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0-2014年黑龙江省鼠疫监测结果,掌握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分布情况,为黑龙江省鼠疫监测及预警提供防治策略。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要求,以单公顷一日弓形夹法监测黄鼠数量;以5m夹线法监测野外夜行鼠数量,对捕获到的鼠进行血清学检验。结果黑龙江省连续五年平均鼠密度为0.03只/公顷,小型夜行鼠捕获率为1.11%。结论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的泰来县是黑龙江省主要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是达乌尔黄鼠,主要媒介是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次要宿主为小型夜行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宿主动物种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为动物间鼠疫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整理1990-2013年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调查监测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主要宿主动物调查共捕获鼠类10 241只,长爪沙鼠处于优势地位占65.3%,达乌尔黄鼠占25.5%。夜行鼠调查共捕鼠1 392只,其中黑线毛足鼠和黑线仓鼠为优势种群,分别占28.74%和50.43%。结论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和达乌尔黄鼠种群在年际间存在演替,夜行鼠优势种群以黑线仓鼠和黑线毛足鼠为主,转化为黑线仓鼠、黑线毛足鼠和小毛足鼠,鼠疫宿主动物种群结构及密度与动物间疫情发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小型夜行鼠的种群构成、分布。方法1990-2010年在不同生境内逐月采用5m夹线法捕获小型夜行鼠,并解剖、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捕获小型夜行鼠8种969只,隶属3科5属,平均密度为1.17%,黑线仓鼠和黑线毛足鼠为优势种。小型夜行鼠密度变化全年呈现双峰型,分别出现于4—7月和12—2月。结论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小型夜行鼠分布范围比较广,除荒坡外各种生境均有分布;积极开展小型夜行鼠监测对动物间鼠疫的流行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生境主要宿主动物密度进行调查,为动物鼠疫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整理2000—2016年疫源地鼠疫监测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16年在疫源地内的草滩、耕地(农田)、荒地、林带、人工草场、山坡等生境共调查单公顷样方2 979 ha,捕获长爪沙鼠3 536只,平均密度为1.19只/ha,达乌尔黄鼠1 811只,平均密度为0.61只/ha。各类生境中,长爪沙鼠密度在耕地和荒地较高分别为2.60和1.62只/ha,达乌尔黄鼠密度在草滩和山坡较高分别为0.90和1.05只/ha。结论在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耕地和荒地为长爪沙鼠的最适生境,草滩和山坡是达乌尔黄鼠的最适生境,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在疫源地内各种生境中分布有所不同,在动物鼠疫防控和常规鼠疫监测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长爪沙鼠和达乌尔黄鼠的最适生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1-2013年满洲里市鼠疫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订鼠疫防控策略及预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1-2013年满洲里市鼠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2001-2013年1764份血清进行检测(其中达乌尔黄鼠血清1327份),分别在2004、2005、2007、2008、2010、2012年,在达乌尔黄鼠血清中检测到鼠疫Fl抗体,总计34份。分别对捕获的各种鼠类2131只,各种蚤类1884匹进行细菌学检验,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2001-2013年满洲里市未发生人间鼠疫,有动物鼠疫流行的迹象,并存在鼠疫宿主更替和长爪沙鼠侵入的现象,应加强重点地区监测和预警,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6.
达乌尔鼠兔(简称鼠兔)在锡盟南部不同地理景观的黄鼠、沙土鼠两型鼠疫疫源地中,以单独栖息及与主要宿主动物长爪沙土鼠(简称沙鼠)、达乌尔黄鼠(简称黄鼠)混合栖息两种情况出现。查明鼠兔在这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的静息期,为河北省鼠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1981-2013年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采用夹日法捕获长爪沙鼠,采用一日弓形夹法捕获达乌尔黄鼠进行调查,计算宿主动物密度;查阅鼠疫历史资料,确定流行年份。结果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以2002年宿主动物密度最高,为4.75只/hm~2。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在1971-2015年间共发生4次动物鼠疫流行,涉及8个流行年份,即1971、1972、1984、1994、1995、2002、2003和2005年,平均约10年流行一次。结论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静息期客观存在,约10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兰州航空口岸啮齿动物种群组成、数量动态及动物流行病学意义,为口岸卫生检疫、卫生监督、传染病监测、鼠害防制及处理口岸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法》、国家鼠疫监测标准(GB16882-1997)对兰州航空口岸啮齿动物进行本底调查。〔结果〕全年共捕获啮齿类动物1479只,隶属3目7科13种。口岸地区存在鼠疫主要宿主动物阿拉善黄鼠、长爪沙鼠、褐家鼠等。褐家鼠也是兰州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阿拉善黄鼠密度为3.63只/hm2;小型啮齿类动物的密度为8.47%。鼠密度的高峰期在9月份。阿拉善黄鼠为口岸地区优势鼠种。子午沙鼠、小家鼠、黑线仓鼠、达乌尔鼠兔为不稳定种群;五趾跳鼠为少见种群;褐家鼠是引入种群。〔结论〕兰州航空口岸分布的啮齿动物绝大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宿主动物和敏感动物,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有极其重要的动物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陕西省鼠疫疫区夜行鼠的生态学特征。方法在不同生境内逐月捕获夜行鼠,并梳检鼠体蚤、解剖观察、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捕获夜行鼠类8种192只,以黑线仓鼠为优势种;夜行鼠密度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黑线仓鼠主要栖息于成年林地,子午沙鼠主要栖息于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采集夜行鼠鼠体蚤188匹,隶属于4科8属8种,以二齿新蚤和同型客蚤为优势种;夜行鼠繁殖高峰在夏季;主要夜行鼠能自然感染鼠疫。结论陕西省鼠疫疫区夜行鼠生态学指征有别于邻省(自治区),开展连续系统的夜行鼠密度及血清学监测对有效预防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吉林省洮南地区鼠的种类组成及鼠密度,对鼠疫血清学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夹日法和钢闸法捕鼠,凝集反应检测鼠疫抗体。结果共捕获啮齿动物259只,计5科9属10种,黑线仓鼠占39.8%,达乌尔黄鼠占29.0%,小家鼠占13.5%,大仓鼠占11.6%。不同生境和场所鼠种组成有所不同。草原的平均鼠密度为4.9只/10hm2;耕地和住宅区捕鼠率分别为10.5%和8.0%。39份达乌尔黄鼠鼠疫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为洮南地区鼠类种群研究及鼠害防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名称与分类地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名称与分类地位进行整理。方法根据已经发表的资料,对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自然染疫动物进行统计。同时,根据目前的分类原则,对每种动物的学名进行校正。结果对文献中出现的鼠疫宿主名称进行了校正,并对部分动物排除在宿主之外。给予新的学名的物种包括草原旱獭、淡尾黄鼠、阿拉善黄鼠、坦氏鼹形田鼠、湖沼田鼠、坎氏毛足鼠、银色山、蒙古高山、蒙古兔尾鼠、布氏田鼠、青海田鼠、大仓鼠和草兔。排除了小林姬鼠作为鼠疫宿主的可能。文献中出现的树应该是北树。在鼬科动物中,以前文献记载我国只有1种狗獾,而实质上中国分布2种,即亚洲狗獾和欧洲狗獾。结论我国目前有染疫动物88种,其中兽类中啮齿目53种,兔形目5种,鼱目4种,树目1种,食肉目13种,偶蹄目9种,鸟类3种,涉及2纲8目19科。  相似文献   

12.
2007-200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鼠疫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三峡库区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及鼠疫疫情的监测,为三峡库区及时发现和防控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用鼠笼法捕活鼠采其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梳检活鼠体表寄生蚤检查染蚤情况,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开展疫情监测等掌握鼠疫疫情情况。结果 2007-200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平均鼠密度为1.49%,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50%,室外为1.48%,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及四川短尾鼩为优势种类;鼠体平均染蚤率为4.03%;总蚤指数为0.13;检获鼠蚤有不等单蚤(占0.12%)、缓慢细蚤(占77.88%)、偏远古蚤(占14.39%)和印鼠客蚤(占7.61%);6549只活鼠鼠疫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大批的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鼠疫病例。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尚未发现鼠疫疫情,但存在传播媒介和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龙岩市监测点鼠疫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合计捕获鼠形动物3305只,隶属2目2种3属5种,其中啮齿目动物2899只,食虫目动物406只,鼠密度为4.32%,黄胸鼠密度为2.17%。3305只鼠形动物中,染蚤鼠1674只,捡获蚤5353匹(包括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染蚤率为50.65%,总蚤指数为1.62。黄胸鼠蚤指数为1.93,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为1.68。室内游离蚤指数为0.05。检测鼠疫宿主动物血清3289份,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检测肝、脾1551份,鼠疫F1抗原全为阴性。[结论]黄胸鼠是龙岩市的主要鼠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黄胸鼠密度及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均超出鼠疫控制标准。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流行特征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是我国最活跃的鼠疫疫源地之一,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动物疫情连年不断,且在局部地区呈现暴发流行并时有波及到人间。该文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的地理、动物鼠疫及人间鼠疫流行规律、鼠疫病原学特性以及鼠疫监测的现状,为进一步发展和调整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昌市不同生境的鼠密度及主要鼠传疾病流行情况,并对鼠传疾病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鼠种调查采用夹夜法,主要鼠传疾病资料来自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风险评估采用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结果 2006-2008年南昌市平均鼠密度为1.03%,褐家鼠为优势种,占52.55%;其次为小家鼠和黄胸鼠,分别占18.88%和17.35%。3种生境中以农村自然村鼠密度最高,达1.83%;其次是特殊行业,为0.89%;居民区最低,为0.56%。2006-2008年南昌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年平均发病率为0.68/10万,3年未见人间鼠疫及鼠间疫情,未来HFRS在南昌市发生的风险为很有可能,鼠疫为有可能发生。结论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有助于预测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玉树巴塘机场周边地区鼠疫监测结果,探讨航空交通运输鼠疫防制措施与策略。方法巴塘民用机场实地调研;总结分析玉树地区的鼠疫疫情动态及巴塘地区3年来的鼠疫监测数据。结果玉树州所辖6个县均属鼠疫自然疫源县。玉树地区是青海省鼠疫流行较猛烈的地区之一,动物间鼠疫疫情连年不断,不时波及到人间。巴塘机场所在地为鼠疫疫点,2007-2009年监测到3起动物间鼠疫疫情,分离鼠疫菌4株。结论巴塘机场周围环境存在动物间鼠疫风险,巴塘机场存在鼠疫疫情通过航空器传播的风险。机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交通检疫条例》完善卫生检疫机制和制度,实施交通检疫,依法营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广西隆林县 2 0 0 0年鼠疫暴发流行期家鼠、蚤类的种群特征与鼠疫疫情发生流行的关系。方法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地区采用笼捕法进行鼠密度调查 ,捕获的家鼠进行种类鉴定并采集鼠体蚤类 ,计算鼠密度及鼠体蚤指数 ;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 ,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 鼠疫暴发流行期共调查 2 3个村屯捕获鼠类动物 2 0 4只 ,隶属 1科 2属 5种 ;捡获蚤类 3 15匹 ,隶属 2科 4属 4种。疫点的黄胸鼠密度为 1.3 3 % ,明显低于非疫点的 15 .40 %和 2 0 .2 5 % ;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 3 .14和 0 .0 3 3 ,明显高于非疫点村屯。结论 鼠疫流行期鼠蚤的种群特征可直接显示出疫区范围、流行强度及发展趋势。引起本次流行的主要宿主动物是黄胸鼠 ,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 ;疫点与非疫点的小家鼠密度无明显差异 ,且鼠体染蚤率极低 ,不是引起本次疫情的主要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2007-2016年在该疫源地18个县(市、区)采集的鼠疫宿主动物、媒介及鼠疫抗体和病原体检测数据。结果 该疫源地大沙鼠密度在时间分布上呈波动状态,为2.1~22.6只/hm2;空间分布呈不均匀分布,以克拉玛依市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最高,分别为14.2只/hm2和13.0只/hm2;夜行鼠捕获率为4.2~10.1只/100夹次,以2014年最高,为10.1只/100夹次;子午沙鼠为优势种(81.9%);大沙鼠染蚤率和总蚤指数空间和时间分布存在波动,平均染蚤率为90.7%,总蚤指数为10.44,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分布最广,占总蚤指数的47.8%;夜行鼠平均染蚤率为20.2%,总蚤指数为1.20,以同形客蚤指名亚种和秃病蚤指名亚种为优势种类;鼠疫血清学检测啮齿动物13种9 087份,阳性617份。其中大沙鼠阳性率最高(9.4%),其次为三趾毛脚跳鼠(1.1%)。空间分布存在2个鼠疫流行强度较高区域:昌吉至木垒的准噶尔东部区域,以克拉玛依、沙湾和乌苏甘家湖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大沙鼠鼠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3%和13.6%。时间分布上呈波动状态:2008年为低谷,2013年呈高峰,阳性率分别为1.0%和19.3%;10年间共计检出鼠疫菌18株,以大沙鼠及其体蚤检菌最多。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吉木萨尔和克拉玛依市检菌最多。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是一个物种组成丰富、宿主和媒介群落结构多样、鼠疫流行强度不断变化的复杂生态系统,动物间鼠疫流行呈全区域性、连续性和异质性,存在主动和被动接触感染2类3种鼠疫风险播散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