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持续性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疗效.方法 对30例(32眼)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眼压的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 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眼压控制良好.随访6个月:眼压在正常范围者28眼(87.50%);功能性滤过泡29眼(90.62%);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对于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能有效防止滤过道瘢痕增生,使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26例(26眼)难治性青光眼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了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前房均形成良好.术后定期随访,眼压:16眼(1.28±0.48)Kpa,8眼(2.3±0.56)Kpa可用药物控制,2例无法控制最后眼球摘除.Ⅰ型滤过泡17眼,Ⅱ型7眼,Ⅲ型2眼.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生物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MMC)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59眼)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移植和MMC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年,观察术后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观察1年,视力改善11眼(18.6%),视力降低6眼(10.2%),视力不变42眼(71.7%),眼压控制正常51眼(86.4%),功能性滤过泡22眼(77.9%)。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生物羊膜和MMC可以减少疤痕的形成,提高滤过功能,降低眼压,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粱切除术治疗的特点.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25例(27眼)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眼压(≥40mmgHg)的青光眼患者,术前、术中采取多种方法控制眼压后施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睫状环阻滞型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提高者(≥0.12)21眼占77.76%,眼压控制在11~21mmHg者22眼占81A8%。结论:对于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应当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在完善术前准备,术中精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下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可调节缝线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青光眼102眼,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1~2条。结果同手术前比,术后82眼远视力提高,20眼远视力无变化。术后早期24眼眼压15~20mm Hg,78眼眼压10~14mmHg,随访1—2年眼压平均为15.5mmHg。根据滤过泡Kronfeld分类标准Ⅰ、Ⅱ型滤过泡92眼,占90%,Ⅲ、Ⅳ型滤过泡10眼,占10%。结论可调节缝线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可有效控制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MC)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9月到2008年8月入住我院的36例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42眼)的抗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手术采用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做4mm×5mm、厚1/2梯形巩膜瓣。观察组21眼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单独一次使用丝裂霉素C(MMC)0.3mg/ml;对照组21眼除不给予MMC外,其余治疗同观察组。做术后观察、随访,统计其眼压、视力与视野的改变和滤过泡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眼压和滤过泡在术后观察和随访中都有显著性差异(p〈O.05);视力与视野术前和术后随访均无显著差别(p〉0.05);观察组未发现并发症,对照组共有3眼发生并发症。结论:青光眼滤过性手术联合MMC,可以减少滤过泡瘢痕化的形成,延长滤过泡功能,降低眼压,提高滤过性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王三红 《健康天地》2010,4(2):41-41
目的:评价低浓度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在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将58例82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38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MMC组32例44眼于常规小梁切除术中巩膜板层剥离片下应用0.2mg/ml MMC棉片,放置2分钟后取出冲洗,继续其余手术步骤,术后处理2组基本相同。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眼压稳定情况及滤过泡形成维持状况等指标,结果:MMC、组手术成功率为95.4%,显著高于对照组81.6%(P〈0.05)结论:低浓度MMC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有效减少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通道瘢痕的形成,提高小梁切除的成功率及延长滤过泡的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年来本院30例(30眼)的各种类型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同时对照组35例(35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中不放置MMC棉片.结果 术后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者,MMC组28眼占93.3%,对照组30眼占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MMC组28眼占93.3%,对照组28眼占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浅前房的比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无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MMC能有效防止滤过泡的粘连,降低眼压,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张璇 《中国校医》2012,26(7):543-544
目的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23眼)全身及局部联合应用药物超过48 h,而眼压不能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内反应、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经拆除调节缝线、结膜下注射5-Fu及眼球按摩等处理,19例眼压维持在10~20 mmHg,成功率82.6%。结论在做好充分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时,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远期疗效。方法:从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门诊、住院及行24小时眼压监测时接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抽选40例作为研究对象,该40名患者于本院或外院接受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于本院接受随访眼压及观察术后滤过泡情况,统计患者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眼压改变情况以及滤过泡等级。结果: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发生相关严重术后并发症,且患者出院时眼压、末次随访眼压均明显低于入院时眼压(P<0.05);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占比为87.50%。结论: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远期疗效可观,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临床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30例422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0.4g·L^-1。对术后浅前房100例(116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330例422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均下降,发生浅前房100例116眼。原因:房水滤过过强58眼,结膜瓣渗漏30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0眼,恶性青光眼8眼。保守治疗88眼,手术治疗28眼。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后浅前房较常见,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疾病,其治疗仍然以眼压控制正常后行滤过性手术为主。而部分患者因色素膜反应、前房角粘连等原因,眼压不能控制在正常的水平,这种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成为眼科医生的一个棘手问题。笔者2003年至2006年对72例(83眼)此类患者实施了球后麻醉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运用了丝裂霉素C及可拆缝线法,对于其中9例合并晶状体明显混浊的患者联合施行了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或超声乳化术(Phaco),术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羊膜和丝裂霉素C(MMC)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方法对28例(48眼)施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和术中一次性应用MMC(浓度为0.2~0.4 mg/ ml,时间24分钟)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术后做好眼部护理和主要安全问题的护理,认真细致地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施以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手术成功率: 两组的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均高于标准小梁切除术,两组之间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羊膜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MMC引起的并发症有薄壁滤过泡、术后浅前房、滤过泡渗漏、持续性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结论羊膜与MMC应用于小梁切除术中,均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长期保留功能性滤过泡,恰当应用,可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全视网膜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38例(男26例,女12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冷冻后,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0.3mg/ml),透明质酸钠,术后处理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前房、前房角等,随防6~12个月。结果 术后眼压降至21mmHg以下者32眼.22~40mmHg4眼,40mmHg以上2眼,症状完全解除和用药后解除的占94.7%.前房角的新生血管闭塞和无变化的占92.1%。结论 全视网膜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30例422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0.4g·L-1。对术后浅前房100例(116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330例422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均下降,发生浅前房100例116眼。原因:房水滤过过强58眼,结膜瓣渗漏30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0眼,恶性青光眼8眼。保守治疗88眼,手术治疗28眼。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后浅前房较常见,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6.
叶伟明  师利农 《现代保健》2013,(16):105-106
目的:探讨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109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眼)和对照组(54眼),观察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眼压完全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跟压,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患者的滤过阻滞的部位以及再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20例20眼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并伴有视野缺损的青光眼患者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检查虹膜周边切口、小梁切除口及结膜滤过泡的情况;UBM检查小梁切除口、巩膜瓣下通畅程度及滤过泡内有无腔隙,从而判断阻滞位置。6例为虹膜周切口消失,3例为小梁切除口消失,11例为结膜滤泡扁平或消失。结果20眼分别行原滤口重建和再手术治疗。随访2~14个月,19例眼压控制在理想的状态,1例为再次小梁切除患者,术后2周眼压升高。结论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升高可根据不同的阻滞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患者的滤过阻滞的部位以及再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20例20眼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并伴有视野缺损的青光眼患者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检查虹膜周边切口、小梁切除口及结膜滤过泡的情况;UBM检查小梁切除口、巩膜瓣下通畅程度及滤过泡内有无腔隙,从而判断阻滞位置.6例为虹膜周切口消失,3例为小梁切除口消失,11例为结膜滤泡扁平或消失.结果 20眼分别行原滤口重建和再手术治疗.随访2~14个月,19例眼压控制在理想的状态,1例为再次小粱切除患者,术后2周眼压升高.结论 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升高可根据不同的阻滞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方法,以及手术的必要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近3年来83例(83眼)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及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情况,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随访6~12个月,术后眼压控制≤21mmHg者67眼(80.72%),联合局部用药眼压控制≤21mmHg者16眼(19.28%);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者78眼(93.98%),保持不变者5眼(6.02%)。结论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做好术前准备,选择有效手术方式,术中熟练操作,术后正确用药并严密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填充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治的12例(1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在施行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填充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稳定,视力无明显变化,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结论羊膜填充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