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骨大转子是人工关节周围骨溶解常发部位,与人工髋关节摩擦界面选择、髋臼侧和股骨侧假体设计、固定方式、患者活动量及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大转子部位受到的扰动等因素有关。目前对伴有股骨侧假体松动的股骨大转子骨溶解病例的治疗方案无太多争议,但对无临床症状患者及单纯髋臼侧假体失败而股骨侧假体固定良好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无定论。股骨侧骨溶解病变选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病变进展速度、病灶包容性、股骨侧假体远期随访记录等多方面因素。对股骨大转子骨溶解继发大转子骨折患者,更倾向于适时手术治疗,并选择合理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关节界面的应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1938年Phillip Wiles施行第一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来,在假体的设计、工艺、材料,以及手术技巧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然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其中假体松动是公认的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假体周围的骨溶解是引起人工关节松动的最主要原因。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尚未完全清楚,但其致病原因可归纳为两大主要因素:一为生物学因素,即骨溶解由磨损颗粒引起;另一为机械因素,即骨溶解由应力遮挡、关节液压力、假体固定不牢等引起。当假体植入骨组织内,假体与组织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78名人工全髋关节术后的患者进行平均14个月的随访,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每个患者在术后1周和复查时都进行骨密度检查。结果在骨水泥固定组、非骨水泥固定组和杂交固定组,Harris评分低于80分的患者,其假体周围骨密度低于高于80分者。结论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能够反映假体周围骨丢失情况,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可能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目的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 1996年11月~1999年4月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35例(36髋),根据前次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组并分析。结果 根据病例统计,在同一失败病例中,失败的原因往往不止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是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共24例次,其次为人工股骨头引起髋臼磨损7例次,假体置入位置不良6例次,人工髋关节脱位3例次,术后感染3例次,假体股骨西柄断裂2例次。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其长期可靠的疗效与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假体的适当选择和手术中正确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终末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方面取得成功的发展。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其与假体周围骨溶解、置入物松动相关的并发症,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被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取代。尽管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大腿疼痛仍然是一个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关于大腿疼痛病因的研究较少。来自于中长期随访研究的数据表明大腿疼痛与股骨假体自身特性相关。本文旨在回顾近年来的研究,总结影响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大腿疼痛的股骨假体因素,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的广泛开展,因各种原因需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患日渐增多。THR的近期疗效满意是一致公认的,而长期随访资料显示假体松动、骨溶解是当前全髋关节置换术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磨损、炎症等引起的骨溶解与缺损给翻修手术带来极大困难,同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由于需要彻底清除残留骨水泥,或需要拔出假体,也可造成骨残端进一步缺损或骨折。解决骨缺损的问题成为髋关节翻修手术的重要环节,也是翻修手术的难点。本就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分类作一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髋臼假体螺钉固定安全位置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rnent,THR)是近年来治疗老年人髋关节疾患的首选方法,由于手术发展迅速,该手术逐渐走向成熟,随之而来的并发症日见突出,减少及避免全髋关节手术中的失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措施。髓臼假体螺钉固定致周围血管神经损伤报道渐渐增多。现就髋臼周围的解剖关系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螺钉固定安全区进行探讨,以下均以左侧为例。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假体松动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根据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情况分析各种机制在假体松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自 1991年 8月~ 2 0 0 1年十一年期间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32例病人 ,共计 137髋。失访 31例 ,2例高龄病人死于与手术无关内科疾病。剩余 99例病人 (10 2髋 )年龄范围 :35~ 78岁 ,平均年龄 6 1.5岁。平均随访时间 6 .9年。其中 4 3髋出现假体松动 ,1髋假体松动由感染引起 ,余下 4 2髋为无菌型松动 ,并伴不同程度骨溶解。将假体周围骨溶解根据形态分为衬性骨溶解和扩张性骨溶解。按 Delee & Charnley髋臼分区和 Gruen近端股骨分区标准进行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率的影像分析。结果 :髋臼侧扩张性骨溶解 区的发生率最高 ,为 6 9% ,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在扩张性骨溶解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非骨水泥固定组各区发生率较高 ;分别为 6 8%、79% ,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在溶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衬性骨溶解髋臼侧发生率 区最高 ,股骨柄侧衬性骨溶解发生率由高至低为 区、 区、 区、 区 ,两种固定形式假体周围衬性骨溶解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磨屑诱导的炎症性骨溶解在假体松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而股骨侧骨溶解的发生以应力遮挡和假体早期微动等机械力学因素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创伤是主要因素,骨质疏松、高龄及女性患者发生PFF的风险较大,骨溶解及继发性假体松动可增加发生PFF的危险,不同疾病患者PFF的发病率有所差异,假体固定方式对PFF发病率也有影响,全髋关节翻修术者发生PFF的风险高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者,手术技术和假体类型对PFF发病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髋关节假体设计与安装对活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治疗髋关节病残的主要方法,被公认为20世纪最成功和最具影响力的骨科手术。美国有作者统计目前全球每年施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超过500万台,我国也早已普遍开展,但THA的致命缺陷就是有限的假体使用寿命。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的使用寿命多在10~15年之间,换言之,10~15年后病人就不得不再次接受翻修手术。人工全髋关节的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假体材料、假体设计和假体安装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假体置换术后感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采用一期全髋关节翻修术3例,二期全髋关节翻修术4例,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患者髋关节评分平均提高37.6分(Harris评分),经随访无一例感染患者复发。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经过彻底清创和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后,可一期或二期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改善患肢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骨溶解和骨丢失,如果能够用药物抑制或延缓骨溶解和骨丢失,远期假体松动将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进而延长假体使用寿命。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松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等髋关节严重病损的有效手段[1],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万例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降低假体使用寿命及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导致人工髋关节松动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力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两大类,力学因素包括:假体设计、术中操作、应力遮挡等;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假…  相似文献   

13.
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多用于年轻及运动量大的患者.非骨水泥全髋关节假体通过手术压配安装获得即时稳定性,术后以假体表面与骨组织的密切接触及骨长入获得长久稳定.非骨水泥假体与骨水泥假体术后均会出现松动、感染、骨溶解等并发症.我们通过研究30例患者36个无症状非骨水泥髋假体^99mTc-MDP(^99mTc标记亚甲基二磷酸盐)骨扫描像,旨在了解假体周围区域骨摄入比的变化规律,对诊断和评价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在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相当常见的问题。“微粒病”的含义主要是指在人工假体周围存在大量磨屑,引起异物反应,导致在假体和骨界面形成一个特征性的软组织界面膜。免疫组化和生物化学研究已经证明这一软组织膜主要由巨噬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构成.并产生系列骨吸收因子,这可能是引起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以提高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6—2010-06诊治由于THA术后假体松动而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31例,探讨THA术后假体松动的诊断、原因和翻修注意事项。结果假体取出后31例中27例关节内出现灰黑色颗粒样物质,27例髋臼假体与31例股骨假体中骨水泥或假体与骨质间形成界膜。31例经全髋关节翻修术后30例疼痛消失,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1例翻修术后1周出现脱位,经制动6周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THA术后假体松动与患者自身原因、假体的选择和手术技术操作有密切关系,早期翻修手术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解剖型非骨水泥股骨假体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02—2010-12采用Top压配杯髋臼假体和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股骨假体对132例(178髋)髋关节疾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67例(93髋)获得完整随访。结果 67例获随访6~54个月,平均37.6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6~98分,平均92.3分。X线检查未发现假体松动或下沉,表现出假体的骨长入性稳定。4例出现大腿痛。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中使用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的近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数的逐年增加以及患者的年轻化,翻修手术也在逐年增多。常见的翻修原因包括无菌性松动、感染、脱位、假体磨损、假体周围骨折等,而骨溶解引起的假体松动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1-2]。骨溶解往往会导致髋臼侧或股骨侧骨缺损,而髋臼侧骨缺损的处理往往比较棘手。因此,髋臼侧骨缺损的重建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至关重要。笔者于2017年10月收治1例严重髋臼底部缺损需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对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进行手术,包括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加锁定钢板固定术、环抱器固定术以及锁定钢板固定术等几种手术方法。结果 7例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骨折愈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3.5个月。手术前髋关节H arris平均分值为84分,术后髋关节为78分,无骨折不愈合、松动、假体感染及深静脉栓塞形成。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应根据骨折类型、骨骼的质量及患者的经济情况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伴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量的增加,翻修手术也将会每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由于在翻修手术中,存在假体周围软组织瘢痕化、骨缺损、骨质硬化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国人对疾病耐受性和认识不足,往往在治疗上有所拖延,使得髋臼侧和(或)股骨侧骨缺损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导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是目前临床上常见且难度较大的手术,效果也比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差.对医生而言则手术难度大,要求的手术技术高,是对关节外科医生的一大挑战,本文对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镁硅玉髋关节假体周围严重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和评价镁硅玉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严重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2例12髋假体周围严重骨缺损的翻修病例,男8例,女4例;年龄42~72岁,平均58.6岁。翻修方法:髋臼侧均采用异体颗粒骨移植加髋臼增强环罩,股骨侧7例采用定做的长柄股骨假体和现代骨水泥技术,5例采用了紧密颗粒骨植入技术和标准股骨假体。[结果]以上病例经3~5a随访,无1例发生再移位或再发骨吸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19~52分提高到54~89分。[结论](1)镁硅玉人工髋关节的设计存在不合理性,不能被作为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假体;(2)正确使用植骨和选择恰当的假体,可明显提高翻修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