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病死率及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方法:将干预组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下加用健康教育、生活指导、适量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并与对照组5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再住院率、病死率、6分钟步行距离方面作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再住院率、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药物干预可明显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并提高其运动耐力,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病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西医正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及对照胶囊,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心功能,以及再住院率。结果药物治疗组6分钟步行距离,心功能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降低再次住院率。  相似文献   

3.
曾庆华 《临床医学》2009,29(3):64-6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组合的复方制剂海捷亚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原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不变。治疗组(45例)口服海捷亚,每日1片;对照组(41例)口服依那普利20mg,每日2次,治疗前后进行心功能评定、6min步行试验(6MT)、心胸比、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心功能都有明显改善,且运动耐量明显提高,6min步行试验最大步行距离增加,心胸比减少:超声心动图检测血流动力学均改善,LVEF升高,E/A升高。结论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海捷亚有利于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其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及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ACEI/ARb、利尿剂、地戈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15周。治疗前后检查超声心动图,并行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治疗组显示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1)。结论:美托洛尔在常规治疗CHF的基础上.对CHF患者安全有效.可作为CHF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衰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心衰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28d。结果:治疗组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疗效显效率40.0%,有效率94.0%,对照组分别为26.0%、72.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功能显效率38.0%,有效率92.0%,对照组分别为22.0%、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六分钟步行实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及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显示服用心衰胶囊4周后,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及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胶囊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及六分钟步行试验、LVEF结果,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强心(洋地黄)、利尿(氯噻酮)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初始剂量)5mg,1次·d-1,必要时可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增加至10mg·d-1;吲达帕胺2.5mg,1次·d-1。2组均6个月为1个疗程。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血压(SBP、DBP)、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SBP、DBP、LVEF和6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SBP和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LVEF和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观察组增加更为显著(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可协同获得降压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的有效性。方法入选老年DHF患者共138例,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68例)与磷酸肌酸治疗组(7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加磷酸肌酸2 g/次,2次/天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并完善治疗前后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延长,且磷酸肌酸治疗组步行距离长于常规治疗组(P<0.05);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时间两组均优于治疗前,且磷酸肌酸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可明显改善老年患者DHF。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Orem模式下的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急诊病区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Orem模式下的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运动功能(采用6分钟步行总距离测试)、生活质量及出院后自我管理依从性调查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SES评分、6分钟步行总距离测试、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院后自我管理依从性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Orem模式下的运动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运动耐力及依从性,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赖诺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38例 )和治疗组 (42例 )。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 ,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赖诺普利 (5~ 10mg/d)。在治疗前和观察期满 6个月时分别测定心功能 (NYHA分级 ) ,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左室结构及功能指标变化 ,测试 6min步行距离。结果 治疗组NYHA分级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 (P <0 0 0 1)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上升[(5 1 1± 2 8) % ]vs[(34 2± 2 6 ) % ,P <0 0 0 1]、左室收缩末容积下降 [(118± 4 1 9)mLvs (15 3± 4 2 6 )mL ,P <0 0 0 1];左室舒张末容积与治疗前比较下降 [(16 2 5± 4 4 )mLvs (181 2± 4 5 0 ) ,P <0 0 5 ];患者 6min步行距离提高 [(372± 76 )mvs (341± 82 1)m ,P <0 0 5 ]。结论 赖诺普利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燕  冯燕光  王卉茜  张素华  李倩 《临床荟萃》2006,21(13):930-932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常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变化,探讨加用螺内酯治疗对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9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CEI加螺内酯(螺内酯组)和不加螺内酯(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ACEI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血浆肾素(PRA)、AngⅡ、ALD的水平,观察治疗前后PRA、AngⅡ、ALD的变化。以6分钟步行距离为客观指标,比较两组步行距离的改变,借以评价心功能改善的程度。结果①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血浆AL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205±30)pmol/L vs(148±60)pmol/L](P<0.01);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血浆AL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170±68)pmol/L vs 144±63)p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6分钟步行距离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420±163)m vs(338±118)m](P<0.01),对照组治疗6个月时步行距离有所增加[(380±112)m vs(346±106)m],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6分钟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心力衰竭患者ACEI治疗后,不管是否加用螺内酯均可观察到醛固酮逃逸现象。加用螺内酯逃逸现象似乎更明显。这可能与螺内酯阻断醛固酮受体使血浆ALD游离浓度升高有关。②观察组6个月后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增加。提示螺内酯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阻断ALD致Ⅰ、Ⅲ型胶原基因表达,使胶原合成增加促使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通脉汤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及对左室功能、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符合冠心病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脉汤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的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指标和NT-proBNP水平变化,评估其有效性。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并延长6min步行距离(P<0.05),显著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P<0.05)。结论:益气通脉汤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存质量,改善心室重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磷酸肌酸钠对慢性心力衰竭部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抗心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磷酸肌酸钠,观察两组疗效、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距离、Cg A(嗜铬粒蛋白A)、BNP(血浆脑钠肽)等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83.64%明显高于对照组51.55%,6 ̄MWT(425±26m)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g A(96±5ng/ml)、BNP(220±2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磷酸肌酸钠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增加6min步行距离,还能降低Cg A和BN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益气通脉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加用益气通脉汤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6分钟步行距离均在310米左右,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达到410米左右。对照组仅达到360米左右,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为9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脉汤可更有效改善病症,提升心脏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慢性心力衰竭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2-8mg/d+厄贝沙坦37.5~150mg/d,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2-8mg/d。治疗观察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6分钟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变,血钾、尿素氮、肌酐变化及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组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分别=2.55、2.04、2.98、3.39、2.58、3.24、3.07、3.28,t治疗组分别=2.35、2.14、3.08、3.29、2.56、3.22、3.05、3.18,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6分钟步行距离、LVEDV、LVESV、EF、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8、2.20、3:04、2.75、3.19,P均〈0.05);两组间心功能改善显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P〈0.05);组内治疗前后血钾、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分别=3.41、4.22、3.86,t治疗组分别:3.46、4.38、3.89,P均〉0.05)。结论培哚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用培哚普利,能提高临床疗效而未增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依普利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心力衰竭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8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依普利酮组(n=43)和常规治疗组(n=42),常规治疗组为基础治疗,依普利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依普利酮25 mg/d,持续1个月后,无明显不良反应者增至50 mg/d,治疗1年后复查心脏超声,ELISA法测外周血脑钠肽(BNP)、TGF-β1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分析TGF-β1水平与BNP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依普利酮治疗1年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增加,左心室后壁厚度(LV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GF-β1水平、BNP水平均减少,血压降低,且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水平与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依普利酮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GF-β1水平,逆转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安全性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122例CHF患者(男性9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9.19±12.52)岁,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3例给予福辛普利5-40 mg/d,美托洛尔12.5-100 mg/d,对照组59例给予美托洛尔12.5-100 mg/d。两组基础治疗雷同,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 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良好。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7%,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的改善(P<0.01)。治疗组LVEF、6 min步行距离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福辛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CHF安全有效,可以增强疗效,明显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缺血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3例缺血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予以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改善缺血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及内皮功能,可以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76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抗心衰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贝那普利,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及BNP、6 min步行距离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LVEDD、CO、LVEF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BNP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延缓心室重塑,且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9例)和卡维地洛治疗组(39例),后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均使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6min步行距离和心率变化。结果:CHF患者卡维地洛治疗后,LVEDD、LVESD和LVEF的改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6min步行距离增加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显著(P<0.01),心率有所下降。结论:在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CHF,可明显提高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治疗慢性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方法:60例老年(>65岁)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ACEI/ARb、利尿剂、地戈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4月。治疗前后检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行6分钟步行试验,记录心率、血压。结果:治疗组显示心功能改善、LVEF、6min步行距离、心率均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的LVEF、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虽有明显改善(p<0.05),但与治疗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老年CHF患者的基础上加用目标剂量的卡维地洛,对CHF患者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