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溶栓后24h行CT肺动脉造影评定疗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溶栓前、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APD)、右心室舒张末期横径(transverse diameter,TD)、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三尖瓣反流压差(tricuspid valve pressure gradient,TRPG)、右心室壁运动幅度(right ventricular wall motion amplitude,RVAWM),检测溶栓前、后D-二聚体、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记录溶栓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有效率为93.1%;溶栓后APD、TD、PAP、TRPG较溶栓前下降,RVAWM较溶栓前增加(P〈0.05);D-二聚体、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溶栓后出血4例,死亡1例。结论阿替普酶适用于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的快速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栓塞(A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若不及时救治,会造成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栓塞的同时并有细小动脉痉挛,严重者可使肺循环受阻,肺动脉压急剧升高、右心室扩张、右心衰竭和休克,其病死率可达20%-30%,恰当治疗则降至2%~8%,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仍为急性肺栓塞的主要治疗手段,溶栓开始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危肺栓塞采用溶栓或抗凝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对既往肺栓塞患者中符合中危标准共66例患者,以曾接受的治疗分为溶栓组与抗凝组,通过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 h的心动超声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溶栓组在治疗前后心动超声右心室功能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肌损伤指标以及d28病死率的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与抗凝治疗在降低中危肺栓塞早期病死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中危肺栓塞患者采取溶栓治疗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连续小剂量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新乡医学院附属焦作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使用依诺肝素钠常规抗凝治疗,观察组在使用依诺肝素钠抗凝的基础上连续应用小剂量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常规、生化指标、动脉血气分析、心脏彩超、肺动脉增强CT及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连续应用小剂量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1d后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心率、呼吸频率、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内径较低,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5),收缩压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7d后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心率、呼吸频率、右心室内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P>0.05),动脉血氧分压较高(P<0.005),肺动脉收缩压较低(P<0.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率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连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室流出道血流及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的特点及相关参数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或放射性肺灌注通气扫描确诊的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77例,分为大面积和次大面积急性肺栓塞(Ⅰ组)及非大面积急性肺栓塞(Ⅱ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流出道血流加速时间(RVact)、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act)、右心室射血时间(RVET)、右心室射血前期(RPEP)、三尖瓣反流压差(PGTI)、肺动脉前向血流速度(VP)、右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VRVOT),计算RPEP/RVET、RPEP/RVact及RPEP/Pact。结果 Ⅰ组患者的Pact、RVact、RPEP明显较Ⅱ组患者缩短(均P〈0.001),PGTI则显著升高(P〈0.001)。RPEP/RVact、RPEP/Pact与PGTI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318,0.249,均P〈0.05),而RPEP/RVET与PGTI间不具有相关性(r=-0.262,P〉0.05)。当RVact〈60ms和Pact〈70ms或二者联合诊断RVact+Pact〈70ms时反映三尖瓣反流压差增高的敏感性最好。结论 根据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血流频谱形态、相关参数变化特点,可以快速判断患者右心压力改变情况,为及时诊断、快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肺栓塞症溶栓抗凝治疗中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栓塞(PE)是指内源性栓子(静脉血栓)或外源性栓子(空气、脂肪)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相应肺组织血流供应减少或中断,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治疗手段主要为溶栓、抗凝、深静脉血栓(DVT)的治疗及手术治疗。通过对我科2006年2—10月收治的9例PE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辅以护理配合,总结护理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对血压正常并右室功能不全的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溶栓组22例子2h溶栓法:20000u/kg体重持续静脉滴注2h,溶栓结束后予低分子肝素0.4~0.6mL皮下注射,12h1次;单纯抗凝组14例,予低分子肝素0.4~0.6mL皮下注射,12h1次;两组均在应用低分子肝素后24-48h加用口服抗凝剂华法林。以治愈、显效、进步、无效、恶化和死亡6级判断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95.5%,72.0%,经检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及颅内出血病例,出血发生率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压正常并右室功能不全的肺栓塞患者,在无溶栓绝对禁忌证的情况下,应首选溶栓治疗,可迅速改善肺栓塞所致右室功能不全症状,降低病死率和肺栓塞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前后右心功能指标以评价溶栓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溶栓前和溶栓后24 h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T)、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ED)、主肺动脉内径(PAD)、右心室舒张期横径(RVDD)、右心房舒张期横径(RADD)、三尖瓣反流压差(TRPG)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结果 8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后RVAWT、RVED、PAD、RVDD、TRPG、SPAP分别为(4.23±1.02)mm、(26.20±3.01) mm、(26.67±2.36)mm、(36.23±4.36)mm、(31.68±2.33)mm Hg(1 mm Hg=0.133 kPa)、(37.52±3.20)mm Hg,较溶栓前的(7.56±1.22)mm、(31.78±3.26)mm、(29.44±2.20)mm、(40.20±5.01)mm、(48.98±3.80) mm Hg、(57.25±4.23)mm Hg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2.78、2.35、2.75、2.98、3.55,P均<0.01或0.05);溶栓后患者RADD为(37.55±5.25)mm,与溶栓前的(38.25±4.25)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P=0.18).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前后右心功能评价有重要意义.溶栓治疗可改善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鲁德  姬晓青  赵培革 《临床荟萃》2006,21(23):1718-1719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仅次于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中风之后的常见心血管疾病。由肺血管阻力增加所致的右心室负荷过重是较大的PE常见的表现。已有研究证实,急性肺动脉压升高可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右心室梗死,进而引起右心室衰竭甚至死亡。溶栓等治疗能改善PE预后,因此危险度分层尤其重要。检测严重心肌缺血导致的较小的心肌损伤或急性心肌梗死有助于危险度分层。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是一个高度敏感和特异的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已很好地应用于危险度分层。我们探讨CTn-T在PE中的阳性率及在预后评价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核素肺灌注显像对血压正常伴右室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肺血流灌注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准确和直观的客观依据。方法: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抗凝组。在治疗前后均行肺灌注显像。应用半定量法计算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数(percentage of pulmonary defect score,PPDs)和灌注改善百分数(percentage of pulmonary improve score,PPIs)。治疗前、治疗后7~10d及25—30d的PPDs分别记为PPDsD0、PPDsD10和PPDsD30。各组PPDsD0与PPDsD30之差、PPDsD0与PPDsD10之差、PPDsD10与PPDsD30之差分别记为PPIs、PPIsI1、PPIsI2。结果:溶栓组、抗凝组PPDs在治疗后均随时间显著降低(P〈0.001);溶栓组PPIsI1明显大于抗凝组;两组PPIsI2无明显差异。在整个观察期间(治疗后1个月),溶栓组PPIs明显大于抗凝组。结论:溶栓治疗较单抗凝治疗能够更加迅速而持续地改善肺栓塞患者的肺血流灌注,应用肺灌注显像可以准确地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肺血流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3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胸片、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无特异性,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及肺动脉造影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溶栓和(或)抗凝治疗后13例患者中好转8例,效果不明显2例,再栓塞2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有肺栓塞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行相关检查早期确诊,尽快溶栓和(或)抗凝治疗,以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及CT肺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 CTP)参数变化,探讨二者在老年肺栓塞溶栓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老年肺栓塞患者45例,均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肝素行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治疗前及溶栓治疗后1个月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Vitrea工作站获得CTPA、CTP图像。比较溶栓治疗前后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度噪声比、信噪比;比较溶栓治疗前后CTPA、CTP图像检出栓子数目、部位、类型,CTPA图像下肺栓塞评分、肺栓塞指数、右心室/左心室横径比,CTP图像下肺灌注缺损评分、肺灌注缺损指数。45例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组14例,有效组24例,无效组7例,比较3组栓子数目改善指数、肺栓塞评分改善指数、肺栓塞指数改善指数、右心室/左心室横径比改善指数、肺灌注缺损评分改善指数及肺灌注缺损指数改善指数。结果溶栓治疗前后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度噪声比、信噪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3.
中危(次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患者是否需要溶栓治疗已经争论了很多年。中危肺栓塞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因此,有人建议给予中危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可以更快地溶解血栓,从而降低中危肺栓塞患者的病死率。但也有研究表明,与单纯抗凝治疗比较,溶栓治疗不能进一步降低中危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且并发出血率较高。该文就中危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本院18例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肺栓塞的基础疾病以慢性心肺疾病为主,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规检验缺乏特异性;误诊率83%;溶栓和/或抗凝治疗者和非溶栓和/或抗凝治疗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7%(1/6)和75%(9/12)。结论:老年肺栓塞误诊率高,及时溶栓和抗凝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艾通立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秋泓 《护理研究》2005,19(8):1477-1478
急性肺栓塞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室内栓子脱落进入肺动脉引起的循环系统疾病。其中栓子的来源99%为血栓性质。血栓性肺栓塞的栓子来源多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的大小、形状、流人速度和堵塞肺血管床的大小及进入左右肺所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使本病临床症状不一,其中重症发生猝死、休克,轻者可无临床症状。本病是目前国内外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具有诊断率低、病死率高的特点。一旦确诊,其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去除血栓。艾通立为德国勃林格殴格翰国际公司研制的新型溶栓药物。我科于2002年6月起使用艾通立,对6例肺栓塞病人进行溶栓治疗,效果好、副反应小。现将此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有效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溶栓的护理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肺栓塞主要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栓子进入循环 ,造成肺动脉主干或分支的栓塞同时并有细小动脉痉挛 ,严重者可使肺循环受阻 ,肺动脉压急剧升高 ,右心室扩张和右心衰竭和休克 ,因此 ,必须给予积极的溶栓治疗和护理。现将我科 2 0 0 1~ 2 0 0 3年收治 18例急性肺栓塞溶栓的治疗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取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急性肺栓塞患者18例 ,均符合溶栓治疗病例入选条件及治疗适应症[1] ,男11例 ,女 7例 ,年龄 32~ 75岁 ,平均年龄 4 6 .3岁。合并右心衰 8例 ,合并糖尿病 3例 ,合并休克 5例。1.2 方法。给予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抗凝与溶栓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方法 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48例,其中15例行溶栓治疗(溶栓组),33例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抗凝组),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溶栓组治疗前后肺泡气一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A-a)O2可作为早期诊断肺栓塞及溶栓后再通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超声在诊断肺栓塞及溶栓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肺栓塞(PTE)及评价溶栓抗凝疗效的价值。方法 临床疑似PTE患者130例接受超声心动图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经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核素、螺旋CT综合检查确诊的61例为病例组。其中临床确诊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的35例接受溶栓抗凝治疗,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4h、2周、3个月、6个月心脏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变化情况。结果 超声心动图诊断PTE29例,PTE可能性大17例,可疑PTE8例,7例仅表现为右心室轻度扩大和(或)肺动脉高压。下肢深静脉检查发现54例286条血管内血栓。溶栓抗凝后32例有效,3例无效;右心系统血栓27例减小或消失,2例无明显变化。PTE患者右心明显缩小,右室壁运动幅度增强,肺动脉内径回缩,肺动脉压力降低;溶栓后24h各指标好转,2周继续好转,3个月除右室轻度扩大外,各测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6个月各测值与正常对照组间无差异。溶栓治疗后下肢深静脉急性和亚急性血栓明显减少,管腔大部分再通,陈旧性血栓变化不明显。结论 超声诊断PTE安全、无创、价值高,可用于评价疗效和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间断小剂量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中高危肺栓塞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58例老年急性中高危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间断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气指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心跳过快、胸痛、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阿替普酶治疗比较,间断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可缩短老年急性中高危肺栓塞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有效调节患者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接受治疗的87例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全身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予以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D-二聚体及一氧化氮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0%,高于观察组的9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及一氧化氮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采用局部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D-二聚体及一氧化氮水平,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