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辽宁省辽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辽阳市2008—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辽阳市2008—2018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 71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92/10万,死亡2例,死亡率为0.01/10万。发病高峰为6—8月,占全年发病例数的79.03%。病例以≤5岁儿童为主,占全部发病例数的90.96%。男性发病率为39.70/10万,高于女性的25.98/10万(P0.05)。累计报告发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地区依次为辽阳县(1 795例占26.75%)、白塔区(1 720例占25.63%)和灯塔市(1 293例占19.27%)。不同年份流行毒株的型别有所不同(P0.05),2008年、2010年、2014年和2017年以EV71为主,年均发病率为32.87/10万;2009年、2011年、2015年和2018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年均发病率为31.46/10万;2012年、2013年和2016年以CoxA16为主,年均发病率为34.95/10万。重症(含死亡)病例EV71检出率为60.00%,高于轻症病例的22.68%(P0.05)。共报告聚集性病例疫情13起,病例83例,托幼机构为高发场所。结论辽阳市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在6—8月,5岁及以下儿童高发,EV71更易引起重症,托幼机构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探讨平顶山市湛河区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因素、流行病学规律及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湛河区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1年湛河区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 956例,年均发病率为192.21/10万,重症率为8.08%,无死亡病例.2008-2010年发病呈逐年递增态势,2011年发病率有所下降.病例分布广泛,农村及城中村发病率为243.88/10万,城区发病率为143.99/10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月份病例占病例总数的67.54%,5岁以下病例占病例总数的92.84%.男女比例为1.67:1,散居儿童病例占病例总数的67.28%.实验室检测阳性标本中EV71占41.67%.结论 2010年是湛河区2008-2011年之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年份.2008-2011年全区手足口病分布广泛,农村及城中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区发病率,3-5月份是发病高峰,病例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男性高于女性.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强,易引起重症.加强手足口病的监测报告和健康教育工作,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是预防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8—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宝山区2008—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宝山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在95.18/10万~190.23/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152.53/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岁以下病例8 436例,占92.05%;户籍人口病例以幼托儿童为主,外来人口病例以散居儿童居多;发病高峰在4—7月。重症手足口病病例55例,以外来儿童为主。2009—2011年肠道病毒的检出率呈逐年增高,且每年的病原谱有变化,重症(或死亡)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的阳性检出率为90.91%,高于监测点病例和聚集性病例中EV71的检出率。[结论]2008—2011年宝山区手足口病发病处于高强度流行状态,高发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引起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为EV71。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近5年樟树市手足口病流行特点,探讨发病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为今后手足口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2011-2015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采集哨点医院手足口病病例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1-2015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 029例,年均发病率为36.81/10万,死亡率为0.02/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3-7月,男女性别比为2.36∶1,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5岁以下儿童占97.18%,重症病例均为3岁及以下儿童.病原学监测结果中以EV71和CoxA16为主,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者占62.1%,5年间病原学分型的优势毒株存在交替变化现象.结论 应进一步加大手足口病的防治和监测力度,及时做好预测预警,降低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保护广大儿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8-2011年河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1年河北省报告病例数29 563例、110 148例、95 830例、71 871例,报告发病率为42.58/10万、158.62/10万、136.23/10万和100.03/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和中东部地区,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以4~8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幼儿为主,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为主,引起河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为EV71和CA16,并伴有一定比例的其他肠道病毒.重症病例EV71感染比例较高,达81.02%.结论 2008-2011年河北省手足口病呈高发流行态势,每年的4~8月份应加强5岁及以下散居儿童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龙海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13年的疫情资料。结果 2008-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4 679例,重症10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89.03/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呈明显季节分布,高峰在5~6月;男、女发病之比为1.8∶1;≤4岁占91.1%,散居儿童占76.4%。2008-2012年EV71为优势毒株,2013年其他肠道病毒为优势毒株。重症病例80%由EV71引起,散居儿童占70%。结论龙海市手足口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病原学监测以及重点人群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漳浦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漳浦县2008—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9 541例,其中重症7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185.90/10万,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发病呈明显季节分布,呈双峰型特点,5—6月份出现一次发病高峰,9月份出现一次小高峰。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0~4岁儿童,占94.34%;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最多共8 548例(89.59%)。病例咽拭样本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69.27%,2010年以EV 71型为主,2011—2012年以EV 71型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2013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结论加强托幼机构环境消毒和晨检报告制度,加强手足口病知识宣传,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控制手足口病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海陵区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搜集手足口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部分手足口病例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海陵区2009-2011年手足口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88.82/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4-7月份。不同乡镇(街道)报告发病率在114.48/10万~378.38/10万之间(χ2=419.03,P<0.01);以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或幼托儿童为主,占85.66%。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66∶1,普通病例以肠道病毒EV71和柯萨奇病毒Cox A16为主要流行株,重症病例以EV71为流行优势株。结论海陵区手足口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性以及地区性,引起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流行的病原体主要为EV71和Cox A16,不同年份间流行优势株有所差别,EV71型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4年湘西自治州手足口病疫情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湘西自治州2011—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33 445例,其中重症1 601例,死亡7例,年均发病率为326.25/10万,2012年发病率比2011年增加179.48%,2014年发病率比2013年增加174.85%,不同年份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1—2014年发病呈现双高峰,春夏季高峰在4—7月,秋季高峰在10—11月。2011、2013年实验室检测病毒型别构成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2012年实验室检测以EV 71为主,2014年实验室检测EV 71、Cox A 16、其他肠道病毒阳性分别占35.28%、22.31%、42.41%。各县(市)均有病例报告,吉首市报告发病率最高,为799.20/10万。病例年龄主要在5岁以下,占92.42%;职业分布以儿童为主,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79.40%,其次为幼托儿童,占17.64%。结论湘西自治州手足口病疫情呈2年流行1次,存在明显时间、地区、性别、年龄差异;疫情流行年手足口重症病例增加,EV 71检出率上升。要加强手足口病监测,落实乡镇卫生院对普通手足口病病例的诊断、治疗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认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方法]对聊城市2007~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0245例,年均发病率为130.70/10万,死亡3例,平均病死率为0.003%。2007~2010年发病率分别为8.37/10万、35.42/10万、277.55/10万、201.44/10万;年均发病率最高的是东昌府区(223.25/10万),最低的是东阿县(45.76/10万)。4~7月合计发病23444例,占全年总数的77.51%。年均发病率,男性为170.65/10万,女性为92.39/10万(P〈0.01);发病率最高为2岁(2851.30/10万)。全部病例中,散居儿童占89.92%。检测病人粪便标本577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的278份,阳性率为48.18%。阳性标本中,EV71型137份,CoxA16型i5份,其他肠道病毒126份。2007~2010年累计发生聚集性疫情925起,发病3338例,其中重症病例168例,检测病人粪便标本211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的141份(EV71型72份、CoxA16型13份、其他肠道病毒56份),阳性率为66.82%。[结论]聊城市手足口病疫情较为严重,主要流行毒株为EV71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武汉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武汉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武汉市共报告手足口病40 48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17.91/10万,重症率0.02%,平均死亡率为0.01/10万。东西湖区年均发病率最高(169.82/10万),报告发病率最低的是汉南区,仅为44.19/10万,不同地区4年间手足口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8-2011年间,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45.68/10万,女性为88.43/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P<0.001)。0~2岁组发病数最多,均达到各年发病数的50%以上,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武汉市手足口病地区、季节、年龄、性别及人群分布特征明显,低龄、男性幼儿是感染EV71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了解2009~201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石景山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153例,其中重症病例3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2.66/10万。鲁谷街道和苹果园街道发病数和重症病例最多,5~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5岁以下儿童占87.50%。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2009年手足口病病原以CoxA16为主,2011年转变为以EV71为主。结论石景山区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年龄、性别和职业特征,病原以CoxA16和EV71为主。做好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马鞍山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报告病例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整理马鞍山市2008 -2011年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马鞍山市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7 58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1.01/10万.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为262.23/10万;2008年最低,为56.97/10万.手足口病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4~7月份,占总病例数的64.25%;年龄上,主要集中在1~4岁年龄组,占82.76%;性别上,男女比为1.54∶1.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2009年阳性标本均为肠道病毒71型( enterovirus 71,EV71);2010年阳性标本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 16)为主,占60.71%;2011年阳性标本以EV71为主,占69.71%.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的特点,各年流行的优势型别不同,2009年和2011年主要为EV71,2010年主要为CoxA1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足13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08年濮阳市医疗机构报告的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资料和流行病个案调查资料。[结果]2008年濮阳市报告手足口病581例。发病率为15.89/10万,为散发疫情,未出现暴发疫情:发病率(/10万),男性为20.74,女性为10.51(P〈0.01);0岁为56.81,1~3岁为319.14,4~9岁为29.81,10~13岁为7.36(P〈0.01);农村为14.8s,城区为18.32(P〈0.05)。5~7月发病数占全部病例的83.48%。检测35饲病人发病1周内标本68份,肠病毒EV71核酸阳性率为80.06%;病人血清32份.肠病毒EV71核酸全部阴性。[结论]2008年濮阳市手足1:3病以肠病毒EV71感染为主,男性、1~3岁儿童、城区居民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海市金山区2009—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上海市金山区报告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个案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上海市金山区共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27例,重症比例为0.75%;重症病例发病的高峰期在5和11月份;重症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及以下,占81.48%;职业以散居儿童所占比例最大,占66.67%;引起重症的病毒主要为肠道病毒EV 71,占85.19%;重症病例均有出疹,绝大多数重症病例有高热。结论上海市金山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主要由肠道病毒EV 71引起,主要危害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要重点对该年龄段儿童家长开展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8~2011年临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下载2008~2011年临泉县手足口病报告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临泉县共报告手足口病87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6.57/10万。实验室诊断病例49例,41例为EV71型,占83.67%。各月均有手足口病报告,主要集中在4~7月份,报告病例6 966例,占全年病例的79.33%。5岁及以下儿童报告发病8 223例,占总病例数的93.65%;男、女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61.10/10万、91.0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660,P=0.000)。重症和死亡病例以3岁以下的儿童为主,主要发生在5~6月份。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年龄、季节、性别、地区差异,应特别关注3岁以下儿童病情的发展,防止重症和死亡病例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上海市徐汇区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1年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采样。结果徐汇区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866例,发病率为79.81/10万,发病年龄以<6岁儿童(94.11%)为主,城郊结合部发病率较高,流动人口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61.8%);发病高峰为5~7月份和10~12月份;病原学监测病原构成以EV71(46.07%)及CoxA16(29.21%)为主。结论 2011年徐汇区手足口病流行存在2个高峰,户籍人口发病以幼托儿童为主,流动人口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病原构成仍以EV71和CoxA16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梧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VI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监测的2012年梧州市手足口病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年该市共报告手足口病5789例,发病率为199.8/10万。全年发病呈现2个高峰,分别在5和11月。全市3个区、农村均有病例报告,城区和农村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0~5岁儿童病例为主,年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对751例病例采样检测,阳性557例,阳性率为74.17%;其中EV71型276例,CoxA16型67例,其他肠道病毒214例,构成比分别为49.55%、12.03%、38.42%;一般(轻症)病例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71.15%)与重症和死亡病例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82.9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0.342,P〈0.01),一般(轻症)病例中EV71病毒检出阳性率为28.14%(157/558)与重症和死亡病例Ev71病毒检出阳性率61.66%(119/19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342,P〈0.01)。结论梧州市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和年龄差异。手足口病防控应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重点人群,;病原体主要为EⅥ1型肠道病毒,易导致重症病例甚至死亡病例,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玉溪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HFMD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V2.0收集病例信息资料,采集的病例标本通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进行实验室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开展手足口病三间分布分析和病原检测结果分析。结果2008--2011年玉溪市全市9个县区共报告HFMD病例2257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45.41/10万;最低为2008年的65.82/10万,最高为2009年的398.72/10万,各年度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6,P〈0.01)。2008--2011年每周均有HFMD病例报告,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在17~29周(5—7月)出现第1个高峰,48—50周(11月)出现第2个小高峰。玉溪市9县区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但各县(区)发病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62,P〈0.01);发病率最高的为新平县的328.77/10万,最低的为易门县的140.54/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91,P〈0.01)。病例以1—3岁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0.64%;在职业构成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8.12%。病毒核酸检测EV71阳性率为24.94%,CoxA16阳性率为11.72%,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0.93%。结论玉溪市手足口病流行强度高,病原主要以EV71型为主,在落实综合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同时,要重点关注重症病例的早期发现和救治,尽可能地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