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冠状动脉血管病学对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的12导联同步防电图,分别测量和计算QT间期及QTd和矫正后的QTd(QTcd),分别按冠状动脉狭窄累及的血管支数,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部位,以及与正常对照组(无冠脉狭窄)进行比较,结果:(1)冠脉造影显示有冠脉狭窄的60例患,其QTd及QTcd均比无冠脉狭窄大(P<0.05),而单支,双支,3支及3支以上血管狭窄患的QTd及QTcd依次明显延长(P<0.05),(2)冠心病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QTd及QTcd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之间无差异。(3)心肌梗死不同部位之间,其QTd及QTcd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QTd及QTcd明显延长,且QTd及QTcd的延长,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范围有关,而与心肌梗死的部位无关,冠脉血管狭窄累及的血管数越多,心肌缺血及损伤程度越重,其QTd及QTcd延长越明显,QTd及QTcd是评价冠心病患心肌缺血及损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对40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和术后24h内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QTc、QTd及QTcd四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PCI术后QT和QTc为(406±33)ms和(413±37),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而QTd和QTcd则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PCI能减少心绞痛患者的QTd,改善心肌复极电生理,有助于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介入治疗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及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 支架术 ,即PTCA Stent)对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对 72例成功进行PTCA Stent的冠心病病人 ,进行术前、后 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校正后QTd(QTcd)测定。结果 不同类型冠心病和冠脉病变不同支数术前QTd及QTcd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QTd及QTcd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单支病变组术后QTd、QTcd较其它病变组下降显著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病人QTd及QTcd在PTCA Stent术后随着心肌缺血及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善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王雪樵  黄东  刘学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187-3188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 方法 选择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且成功地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12例为治疗组,并根据血管病变位置分为三个亚组:前降支组、回旋支组、右冠脉组;临床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未急诊行PCI治疗70例为对照组.各组于术前及术后或入院后24 h、48 h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分别计算QTd及QTcd. 结果 急诊PCI术后24 h后及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QTd及QTcd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前降支组、回旋支组、右冠组三组之间QTd及QT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诊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及QTcd明显改善;而不同病变血管对心室肌复极的影响程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官兵  陈纪言 《云南医药》2000,21(5):392-393
QT离散度 (QTd)的增加反映心室除极不均一 ,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出现提供了基础〔1〕。经有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及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 ,4〕可使QTd缩短。本文观察冠状动脉PTCA和支架植入术后 ,通过改善心肌血流灌注 ,对QTd和校正QT间期离散度 (QTcd)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64例冠心病患者来自 1998年 5月 1日~同年 12月 31日在广东心血管病研究所住院病人。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PTCA。年龄 62 3±12 6( 4 2~ 74岁 ) ,其中男 4 8例 ,女 16例。除外因急性心肌梗死进行直接血管成形术、术后心绞痛、持续…  相似文献   

6.
QT离散度及其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 (QTd)在正常人及不同心脏病患者的诊治意义。方法 观察 381例各类受检者的QTd及相关指标。结果  (1 )男性的QTd(45 .58± 1 6 .73)ms大于女性 (41 .50± 1 6 .65)ms,P<0 .0 5。 (2 )正常人的QTd[男 (41 .75± 1 1 .53)ms,女 (36 .0 4± 1 2 .61 )ms]小于高血压病组 [(44.0 5± 1 6 .66)ms]及冠心病组 [(50 .85± 1 8.44)ms] ,P均 <0 .0 5 ;而高血压病组的QTd小于冠心病组。 (3)冠心病组中有心肌梗死病史者的QTd(56.0 6±1 9.30 )ms大于无心肌梗死病史的 (48.2 5± 1 7.52 )ms,P <0 .0 5。结论 QTd是一项准确、无创评价心室复极状态的指标。冠心病患者的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增加 ,尤其是有过心肌梗死史的病人 ,高血压病病人的QTd增大与心室负荷过重有关  相似文献   

7.
黄健 《贵州医药》2003,27(6):537-537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不同导联QT间期的差异,可反映心室各部位复极的不一致性。QTd增大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等多种缺血性心脏病,它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关。有研究表明,成功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降低患者QTd。本文通过观察QTd的变化以探讨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冠心病患者心肌复极化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作者在北大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收集该院2002年成功施行PTCA住院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57~75岁,平均65±8岁。急性  相似文献   

8.
王忠  胡美琴 《河北医药》2006,28(11):1057-105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1例,均在发病24h之内实施PCI治疗.所选病例均为单支病变,分为3组:前降支组36例,回旋支组8例,右冠脉组17例.记录术前即刻、术后即刻、术后7 d的十二导联心电图,计算QTd.结果 术后即刻、术后7 d QTd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诊PCI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QTd,病变血管所处位置对QT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QTd、QTcd的影响。方法38例有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达75%以上并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1天、3天、1周、1个月描记同步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QT间期并计算QTd、QTcd。结果QTd、QTcd分别从术前的51.59±20.49和54.83±22.01下降到术后1天、3天、1周、1个月的41.98±18.33、36.94±15.54、40.56±16.54、37.01±13.45和45.54±19.68、39.12±14.75、42.82±16.64、39.14±13.42,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术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后24小时内至术后1个月QT离散度明显持续降低,反映心肌复极的非均质性得到改善,并可能反映了冠状动脉的持续有效开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利培酮对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QTd对猝死的预防价值。方法:取齐拉西酮、利培酮两研究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测心电图QT间期各一次。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QTd及校正后的QTc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齐拉西酮组治疗前、后QTd、QTcd变化的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利培酮组治疗前、后QTd、QTcd变化的自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齐拉西酮对心电图QTd、QTcd有明显的影响,利培酮对心电图QTd、QTcd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92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胺碘酮,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美托洛尔,2周后观察疗效.评价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心电图QT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90,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QTd均明显降低(=2.009、2.019、11.020、4.975,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2.018、5.102,均P<0.05).结论 胺碘酮可降低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hs-CRP和心电图QTd,明显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2.
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对照,对146例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67%;而多支冠脉病变病人的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与单支病变病人的无明显差异;女性平板运动试验假阳率高于男性(P<0.01)。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是一种简便、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食道心房调搏负荷试验QTd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 (TEAPT)中 ,QTd变化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5 0例研究对象在作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一周内进行TEAPT ,记录试验前及试验峰值末的常规 1 2导联心电图。测定静息及负荷峰值的QTd、QTcd(QTdr、QTcdr ,QTdp、QTcdp) ,计算QTdp与QTdr差值(QTdp r)及QTcdp与QTcdr差值 (QTcdp r) ,并比较此各项指标间及与ST段压低标准间的诊断效能。结果冠心病 (CAD)组 (n =2 7)的QTdp、QTcdp、QTdp r、QTcdp r值显著大于冠脉正常 (NCAD ,n =2 3)组(t≥ 5 38,P <0 0 0 1 ) ,此 4个QTd有关参数在NCAD组的 95 %上限值分别为 6 0ms、95ms、2 0ms、5 5ms。以它们为界限值 ,4个参数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均显著大于ST压低标准 (P <0 0 5 ) ,QTdp r的敏感性显著高于ST压低标准 (P <0 0 5 ) ,准确性显著高于QTcdp、QTcdp r及ST压低标准 (P <0 0 5~ 0 0 1 )。结论QTdp r是TEAPT诊断CAD的准确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电图(ECG)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1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分析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采用Gensini评分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分析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 11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87例患者确诊为冠心病;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8.16%、特异性为68.96%、阳性预测值为77.27%、阴性预测值为32.14%,但中度和重度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轻度冠心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心电图异常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QT离散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QT离散度 (QTd)与冠脉狭窄程度及冠心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测量 4 35例 (男 30 8例 ,女 12 7例 ,平均年龄 5 7 1± 5 2岁 )冠状动脉造影者的体表心电图QTd。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组QTd较冠脉正常组明显延长 (P <0 0 0 1)。在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 75 %组和狭窄小于 75 %组间 ,QTd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的Q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 0 %和LVEF≤ 4 0 %两组间 ,QTd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QTd与冠脉狭窄程度及左室射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倍他乐克治疗39例冠心病患者。口服倍他乐克50mg,一日2次,治疗4周,治疗前、后各记录静息心电图一次,计算机自动测量心电图(EC0)参数。治疗后心率QT,QTC间期比治疗前有显著意义差别,其中QT间期有极显著差别,可作为药物疗效的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17.
Proximal occlus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 results in a less favorable prognosis in coronary angiography.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lesions in LAD by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before coronary angiography. Twelve-lead ECG was compared in 130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lesions (≥70% stenosis) confined to proximal part of the LAD (P LAD group) and 492 patients with normal coronary angiography (control group). Fifty-nine patients in the P LAD group and 18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signs of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s shown by ST elevation (≥1.0 mV) in two consecutive pericardial leads or the presence of a pathological Q wave. An inverted U wave (biphasic T wave) in leads V1 to V4 had a sensitivity of 49.3% (35/71) in P LAD patients without signs of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and 96.6 % (57/59; specificity, 66.6%;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90.9 %) in the P LAD patients with signs of anterior MI. In the P LAD patients with signs of anterior MI, T inversion in V4–V5 had a lower sensitivity (67.0% [40/59]) than an inverted U wave. ST depression in inferior leads and ST depression in V5 were not useful markers of proximal LAD occlusion. In conclusions, an inverted U wave in V1 to V4 (or in each of these leads) and T inversion in V4–V5 are the best predictors of significant proximal LAD lesion,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ECG findings of anterior MI.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QT离散度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已行冠脉造影的86例病例,按冠脉狭窄程度分为:(1)基本无狭窄组:造影示病变狭窄〈50%,20例;(2)轻度狭窄组:病变狭窄≥50%且〈70%,32例;(3)重度狭窄组:病变狭窄≥70%,34例。另设对照组。结果 冠脉重度狭窄对QTd及QTcd影响明显(P〈0.05),而冠脉狭窄〈70%时QTd及QTcd则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QTd及QTcd具有相关性,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研究128例缺血性心脏病患的QTd的差异,以探讨QTd对判断室性心律失常价值。方法 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将患平均分成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组64例,对照组64例。使用12导联的体表心电图检查。人工分规测量QT间期和QTd。结果 有室早的QTd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差异(P<0.01)且QTd与QT间期无相关关系(r=0.15)。结论 QTd是预测缺血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简单而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