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将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剖宫产率与围生儿病死率进行比较,截取1990、1999、2008年三年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990、1999、2008年剖宫产率分别为21.87%(565/2583)、54.68%(1011/1849)、54.17%(3962/7314),其中1990年与1999年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99年与2008年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90、1999、2008年三年剖宫产指征中巨大儿、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社会因素及瘢痕子宫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90年与2008年的围生儿病死率分别为14.32‰(37/2583)、3.69‰(27/7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会因素及巨大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剖宫产率的增加,但围生儿病死率的下降主要依靠产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10年内剖宫产率、指征变化与围生儿病死率间的联系。方法选取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2003年4月-2012年4月41 477例分娩产妇,接受剖宫产分娩的15 659例,回顾性分析其分娩方式、手术指征、围生儿病死率等数据。结果 2003-2012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新生儿窒息导致疾病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并逐步稳定,围生儿病死率没有显著变化;妊娠并发症与社会因素是剖宫产指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由于妊娠并发症与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剖宫产发生率明显提高,围生儿的病死率显著下降,达到一定水平后,围生儿病死率不会随剖宫产率的上升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600例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剖宫产指征变化中社会因素显著上升。③围生儿病死率逐年略有下降。结论: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浅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370-337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选择1996~2005年间剖宫产病例80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逐年上升;③围生儿病死率及产后出血率趋于稳定。结论:适宜的剖宫产率能有效地改善母儿预后;围生儿病死率及产后出血率并不随剖宫产率的升高而继续下降,提高产科综合服务质量,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5~2007年嵊泗县人民医院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5~2002年剖宫产率逐步上升,在2003年达到高峰,2004年后有所控制。在剖宫产指征中,前11年难产始终占第1位。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率在2003年后明显升高,近两年已成为第1位剖宫产指征。结论:剖宫产率的上升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社会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的产妇数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剖析近年来承德地区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1998~2007年住院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以前居前4位剖宫产手术指征是相对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位、产程停滞,超重儿指征到2000年显著增多;单纯因脐绕颈或孕妇主观意愿作为剖宫产指征的逐年上升。结论: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来自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赵岩 《中国妇幼保健》2002,17(10):637-638
本研究从我院14年间剖宫产率变化及剖宫产指征变化中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与围产儿病死率的关系,以找出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奚宏伟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213-121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指征的变化,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2010年间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发生变化。结论社会因素是引起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开展产前教育,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助产术,严格剖宫产指征,可以适当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我院15年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对围生儿死亡的影响,从中找出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0年变化及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1995~2004年间剖宫产病例共75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2000~2004年剖宫产率平均为45.60%,显著高于1995~1999年的32.33%,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妊娠并发(合并)症与难产、胎儿窘迫持续在前3位,而社会因素上升为第4位;③围产儿死亡率逐年趋于稳定,1995~1999年为16.59‰,2000~2004年为15.6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不随之下降,因此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正确全面分析诊断,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小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17-1818
目的:总结近6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6年来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②剖宫产指征中自2001年始社会因素呈迅速上升趋势。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力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率上升与剖宫产指征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与剖宫产指征的关系。方法:对2000~2003年剖宫产304例进行回顾分析,将2000~2001年分为第一阶段,2002~2003年分为第二阶段。结果:第二阶段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胎儿窘迫、臀位、羊水过少、相对头盆不称、社会因素、曾经剖宫产、巨大儿成为剖宫产主要指征。结论:不断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5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总结我院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的3967例剖宫产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②剖宫产各因素所占的比例发生了变化,社会因素、羊水过少、巨大儿剖宫产率上升。结论加强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和监护,进一步提高产科医师及助产师的技术水平,注重产程观察,防治产科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咏  贺海林 《现代医院》2010,10(8):31-32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构成比,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9488例作统计分析。结果 5年总的剖宫产率为37.41%,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5~2008年剖宫产指征第一位为胎儿窘迫,2009年第一位为疤痕子宫。疤痕子宫及社会因素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涉及医学、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5.
李新  李惠芹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44-1445
目的:总结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3~2004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在1993~2002年逐年上升,2003~2004年有所下降;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位于第1位,社会因素自1998年逐年升高,近2年上升至第2位。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社会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Doula分娩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代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其指征的变化,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0~1984年、1990~1994年、2000~2004年福建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娩的28522例,其中剖宫产8366例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2004年已上升到47.7%;头盆不称及胎儿宫内窘迫一直位居剖宫产指征前2位;社会因素已跃居第3位;胎膜早破及脐带绕颈居第4位和第5位。结论 剖宫产指征已远远超过医学指征范围,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因此,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对产妇和家属的宣教工作,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1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指征的变化.方法对1991~2000年10年间7 618例剖宫产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29.99%,剖宫产率逐年增加,1991年为22.19%,到2000年达47.24%,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以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1991年为5.58%,2000年为13.48%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率上升,围产儿死亡率无明显下降.结论剖宫产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旭梅  靳晴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01-5703
目的: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昆明市延安医院妇产科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以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昆明市延安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 612例产妇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率呈整体下降趋势。2006、2007、2008年的剖产率分别为72.6%、72.4%、71.9%,与2010年的剖宫产率(4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各因素所占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2006、2007、2008年社会因素剖宫产构成比分别为21.7%、22.8%、37.0%,位居第一,2010年是妊娠并发症构成比位居第一(19.5%)。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996~2003年住院分娩者的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6~1999年为20.2%,2000~2003年上升至37.5%,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②1996~1999年,剖宫产指征以胎儿宫内窘迫为第1位,难产为第2位;近年来,社会精神因素跃为首位,胎儿宫内窘迫次之。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加所致,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手术率的关键是减少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震前和地震期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剖宫产率下降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1日~6月12日住院分娩1 079例产妇的相关资料。结果:地震前和地震期间剖宫产率分别为62.9%和38.9%;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分别为59.12%和3.5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产前宣教,加强医患沟通,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