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106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在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苏54例,电击除颤复苏52例,其中复苏困难8例(除颤3次以上).结果 复苏困难8例患者,经及时调整血气分析、纠正电解质、药物辅助以及反复电击除颤等处理后均成功复苏.全组病例于术后8~16 d痊愈出院.结论 心脏复苏困难可能与心脏本身的病变、电解质的紊乱及心肌保护欠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106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在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苏54例,电击除颤复苏52例,其中复苏困难8例(除颤3次以上).结果 复苏困难8例患者,经及时调整血气分析、纠正电解质、药物辅助以及反复电击除颤等处理后均成功复苏.全组病例于术后8~16 d痊愈出院.结论 心脏复苏困难可能与心脏本身的病变、电解质的紊乱及心肌保护欠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心脏复苏及药物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提高心脏复苏水平.方法 120例患者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后分析心脏复苏情况及应用药物辅助心脏复苏(恢复心脏跳动、调整心脏跳动的节律和频率).结果 心脏自动复跳52例(43.3%),电击除颤复跳68例(56.7%),复跳困难(除颤3次以上)3例(2.5%).全组病例心脏复苏后0.5~2.0h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趋于稳定,送ICU继续观察治疗.共死亡3例(2.5%),其中2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合理分析心脏复苏情况及有效应用心脏复苏药物有助于提高心脏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再次心肌灌注法在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苏困难时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在心内直视手术开放升主动脉后发生心脏复苏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不阻断或再阻断升主动脉,行控制性灌注温血半钾停搏液,至心肌电活动停止.结果 所有患者心脏成功复跳,并顺利脱离体外循环.其中9例采取不再次阻断升主动脉,仅行再次灌注温血半钾停搏液的方法,使7例自动复跳,2例电击除颤1次后复跳;5例行第2次阻断升主动脉后灌注温血半钾停搏液后3例自动复跳,2例电击除颤1次后复跳;1例行冠状动脉搭桥并主动脉瓣置换术先后共行4次阻断再行灌注后复苏成功.结论 对于心内直视手术开放升主动脉后的心脏复苏困难,采取再次心肌灌注是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再次心肌灌注法在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苏困难时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在心内直视手术开放升主动脉后发生心脏复苏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不阻断或再阻断升主动脉,行控制性灌注温血半钾停搏液,至心肌电活动停止.结果 所有患者心脏成功复跳,并顺利脱离体外循环.其中9例采取不再次阻断升主动脉,仅行再次灌注温血半钾停搏液的方法,使7例自动复跳,2例电击除颤1次后复跳;5例行第2次阻断升主动脉后灌注温血半钾停搏液后3例自动复跳,2例电击除颤1次后复跳;1例行冠状动脉搭桥并主动脉瓣置换术先后共行4次阻断再行灌注后复苏成功.结论 对于心内直视手术开放升主动脉后的心脏复苏困难,采取再次心肌灌注是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影响院内心脏复苏成功的多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振  游斌权  苏唏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0):1358-1359
目的 研究心脏猝死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其成功复苏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76例住院患者心跳骤停心脏复苏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6例患者即刻心脏复苏成功率达47例(61.8%),完全成活率28例(36.8%),总死亡率63.2%。复苏成功与复苏开始的时间、心跳骤停的方式、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状况呈正相关,与电除颤的次数呈负相关,与年龄性别关系不明确。结论 即刻心脏电复律是影响心脏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是保证心肺复苏成功的前提条件,基础心脏病是影响转归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出血的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分析52例心脏手术后急诊再次开胸止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56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中,52例急诊再次开胸探查止血,容易出血的部位以胸骨钢丝针孔处、胸骨骨膜、剑突下等处多见,而主动脉切口及房室切口等心脏切口出血较少。结论出血与患者术前心功能、体外循环、手术操作、术后处理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术中彻底止血是减少术后二次开胸止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回顾性资料研究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中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价值。方法  198例患者分为两组 ,A组 110例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完成后进入重症监护室 (ICU)时应用抗生素 ,B组 88例 ,患者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抗生素 ;术后统计患者的感染情况 ,包括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切口和纵隔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结果  A组术后统计感染 12例 (10 .9% ) ,B组 4例 (4 .5 % ) ,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术中应用抗生素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护理配合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在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的64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护理配合的过程,通过对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转运护理进行详细的介绍,总结护理配合的临床体会.结果:64例进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通过护理配合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的改善,在随访期间的身体情况均表现良好.结论:对采取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给予护理人员积极的护理配合,对于术后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右心系统的先心病人,分两组各19例给予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和常规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与停跳组相比较。不停跳组病人手术完毕后即可停机,手术时间短,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减少,术后心律失常、心肌酶改变等明显优于停跳组。结论 体外循环下,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一系列对心肌的损伤.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心肌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是对右心系统不太复杂的先天性畸形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心内直视术监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1月~1997年7月共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5例,其中5例采用新方法——不主动降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1 循环系统的监护1.1 心率及心律的观察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好,不用心脏复跳,病人清醒快,血液动力学稳定。本组无严重心律失常及低心排现象,但在术后1小时~3小时内出现一过性心率增快,成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溃疡个体化围手术期的防治措施与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体外循环心内直视心脏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心内直视术:心脏瓣膜置换术2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先天心脏病矫治术2例,大血管手术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危险因素评估,术中减少胃肠道缺血时间因素,术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早发现、早干预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总结其防治方法,进而观察疗效。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其中1例患者联合手术治疗;经治疗后,29例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6.7%,1例因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3.3%。结论:术前详细询问有无消化系统病史,术中尽量缩短体外循环和手术时间,术后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肠黏膜保护剂以及尽早进食,对明确并发应激性溃疡者,采取早发现、早干预的综合个体化治疗;对并发出血者,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积极采取药物、内镜及手术治疗,可有效预防并降低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提高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溃疡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创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方法 对3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微创切口建立体外循环,在常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无低心排发生,无严重的心律失常,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无空气栓塞并发症,也无明显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结论 微创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4年11月~12月实施的5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采用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观察其效果。结果 5例病人术中心脏诱导停搏时间短,术后心脏复苏好,均自动复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本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减少了预充量,简化了操作,无需特殊灌注设备及技术支持,具有简便、经济、实用、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停跳房缺体外循环手术的特点。方法362例单纯房缺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阻断上下腔静脉以及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对房缺病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心肌损伤轻,优于常规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在复杂、重症先天性心脏病中实施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收集分析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复杂、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48例,总结防止气栓、术野显露的经验。结果48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死亡1例(2.08%)。结论在部分复杂、重症先天性心脏病中施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灌注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11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灌注肺患者的术后护理过程,详细总结了对并发灌注肺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 2例患者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个体化的呼吸机治疗,细致的呼吸道护理和循环功能监护是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灌注肺患者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张杰  蒋迅  刘娟娟 《现代保健》2014,(24):31-33
目的:观察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吸入七氟醚对患者循环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35例(Q组)和对照组35例(D组)。Q组在麻醉诱导和体外循环过程中吸入1%~3%的七氟醚,D组在麻醉诱导和体外循环中不使用七氟醚,使用异丙酚。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气管导管带管时间、术后ICU留置时间等。结果:与D组比较,Q组在麻醉诱导及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压波动较小,更平稳(P〈0.05);气管导管带管时间和术后在ICU留置的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吸入七氟醚麻醉能使循环功能更稳定,心、肺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04年11月~12月实施的5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采用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观察其效果.结果5例病人术中心脏诱导停搏时间短,术后心脏复苏好,均自动复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本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减少了预充量,简化了操作,无需特殊灌注设备及技术支持,具有简便、经济、实用、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浅低温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2004年我们采用此技术手术治疗心脏病28例,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二尖瓣置换等。结果全组28例无死亡,无脑气栓发生。一例出现血红蛋白尿,治疗后消失,无严重心律失常及低心排出量综合症发生。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下心肌保护方法,有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