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血清三项肿瘤标志物在大肠癌转移、复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姜南艳  齐为民  刘树林  郭力 《医学争鸣》2000,21(12):F003-F003
0 引言 目前 ,将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CA19- 9和 CA- 2 42用于大肠癌诊断的研究报道较多 [1 - 4 ] ,但将该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用于监测大肠癌转移、复发的研究未见报道 .我们用单抗 EL ISA法测定 39例大肠癌转移、复发患者的血清CEA,CA19- 9和 CA- 2 42含量 ,并与 33例良性肠道疾病患者对照 ,探讨血清 CEA,CA19- 9和 CA- 2 42对大肠癌患者转移、复发的价值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检测组 :本院 1997- 0 3/ 1999- 12住院患者经病理检查为大肠癌 6 8(男 36 ,女 32 )例 ,平均年龄 5 4.8(2 3~ 81)岁 .并对 6 8例患者进行了 …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 (DHC)显像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18F-FDG DHC观察43例结直肠癌术后随访患者,并与同期CT或B超等传统检测方法的结果对比.结果:18F-FDG DHC显像显示本组43例中阳性34例,阴性9例.病灶75 个,病灶最大直径约为1.1~8.0 cm,平均(3.36±1.58) cm.半定量结果显示病灶的T/NT(靶与非靶)比值是 1.57~20.75,平均7.64±4.92.CT或B超检查阳性31例,阴性12例.对比18F-FDG DHC显像, 阳性符合率为26/31(84%),阴性符合率3/12(25%).癌胚抗原(CEA)检查阳性9例,阴性9例,对比18F-FDG DHC显像,阳性符合率9/9(100%),阴性符合率5/9(56%).本组18F-FDG DHC显像的真阳性27 例,真阴性7 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2例,灵敏度93 %,特异性70%,准确率87 %,阳性预测率90%,阴性预测率78%.结论:18F-FDG DHC显像对观察结直肠癌术后及放化疗后的复发或转移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乳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影响因互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近年诊治164例乳癌进行分析;结果:乳癌术后复发与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结论:乳癌术后复发与转移影响因素与近期文献报道类似,早期诊断与治疗仍是预防复发与转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ukes A期及B期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2月-2003年2月间首次实施根治性手术的Dukes A期及B期者65例,随访至2008年2月。局部复发的诊断应用肠镜及病理检查,远处转移的诊断应用B超或CT检查。结果全组患者术后5年共3例局部复发,复发率4.8%(3/65)。6例发生肿瘤远处转移,转移率9.6%(9/65)。肿瘤部位(R=-0.257,P=0.039)及局部浸润深度(R=-0.339,P=0.006)与复发相关。肿瘤局部浸润深度(R=-0.255,P=0.04)、神经受累(R=0.251,P=0.044)、术后放疗(R=0.307,P=0.013)、术后化疗(R=-0.431,P=0.007)与肿瘤远处转移相关。结论较早期的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仍有复发或者转移的可能性,术后化疗可减小Duke B期大肠癌患者术后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探讨“F—FDG显像在结肠癌术后转移复发中的诊断价值。②方法采用”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同机图像融合。③结果”F—FDGPET检测敏感度87.0%,特异性77.3%,准确性为83.8%,较常规CT检查明显提高;在结肠癌C+D期组的敏感度为97.3%,特异度为91.7%,准确性为95.9%均高于A+B期的44.4%,60%及52.6%。④结论”F—FDG显像能明显提高结肠癌复发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ukes A期及B期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2月-2003年2月间首次实施根治性手术的Dukes A期及B期者65例,随访至2008年2月。局部复发的诊断应用肠镜及病理检查,远处转移的诊断应用B超或CT检查。结果全组患者术后5年共3例局部复发,复发率4.8%(3/65)。6例发生肿瘤远处转移,转移率9.6%(9/65)。肿瘤部位(R=-0.257,P=0.039)及局部浸润深度(R=-0.339,P=0.006)与复发相关。肿瘤局部浸润深度(R=-0.255,P=0.04)、神经受累(R=0.251,P=0.044)、术后放疗(R=0.307,P=0.013)、术后化疗(R=-0.431,P=0.007)与肿瘤远处转移相关。结论较早期的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仍有复发或者转移的可能性,术后化疗可减小Duke B期大肠癌患者术后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术后转移和复发与癌胚抗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肠癌术后患者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术后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检测法 ,动态监测 5 6例大肠癌术后 4年患者血清CEA水平。结果 :5 6例患者术后 4年内 ,有 17例患者血清CEA水平增高 ,平均值为2 0 1.2± 40 .8ng/ml ,此 17例血清CEA增高患者均经其它辅助检查 ,证实为大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 结论 :血清CEA水平可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指标 ,用于临床监测大肠癌术后的复发和转移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早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早期胃癌手术治疗后复发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科1972~1988年间109例早期胃癌外科治疗的结果。除2例术后死亡外,均随访5年以上。结果8例(7.5%)死于与胃癌无关的其他病症。10例(10.3%)死于胃癌复发转移,其中死于肺及淋巴结转移复发各2例,死于肝转移及残胃再发癌各3例。1例术后12年发生Virchows淋巴结转移,仍带癌生存。粘膜下层癌(12.8%)、血管淋巴管受累(43.0%)、多发癌(33.3%)及癌灶在1.5cm以上(11.5%)的早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粘膜内癌(8.0%)、无血管淋巴管受累(7.8%)、单癌灶(7.2%)和癌灶小于1.5cm者。在复发转移方式上,肝、肺血源性转移占45.5%(5/11)。残胃再发癌和淋巴结转移各占27.3%(3/11)。结论血行转移是早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形式,术后定期随诊可发现早期残胃再发癌,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沈小东  潘建虎 《重庆医学》2015,(18):2567-2569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探测卵巢癌(OC)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有效性,并对该影像学诊断进行可行性评价。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在该院接受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OC患者78例,根据诊断方法分为进行常规影像学检查(CMI)的对照组及进行18 F‐FDG PET/CT影像学的观察组,分别考察其影像学特征和诊断准确率。结果 PET/CT探测OC术后转移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4.81%、80.00%、84.04%,均高于 CM I 探测(69.62%、53.33%、67.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探测OC术后复发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11%、85.71%、84.88%,均高于CMI:68.06%、50.00%、66.28%,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8 F‐FDG PET/CT探测OC的分期不明确的占总数的7.14%,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5.71%、21.43%、47.14%和8.58%。结论18 F‐FDG PET/CT显像能较准确地诊断OC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并有助于OC术后的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1.
TA和NP方案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比较TA和NP两组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127例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随机分为TA(紫衫醇+表阿霉素)和NP(NVB+DDP)两组.[结果]TA组有效率为62.5%,NP组为58.7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1).中位缓解期TA组为10.5(6~12.5)个月、NP组为9(4.5~11.5)个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Ⅲ-Ⅳ度白细胞下降TA组为56.25%、NP组为49.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Ⅳ血小板下降率TA组为7.81%、NP组4.76%,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Ⅳ度消化道反应两组发生率分别为18.75%和14.29%,且以Ⅲ度为主,未见心脏及肝脏损害.[结论]TA和NP两组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疗效高且相似,但两组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方案均可作为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 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 年10 月—2017 年9 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00 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 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距离肿瘤切缘≥ 5 cm)标本,组织标本采集后立即放入液氮中保存。免疫组织化学 (HE)染色测定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APE1 蛋白表达。结果 APE1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 (P <0.05)。APE1 在不同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及是否远处转移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5)。肿瘤直径≥ 5 cm、肿瘤分期Ⅲ和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有远处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APE1 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直径<5 cm、肿瘤分期Ⅰ和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者(P <0.05)。APE1 在 不同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及分化程度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PE1 高表达组总生存率低 于APE1 低表达组(P <0.05)。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APE1 表达[Hl ^ R=1.198(95% CI :1.102,1.276), P =0.000]、肿瘤分期[Hl ^ R=1.426(95% CI :1.358,1.492),P =0.000]、淋巴结转移[Hl ^ R=1.384(95% CI : 1.306,1.457),P =0.000]、远处转移[Hl ^ R=1.735(95% CI :1.164,2.237),P =0.000] 为结直肠癌总生存期的独 立影响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APE1 表达升高,APE1 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骨桥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索其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结直肠癌(32例淋巴结转移癌,28例无淋巴结转移癌)和13例正常肠黏膜中的OPN表达。结果骨桥蛋白在80.0%(48/60)结直肠癌中、84.3%(27/32)淋巴结转移癌中和75.0%(21/28)无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正常黏膜不表达;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同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mRNA在81.7%(49/60)结直肠癌、90.6%(29/32)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正常黏膜不表达;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同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及其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正常黏膜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骨桥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转移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可能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DHC)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和131I治疗后复发转移的临床随访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经手术和131I清甲治疗后的DTC患者行18F-FDG DHC显像及131I全身显像,计算其诊断复发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与甲状腺球蛋白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28例患者中DHC显像真阳性8例,真阴性13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6例,其诊断甲状腺癌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1%、92.8%、75.0%、88.9%、68.4%.当HTg≥10 ng/ml,DHC显像探测复发转移灶以颈淋巴结、骨灵敏度较高.结论:18F-FDG DHC显像对术后和131I清甲治疗后的DTC复发转移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全毅  何柱光  李祥厦 《重庆医学》2012,41(9):859-860,863
目的探讨采用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治疗化疗后进展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5例采用FOLFOX6方案化疗后疗效评估为肿瘤进展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应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碘油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1年生存率。TACE前及TACE 1周后抽取患者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TACE 1周后患者外周血丙氨酸转氨酶(ALT)、CD4+较TACE前升高(P<0.05),而CD3+、CD4+/CD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肝功能损害等。45例患者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4例,稳定21例。结论 TACE可作为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有效的二线补救方案。  相似文献   

16.
抑癌基因KAI1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KAI1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KAI1 cDNA质粒转染低表达KAI1基因的人大肠癌LoVo细胞。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转染后mRNA和蛋白的表达,利用体外肿瘤同质性粘附、异质性粘附实验和肿瘤侵袭模型等方法,检测KAI1/CD82对大肠癌粘附与侵袭的影响;以空白质粒转染组为对照组。结果体外实验发现转染KAI1质粒的LoVo细胞同质性粘附能力高于对照组,异质性粘附及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抑癌基因KAI1对肿瘤的增殖能力没有影响。结论KAI1基因表达的减少可以导致大肠癌细胞同质性粘附降低,对基底膜粘附及侵袭转移的能力增加。因此,KAI1基因可以作为大肠癌的一种转移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2)在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1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是否有转移分成2组,远处转移组15例,无远处转移组46例;行根治性切除41例(根治组),姑息性切除11例(姑息组),剖腹探查9例(剖腹组).对照组为3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和肿瘤组织、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GE2及健康体检者血的PGE2含量.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PGE2水平明显升高,外周血PGE2水平在DukesJD期者显著高于Dukes A、B、C期者(P<0.01),结直肠癌患者无远处转移组外周血PGE2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关系(P<0.01),肿瘤组织的PGE2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1).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外周血PGE2显著下降,其中根治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组和剖腹组术后PGE2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升高是肿瘤源性的,外周血PGE2动态检测可视为判断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有否复发或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转录共激活因子(TAZ)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与肿瘤组织中表达,分析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并行根治性手术患者85例为手术组,手术后确诊复发的患者35例作为复发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取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AZ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AZ的水平.结果 手术组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AZ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TAZ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复发组患者外周血TAZ水平明显高于手术组术前(P<0.05).手术组患者肿瘤组织中TAZ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5),复发组患者肿瘤组织中TAZ表达高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和复发组患者肿瘤组织与外周血TAZ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监测TAZ水平对及时了解肿瘤复发有明显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姚雨君  周航  刘霄 《重庆医学》2016,(2):205-208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以期提高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212例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选择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可能产生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T 分期、大体类型、合并梗阻或穿孔、术后淋巴血管侵犯与术后局部复发有关(P <0.05);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 分期、分化程度、合并梗阻或穿孔、术后淋巴血管侵犯与术后远处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