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如何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将102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41例及剖宫产组6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龄<37周时,阴道分娩人数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剖宫产人数所占比率(P<0.01),孕龄≥37周时,阴道分娩人数所占比率显著低于剖官产人数所占比率(P<0.01);产后出血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体重≥2500 g者,剖宫产人数所占比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人数所占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组活产儿82例,剖宫产组活产儿119例,共发生新生儿窒息28例(13.93%,28/201),第一胎儿出生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胎儿出生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阴道分娩组36.59%(15/41)显著高于剖宫产组5.1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孕龄≥37周或围生儿体重≥2500 g者以剖宫产为宜.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芸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1942-194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将1995年1月~2004年12月106例双胎妊娠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影响。结果: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1),头/头先露及第1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无显著差异(P>0·05),非头/头先露及第2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阴道分娩组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1);产后出血率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是双胎妊娠非头/头先露分娩的主要手段,可显著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单胎妊娠,与分娩方式无关,应积极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6月在该院住院的双胎妊娠孕妇540例,统计各孕周分娩比例;比较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540例双胎妊娠中,早产323例,早产率59.81%,主要集中在妊娠36~37~(+6)周;28周后活产新生儿平均体重:大胎儿(2 407.85±446.86)g,小胎儿(2 138.00±445.31)g;活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大胎儿2.04%(11/539),小胎儿6.43%(34/529)。32~33~(+6)周、28~33~(+6)周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3~(+6)周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小胎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35~(+6)周剖宫产组大胎儿和小胎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1~(+6)周阴道分娩组大胎儿和小胎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P=0.033),32~33~(+6)周组和34~35~(+6)周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妊娠32~33~(+6)周终止妊娠,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阴道分娩,可改善小胎儿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1998年1月~2005年12月104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第1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5.
范朝梅  肖琳  吴长春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1):1034-1034,1037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羊水过少的相关因素,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方法]对厦门市中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诊断为羊水过少的307例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10名产妇中,羊水过少的307例,羊水过少发生率为8.50%。孕周〈40周的为4.39%,40~41周的为9.13%,≥42周的为30.21%,不同孕周羊水过少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7例中,267例(占86.97%)产前B超诊断羊水过少。围生儿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31.92%,羊水粪染发生率为30.94%,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6.61%,脐带缠绕发生率为29.64%。分娩时羊水粪染发生率剖宫产者(247例)为16.60%,阴道分娩者(60例)为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剖宫产者为6.88%,阴道分娩者为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妊娠羊水过少发生率较高,确诊后应尽量采取剖宫产,以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妊娠双胎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方法对175例〈34周和≥34周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情况和新生儿体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分娩〈34周新生儿窒息和低体重儿的发生与≥3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比较产后出血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周阴道分娩第一胎儿发生新生儿窒息与剖宫产分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第二胎儿发生新生儿窒息与剖宫产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周胎位为头,头位,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第二胎儿发生新生儿窒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位为头/非头位,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第二胎儿发生新生儿窒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积极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条件下,应适当扩大双卵双胎妊娠剖宫产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大儿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进行早期识别,预防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192例巨大儿资料。结果初产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经产妇(P〈0.01),孕周〉41周时剖宫产率明显增高(P〈0.05),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张丽 《现代医院》2006,6(6):70-7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98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第1胎分娩新生儿窒息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第2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双胎不同分娩方式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2012年1月—20l7年1月在本院接受产前超声检查且被追踪到妊娠结局的DCDA双胎孕妇共162例,其中阴道分娩50例,剖宫产112例,比较两种分娩方式的围产结局。结果:(1)阴道分娩组孕周37周占64.0%,新生儿体重2500g占65.0%,均高于剖宫产组的45.5%及46.9%(P0.05);剖宫产组孕周≥37周(54.5%)及新生儿体重(≥2500g,53.1%)高于阴道分娩组(36.0%、35.0%)(P0.05);(2)剖宫产组子痫前期发生率(20.5%)高于阴道分娩组(6.0%)(P0.05);(3)两组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4)两组第一胎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无差异(P0.05),但阴道分娩组第二胎儿新生儿窒息率(14.0%)高于剖宫产组(3.6%)(P0.05);第一胎与第二胎分娩间隔时间≤15min者、第二胎儿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无差异(P0.05),但分娩间隔时间15min者、第二胎儿新生儿窒息率阴道分娩组(10.0%)高于剖宫产组(0)(P0.05),阴道分娩组分娩间隔时间15min者第二胎儿脐动脉pH及BE值均高于分娩间隔时间≤15min组(P0.05)。结论:第一胎儿为头位的DCDA双胎分娩方式应根据孕周、胎儿估计体重、妊娠并发症等综合分析,重视第二胎儿第二产程处理,阴道分娩两胎儿分娩间隔时间宜在15min以内。  相似文献   

10.
谷红梅 《现代保健》2014,(7):125-12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200例在本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孕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分娩方式。结果:200例孕妇中有87例符合阴道试产标准,试产率为43.5%(87/200);有8例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阴道试产成功79例(阴道分娩组),成功率为90.8%(79/87),阴道分娩率为39.5%(79/200);行剖宫产者121例(剖宫产组),剖宫产率为60.5%(121/200);有1例孕妇出现子宫破裂(0.50%,1/200);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剖宫产组(t=3.024,P〈0.05);两组患者在孕妇年龄、孕周、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给予阴道试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将1996年1月~2004年6月91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孕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第1个胎儿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第2个胎儿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可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产妇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阴道分娩,实验组则进行剖宫产分娩,比较两组分娩效果。结果实验组25例孕周<37周,15例于周≥37周,短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实验组9例产后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29例新生儿体重≥2500g,重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是常见的产科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合理的分娩方式能够降低胎儿窒息等发生率,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王月丽 《现代保健》2011,(23):179-18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月~2010年1月共10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的分娩方式.结果 76例(占76%)产妇再次行剖宫产,20例(占20%)行阴道试产.再次行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阴道试产组(P〈005).结论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应尽量降低再次剖宫产率,可经阴道分娩的应尽量经阴道分娩,提高其分娩成功率,以减轻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曹玉兰  贾金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44-1345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1996年1月~2004年12月96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两组的分娩方式与分娩孕周有明显关系(P<0.01);产后出血率与分娩方式无关(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2 500 g者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第1胎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第2胎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97例瘢痕子宫分娩方式、手术指征、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及相关因素、母儿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瘢痕子宫产妇再次手术,其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经阴道分娩组(P〈0.01),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1998年1月~2005年12月104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第1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7.
范明慧  任野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2):1651-1653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病因及其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胎膜早破者病儿资料,依据破膜到分娩结束时间、不同孕周,同期是否破膜分组,对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次妊娠的胎膜早破发生率最高(38.8%);其次是头盆不称、阴道炎、胎位异常及多胎妊娠。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24h者231例,阴道和手术分娩分别占69.7%和30.3%:新生儿窒息54例、感染1例;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24h81例,阴道和手术分娩依次占59.3%和40.7%,新生儿窒息21例、感染4例,2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38例中,新生儿窒息13例、围生儿死亡1例,274例足月产中,新生儿窒息62例、无围生儿死亡;2组新生儿窒息及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阴道分娩209例,剖宫产率33%,高于同期无胎膜早破组20.72%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应该预防病因,早期诊断及治疗,以降低孕产妇难产率和减少孕产妇并发症及围产儿发病率;胎膜早破并非难产的主要原因,应鼓励其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孕前不同体重指数对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5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阴道试产的初产妇975例.按照孕前体重指数分为低体重组(BMI〈18.5)93例、正常体重组(18.5≤BMI〈23)604例、超重组(23≤BMI〈25)176例、肥胖组(BMI≥25)102例,观察孕前BMI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1)孕前肥胖组的妇女的第一产程时限、第二产程时限明显长于其它组的妇女,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三产程时限在不同孕前BMI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2)随着孕前BMI的增长,孕妇的剖宫产率逐渐增加.各组间剖宫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其中肥胖组妇女的剖宫产率为33%。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妇女的阴道助产率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各组妇女的镇痛分娩比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肥胖组妇女的分娩镇痛率显著高于其它BMI组的妇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间妇女分娩巨大儿的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孕前BMI的增加,妇女分娩巨大儿的比率也增加,其中以肥胖组妇女分娩巨大儿的比例最高为17.6%。各组妇女发生肩难产的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各组妇女分娩的新生儿转入新生儿监护的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以正常体重组妇女分娩的新生儿NICU转入率最低,为27%,而以肥胖组妇女分娩的新生儿NICU转入率最高,为35%。结论孕前肥胖导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延长.同时会增加剖宫产率、镇痛分娩率、分娩巨大儿的比例以及新生儿转监护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阴道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妊娠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该院产科分娩的双胎妊娠共108例的病历资料,其中,阴道产为4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为68例,统计双胎妊娠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对行阴道产、子宫下段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产妇的产后出血、孕周、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双胎妊娠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为早产,其次为子痫前期-子痫。孕37周~、孕34周~孕妇新生儿的窒息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孕3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娩出第1胎新生儿时,阴道产与子宫下段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娩出第2胎新生儿时,阴道产新生儿窒息率较第1胎明显升高,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新生儿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道产与子宫下段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产<37周孕妇占37.50%,而子宫下段剖宫产为44.12%,两种分娩方式的孕妇孕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下段剖宫产新生儿体重≥2.5 kg明显高于阴道产,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可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推荐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孕妇,按照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阴道分娩组的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93、31.130、8.542,均P<0.01),阴道分娩组产褥感染发生率、产后发热率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889、4.024,均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剖宫产组(t=3.839,P<0.01),Apgar评分显著高于剖宫产组(t=4.674,P<0.01)。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538、0.041,均P>0.05)。结论 在具备阴道分娩指征的条件下进行阴道试产对母婴结局均有利,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