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护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出生的8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游泳及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黄疸情况,排便情况、哭闹时间及睡眠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出生后第5天的黄疸指数、黄疸持续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胎便排空时间、睡眠时间以及哭闹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每天排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其能够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能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生儿围生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新生儿围生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围生期因素与血胆红素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血清胆红素浓度在性别、胎次和分娩方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龄、出生体质量、1min Apgar评分、围生期并发症、开奶时间及胎粪排出时间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质量小于2.5kg或大于或等于4.0kg、1min Apgar评分小于7、有围生期并发症、开奶时间大于24h和胎粪排出时间大于24h均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围生期高胆红素血症影响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1min Apgar评分、围生期并发症、开奶时间和胎粪排出时间,应积极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围产期因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住院治疗的1983 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新生儿胆红素血症围产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性别、胎次、产妇年龄和分娩方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新生儿胎龄、出生时体重、围产并发症、开始喂奶时间和胎粪排出时间相关;Logistic 回归分析以高胆红素血症为应变量、危险因素为待选变量,结果显示胎龄<37 周、低出生体重、围产窒息、宫内窘迫、感染、出血、开始喂奶时间>24h 和胎粪排出时间>24h 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危险因素为胎龄<37 周、低出生体重、围产窒息、宫内窘迫、感染、出血、开时喂奶时间>24h 和胎粪排出时间>24h.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00例,建立数据库,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早产(OR=2.426,95% CI1.453 ~4.534),出生体重<2.5 kg(OR=2.624,95%CI1.439 ~4.785),窒息(OR =2.833,95% CI1.559 ~8.674),感染(OR =2.372,95% CI 1.404 ~6.221)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加强对早产、低体重儿、窒息、感染的新生儿护理工作,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22例本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要求足月儿为出生14d之内、早产儿为出生1个月之内,研究组为符合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对照组为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临床常见病因如感染、围产因素、早产、ABO或RH溶血等进行分析。结果感染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围产因素和早产。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围产和早产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仍是城市郊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主要因素,围产因素已日益成为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发病病因。提高人们对围产期保健的认识,加强围产期监测、随访及宣教,是城市郊区医院产科及围产儿科医务人员的工作者重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2 d后血清胆红素浓度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两组干预2 d后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2 d后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黄疸消退,且操作简便,无其他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围生期相关情况。并根据观察组患儿的具体情况和相关风险因素,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早产儿率、感染率及溶血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1周后总胆红素、血红蛋白、血糖等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无患儿死亡。结论:在基础护理基础上,通过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风险因素,以采取针对性护理,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是很有意义的,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1.
方邵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Z2):150-151
目的:分析母亲因素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年12月1日—2015年11月30日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行黄院治疗的新生儿211例母亲病例进行例踪调查、作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同期非黄院新生儿213例的母亲病例作为对照组,在例水过多、例水过少、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型及分娩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孕妇例水过多、胎膜早破、剖宫产有关,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分别为χ2=5.567,Р=0.018<0.05;χ2=10.72,Р=0.001<0.01;χ2=6.458,Р=0.01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孕妇例水过少、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型无明显的关系,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分别为χ2=0.033,Р=0.8570.05;χ2=0.001,Р=0.9750.05;χ2=0.384,Р=0.5350.05;χ2=6.034,Р=0.197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孕妇例水过多、胎膜早破、剖宫产有密切关系,而与孕妇例水过少、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型无明显关系。对例水过多、胎膜早破、剖宫产的新生儿应高度重视,以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885-4886
选取398例新生儿,将其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72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326例未发生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在胎龄、出生体重、孕产妇年龄、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症、颅脑血肿、窒息或宫内窘迫、开奶时间、母子血型(ABO或Rh)及胎便排出时间方面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孕产妇年龄、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症、颅脑血肿、窒息或宫内窘迫、开奶时间、母子血型(ABO或Rh)及胎便排出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较多,及时正确监测、控制其高危因素,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4.
1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青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8,9(1):83-84
目的探讨非病理因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不明原因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观察组)和56例同期分娩健康新生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性别、胎龄、产次、出生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生后第4天的体重下降率、开奶时间、母乳喂养率、排便次数分别为(2.87±0.94)%和(2.10±0.70)%、(4.012±1.01)h和(3.07±0.81)h、66.07%和23.40%、(2.34±0.94)次/d和(3.82±1.32)次/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可能与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程度、开奶时间、喂养方式、排便次数有关。加强指导新生儿早期合理喂养,避免新生儿高胆后素血症发生的风险因素,动态监测胆红素,对及早预防、适时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31,自引:1,他引:130
对 38例纯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血胆红素增高 (高胆红素组 )进行护理相关因素分析 ,并与同等条件的 6 2例生理性黄疸组新生儿对比 ,高胆红素组新生儿日哺乳不足 8次例数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 (P <0 .0 1) ,正常第 1次排胎便和排黄便例数高于生理性黄疸组 (P <0 .0 5 )。提出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 3~ 4天 ,做到频繁有效地吸吮、促胎便顺利排出 ,是预防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 3~ 4天高胆红素血症的简便、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方法.方法 选择2007~2009年经社区访视的肉眼判断为黄疸的193例阿氏评分为10分的足月新生儿中,来院就诊的经生化检测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172例新生儿(已除去胆红素测定为正常值的21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97例,对照组75例作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干预组经早期干预后,其黄疸消退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黄疸减轻人数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早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使新生儿尽快消除黄疸或减轻黄疸,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住院率和高胆危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齐金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4):72-72,117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运用。方法:筛选本单位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和患儿的治疗依从状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胆红素水平明显改善,黄疸消失时间早,患儿的治疗依从度高,且三项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减短黄疸消失时间,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海南省海口市中医医院15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床资料,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尿β2-微球蛋白(urine β2-microglobulin,β2-MG)及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 vitamin D3,25-(OH)D3]水平。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标准分为AKI组(56例)和非AKI组(103例);同时将73例未达到光疗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设为轻度组,将65例达到光疗标准而未到达换血治疗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设为中度组,将... 相似文献
20.
张锦琼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31-32
有报道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健康新生儿血清胆红素≥ 2 0 5 μmol/L的比率高达 5 1.6% [1] 。而高胆红素血症会引起脑损伤已为医学界所认可 ,一旦出现核黄疸 ,对脑的损伤不可逆 ,将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笔者对在我院出生的 79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抚触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 0 0 2年 1~ 7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中抽取 13 1例 ,随机分为 2组 ,抚触组 79例 ,对照组 5 2例。产妇无内科合并症和产科并发症 ;新生儿无产伤、感染、ABO溶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