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促进早产儿喂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早产儿1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并给予暖箱保暖,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静脉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分两次静脉滴注红霉素10 mg/(kg·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8.0±1.5)d]比对照组[(12.0±1.8)d]明显缩短,每日体重增长量[(55.0±0.7)g]也比对照组[(25.0±0.5)g]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能促进早产儿喂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符合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1组(n1=40)、治疗2组(n2=40)和对照组(n=40)。对3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1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1~3mg· kg-1· d-1加入5%葡萄糖液中,以微泵静脉输入,1次/日,连用7天;治疗2组在综合治疗及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仅进行综合治疗。观察3组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日体重增长值、全部达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等,并监测用药前后肝功能,用药期间观察患儿大便次数及有无哭闹。结果治疗1组和2组患儿在胃潴留消失时间(3.92±1.05/3.16±0.92)、腹胀消失时间(3.65±0.82/3.08±0.95)、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9.51±2.12/8.12±2.61)、全部达经口喂养时间(17.91±8.13/14.62±6.22)、住院时间(23.82±8.13/20.73±5.34)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3/6.19、4.31/5.47、5.28/7.29、2.01/4.54、4.07/6.64,均P<0.05),每日体重增长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0/3.76,P<0.05)。治疗2组患儿在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全部达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治疗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2、2.29、2.69、2.05、2.43,均P<0.05),每日体重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能更好地促进胃肠运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早期微量肠内喂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5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给予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肠道外营养,对照组26例给予肠道外营养。对比观察两组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胆汁淤积、血糖与血脂异常等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达全肠道喂养时间(12.81±4.62d)、住院时间(18.6±5.7d)比对照组全肠道喂养时间(17.67±6.30d)、住院时间(26.9±4.2d)明显缩短,观察组的低血糖(15.4%)、高血脂(7.7%)、胆汁淤积(19.2%)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血糖(42.3%)。高血脂(30.8%)、胆汁淤积(61.5%)。结论早期胃肠道微量喂养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而且能使早产儿更快的过渡至全肠道喂养,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李成山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13-2714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经治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的儿科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在治疗后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时体重所需时间。[结果]实验组早产儿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2.62±0.43)d、(2.21±0.41)d、(2.78±0.19)d、(8.68±2.43)d。而对照组分别为(4.32±0.73)d、(3.21±0.49)d、(3.93±0.37)d、(10.84±2.21)d,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地促进胃肠蠕动,对早产儿腹胀、呕吐、胃潴留的消失及体重的恢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禁食、减少喂养量及静脉营养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mg·kg^-1·d^-1分两次口服,疗效不佳者逐渐增加剂量,最大量为15mg·kg^-1·d^-1;对照组在给予禁食、减少喂养量及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增加腹部抚触。观察两组患儿奶量、腹围、体重及大小便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喂养量时间、住院天数,监测是否有肝功能损害及菌群失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7天后奶量、腹围、体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5.75、6.78、4.00,均P〈0.05)。两组的症状消退时间、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完全喂养量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5.48、7.70、2.46、3.27,均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方法将5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体重增长及测定血GAS、MOT的变化值。结果治疗组早产儿应用红霉素治疗后喂养困难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早产儿胃肠蠕动、减少胃潴留、胃食管反流等症状发生,增加患儿食欲,提高体重,从而影响胃肠激素水平,提高了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04月一2016年04月喂养不耐受早产儿6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20ml净脉滴注,1次/d,疗程7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1.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0.05).结论 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关英 《现代保健》2011,(21):77-79
目的探讨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对早产低体重儿营养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60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通过对早产低体重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把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流程重组形成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护理,两组均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记录喂养相关情况(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肠道营养达418.4kJ/kg·d的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结果干预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5±3.1)d较对照组(11.0±3.0)d显著缩短(P〈0.01);干预组肠道营养达418.4kJ/(kg·d)的时间(11.9±5.5)d较对照组(16.6±5.3)d明显缩短(P〈0.01);干预组鼻胃管留置时间(12.0±6.0)d较对照组(18.0±8.0)d明显缩短,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组胃残留的发生率(13.3%)较对照组(43.3%)减少(P〈0.01)。结论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能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的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加快其生长发育水平,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红霉素对喂养困难早产儿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 40例喂养困难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用小剂量红霉素进行干预。 【结果】 红霉素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对照组总效率 60 %,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肠道营养达 418kJ/(kg .d)的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1)。  【结论】 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王莉 《工企医刊》2009,22(2):27-27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胃肠蠕动的影响。方法:对37例有胃肠不耐受的早产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小剂量红霉素静滴,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结果:治疗组于2天~4天后呕吐、呛咳、腹胀等消失,逐渐耐受胃肠道喂养,平均5.6天停鼻饲;对照组于5天~6天逐渐耐受胃肠道喂养,平均7.5天停鼻饲。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促进胃肠蠕动,缩短胃肠不耐受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治疗早产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耐受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在残奶量、呕吐、腹胀消失及体重增长等方面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从而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早产儿胎龄30~31周52例和胎龄32~34周68例,分别在两个胎龄内各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均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其中用药组于生后第2天常规给予红霉素3 mg/(kg·d),1次/d,共10 d;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3 ml/(kg·d).结果 在胎龄30~31周早产儿用药组和对照组达全肠内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胎龄32~34周早产儿用药组与对照组达全肠内喂养时间[分别为(13.8±4.5)、(17.2±4.2)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分别为(10.5±1.6)、(13.8±1.5)d]、住院时间[分别为(28.5±6.8)、(35.5±7.2)d]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7.6%(6/34)、35.3%(1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对胎龄32~34周的早产儿是安全有效的,但对胎龄30~31周的早产儿效果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刘育红 《现代保健》2011,(26):49-50
目的观察西沙比利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均采用鼻(或口)饲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0.2mg/kg,3次/d,于喂奶前30min喂入,疗程5~7d。结果治疗组应用西沙比利干预治疗后,每天奶量为(110±42)ml/kg,胃潴留量为(1.60±0.61)ml,体重增加(1.12±0.51)k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西沙比利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新生儿抚触、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2006年10月-2011年10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90例喂养困难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均给予保暖、体位疗法、部分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抚触,疗程3~5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日静脉泵入,疗程3~5 d。【结果】 两组患儿在疗程、呕吐情况、胃残余量、日增加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抚触治疗与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相当,临床可提倡新生儿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减少药物对早产儿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46例符合喂养不耐受标准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mg·kg-1.d-1,治疗3天,观察两组患儿每日完成的奶量、呕吐及腹胀情况、体重增长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呕吐、胃潴留缓解、体重增长情况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胃肠蠕动的影响,对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56例有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均给予保暖、预防感染,止血,“三维持,三对症”,静脉营养及鼻饲喂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6~ 1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腹胀消失时间、全部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日龄分别为(3.21±1.12)、(9.50±1.04)、(12.50±2.63)、(10.20±1.82)d,均短于对照组的(4.78±2.36)、(13.40±1.87)、( 17.80±3.59)、(14.80±3.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许玉峰  余小红 《中国校医》2014,28(6):470-471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胃肠外营养持续14d以上112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发生胆汁淤积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胃肠外营养时间,禁食时间,3大营养提供热能等的差别。结果112例早产儿应用胃肠外营养大于14d,病例组23例,对照组89例,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发生率20.5%。病例组禁食时间(d)长于对照组(9.4±4.6)比(5.3±3.1),氨基酸及脂肪乳提供热能比率(%)高于对照组(7.6±3.2)比(4.2±1.7)、(17.9±8.3)比(10.7±5.6),每天总热能[kJ/(kg·d)]低于对照组(452.3±142.7)比(533.0±1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禁食时间长,氨基酸和脂肪乳提供的热能比例高度是发生胆汁淤积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678、6.147、3.765,经口营养提供热能比例高是保护性因素(OR=0.013,P〈0.05)。结论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的发生与禁食时间,氨基酸及脂肪乳提供的热能比例高有关,经口营养提供热能比例高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玛)患儿血浆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及其干预作用。方法选择40例TS患儿(治疗组)予以TPM治疗至少12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TS患儿血浆DA和5-HT水平,并评估其治疗效果。选择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血浆DA水平[(143.00±30.45)μg/L]较对照组[(56.484±10.62)μg/L]明显增高(P〈0.01),5-HT水平[(47.624±17.53)μg/L]较对照组[(320.544±37.84)μg/L]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患儿血浆DA水平[(84.174±17.43)μ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5-HT水平[(180.724±53.26)μg/L]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同时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度量表(YGTSS)指标中运动性抽动分数、发声性抽动分数、综合损伤分数和严重度总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按YGTSS总分判断疗效:28例痊愈,9例好转,3例未愈。结论TS患儿存在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紊乱。TPM治疗TS患儿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YGTSS评分。TPM可能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调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并分析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除使用常规静脉输液及护理干预方式外,予以10%葡萄糖溶液5 mL加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d)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滴注7d,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输液及护理干预方式,针对两组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可以有效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龚小莲 《现代保健》2014,(35):12-1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本院确诊治疗的喂养不耐受早产患儿5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干预组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缓解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胃残留量、肠道全量营养喂养、住院、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可有效缓解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