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小肠排列术后的护理。方法选取一例粘连性肠梗阻肠排列术后患者,观察其采用吸引管引流、在肠壁内支撑后,患者梗阻情况是否解除。结果通过对肠排列术后患者的精心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肠排列术适合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可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缝腹膜及改进阑尾残端处理对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1999年12月,2005年2月,实施阑尾切除术514例,随访到497例,其中239例(改进组)为实施阑尾残端缝扎并用带血管蒂阑尾系膜残端覆盖及关腹时不缝腹膜的方法,与传统阑尾切除258例(传统组)比较,随访1~5年。结果 改进组有4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而对照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4例,切口感染23例;全部病例均未发生切口疝或切口裂开。结论 改进后的阑尾切除术.能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及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许丽娜 《现代保健》2011,(25):87-88
目的总结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排列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粘连件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排列术围手术期的病情变化与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比较肠管内排列和单纯粘连松解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肠功能。术后切口感染2例,小肠排列管口肠瘘2例,短肠综合征1例。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病情观察与护理,积极指导患者进行术后肠功能恢复治疗,可有效的减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肠道通畅性及肠道功能的恢复。肠管内排列比单纯粘连松解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瑞术康)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23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62例患者术后生理盐水冲洗后给予瑞术康喷洒创面及阑尾残端为实验组,161例术后常规生理盐水冲洗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实验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0.3%,少于对照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应用瑞术康可以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5年8月期间采用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6例,通过对患者术后和随访结果,研究分析小肠排列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结果:采用消除排列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6例患者中,术后29例患者梗阻症状完全消失,总治疗有效占比为80%;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9个月及16个月出现不全梗阻症状,均用非手术治疗法缓解;术后9例患者有轻微腹痛,在医生的对症治疗后腹痛消失,3例患者失访。结论: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无死亡发生,术后不良反应较小,经治疗后不良症状均消失,由此看来,采用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对传统肠梗阻手术及小肠内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之中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以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所收治的74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肠梗阻手术,试验组行小肠内排列术,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术中及术后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研究数据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 0.05);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实施小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要优于传统手术治疗,且具有操作便捷,安全、稳定的优势,可于临床之中予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及耐受性,以期为胃癌根治术后营养治疗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省黄山首康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在术后7d接受不同的营养治疗方式,观察组于术后24h内开始鼻饲肠内营养,逐步过渡至口服肠内营养;对照组则在术后早期接受肠外营养,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至口服肠内营养.比较2组并发症、进食耐受性、营养状况、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并随访至术后第6个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胃癌病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治愈出院.2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肠梗阻2例(2/30,6.7%);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肠梗阻2例(3/30,10.0%),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出现恶心伴呕吐、腹胀等进食不耐受情况,予以暂停肠内营养并经肠外营养及保守治疗后缓解.两组间进食不耐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留置引流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少(P<0.05).两组均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未发生远期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开展鼻饲肠内营养并逐步过渡至口服肠内营养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且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胃底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自制营养液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145例胃底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组73例和肠外组72例,肠内组术后第1天起从肠内营养管输入自制营养液加少量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6~8d,肠外组术后第1天起经静脉输入肠外营养6~8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 肠内组术后9d血浆白蛋白[(43.4±4.4)g/L]比肠外组[(35.0±3.7)g/L]明显升高(P<0.01),肠内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49.0±22.5)h、(74.4±7.3)h]均比肠外组[(70.1±20.1)h、(96.6±12.7)h]早(P<0.01),平均住院费用/药费肠内组与肠外组分别为(9433.1±1024.6)/(3271.8±420.9)元、(12953.4±2919.7)/(4832.9±872.6)元(P<0.01);肠内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肠外组减少(P<0.01).结论 胃底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自制营养液安全可行,符合生理要求,能促进肠功能恢复,快速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行胃底贲门癌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40例,肠内营养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而肠外营养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第7天营养状况、术后临床指标、并发症等。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7天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短,营养费用低,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内营养组的腹胀、腹痛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27.5%(P0.05);而两组间的恶心呕吐、感染、肝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加快机体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有效、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2例年龄≥70岁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31例,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并观察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术后第8天血清ALB[分别为(36.82±2.43)、(36.20±1.46)g/L]、PA[分别为(0.252±0.041)、(0.220±0.038)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2.880,P<0.05),肠内营养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感染性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分别为9、4例,肠外营养组分别为17、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15.55,P<0.05).结论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某医院78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中非手术治疗治愈6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系感染中毒性休克。手术治疗16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均经换药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大部分非手术治疗可缓解,部分仍需手术治疗,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中采用不接触、不冲洗、不引流操作(“三不操作”)对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采用“三不操作”组(A组)和“非三不操作”组(B组),每组116例。阑尾切除术中采用的“三不操作”为(1)不接触避免切口直接或间接地接触阑尾或脓液。(2)不冲洗不管阑尾是否穿孔、脓液多少均不冲洗腹腔而采用纱布将腹腔脓液重点有序地蘸除。(3)不引流在彻底清除腹腔脓液后不放置引流管。结果随访3年,A组切口感染4例,腹腔脓肿2例,腹壁炎性包块1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B组切口感染13例,腹腔脓肿9例,腹壁炎性包块7例,粘连性肠梗阻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切除术中采用“三不操作”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腹壁炎性包块及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X线监视下通过非手术方法经鼻置人肠梗阻导管在小肠内支撑排列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 16例术后反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X线监视下,将300 cm长的肠梗阻导管经鼻置入屈氏韧带10 cm以远的空肠部位,导管前端带有充水球囊,在肠蠕动的推动下直接扩张狭窄肠腔,同时带动导管不断向小肠远端移行,直达回肠末端,解除肠梗阻,保留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起到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的作用.结果 16例患者治疗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个月至2年,1例4个月后再发粘连性肠梗阻,余15例未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结论 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非手术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治疗术后反复粘连性肠梗阻简便、无创、安全、有效,可以重复置管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我院5年来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间收治的83例肠梗阻资料。结果病因明确81例(97.6%),其中粘连性肠梗阻63例(75.9%)。非手术治疗59例(71.1%),手术治疗24例(28.9%),术后并发症3例(3.6%),死亡1例(1.2%)。结论5年间肠梗阻以粘连肠梗阻最常见。对手术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5.
83例急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5年来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间收治的83例肠梗阻资料。结果病因明确81例(97.6%),其中粘连性肠梗阻63例(75.9%)。非手术治疗59例(71.1%),手术治疗24例(28.9%),术后并发症3例(3.6%),死亡1例(1.2%)。结论5年间肠梗阻以粘连肠梗阻最常见。对手术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无钛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经验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893例采用内凝法处理阑尾系膜,可吸收薇乔线套圈套扎阑尾根部,无钛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93例LA病例,平均住院3.0天,术后无内出血、残端瘘、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行LA时妥善处理阑尾系膜及残端,掌握阑尾移出腹腔的方法,可避免穿刺孔感染和术后内出血,减少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该方法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又能降低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2例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62例病例均治愈。结论粘连性肠梗阻重在预防,治疗过程中,中西医、内外科应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困难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原因以及术中处理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困难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困难原因分别为阑尾周围严重粘连44例、阑尾根部坏疽21例、阑尾解剖位置特殊17例、腹腔内粘连12例、肥胖以及肠道充气8例;96例成功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成功率94.1%(96/102).无肠漏、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阑尾周围严重粘连是常见的困难原因,而阑尾根部坏疽是最难处理的.阑尾残端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ause and management of difficult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Metho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02 difficult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ies was performed. Results The associating factors leading to operative difficulty were as follows:adhesion of peri-appendix in 44 cases,gangrene at root of appendix in 21 cases,special location of appendix in 17 cases,abdominal adhesion in 12 cases,obesity and inflatable intestine in 8 cases.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96 cases(94.1%,96/102) ,and no intestinal leakage or massive hemorrahge occurred. Conclusions Adhesion of peri-appendix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in difficult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and gangrene at root of appendix is the most difficult one. Reasonable management for appendix stump contributes to successful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经验。方法收集28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并总结分析。结果24例患者术后痊愈出院,痊愈率为85.7%。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出现1例吻合口漏。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未出现吻合口漏。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共发生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是外科急症之一,在急诊的情况下尽量做好应做的必要检查,有效肠道减压,熟练操作技术等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郗杰  赵建成  谭家明  王乾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62-1663
目的总结老年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老年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1例行一期肠切除吻合25例,行姑息性结肠造口2例,另4例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去污后行一期手术。术后切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老年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治疗中,选择性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结肠减压,灌洗去污是对一期肠切除吻合术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