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构建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基于双源CT血管成像(CTA)技术,获取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D 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 im ics10.01软件分别对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融合。结果构建的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清楚地显示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及其多级分支,甚至子宫动脉上行支等。与重建的骨盆配准融合后,各支动脉血管的解剖走行及供血范围变得更加清晰明确。结论基于CTA数据集,应用适当的计算机软件可构建出理想的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为术前手术模拟真人化以及数字模型物理化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原始数据集及三维重建软件构建在体女性骶前静脉丛三维模型的方法,观察骶前区静脉解剖。方法:2012年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获取10名青年健康未育女性磁共振检查原始数据集,利用Mimics 10.0软件重建骶前静脉丛三维模型,以及骨盆、盆腔动脉三维模型。结果:构建出骶前血管网,其中骶横干静脉、骶正中静脉、骶外侧静脉可清楚显示,将其与骨盆、盆腔动脉三维模型配准融合,骶前静脉丛与动脉走行关系、骶前区无血管区域一目了然。结论:利用MRA原始数据集能够重建女性骶前静脉丛,为研究骶前血管提供一种方法,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原始数据重建在体女性骶前血管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对2012年2-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例因盆腔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前行盆腔MRI检查,以e-THRIVE序列获取所有MRI原始数据,应用Minics10.0软件重建骶前血管三维图像。结果 骶前区血管三维重建均可清晰地显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双侧髂总、髂外及髂内动、静脉;25例患者中18例显示骶正中动脉,6例显示骶正中静脉及部分横干静脉。18例骶正中动脉均从腹主动脉分叉,平均直径为2.3(1.2~3.6) mm;6例骶正中静脉均汇入左侧髂总静脉,平均直径为3(1.7~4.6) mm。结论 利用e-THRIVE序列MRI扫描盆腔血管,可构建盆腔血管三维重建模型,且骶前区的骶正中动脉显影率高,部分病例可显影骶正中静脉及横干静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容积重建技术(VRT)三维重建产后盆腔动脉血管的方法,评价其三维图像的质量.方法:6例阴道分娩后疑为胎盘植入的产妇,经双源CT血管成像(CTA)技术采集数据,利用VRT三维重建产后盆腔动脉血管网.结果:通过选择合适的参数,获得了良好的VRT立体图像.构建的6例患者血管图像均能观察到髂血管及其分支:髂总动脉6支;髂动脉分支11支(1支由于胎盘血管丛的遮挡不易观察而除外),其中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臀上动脉及臀下动脉均可见;阴部内动脉10支;子宫动脉6支;闭孔动脉2支;髂腰动脉2支.结论:VRT构建的产后盆腔动脉血管三维图像清晰、立体感强,可以清楚显示盆腔血管的大部分分支.  相似文献   

5.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类由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PFD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盆腔器官位置下降并引发脏器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成年女性的身心健康。明确女性盆底解剖结构是研究POP发病机制的必经之路,女性盆底的解剖结构是一个以骨盆为依托,由神经、肌肉、结缔组织和盆底器官共同构建的复杂的三维结构。学者们利用各种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探索复杂的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如:POP-Q评分、超声检查、排粪造影、磁共振成像等。近年来,动、静态磁共振成像因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无辐射、多平面成像、无骨伪影干扰等多种优势在盆底三维重建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比较磁共振成像在女性盆底影像学中与其他检查方法的优劣,综述磁共振成像探索盆底疾病的检查方法、应用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6):426-434
目的基于新鲜尸体研究, 观察盆腔自主神经平面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特征, 以探讨子宫颈癌保留神经平面的子宫广泛性切除术(NPSRH)的合理性。方法 2015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与组胚学系实验室对14具新鲜女性尸体进行解剖学及组织学研究, 研究标本的中位年龄为79岁(范围:67~92岁)。从14具新鲜女性尸体中获得28个半侧盆腔标本。其中, 8个半侧盆腔用于NPSRH的手术模拟, 证实其可行性;10个半侧盆腔通过精细解剖, 分离盆腔自主神经结构, 观察其走行特点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另外10个半侧盆腔, 从输尿管与子宫动脉交叉处至膀胱入口处的宫旁组织进行整体取材、包埋并连续切片, HE染色明确输尿管管腔宽度下方系膜内神经的分布特点;免疫组化S100染色, 识别并计数神经纤维束, 再选择与S100染色标本同点的切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染色, 以区分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并计数神经纤维束。结果 (1)在8个半侧盆腔标本上模拟了NPSRH, 其中7个半侧盆腔中整体保留了盆腔自主神经平面。(2)10个半侧盆腔标本经过精细解剖, 发现腹...  相似文献   

7.
髂内动脉造影解剖研究及对血管内介入操作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造影解剖及其最佳投照体位,指导超选择盆腔血管插管,提高介入插管的准确率及成功率。方法:(1)分析71例正常成人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造影资料。测量双侧髂总动脉间的夹角、双侧髂内动脉开口的高度和髂总动脉长度;(2)观察髂内动脉及其分支正位、对侧斜位及同侧斜位显示状况;(3)总结髂内动脉及其分支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解剖类型。结果:(1)正常成年男性双侧髂总动脉间夹角均数为57.22°±8.39,°正常成年女性双侧髂总动脉夹角均数为66.41°±7.99,°男女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侧髂内动脉开口高于左侧,左侧髂总动脉干长于右侧;(2)对侧斜位投照较正位和同侧斜位投照能更好地显示髂内动脉及其分支的开口和行程;(3)依据正常成人髂内动脉造影表现及其主要分支(臀上、臀下及阴部内动脉)走行及分布,正常成人髂内动脉可分为4种解剖类型;(4)子宫动脉大部分发自髂内动脉前干,2.9%的子宫动脉升支发出明显的卵巢支。结论:(1)女性髂总动脉间夹角较大,经皮股动脉穿刺对侧髂动脉插管时宜采用直接插管技术,男性患者宜取成袢技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缩短插管时间;(2)对侧斜位有助于超选插管至髂内动脉及其分支;(3)盆腔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其髂内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类型实行个体化介入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扫描数据重建产后女性在体盆腔结构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择1例阴道分娩后疑为胎盘植入产妇,经双源CT血管成像(CTA)技术扫描盆腔,将D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导入Mimics软件,分别对骨盆、盆腔动静脉、输尿管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融合。结果:获取的在体胎盘植入患者产后盆腔结构数字化模型可以清楚显示骨盆、泌尿系统、髂总动静脉、髂外动静脉、髂内动静脉、子宫动脉及其分支,并可进行任意缩放和任意角度旋转,显示不同结构间的毗邻关系和空间构象,适于三维距离和角度测量。结论:利用CTA数据集,在Mimics软件下可方便快捷地建立理想的产后女性在体骨盆血管网的数字化三维模型,为妇产科医生更好地了解产后女性盆腔解剖结构、做好产后介入手术术前评估提供了理想的物理化模型平台。  相似文献   

9.
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指因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或退化等原因造成盆底支持缺陷或松弛而使盆腔器官脱出于阴道内或阴道外,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DeLancey[1]于1994年提出盆底支持结构三水平理论,宫骶韧带是Ⅰ水平支持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与POP关系密切。宫骶韧带悬吊固定术是女性盆底重建的常用术式之一。磁共振成像(MRI)有对女性盆腔及盆底软组织成像清晰的优点,有助于观察宫骶韧带。近年来,基于MRI二维平面图像的三维重建模型研究与生物力学研究的运用进一步探索了宫骶韧带在盆底支持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在POP疾病发展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Beard等(1984)经子宫盆腔静脉造影寻找血管异常时发现,45例经腹腔镜找不到盆腔疼痛原因的妇女中38例有中至重度充血,而没有盆腔疼痛或有盆腔疾患的妇女仅有轻度充血。这一组有慢性盆腔疼痛史而腹腔镜未找到原因,静脉造影有充血的妇女即称为盆腔疼痛综合征(PPS)。按其评分系统,5分或以上时诊断PPS有91%的敏感性及89%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