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不完全KD 32例(不完全KD组)及典型KD89例(典型KD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的性别构成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不完全KD组(37.5%,12/32)明显高于典型KD组(19.1%,1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完全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典型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6例KD中,不典型KD36例(不典型组)及典型KD50例(典型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在临床表现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不典型组(33.3%)明显高于典型组(14.0%)。结论不典型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临床应重视不典型KD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病毒感染与川崎病( KD)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KD儿童105例为KD组,同期选取发热性疾病但非KD患儿210例为非KD组。对两组患儿的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儿童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中病毒感染232例,其中,KD组感染96例,占91.43%,非KD组感染136例,占64.76%。两组EB病毒感染率比较,KD组患儿明显高于非KD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874,P<0.001);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冠状病毒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分别将KD组和非KD组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其中KD组中感染组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率最高,为46.55%(43/96),显著高于KD组的未感染组(11.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得出P=0.04),亦高于非KD组的感染组(7.59%)和未感染组(8.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45、27.41,均P<0.001);而KD组中未感染组(11.11%)、非KD组的感染组(7.95%)和未感染组(8.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病毒感染与KD发病有关,且病毒感染的KD患儿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4.
不典型川崎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不典型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86例KD中,不典型KD 36例(不典型组)及典型KD 50例(典型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在临床表现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不典型组(33.3%)明显高于典型组(14.0%).结论 不典型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临床应重视不典型KD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崎病-二聚体急性期变化和对冠状动脉损伤(CAL)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川崎病患儿(KD组)和3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治疗前空腹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结果KD组血清D-二聚体含量为(0.51±0.13)mg/L,对照组为(0.14±0.07)mg/L,KD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患儿中,冠状动脉病变组(CAL组)血清D-二聚体含量为(0.56±0.16)mg/L,非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组)为(0.45±0.12)mg/L,CAL组含量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检测D-二聚体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与判断冠状动脉损伤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崔静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601-602
目的 探讨川崎病与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掌握其发病原因及预后和治疗,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对63例KD及不完全KD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和仪器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中,KD45例,不完全性KD18例.不完全KD的冠状动脉病变(CAI)发生率(18.5%)明显高于KD(7.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性KD的肛周脱屑症状较明显,其他临床症状发生较少,而且出现的时间显著晚于KD,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完全KD的冠状动脉病变率更高,但其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更需警惕,其早期诊断依据可用肛周脱屑来表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踝臂指数(ABI)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140例,其中未合并MS者74例(无MS组),合并MS者66例(MS组),评估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测定其ABI及心功能。结果MS组ABI为0.90±0.32,无MS组为1.03±0.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MS组ABI≤0.9者比率高于无MS组[43.9%(29/66)比27.0%(2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在MS组中,ABI≤0.9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ABI〉0.9者[86.3%(25/29)比37.8%(14/37),P=0.000];ABI≤0.9者心功能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MS患者,其ABI较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加严重,心功能降低更加明显,应进行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郑雪辉  章幽芳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2):1647-1649
目的 总结<6月龄婴儿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KD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本院住院32例<6月龄KD患儿临床资料,并选1~5岁32例KD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及诊疗情况.结果 <6月龄婴儿组较1~5岁组草莓舌发生率低,皮疹出现时间晚,卡痕红肿发生率高,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高,发热持续时间长,首次使用IVIG有效率低.结论 <6月龄婴儿KD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其持续发热无KD临床表现,应寻找炎症反应证据及动态观察冠脉是否存在病变,以利早期诊治,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完全型川崎病(IK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川崎病(1(I))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4例IKD患者(IKD组)与32例典型KD(CKD)患者(CKD组)的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和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KD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IKD组与CKD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组发热时间为(11.43±9.12)d,CKD组为(7.12±2.8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组结膜充血发生率为57.14%(8/14),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为28.57%(4/14),手足硬肿发生率为35.71%(5/14).口腔黏膜病变的发生率为42.86%(6/14),低于CKD组的93.75%(30/32)、59.38%(19/32)、78.12%(25/32)和75.00%(24/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辅助检查结果和CAL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组MG无反应型KD的发生率为40.00%(4/10),高于CKD组的6.45%(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IKD临床症状隐匿,结膜充血、手足硬肿和口腔黏膜病变的发生率较低,但辅助检查结果与发生CAL的风险与CKD类似.此外,IKD对WIG治疗不敏感,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急性期后内皮素1(ET-1)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60例川崎病患儿中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者12例,未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者48例,分别测定川崎病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血浆内皮素1、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分析病例组急性期和恢复期患儿血浆ET-1与血清cTnI变化,与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结果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急性期ET-1、cTnl分别为(90.19±3.43)ng/L,(1.35±0.14)μg/L,其恢复期ET-1、cTnl分别为(89.09±2.44)ng/L、(1.12±0.11)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急性期ET-1、cTnI浓度值分别为(64.494±4.78)ng/L、(0.62±0.02)μg/L,恢复期ET-1、cTnI浓度值分别为(50.474±4.49)ng/L、(0.07±0.05)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ET-1与血清cTnI浓度呈正相关(r=0.93,0.96,P〈0.01)。结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血浆内皮素1水平与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相关,可作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风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我院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4例,其中男性194例,平均年龄(61±13)岁,根据入院即刻心电图表现分为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组(伴发组,78例)与急性心肌梗死不伴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组(不伴发组,246例)。及时施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开通闭塞的罪犯血管,术前及术后均进行冠心病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冠脉造影罪犯血管分布情况及院外生存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发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591.5±287.6)U/L]、肌钙蛋白峰值[(10.08±5.30)μg/L]明显高于不伴发组[分别为(345.1±198.8)U/L、(7.10±9.40)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伴发组罪犯血管位于前降支69例(88.46%),不伴发组罪犯血管位于前降支147例(5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发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2.3±1.4)明显差于不伴发组(1.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56.4%)明显高于不伴发组(27.3%),病死率(21.2%)也明显高于不伴发组(1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发组生存率(73.4%)明显低于不伴发组(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罪犯血管多位于前降支,病情更重,生存率较低,需及时开通罪犯血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裸金属支架(BM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来本院首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靶血管为小血管病变且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的28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BMS组114例、DES组173例,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的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特点、PCI成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冠脉造影随访显示DES组再狭窄率均明显低于BMS组(4.87%vs32.25%,P〈0.01);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MS(3.00%VS13.59%,P〈0.01)。结论DES治疗小血管病变安全可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陈云  王欣  齐惠英 《职业与健康》2009,25(8):890-891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05例疑似冠心病的病人行颈动脉的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冠心病组52例)和总冠心病组(单支病变64例,双支病变48例,3支病变41例)。结果对照组及总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冠状动脉单支和多支病变与对照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IMT≥0.85mm及(或)粥样斑块发生率来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为81.6%,敏感性为75.3%,阳性预测率为71.1%。结论测定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积分对冠心病的预测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判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狭窄≥70%的冠心病患者的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556例中,心电图阳性患者6813%,其中冠状动脉狭窄70%~79%组、狭窄80%-89%组和狭窄≥90%组常规心电图阳性率分别为63.1%、64.9%和70.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1支、2支和3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常规心电图阳性患者分别为66.7%、62.9%和71.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结论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存在局限性且难以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可增加心电图判断冠心病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的临床和心功能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LM)狭窄的临床特点和心功能情况。方法 分析18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LM狭窄患者及200例非LM狭窄患者的临床和心功能资料。结果 (1)左主干狭窄188例,占同期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5.59%。(2)LM狭窄患者均合并有危险因素,LM组患者年龄较大;LM组心绞痛的发生率高于非LM组,二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LM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非uⅥ组,LM合并三支组低于单纯LM组;各组间比较,左心室舒张末压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M狭窄患者年龄较大,心绞痛严重;病变以轻中度狭窄多见,多发生于开口处和分叉处,常合并其他冠脉病变;左室收缩功能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卵巢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囊肿患者盆腔不同类型内异症病灶的特征及其与患者疼痛症状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05例盆腔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8例患者同时伴有卵巢内异症囊肿作为观察组,另57例无卵巢内舁症囊肿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盆腔不同类型的内异症病灶特征,并分析其与患者疼痛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A125水平为(69±31)kU/L,对照组为(39±22)klS/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合并深部浸润型内异症占47.2%(117/248),合并其他部位内异症占48.4%(120/248)。观察组中骶韧带深部浸润病灶发生率(40-3%,100/248)、子宫直肠陷凹完全封闭率(38.7%,96/248)、子宫表面病灶发生率(14.1%,35/248)均高于对照组的28.1%(16/57),8.8%(5/57),5.3%(3/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慢性盆腔痛(23.4%,58/248)及性交痛(29.8%,74/248)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的36.8%(21/57),43.9%(25/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内异症囊肿单侧患者痛经的发生率(74.O%,111/150)低于双侧患者(84.7%,83/98),观察组中无粘连及轻度粘连患者的痛经(68.7%,92/134)及大便痛(8.2%,11/134)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伴中重度粘连患者[分别为89.5%(102/114)和18.4%(21/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内异症囊肿患者常同时合并盆腔其他不同类型的内异症,与骶韧带深部浸润型病灶、子宫直肠陷凹封闭、子宫表面病灶的关系密切,如患者同时合并深部浸润型内异症时各种疼痛的发生风险则会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蛋白(a)水平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确诊的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入院检查的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脂蛋白(a)水平,并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随访半年,记录生活质量、心功能分级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脂蛋白(a)水平为(348.6±45.2)mg/L,对照组为(57.2±24.6)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脂蛋白(a)水平〈300mg/L38例[脂蛋白(a)水平〈300mg/L组],≥300mg/L18例[脂蛋白(a)水平≥300mg/L组],脂蛋白(a)水平〈300mg/L组心功能优良率为73.7%(28/38),脂蛋白(a)水平≥300mg/L组为9/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6.1,P=0.026)。脂蛋白(a)水平〈300mg/L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5%(4/38),脂蛋白(a)水平≥300mg/L组为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4.3,P=0.040)。结论脂蛋白(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互关联,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YL-1型血肿穿刺针超早期微创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壳核出血30ml以上患者382例,分为微创组192例,开颅组190例。微创组采用YL-1型血肿穿刺针进行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术,开颅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时随访情况。结果微创组有效率41.15%,开颅组有效率2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病死率为13.54%(26/192),开颅组病死率为25.26%(48/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微创组发生肺部感染32例(16.67%)、中枢性高热45例(23.44%)、应激性溃疡26例(13.54%),开颅组分别为41例(21.58%)、53例(27.89%)、31例(1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微创组Barthel指数70~100分占60.94%,开颅组占37.89%;10~60分微创组占25.52%,开颅组占3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L-1型血肿穿刺针超早期微创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有效率高,病死率低,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FHIT基因的2个微卫星多态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对50例宫颈癌及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进行杂合性丢失及HPV16感染的检测。结果在D3S1234和D3S4103位点上宫颈癌的杂合性丢失发生率分别为46%(23/50)、40%(20/50);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杂合性丢失发生率分别为40%(16/40),37.5%(15/40)。宫颈癌与CIN在D3S1234位点上的LO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3S4103位点上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颈癌在2位点上LOH发生频率均高于CIN,且高级别CIN发生率高于低级别CIN。HPV16感染的阳性组中LOH发生率为79.5%(35/44);阴性组LOH发生率为33.3%(2/6),组间LO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IT基因的变异可能发生在宫颈癌变的晚期;FHIT基因的LOH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观察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因急性STEMI行急诊PCI,并符合纳入条件的梗死相关血管(IRA)高血栓负荷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静脉应用替罗非班,PCI中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35例,对照组(单纯行PCI,仅静脉应用替罗非班)3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罪犯血管心肌染色分级(MBG),术后1.5h心电图最高导联ST段回落百分比(STR)≥50%比率;术后2周及3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比较两组出血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罪犯血管MBG2~3级比例治疗组多于对照组[60.0%(21/35)比43.8%(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h心电图最高导联STRl〉50%比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71.4%(25/35)比46.9%(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VEF治疗组高于对照组[(54.2±5.7)%比(44.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VEDd治疗组小于对照组[(46.5±4.9)mm比(57.1±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治疗组高于对照组[(60.5±4.5)%比(43.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可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损伤,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