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入型心脏永久起搏器是治疗不可逆缓慢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治疗手段,不仅被广大医生而且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起搏器植入后心电图分析是起搏器参数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图形的变化也是判定电极位置的标准之一,是了解起搏器工作状态最简便和准确的方法。笔者对自1995年7月至2003年7月间在本院植入的68例心脏永久起搏器起搏心电图QRS波形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战吟戈  刘刚 《临床荟萃》2014,(7):830-832
起搏器的适应证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并成为了很多心脏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新式设备的应用,使得临床医师对于起搏器的植入并不仅仅是关注其手术难度、挽救患者生命等方面,更多的是去关注起搏器对于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率等指标的影响。这使得对于生理性起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结合近年文献,简述了各种心室起搏部位以及选择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吴春玲  要金芳  王明明  胡敬 《临床荟萃》2004,19(11):605-605
起搏心电图指应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带动心脏搏动时所记录到的心电图.其心电图与普通心电图有明显差异。起搏心电图是临床起搏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了解起搏器工作状态最简便和较准确的方法,也用以区别起搏器功能不良和伪功能不良,以及发现合并存在的自身和其他的各种心律失常,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越来越多,起搏器的适应证也不断扩展,作为临床医生和心电图室工作人员应该明白各种起搏心电图的特征。下面将几种起搏心电图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RV1SI波型预测CRT治疗植入双室起搏器(BiV)术后心衰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院植入BiV 起搏器213例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1年随访.根据是否出现RV1SI波型将其分为RV1SI波型组(n=56)和非RV1SI波型组(n=157),记录所有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非计划住院和晚期心力衰竭治疗、综合性结局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改变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应用Kaplan-Meier 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缺血性心肌病、混合型心肌病患者中出现RV1SI波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出现RV1SI波型患者的比例,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出现RV1SI波型患者比例明显低于未出现RV1SI波型患者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BiV 起搏器术后ECG 出现RV1SI波型患者1年后非计划住院、综合结局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未出现RV1SI波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CG 监测RV1SI波型能预测患者1年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特异性为81.2%,敏感性为 33.0%,出现RV1SI 波型的患者1年内未发生不良结局的可能性比未出现RV1SI 波型患者高1.7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5).[结论]心电图RV1SI波型对预测CRT治疗植入BiV 起搏器术后心衰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对是否需要进行晚期心力衰竭治疗、指导CRT治疗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起搏器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长期疗效,探讨临床特异的超声心动图评价指标.方法 连续选取我院37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的HOCM患者进行随访,其中37例随访1年,26例随访2年,10例随访3年.分别于起搏器植入后1年、2年及3年,测试起搏频率、阈值、阻抗、房室延迟、心房和心室起搏百分比,超声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室流出道内径(LVOTd)、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PASP),观察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动态比较起搏器植入前后起搏参数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 调整起搏频率60~70次/min,调整房室延迟90~180 ms,以满足95%以上心室起搏,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和起搏阻抗正常范围内,3年内起搏器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起搏前相比,起搏治疗1、2和3年后,IVS及LVOTPG显著下降(P<0.01),LVOTd显著增宽(P<0.01),SAM现象明显改善(P<0.01),但LAD、LVEDd、LVPW、LVEF及PASP起搏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腔起搏治疗HOCM可长期改善其心脏结构重构.IVS、LVOTd和LVOTPG可以作为长期评价起搏治疗HOCM的敏感和特异的超声指标.  相似文献   

6.
心脏起搏器植入围术期舒适护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起搏理论的发展和起搏技术的进步,起搏器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而起搏器植入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手段,患者一旦植入就终身携带的事实、昂贵的医疗费用、术后长时间卧床以及切口疼痛等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和心理压力,如何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起搏器植入术舒适护理的研究重点,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马伟  王凤秀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070-5070
目的探讨起搏器电池耗竭的心电图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临床证实起搏器电池耗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10例;起搏功能异常6例;间歇性感知及起搏功能均异常9例;双腔起搏器起搏方式改变5例;起搏频率奔放2例;起搏频率减慢或起搏频率不均13例。结论起搏器电池耗竭可有多种心电图表现,但必须结合临床,一定要除外起搏系统的机械故障及起搏参数设置不当引起类似的心电图改变,对于证实起搏器电池耗竭的患者要及时更换起搏器,特别是对起搏器高度依赖的患者有更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动态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32例动态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动态心电图特征进行分型。结果Ⅰ型(持续而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37例,Ⅱ型(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70例,Ⅲ型(慢-快综合征)52例,Ⅳ型(双结病变)73例。结论植入合适的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可起到积极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晓灵  张钲 《临床荟萃》2011,26(14):1263-1263
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停搏、病窦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能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危及患者生命,临时起搏器用于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时抢救或预防性治疗[1].急性心肌梗死伴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可以提高患者手术的安全性,使患者顺利行PCI术,提高患者PCI手术的成功率.急性心包压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破裂、心肌穿孔等原因造成的心包腔内积液致使心脏收缩舒张严重受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急症心].我们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PCI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术后拔除起搏电极引起急性心包压塞,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动态心电图在小儿起搏器置入术前及术后随访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2 4h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前及术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 :术前、术后1周 ,1,3及 12个月 ,此后每隔 1年进行随访 ,复查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 ,对两者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动态心电图在术前能全面记录小儿心率变化情况 ,为判断小儿是否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提供临床依据。术后能 2 4小时监测小儿心率及心律的变化情况 ,起搏器工作状况 ,为临床及时发现及处理问题提供帮助。结论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前及术后随访中应作为必要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1.
间歇性缓慢心律失常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缓慢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因缓慢心律失常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172例,本文回顾分析其中26例间歇发作性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应采取的治疗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17~93岁,平均年龄(6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参数在评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起搏器后左室收缩同步性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2例植入VVI模式起搏器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7例植入DDD模式起搏器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DDD模式、VVI模式的时间-位移参数指标--位移平均值、位移标准差、位移最大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DD模式、VVI模式的位移最小值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从2个"牛眼图"可以直观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DDD模式、VVI模式左室部分节段收缩延迟或收缩提早,及部分节段收缩活动减弱或反向运动,而正常对照组未出现收缩不同步及收缩活动减弱.②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植入患者DDD模式、VVI模式的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参数指标--左室16节段、12节段、6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各自的经心动周期的校正值标准差(Tmsv 16-SD、Tmsv 12-SD Tmsv 6-SD)、最大差值(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及[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与止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快速评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脏节段收缩功能及节段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提高临床抢救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丽江市人民医院自2007-03-2010-10收治的180例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治方法.结果 本组180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复律135例,复律时间为30 s~15 min,平均4.5 min;其余45例患者给予射频和起搏治疗,38例患者复律成功,7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病死率为3.9%. 103例患者复律后自行出院,70例患者住院观察,住院时间为3~14 d,平均6.8d.住院期间复发3例,其余均无复发.结论 宽QRS波心动过速在临床较为常见,临床容易误诊、误治,及时给予准确诊断和治疗后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35岁,11年前产后不明原因晕厥,心电图诊断为室性自主心律,当时住院治疗,化验检查心肌酶、肝肾功能、心功能未见异常,因经济原因安装单腔人工心脏起搏器(VVI)。术后11年因起搏器电池耗竭(频率由70次/min,降至63次/min),来我院行起搏器更换术。人院查体:体温36℃,脉博63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20/60mmHg(1mmHg=0.133kPa),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化验检查:肝肾功能、电饵质均在正常范围。为患者行心脏起搏器更换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需求,确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2年9—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52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围术期患者(人院当天、术前1d、手术当天、出院当天)进行一般资料和健康教育需求量表调查,确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结果患者在永久起搏器植入围术期4个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需求总得分和疾病、起搏器管理、运动锻炼与日常生活4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2,0.74,0.63,0.44;P〉0.05)。入院当天的总得分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其他3个时期;对单个条目得分结果分析显示,永久起搏器植入的相关并发症、起搏器相关并发症的预防知识和起搏器使用年限3个条目均位于4个不同时期的前10位。结论应建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围术期的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重点选择起搏器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入院当日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治疗轻度室间隔肥厚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PIMSRA治疗的轻度室间隔肥厚(最大左室壁厚度15~19 mm)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5例, 收集其临床资料, 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临床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等;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左室流出道压差、二尖瓣反流、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等, 监测并记录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后心律失常。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PIMSRA治疗, 术中及围术期内无死亡、出血和卒中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 术后无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 所有患者均无需永久起搏器植入。与术前相比, 术后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 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均P<0.001), 术后1年基本保持稳定。与术前相比, 术后6个月的前间隔厚度、后间隔厚度、最大左室壁厚度减小(均P<0.001);左室...  相似文献   

17.
动态心电图检出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和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蕴文  孙爱民  郑晓霞 《临床荟萃》2003,18(15):876-877
动态心电图 (Holter)自应用于临床以来 ,在心律失常、ST T变化及反映起搏器功能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但因其通道数少 (一般为二通道或三通道 )对ST T变化反映不全面 ,以致对ST段偏移的诊断率较低。变异型心绞痛由于疼痛发作时间短 ,难以在发作时记录到心电图 ,故确诊困难。 12导Holter可以完整准确地描记到变异型心绞痛发作过程 ,记录其起病时间 ,在病变程度上能加以比较 ,12导联同步记录还能对心肌损伤加以定位 ,对确诊、治疗变异型心绞痛有独特意义。本文研究分析了我院 12导Holter所检出的 7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变化 ,…  相似文献   

18.
病例男,57岁。头晕20年,加重伴乏力20天,双下肢水肿4天。2010年11月2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血压132/90mmHg,心率65次/分,律齐。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心室起搏心律。该患者于1991年行单腔永久起搏器置入术,2001年因起搏器电池耗竭行永久起搏器更换术(当时电池和导线完全更换)。2010年3月16日超声心动图所见:患者透声差,  相似文献   

19.
58例青壮年患者非特异性ST-T改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壮年患者心电图出现ST-T改变在临床上很常见,其可由病理因素、非病理因素导致,因此,其诊断意义并非特异性,仔细鉴别非常重要。作者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青壮年患者非特异性ST-T改变进行了临床观察,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颜平  施海明  蒋宇雯  孙彬  张文芳  黄国倩 《临床荟萃》2009,24(19):1710-1711
近年来,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及各种医源性血管内器材植入患者的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高危患者的构成比发生显著变化,发病率无下降趋势。其住院病死率尽管近年来有下降,但仍高达11%~26%。因此,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仍然是重要的临床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40例患者资料,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