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经》.又称《黄帝内经》,该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大约在西元前五世纪至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专着。《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该书论述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疾病以及预防、治疗法则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着作。  相似文献   

2.
一、以阴阳为本自然界一切变化均以阴阳作为纲领,人与自然界又息息相通,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为此《内经》把四时阴阳作为人类生命之根本。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素问·生气通天论》便直接指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是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人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地取得统一的全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是“阴平阳秘”,如果阴阳一旦失衡将会导致“阴阳离绝,精气乃绝”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夏鑫华 《国医论坛》2003,18(2):41-42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五千余言 ,相传为春秋末年老聃所作。现在学者认为《老子》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非一人一时之作 ,但基本上反映了老聃的思想 [1]。老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被誉为“百家的元祖” (郭沫若语 )。故《老子》一书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如 1 9世纪俄国著名汉学家 C·海奥基也夫斯基所云 :“古代哲学老子的学说是中国一切哲学发展的出发点 ,所有其他中国哲学家的体系 ,都是在《道德经》哲学体系的各个部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 ]《老子》具有独特的本体论、宇宙论、辩证论、人生论和政治论 ,内容博…  相似文献   

4.
浅析《内经》七情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经》非常重视七情对人体的影响;深入探讨《内经》七情学说,对情志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七情的生理基础、致病特点、治疗、养生等方面开展研究,并针对其面临的困境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5.
韩素萍  王强  王景璋 《光明中医》2008,23(7):998-999
通过对《内经》全篇系统的学习,概括性阐述对七情学说的四个方面的认识,包括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致病机理及特点、七情治疗和七情学说对养生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一、五味先走其所喜《灵枢·五味》曰:“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成,先走肾。”五味入胃先走其所喜之脏,说明某味时某脏有一定的亲和性。对于这一亲和性的产生,《内经》以天人相应、同气相求的观点予以解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东方  相似文献   

7.
《内经》运气构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素问》七篇大论对此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论述 ,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物候、病候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该学说因多学科知识彼此渗透 ,义理深奥 ,学者不易全面理解和掌握运用 ,以致却步不前。《内经》重视运气学说 ,曾多方提示 :“谨候气宜 ,无失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 ,“必先岁气 ,勿伐天和”(《素问·五常政大论》) ,“不知年之所加 ,气之盛衰 ,虚实之所起 ,不可以为工矣”(《素问·六节藏象论》) ,说明了运气学说对于认识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因此 ,开展对运气学说的研究 ,对继承和发…  相似文献   

8.
《内经》对脑髓学说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10.
浅论《内经》预后学说及其对《伤寒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洪涛 《陕西中医》2001,22(5):311-311
疾病预后学说是在全面掌握疾病发展全过程的基上判断病情的传变转归及病人死亡日期的一门学说 ,是《内经》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 ,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天人相应 尤重五运六气 《内经》认为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息息相通的关系 ,生命的根本 ,是本之于阴阳。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界阳气的盛衰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 ,有些疾病的病情也随之出现慧、安、加、甚的规律性变化 ,这种“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在《内经》五运六气学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五运六气是古代解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及其与人类和万物生长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刘小霞 《河北中医》2008,30(4):447-448
《素问.六节藏象论》首先提出“藏象”一词,认为藏是指藏于人体内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脏腑器官组织;象是指内脏功能活动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藏是象的内在本质,象是藏的外在反应。因而,藏象是对人体生命的本质与现象诸种联系的高度概括。张景岳在《类经》中云“象  相似文献   

12.
二、《内经》的哲学思想与临床 《内经》理论与“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内经》看五脏六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象学说 ,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虽代有发展和争鸣 ,终不离《内经》之旨。近现代来 ,中医藏象实质的现代化研究受到重视 ,取得了一些成绩 ,也引起许多争论。笔者认为 ,研究之前 ,争论之余 ,重读《内经》 ,推敲经旨 ,赋予其坚实的立足点 ,方能找到恰当的方法学。笔者仅从《内经》对五脏六腑的形态、功能描述和其特有的思维方式 3方面浅述。1 形态学描述《内经》理论形成时期 ,人们已经开始基于医学目的进行解剖。《灵枢·经水》载“若夫八尺之士 ,皮肉在此 ,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 ,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内经》所述的解剖内容 ,既包括内脏…  相似文献   

14.
中医方剂配伍理论的渊源——《内经》方剂配伍理论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内经》对药物的阴阳五行归类 众所周知,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也是中医学运用至今的说理工具。要探讨《内经》方剂配伍理论,首先必须阐明《内经》对药物的阴阳五行归类。 1.1 药物的五行归类 依据五行学说的理论,《内经》根据药物五味的不同及其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人体脏腑的相互关联,将药物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即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 《内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是秉天地气化而生长衰亡的,在天六气的盈虚运转和在地五方的阴阳盛衰的互相感…  相似文献   

15.
王敬珍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67-1768
“人以食为天”。饮食五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保证,人体必须从饮食五味中不断摄取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但反过来说,饮食五味的不当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的因素。因此,研究饮食五味与人体的关系,对于防病和治病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内经》根据当时对人体生理、病理活动规律的认识,确立了以五脏为主体的脏象学说。《内经》中对五脏的论述较多,尤其对五脏功能作用、脉象及五脏与形体方面的联系、五脏与疾病的关系等论述较详细,为脏象学说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仅以肾为例,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辨析当代诸家对《内经》五藏应五时理论的各种解释,指出其理论阐述自相矛盾,而且脱离临床实际。认为要从方法论的角度理解《内经》这一理论的真谛,即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借五(四)时气候特点阐释五藏生理功能、以及指导临床用药等方面,而不能机械套用五行生克的公式推演五藏病理、臆测疾病轻重、转归。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的六经学说是对《内经》三阴三阳理论的发展。在《内经》中记述和运用三阴三阳者大约有四个方面。一是经络之三阴三阳,多见于《灵枢·经脉篇》,系论十二经脉的循行及“是动”、“所生”病候,乃依据经脉循行人体的阴阳部位和所属脏腑属性而定。二是气化之三阴三阳,主要在《素问·六微旨大论》、《素问·天元纪大论》诸篇。三是用以研究阴阳离合规律及开、合、枢等生理功能。如《素问·阴阳离合论》、《素问·阴阳别论》的三阴三阳按照阴阳理论分述三阴三阳的病机、主病及推测预后等。四是热病的三阴三阳,主要对热病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岳肖华  李晏乐  曹继刚 《新中医》2015,47(4):316-317
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津液入心,奉心化赤为血,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古今文献对心生血理论的认识,分析《内经》中心生血理论的真实内涵。并进一步阐析了中医理论中血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李朝霞 《国医论坛》2012,27(2):15-16
情志又称情感,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所做出的不同情志反映。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双重性,既有利亦有弊,人的情绪变化亦如此。《黄帝内经》首次对情志致病进行了较详尽的论述,此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