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 将我科1998年5月~2003年7月人工关节置换患,分2组进行护理观察。对照组预防性地使用抗凝药和术后24h开始功能锻炼;实验组术前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评估和健康教育,术后麻醉消失后即进行功能锻炼,穿抗栓弹力袜,使用足底村力泵等综合措施。结果 对照组56例中,1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肺栓塞,1例死亡。实验组32例中.仅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提高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术前加强对高危人群进行评估,具有针对性地使用抗凝药物,积极地预防可显降低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成功效果。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对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638例孕妇进行孕期、术后护理干预。结果:638例产妇术后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剖宫产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而高龄、经产、多胎、有产科并发症是其高危因素,应用护理措施进行积极干预,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能保证产妇生命安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围术期剖宫产孕妇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妇产科实施剖宫产的100例孕妇分为对照组(围术期应用常规护理)及观察组(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各50例,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2.0%(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程度、围术期指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孕妇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傅坤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2041-2042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本院妇科诊断为妇科肿瘤并行剖腹手术的患者326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160)和干预组(n=166)。对照组采用传统妇科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针对性健康教育、体位护理和肢体活动等。比较两组术后10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0d内,干预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张健冰  严秋月 《全科护理》2016,(30):3171-317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模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产科分娩的144例产妇根据产妇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产妇掌握深静脉血栓知识情况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的产妇393例,在围手术期针对其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积极干预。结果:采用积极的护理干预后,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而高龄、经产、多胎、有产科并发症是其高危因素。应用护理措施进行积极干预,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能保证产妇生命安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围术期计划性剖宫产产妇深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60例剖宫产术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25%(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程度、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孕妇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了剖宫产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上海梅山医院骨科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62例,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62例患者有中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确诊后及时治疗,3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术后3个月行走,无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无静脉血栓后遗症、血栓复发,未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做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患者67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患者67例为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总花费。结果观察组组患者发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49%),发生下肢肿胀、疼痛为3例(4.48%),对照组组分别为5例(7.46%),9例(13.4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总花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置入腔静脉滤器,随访6~24个月,复查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36例静脉血栓完全消失,10例静脉血栓部分再通,静脉壁有附壁血栓,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等不良反应.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陈跃云 《妇幼护理》2023,3(5):1084-1086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在我 院的 110 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5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下肢肿胀、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负面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 察组产妇在下肢肿胀、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SAS、SDS 评分对比组间无意 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 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78.18%和 94.55% (P=0.012)。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疼痛、肿胀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分析我院产科2006年12月~2008年6月行剖宫产术者1687例,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8例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临床治愈,3例转院治疗失访,无一例肺栓塞发生。认为对行剖宫产者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李焕喜 《全科护理》2013,11(7):651-651,65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48例为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基础护理合格率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分析我院产科2006年12月~2008年6月行剖宫产术者1687例,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8例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位,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临床治愈,3例转院治疗失访,无一例肺栓塞发生.认为对行剖宫产者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脊柱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和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下肢肿胀度、住院时间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等有无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肿胀度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脊柱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缓解患者疼痛,促进疾病康复,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与预防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2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形成患者给予心理疏导,采取头低足高位,抗凝溶栓时,合理安排饮食,加强康复训练,2例均临床治愈,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预防,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比分析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循证护理后的出现0例肺栓塞,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下肢肿胀疼痛;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后则出现1例肺栓塞,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与4例下肢肿胀疼痛,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循证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为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术后患者机体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2003年行剖宫产术的产妇584例,按危险因素评分并分成低、中、高危险组并以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积极干预,用同一标准进行监测比较。结果 采用积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等方法后,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 剖宫产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而高龄、经产、多胎、有产科并发症是其高危因素;应用护理措施进行积极干预,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能保证产妇生命安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方法]对已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病人,在抗凝、溶栓期间,检测凝血指标,观察出血倾向,对肿胀的肢体行肿消散外敷,在置管溶栓期间做好溶栓导管的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肺栓塞的发生.[结果]本组病人经治疗护理后,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结论]采取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防止静脉内膜损伤和防止血液高凝状态的有效措施是防止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相关因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4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74例)和实验组(7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骨科手术期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痛及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老年患者机体生理功能蜕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烟酒嗜好、骨折部位、下肢深静脉曲张、手术创伤较大等是导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关键因素。对照组下肢DVT、肿痛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肺栓塞,实验组1例,2组患者肺栓塞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的系统护理干预对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