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至2008年6月经外科治疗的18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无特异性早期症状,其中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者2例,癌胚抗原(CEA)升高者4例,糖类抗原(CA)199升高者3例,肝硬化4例.超声诊断率11.1%(2/18),CT诊断率42.9%(6/14),MRI诊断率45.5%(5/11).7例术前诊断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11例误诊;行根治性切除术8例,姑息性切除术10例.结论 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血清肿瘤标记物,误诊率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应进一步熟悉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期增强cT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治疗前的MSCT多期扫描图像,观察病变的强化特征。结果(1)影像学分型中,肿块型最常见约51.9%,其次是管周浸润型(18.5%)和管内生长型5例(18.5%);(2)其他伴随征象中最常见的是所属肝叶或肝段萎缩(85.2%)、邻近肝包膜回缩征(66.7%)、周围胆管扩张(63.O%)。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能够充分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本身的征象和伴发的其他征象,能够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病变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行外科治疗的资料,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总结各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适应证。肝切除术式采用左外叶切除50例(32.26%)。左半肝切除39例(25.16%),肝方叶切除12例(7.74%),右前叶切除5例(3.22%)。右后叶切除20例(12.90%),右半肝切除5例(3.2%),双侧多区段肝切除36例(23.22%);其中附加胆肠内引流术78例(58.32%),经肝实质切开取石4例。结果;根据手术探查的胆管狭窄部位及范围和结石状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论:正确选择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是减少术后残留结石的关键,而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肝左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8月至2007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肝左叶切除术治疗3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肝左外叶切除35例,占94.59%;左半肝切除2例,占5.41%.11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占29.72%,无手术死亡。随访1~11年,优良效果者占82.5%。结论肝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胆管细胞癌是一种原发性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初期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患者不易察觉,这与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有密切关系,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对胆管细胞癌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当前的治疗方法根治性手术治疗、辅助性治疗等手段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6.
金虹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12):53-54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PB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和自身抗体的结果.结果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女性18例,确诊时平均年龄为(50.4±8.9)岁,常见临床表现多为黄疸(70%)、乏力(70%)、瘙痒(56%)。所有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碱性磷酸酶均有显著升高(中位值分别为467.50U/L和424.00U/L)。80%患者血清胆固醇、80%患者血清IgM有明显升高。90%血清自身抗体检查可查出抗线粒体抗体及M2亚型、M9亚型和其他亚型,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多见肝活检4例,可见肝内胆管炎症、胆管纤维化、胆管缺失等。结论PBC以中年以上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黄疸等。生化检查以胆汁淤积、肝细胞损伤为主,可检出抗线粒体抗体等自身抗体,肝组织学改变有一定特性,  相似文献   

7.
聂凤英  巩雅丽 《现代保健》2012,(22):109-110
目的:探讨血清AFU活性测定在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00例健康体检者和肝病科住院及门诊250例,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浓度,进行统计。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U水平(270.79±203.54)U/L,显著高于健康人(26.53±13.31)U/L(P〈0.05);肝炎及肝硬化病变的AFU水平(39.91±8.31)U/L,稍高于健康人(26.53±13.31)U/L(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AFU活性显著升高,但特异性比AFP稍低,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有较好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8.
喻新强 《现代保健》2011,(15):150-151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规则的肝叶切除术12例,肝段切除18例,肝癌局部切除15例;手术中的出血量〈1200ml的患者:A组19例(占90.5%),B组10例(占41.7%);≥1200ml者A组2例(占9.5%),B组14例(占58.3%)。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应选择科学的手术方法,抓住手术要点,提高手术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9.
延学军 《现代保健》2011,(23):130-131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1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24%(18/740),均经手术确诊.综合B超、CT、MRI/MRCP以及CA19-9检查,术前诊断8例,占445%.根治性切除11例,占611%(11/18),存活19~53月,平均27月;姑息性切除及探查引流7例,占389%(7/18),存活3~15月.术中快速冰冻确诊6例,术后左外叶切除胆管切缘病理阳性3例.结论 B超、CT、MRI/MRCP以及CA19-9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诊断有较重要的价值,但术前确诊率仍较低,术中快速冰冻可提高确诊率,积极的根治性手术切除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粘液性乳头状胆管细胞癌(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intrahepatic bile ducts,IPMN-B)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IPMN-B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IPMN-B患者中,男8例,女5例.血清总胆红素升高4例(30.77%),谷丙转氨酶升高6例(46.15%),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升高4例(30.77%),CA-199升高10例(76.92%).超声检查发现胆管内占位8例,3例仅发现局限性肝内胆管扩张,2例肝内外胆管均显著扩张,且胆总管内见漂浮的团状回声.CT平扫示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示肿块呈不均质轻度强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示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及MRI增强扫描与CT所见吻合,胆管占位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包括肝断面胆瘘1例,膈下积液及切口感染各1例,余患者均顺利恢复.病理证实IPMN-B诊断.结论 IPMN-B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胆道恶性肿瘤,综合运用超声、CT及MRI影像检查发现胆管内占位及胆管显著扩张有诊断意义.根治性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n=40)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n=50)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发生手术并发症共12例(30.0%),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4例(8.6%),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是治疗直肠癌的理想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1至2012年93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中,PICC相关有症状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诊断和治疗。结果10例乳腺癌患者出现PICC相关有症状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10/938),每1000个导管留置日中的血栓例数为0.11,共携带导管1035d,置管后血栓发生中位时间23.5(4~176)d,9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中位抗凝时间为14(3~50)d,5例患者抗凝后继续使用导管,所有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发生率低,早期诊断及治疗后,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儿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2006年1月~2010年2月确诊的38例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为发热、吃奶差、皮肤苍白花纹、不哭不动、黄疸、呻吟、呼吸暂停等。37例为单一菌种生长。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1株(55.26%),鲍曼不动杆菌6株(15.78%),大肠埃希氏菌5株(13.15%)。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36例、早产儿22例、动脉留置22例、鼻饲喂养21例、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14例。38例中28例为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杆菌21例(75%)、鲍曼不动杆菌6例(21.42%)。肺炎克雷伯杆菌17例(80.95%)为产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6.47%敏感,对2、3代头孢类100%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及头孢吡肟敏感率33.3%,对青霉素及2、3代头孢类100%耐药。结论新生儿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是病情凶险,易并发严重并发症,主要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杆菌,而且多为院内感染(73.68%),与早产、侵入性操作、先期使用3代头孢关系密切,耐药性强,碳青霉烯类是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朱先明 《现代保健》2011,(25):53-54
目的对50例胰腺损伤的临床诊疗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0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50例胰腺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诊疗。结果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45例(90%),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5例(10%)。50例胰腺损伤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显效31例(62%),有效18例(36%),无效1例(2%),总有效率98%。术后出现腹腔脓肿1例,并发胰瘘2例,胰腺假件囊肿1例,伤口感染1例,肺感染2例,1例V级胰腺损伤病例,合并肺感染及腹腔脓肿,于术后26d死亡。结论应把握好各级胰腺损伤的处理原则,在彻底止血、清创的前提下,充分引流,一般多条腹腔负压引流,根据损伤分级施行相应术式,并加强抗感染、营养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为老年胃癌患者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86例60岁以上老年人经术后病理诊断明确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症状、病灶部位、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病理特点及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中,男性137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70岁;肿瘤发生部位:上区12例、中区33例、下区140例,全胃弥漫型1例;肿瘤大小:≤5cm134例,5年生存率35.1%,5cm52例,5年生存率19.2%;病理分型:腺癌153例,印戒细胞癌18例,黏液腺癌15例,合并淋巴结转移114例;手术方式:行根治手术157例,行姑息切除25例,联合脏器切除4例;其中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5%、45.2%、36.3%,行姑息手术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早期胃癌临床症状不典型,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上腹部不适、隐痛、吞咽困难、消瘦及贫血为主,肿瘤多发于胃窦、胃体,以腺癌为主,确诊时为晚期,多合并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应根据全身情况、癌肿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而定,力争行根治性胃切除术,以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年肾癌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04年8月期间21例40岁肾癌患者资料。结果术后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14例,混合性细胞癌3例,低分化及未分化细胞癌4例。术后TNM分期:T_1N_0M_0 10例,T_2N_0M_0 6例,T_0N_0M_0 3例,T_3N_1M_0 2例。19例术后随访2~93个月(2例失访),4例死亡(均于术后2年内),其余15例均无瘤生存。结论青年肾癌偶发癌比例较高,但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疑及肾脏肿瘤的患者宜尽早行影像学检查;根治性肾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式,对合适的患者可行保留肾单位手术;预后与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56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5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缺血性结肠炎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男女比例为1∶1.8.多伴有糖尿病(53.6%,30/56)、高血压(39.3%,22/56)、冠心病(32.1%,18/56)等基础疾病.腹痛(100.0%,56/56)及便血(89.3%,50/56)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病变主要见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可能,早期结肠镜检查可及时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特点、肌瘤生物学特征与手术方式的关系,为子宫肌瘤的个性化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江苏盛泽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的26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特点、肌瘤生长方式、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8例子宫肌瘤术后标本直径0.8~19 cm,单发肌瘤107例(39.93%),多发肌瘤161例(60.07%);肌壁间肌瘤210例(78.36%),浆膜下与黏膜下肌瘤53例(19.78%),子宫颈肌瘤5例(1.87%)。术后病理结果有58例肌瘤发生部分变性,变性类型包括富于细胞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伴红色变性、玻璃样变性、囊性变、黏液样变、脂肪变、钙化。72例患者行阴式手术治疗,其中21例子宫肌瘤切除术,31例子宫全切除术,2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196例行经腹手术治疗,其中79例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87例全子宫切除术(同时行双侧附件切除21例),30例次全子宫切除术。结论肌瘤切除术适合于年轻、尚未生育需保留生育功能、患者要求保留子宫者;如患者无生育要求、肌瘤较大或较多,或疑有恶变者应行子宫切除术;选择一种最适合患者的术式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胆管癌术前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胆管癌患者(术前7例,术后18例)进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测定病灶部位初次检查及延迟显像SUVmax,观察其表现及术后疗效。结果:PET/CT诊断胆管癌符合率100%,灵敏度95%,特异性90%。结论:18F-FDG PET/CT对胆管癌的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