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行改良B-Lynch缝合法的应用时机及其效果.方法 将10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胎盘娩出后A组行预防性改良B-Lynch缝合法;B组经传统止血方法 治疗无效或出血量超过400 ml,再行改良B-Lynch缝合法;另选择同期无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50例作为C组,观察三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和产后2 h出血量分别为(266.00±29.90)、(301.33±40.30)ml,明显少于B组(512.67±202.12)、(554.17±201.7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手术时间(33.73±2.28)min,明显少于B组(49.33±10.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2 h出血量>400ml的发生率A组为6%(3/50),低于B组的64%(3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预防性行改良B-Lynch缝合法比传统止血方法 治疗无效时再使用的效果更好,节省手术时间、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无术后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官腔填塞纱条法和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比较二者的止皿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山东济宁市中区第二人民医院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共者28例,其中24例由于子宫收缩乏力、4例由于胎盘因素导致的出血。依据止血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行宫腔填塞纱条法(对照组)16例,行改良B—Lynch缝合术(研究组)12例。结果研究组剖宫产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阴道流血量均〈50ml,对照组(37.19±12.76)m1,显著高于研究组(22.17±8.95)ml,组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照组产褥病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止血方法与年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及官腔填塞纱条法均是控制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但改良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的止血效果优于宫腔填塞纱条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催产素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20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高危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产妇在术中打开腹膜时给予卡前列甲酯栓1 mg舌下含化,胎儿娩出后给予宫体肌肉注射催产素20 U;对照组产妇仅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宫体肌肉注射催产素20 U。观察术中、术后2 h内产妇出血量及出血总量。结果研究组100例高危产妇术中出血量为(302±178)ml,产后2 h内出血量为(108±78)ml,出血总量为(408±207)ml;对照组100例高危产妇术中出血量为(428±206)ml,产后2 h内出血量为(141±92)ml,出血总量为(558±285)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总量≥1 000 ml的产妇有3例(3%),对照组出血总量≥1 000 ml的产妇有6例(6%)。结论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催产素能有效的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其作用优于单独使用催产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应用于防治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38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行计划性剖宫产术。术中胎儿娩出后按宫缩剂使用情况分为两组,缩宫素组160例,缩宫素20U宫体注射,10U加入液体中静滴;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178例,缩宫素20u宫体注射,10U加入液体中静滴,米索前列醇400μg舌下含服,计算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h总出血量,并观察两组的副反应。结果(1)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缩宫素组(412±243)ml,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322±20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术后2h出血量分别为缩宫素组(197±173)ml,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111±9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产妇24h总出血量≥1000ml的27例,其中缩宫素组19例,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8例,无1例切除子宫。缩宫素组总出血量明显多于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分别为(698±319)ml及(471+224)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副反应发生率缩宫素组为1.6%,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为8.5%,后者主要以恶心、呕吐为常见症状,短时间好转消失。结论米索前列醇+缩宫素用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剖宫产,可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雪燕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1):1527-1528
目的 探讨剖官产术中产后出血与产程的关系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本院产科3540例初次单胎头位子宫下段剖宫产的病例分为3组:A组(对照组,1643例)末进入产程选择性剖宫产术;将临产后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为观察组按产程分:B组(1186例)第一产程潜伏期至最大加速期剖官产术;C组(711例)第一产程末期(减速期)+第二产程剖宫产术.比较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原因.结果 C组术中出血量(361±221)ml和术中产后出血发生率(9.14%)均高于A、B组[(316±210)ml、4.32%、(327±202)ml、5.14%,P<0.05],而后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原因:A、B组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切口裂伤、凝血功能异常;C组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胎盘因素,其中子宫切口裂伤占产后出血原因(24.62%)高于A、B组(5.63%,6.56%,P<0.05).结论 第一产程末期(减速期)与第二产程剖宫产相对其它时段剖宫产更易发生产后出血,应尽量减少进入第一产程末期以后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缩宫素联合卡孕栓不同给药时间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9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计划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103例。A组采用缩宫素预防性治疗,B组采用缩宫素+卡孕栓(娩出前)预防性治疗,C组采用缩宫素+卡孕栓(娩出后)预防性治疗。比较3组第三产程时间,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不同危险因素出血情况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第三产程时间:B组C组A组(P0.05)。术中、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B组C组A组(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B组C组A组(P0.05)。双胎、巨大儿、羊水过多、胎盘前置以及剖宫产瘢痕子宫产妇应用缩宫素+卡孕栓出血量均少于单用缩宫素产妇(P0.05),且娩出前运用卡孕栓,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减少效果更明显(P0.05)。前置胎盘产妇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中央性部分性边缘性(P0.05)。胎盘位于前壁较后壁更易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缩宫素+卡孕栓(娩出前)预防性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缩宫素及缩宫素+卡孕栓(娩出后)预防性治疗,可显著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减少不同高危产妇术中以及术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B—Lynch缝合术、B—Lynch缝合术、子宫动脉结扎术在控制产后出血中各自的优缺点。方法介绍改良B—Lynch缝合术并对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B—Lynch缝合术、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产后出血各30例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三种止血方法的疗效、并发症等。结果三种手术止血方法均效果显著,实施后出血明显减少,术后均无再次大出血、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改良B—Lynch子宫缝合组与B—Lynch子宫缝合组比较:术后腹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需要输血例数及输血量、术后体温、术后恶露量及持续时间、术后子宫复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Lynch子宫缝合组与子宫动脉结扎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需要输血例数及输血量、术后恶露量及持续时间、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子宫复旧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痛情况、术后体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是一种简单迅捷、止血效果好、经济成本低、副作用少的控制产后出血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蒋素玲 《现代保健》2013,(14):38-40
目的:观察卡前列索氨丁三醇(欣母沛)用于预防产妇产后出皿的疗效。方法:2010年10月一2012年10月本院共收治90例有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照组应用缩宫素,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后2、24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2h出血量为(264.73±21.71)ml,术后24h出血量为(413.27±35.62)ml,术后出血5例;对照组产妇术后2h出血量为(328.66±34.72)ml,术后24h出血量为(498.48±46.67)ml,术后出血率为17例。以上指标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以产后1minApgar评分≤7分作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需要宫腔填塞和手术治疗的产妇3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例,观察组产妇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共7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i醇用于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结合应用B—Lynch缝线法和子宫环形缝扎治疗瘢痕子宫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行剖宫产术术中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瘢痕子宫产妇.在常规治疗无效时,立即采取B—Lynch缝线法和子宫环形缝扎结合,处理子宫,分析手术疗效。结果瘢痕子宫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率与产妇既往的剖宫产次数呈正相关;术后产妇产后出血缓解有效率100%;所有产妇产后3个月内复查,月经复潮均无异常,B超检查未见子宫及附件异常,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B—Lynch缝线法结合子宫环形缝扎处理宫缩乏力的瘢痕子宫,压迫止血效果好,是一种处理瘢痕子宫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保留子宫的安全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孕栓配伍缩宫素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以本院2005年3月-2008年10月住院因高危因素行剖宫产者200例作为观察范围,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产后予卡孕栓配伍缩宫素,B组产后单纯予缩宫素,比较两组出血量。结果两组孕妇一般情况比较及合并高危因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卡孕栓能有效促进子宫收缩,配伍缩宫素使用,大大减少了剖宫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自然分娩的产妇60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300例,A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于宫颈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 ml+缩宫素20 U。B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颈注射缩宫素20 U,同时卡孕栓1 mg舌下含服。两组同时辅以手法按摩子宫(胎儿娩出后,助手将一只手呈半握拳状在子宫底部适当用力按压、按揉子宫,以刺激、促进子宫收缩)至胎盘娩出3 min。记录第三产程时间,测量产后2、24 h出血量。同时记录产妇用药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及各种异常表现和不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产后2、24 h出血量[(155±38)、(167±42)ml]与B组[(161±34)、(218±37)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与宫缩素联合应用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效果优于卡孕栓联合缩宫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种简易子宫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防治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的临床作用与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简易子宫压迫缝合术组(n=50)及改良B-Lynch组(n=30),观察比较其止血效果.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分组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应用该简易子宫压迫缝合术,50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患者均有效止血,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接受改良B-Lynch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9 1,P〈0.05);止血时间亦显著短于改良B-Lynch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7 9,P〈0.05).简易子宫压迫缝合术组中仅1例患者需输血治疗.两组患者中无一例再次发生产后出血,亦无一例因产后出血导致子宫切除.结论 该子宫压迫缝合术操作技术简单、便于掌握,止血安全、有效、迅速,能保留患者子宫和生育能力,容易被患者接受,是一种防治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法治疗剖宫产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剖宫产产后出血≥800ml患者41例,分为两组,研究组17例,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法止血;对照组24例,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法止血,分析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改良B-Lynch缝合组术后血清性激素水平随访,将其手术后6周、半年、一年、两年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以了解该术式对卵巢功能是否有影响。结果:与改良B-lynch缝合术相比,宫腔填塞纱条操作时间较长(P<0.05),采取措施后至产后24h累计出血量相比,改良B-lynch缝合组较宫腔填塞纱条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两年血清性激素水平较术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能有效止血,操作快捷,易于掌握,是治疗剖宫产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Lynch改良缝合法预防双胎妊娠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双胎妊娠手术152例采用前瞻性观察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B-Lynch改良缝合组)76例和对照组(常规处理组)76例,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产褥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ynch改良缝合法预防双胎妊娠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爱勤  李元亮  曲忠森 《职业与健康》2009,25(14):1551-1553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方法补充钙剂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及产后出血与血钙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广饶县人民医院作正规孕期检查、足月分娩的正常初产妇120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孕28周开始口服维D钙咀嚼片2片(每片含碳酸钙750 mg,相当于钙300 mg,VD 3100 U)每日1次,直至分娩;B组孕期不补充钙剂,临产后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静脉注射;C组孕期和临产后均不补充钙剂。结果①A、B 2组临产后血钙浓度高于C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产后出血量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血钙浓度≤1.35 mmol/L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增加。结论孕期孕妇补充钙剂是必要的,分娩前补充钙剂量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当血钙浓度≤1.35 mmol/L时,与产后出血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王钦萍  周宏 《现代保健》2014,(26):29-31
目的:比较连续单层缝合、连续套锁缝合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VI缝合的效果,选择更好的子宫切VI缝合方法。方法:将300例剖宫产产妇按照子宫切121缝合方法的不同,分为连续单层缝合组(单层组)和连续套锁缝合组(套锁组)各150例。单层组采用连续单层子宫切口缝合法;套锁组采用连续套锁子宫切171缝合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产后出血率、术后恶露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并随访1年,记录两组月经复潮时间、切口假腔发生率和月经不调发生率。结果:单层组手术时间、术后恶露时间分别为(48.46±7.35)111in、(32.8±5.9)d,与套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产后出血率、住院时间分别为(263.6±112.4)mL、(36.74±0.83)℃、3.33%和(3.7±0.6)d,与套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均随访1年。单层组术后1年内切口假腔发生率和月经不调发生率分为2.67%和8.67%,与套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单层组月经复潮时间为(4.46±2.18)个月,与套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相比于连续套锁缝合,连续单层缝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恶露时间,并且降低切口假腔发生率和月经不调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别在腹腔镜下及经腹手术治疗宫角妊娠的方法。方法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确诊宫角妊娠36例.据病情分为A组:未破裂型16例,破裂型(出血量〈800ml)4例行腹腔镜下宫角楔形切除术及同时常规下在腹腔镜监护下行吸宫术:B组:破裂型(出血800~2500ml)16例行经腹宫角楔形切除术。结果A组2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恢复顺利,无1例持续性异位妊娠.B组16例患者及时手术,经输血治疗后均如期恢复,存在2例持续性异位妊娠。A组术中出血(40.2±15.3)ml,B组术中出血(75.2±28.6)ml,A组出血量少于B组(P〈0.01);手术时间A组(68.2±21.6)min,B组(80.9±20.2)min(P〈0.05)。结论术前诊断明确,排除手术禁忌,腹腔镜下宫角楔形切除术治疗宫角妊娠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后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时机.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均行EST联合LC,每组80例,分别于EST术后3d(A组),7d(B组),30d(C组)行LC,并对比各组术中和术后相关临床资料情况.结果 B组LC手术时间(52.5±6.4) min,明显较A组(35.8±5.7) min、C组(34.6±2.6) min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中转开腹率10.0%(8/80),较A组1.3%(1/80)、C组1.3%(1/80)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51.7土4.8)ml,较A组(27.9±6.4) ml、C组(28.2±3.6) ml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的住院总费用(15 361.2±1007.8)元,较A组(10 085.1±695.4)元、B组(10632.4±855.9)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ST术后3d行LC可降低手术难度与中转开腹率,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有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