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机制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其中涉及白血病干细胞、与白血病相关的多种基因异常,如IKZF1、JAK、CRLF2及CREBBP等,以及对糖皮质激素耐药有影响的多种基因突变都已经被证实与复发明显相关,而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microRNA、宿主基因型和骨髓微环境,如骨髓纤维化密度、间充质干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同样对复发有重要影响。本文重点综述以上几方面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复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寻求一种新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8例患者使用第三代化疗方案吉西他滨+卡铂(GP)、多西紫杉醇+卡铂(DP)同期联合脑部放疗的毒性、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吉西他滨1250mg/m^2,dl、8,卡铂AUC=5,d2,每3周1次;多西紫杉醇75mg/m^2,dl,卡铂AUC=5,dl,每3周1次。脑部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脑部病灶≤3个,全脑放疗(WBR)30Gy后再加缩野放疗24Gy;脑部病灶>3个,全脑放疗至总量40Gy。放、化疗同期进行,放疗结束、化疗2周期后行头颅MR作疗效评价。结果:使用GP方案的5例,使用DP方案的3例,呕吐、骨髓抑制、脱发、疲倦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2例有4°髓抑制,但未有出现严重感染等合并症;8例病人均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加重。疗效评价:8例病人,近期疗效评价5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8例病人中5例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神经系统症状均获得改善。随访时间9~17个月,生存期均已超过9个月,肺部病灶进展(PD)6例,脑部病灶出现PD1例,TTP8个月。结论:第三代化疗方案联合脑部放疗的毒性可耐受,并无加重神经系统损伤,安全性好,可能提高NSCLC脑转移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共刺激分子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共刺激分子(CD28+、CD80+、CD86+)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ALL患儿及28例健康对照组儿童共刺激分子(CD28+、CD80+、CD86+)的表达.结果:ALL患儿共刺激分子(CD28+、CD80+、CD86+)表达低于对照组,但CD86+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D28+、CD80+在ALL患儿中低表达,这可能是ALL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7):1590-1590
1病历摘要 男,60岁.因左胸痛3个月、发热1个月收住我院.胸部CT示: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左肺结节灶.腹部彩超示:腹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胸水涂片内见大量淋巴细胞.左肺穿刺病理:镜下见肺组织内淋巴细胞弥漫增生,淋巴瘤不能排除.肿瘤标志物检测均阴性.血常规:WBC 6.7×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633,淋巴细胞0.199,单核细胞0.136,血红蛋白125g/L,PLT 187×109/L.20 d后患者至南京胸科医院就诊,再次左肺穿刺,病理确诊为小细胞癌,给予顺铂+VP16化疗1周期,症状无明显好转,并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后分别在我院消化科及肿瘤科给予顺铂+VP16化疗2周期化疗以及放疗,症状仍无明显改善,且进行性消瘦,全身出现少量出血点.查血常规示WBC 74.1×109/L,Hb 72 g/L,PLT 19×109/L.血涂片见幼稚细胞,随后行骨穿,骨髓涂片示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原、幼淋巴细胞98%,以小细胞为主,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糖原染色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原始/幼稚T淋巴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59.6%,其免疫表型为CD34+,CD117+dim部分(37%),CD33+dim部分,HLADR-,CD5+dim部分,CD7+,膜CD3-,CD2+,CD19-,CD10-,CD20-,胞内CD3+,胞内MPO-,胞内CD79a-,胞内TdT-.最后确诊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家人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脑放疗加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2001年7月至2003年6月,54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入临床研究,采用全脑放疗加伽玛刀治疗方案,全脑照射每次1.8~2.0Gy,每周5次,总剂量36Gy后采用伽玛刀针对转移灶局部加量18Gy。结果:54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85.2%(46/54),其中CR35.2%(19/54),PR50.0%(27/54),中位生存期为16.2个月,1年生存率为72.2%(39/54),1年无颅脑病灶进展生存率为64.8%(35/54)。主要毒副作用为颅内高压和骨髓抑制,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患者耐受良好。结论:全脑放疗加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近期疗效显著,患者耐受艮好。  相似文献   

6.
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梁效功  吴华新 《华西医学》2005,20(4):657-657
目的:分析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及静脉血流式细胞检测两种方法对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 20例健康志愿者为阴性对照,对两种方法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骨髓涂片免疫组化与外周血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2).结论:骨髓免疫组化可以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患,男性,24岁。因腰背部及双下肢剧烈疼痛1周,高热1d就诊。患1周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腰背部和双下肢剧烈疼痛,针灸治疗无效,需麻醉药止痛。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9.6℃,血压120/80mmHg,神志清,表情痛苦,轻度贫血貌。皮肤无黄染、瘀点或瘀斑,浅表淋巴结不肿大颈部无抵抗,胸骨无压痛。心肺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全身性恶性肿瘤,约占肺癌的20%~25%,其主要特点是易转移,恶性程度高,生存期短。而脑是主要转移部位,转移率为20%~25%。因此,脑转移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1998—01~2005—06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56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7例,女9例,年龄38~77岁,中位年龄59岁。鳞癌53例,腺癌2例,大细胞癌1例;淋巴结转移30例,无淋巴结转移26例;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10例,中分化35例,低分化11例;临床分期:Ⅰ期20例,Ⅱ期19例,Ⅲ期15例,Ⅳ期2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化疗后骨髓白血病细胞数及骨髓白血病细胞下降指数(MBCDI)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初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建立MBCDI,分别比较持续缓解组、复发组、未缓解组和早期死亡组的初发骨髓白血病细胞数、化疗后白血病细胞数和MBCDI,分析初发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数、化疗后骨髓白血病细胞数、MBCDI与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化疗前的骨髓白血病细胞数与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均不相关(P值分别为0.6200和0.2451),持续缓解组、复发纽、未缓解纽和早期死亡组化疗前的骨髓白血病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P=0.2778);化疗后的骨髓白血病细胞数与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均相关(P值均为0.0001),并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298和-0.34373)。持续缓解组、复发组、未缓解组和早期死亡组的化疗后骨髓白血病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化疗后MBCDI与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均相关(P值均为0.0001),并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69和0.38607),持续缓解组、复发组、未缓解组和早期死亡组的MBCDI依次下降,相互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1)。结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前的骨髓白血病细胞数与预后无关,化疗后的骨髓白血病细胞数和MBCDI均可用于预测患者完全缓解、持续缓解及长期生存的可能性。MBCDI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骨髓光敏疗法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化疗缓解期的作用。方法 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光敏组采用骨髓光敏疗法,对照组采用多种化疗方案交替化疗。结果 光敏组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9例,总缓解率82%;对照组组CR10例,PR6例,总缓解率57%,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到光敏组可明显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结论 骨髓光敏疗法有助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有杀伤白血病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及出血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为了解两系别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的差别提供分子基础。方法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方法分别分离来源于25例ANLL和20例ALL患者细胞的蛋白质,用MALDI-TOF-MS生物质谱和电喷雾质谱(ESI-MS/MS)对ANLL和ALL的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本研究获得ANLL和ALL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其中首次报道了髓系相关蛋白8和14不仅可以作为区别ANLL和ALL的分子标志,还可以区分ANLL细胞分化阶段,Op18、热休克蛋白27等在ANLL和ALL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将为区分ANLL和ALL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结论这些差异蛋白将有助于了解ANLL和ALL间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差异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复发及耐药与骨髓微环境有很大程度的关联。骨髓基质细胞(BMSC)作为骨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白血病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不容忽视。BMSC主要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或细胞外基质蛋白,参与并调节着与ALL细胞增殖或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影响ALL细胞的生存。为此,本文归纳总结了骨髓基质细胞与ALL细胞相互作用的几条信号通路,综述两者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低增生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的急性白血病,我院92年9月收治一例,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早期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起病多急骤、病情重、发热、中至重度贫血、骨关节疼痛及胸骨压痛较明显,而小儿淋巴细胞一般较高,查血常规很难给予提示淋巴细胞增高,导致检验师一般不予血常规复片,因而更容易造成误诊。现将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患儿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granular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G-ALL)属临床较少见的ALL的一个亚型,形态上多属ALL-L2,少数为L1,其发生率为ALL中的1.5%~7.6%。近2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进修期间参与诊治2例,其临床表现及结果不尽相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1岁。于2009年10月以腰背部疼痛1月余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背部疼痛,后渐有腰部、双髋、双膝关节疼痛,为交替性疼痛,夜间疼痛加重,翻身困难,常影响夜间休息,晨起起床困难,疼痛可自行减轻。咳嗽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17岁。3年前因咳嗽7天入院。查体:神清,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红,扁桃体Ⅰ°大。血常规:WBC 10·8×109/L,RBC 4·2×1012/L,Hb 140g/L,PLT 47×109/L,其中中性分叶核细胞33%,嗜酸性分叶核细胞1%,成熟淋巴细胞62%,单核细胞4%,异型淋巴细胞8%,网织红细胞0·5%。嗜异凝集实验1∶112。入院诊断: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支原体感染)。入院后,MP检查IgM(+),骨穿示骨髓增生减低,粒系占29%,红系占5%,成熟淋巴细胞占62%,单核细胞占2%,浆细胞占1%,组织细胞占1%,巨核系明显受抑。结论:骨髓增生不良,未见巨核细胞(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