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分析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无症状脑梗死之无症状的原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同期住院的32例有症状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为对照,观察32例头颅CT确诊的老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CT特征。结果发现,无症状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危险因素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T表现梗死范围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无症状组梗死灶小于15mm者占96.08%,有症状组梗死灶大于15mm者占76.60%,表明腔隙性脑梗死是导致老年无症状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与发病机理,MRI与CT敏感性的比较。方法 总结分析临床312例脑梗死患中36例出血性梗死的影像学改变,临床表现和诊治结果。结果 见36例梗死后出血。占同期脑梗死的11.21%,其中大面积脑梗死22例,占61.11%,心源性梗死7例,占19.44%,小脑梗死6例,占16.67%,死亡1例,占2.8%,既往有脑梗死史6例,占16.67%,MRI发现少量梗死后出血的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67例脑梗死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行探讨,为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01~2011-12治疗的67例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脑梗死患者的MRI特征表现.结果:有56例患者经MRI检查发现T1加权项低信号,边界清楚,其中4例患者有T1相高信号.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此56例患者均被诊断为脑梗死.共发现病灶数103个,以基底节区、丘脑、内囊为主.MRI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3.5%,不同OCSP分型患者的MRI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有5例患者在发病6 h之前得到诊断,有58例患者在发病6~12 h得到诊断,2例患者在发病12 h后得到诊断.结论:MRI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益的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6.
《临床军医杂志》2017,(11)
目的探讨MRI与CT应用于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武汉市汉口医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7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及CT检查,观察MRI与CT对不同发病时间、部位及病变大小患者的梗死灶检出结果及血管性痴呆检出结果。结果患者发病时间<24 h,MRI检出率为96.4%(27/28),高于CT的14.3%(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病时间>24 h时,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病变大小≤2 mm、>2 mm梗死灶分别为76处、43处,CT则分别为28处、42处。MRI检出凹陷部位梗死灶8处,CT仅2处。MRI与CT的血管性痴呆者检出率分别为94.7%(54/57)、93.0%(53/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非血管性痴呆检出率为90.0%(27/30),高于CT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及CT检查均是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但MRI对于发现早期病灶、小病灶、凹陷部位梗死灶等有明显优势,可为痴呆病因提供参考依据,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较高,容易漏诊及误诊,故死亡率高,迅速准确的诊断是治疗成功及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X线胸片是必要的筛选检查手段;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排除心脏疾患;核素肺显像是传统的常规检查,诊断准确性很高;螺旋CT及MRI检查不但具有一定的确诊价值,而且是良好的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的手段。但是,当非侵入性检查不能确诊时,应该进行肺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本院从2006-08~2008-05收治的43例Ⅱ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3例患者经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血脂明显下降,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状态明显改善.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发生及治疗与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有密切关系,且与高血压、高血脂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食管癌检查主要依靠X线钡剂造影和食管内窥镜活检病理诊断,可选择性行CT或磁共振补充检查。笔者对158例食管癌影像学与临床病理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胰腺肿瘤的影像学检查与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胰腺肿瘤从组织起源上可分为上皮性与非上皮性肿瘤 ,前者又分为内、外分泌肿瘤。在外分泌肿瘤中 ,胰腺癌最为常见 ,占胰腺肿瘤的 90 %以上。在内分泌肿瘤中 ,胰岛素瘤最为常见 ,占 70 %~ 75%。其余肿瘤均少见或罕见。一、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术前分期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尤其早期诊断与术前分期 ,一直视为难题。近年来 ,螺旋CT (spiralCT ,SCT)、MRI、内窥镜超声 (endoscopicultrasound ,EUS)、血管造影及介入技术的发展在胰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的评价方面均做出了贡献 ,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1.
陆伟琨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7,(7):95-96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检查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在发病后1-6h内应用螺旋CT扫描检查,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后24h复查证实为脑梗死患者。结果:50个病例中出现异常征象者共35例,占总数70%。异常征象包括:梗死区脑实质密度轻度减低。脑动脉密度增高,多见于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局部脑肿胀,邻近脑沟变浅、脑室变形变窄。皮髓质交界模糊、基底节轮廓模糊可部分消失。结论:超急性期脑梗死虽然CT征象轻微,但结合临床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外伤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特征。方法:对39例头颈部外伤后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患者行横断面螺旋CT扫描,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结果:根据临床和CT表现分为两型:I型(21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区,均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及内囊区,呈小片状腔隙性低密度区;Ⅱ型(18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为脑叶梗死呈扇形低密度区,与大脑前中后供血动脉或颈内动脉分布一致,范围较大。结论:螺旋CT扫描检查对外伤性脑梗死的准确诊断、估计病变程度,分析两型脑梗死的不同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脑梗死联合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05至2017-07武汉市汉阳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均给予CT和MRI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在不同时间筛查脑梗死的检出及总检出情况。结果 在脑梗死总检出率和就诊<12 h检出率方面,联合检查(95.00%、93.75%)明显高于MRI检查(82.50%、75.00%),MRI检查明显高于CT检查(62.5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就诊12~24 h检出率方面,联合检查(95.00%)、MRI检查(85.00%)明显高于CT检查(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MRI检查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就诊>24 h检出率方面,联合检查、MRI检查、CT检查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脑梗死筛查中,对不同就诊时间患者应合理选择检查方法,但与CT比较,MRI检查对脑梗死具有更高的筛查效能,且二者联合具有更良好的检出率,可能更适用于就诊<12 h的筛查。
相似文献17.
18.
19.
胆囊管影像学基础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囊管的变异及病变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精确的影像学检查能避免胆系手术时损伤胆囊管,对明确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因也能提供参考。重点对胆囊管无创性影像学检查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无症状性脑梗塞(AsymptomaticInfarction,AI)是指无脑卒中病史,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而影像学(头颅CT或MRI)却显示梗塞灶而言。其虽为脑梗塞,但非责任病灶。我科自199o年至1996年观察到无症状性脑梗塞24o例,予以报道。临床资料AI病例24o例,其中192例为837例首发有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