 ,滤纸血的应用使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更为便利 ,适合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层使用 ,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工合成含有恶性疟原虫抗原B表位NKND的单拷贝抗原基因片段NKNDD和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的重复性抗原B表位NANP的2拷贝基因片段,将NKNDD和(NANP)2分别进行自串联后克隆到中介载体pSKMM,得到一系列不同拷贝数的串联多拷贝克隆,从(NKNDD)n/pSKMM和(NANP)n/pSKMM的各拷贝类克隆中挑选3,4,5,8拷贝的(NKNDD)n/pSKMM和4,6拷贝的(N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