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部分性癫痫发作发作间期EEG及与影像学的关系。方法对67例部分性发作的癫痫患儿行长程录像脑电监测(VEEG)及影像学检查,分析发作间期EEG及与影像学的关系。结果与发作间期EEG正常的患儿比较,EEG异常患儿影像学正常率显著降低,影像学异常率显著增高(χ2=5.154,P=0.023)。发作间期异常放电51例患者中,42例(82.4%)间期放电与发作期部位一致,其中20例(47.6%)影像学检查正常,22例(52.4%)影像学检查异常,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6)。结论发作间期EEG异常部分性癫痫患儿,影像异常率高,大多数患儿发作间期放电与发作期起始放电部位一致。  相似文献   

2.
300例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AEEG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300例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的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使用北京明思公司SW-JH系列智能化脑电监护仪描记,并与普通脑电图(EEG)比较。结果:300例中EEG异常54例(18.OO%),AEEG异常178例(59,33%).AEEG病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EEG。14例继发性癫痫患者中,EEG异常8例(57.14%).AEEG异常10例(71.41%),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EEG在病样的放电检出上明显优于EEG,但有时AEEG也捕获不到门歇期的病样波;在继发性癫痫中,AEEG在病样波的检出上无明显优势,但AEEG可以记录到癫痫发作起始时的波形变化,对确定癫痫类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疼痛作为癫痫发作的主观感受虽属罕见,但已得到公认.以前的报告仅涉及已明确诊断的癫痫或神经疾病患者出现癫痫性疼痛.本文首次报告1例神经发育正常的患儿,以局部发作性疼痛为部分性癫痫的最初临床表现.患儿男性,既往健康,3岁半时出现左下肢阵发性不可解释的疼痛,发作时患儿因剧痛抱住左下肢哭喊,无意识障碍及其它感觉症状.1~3分钟后疼痛突然缓解,患儿立即恢复正常活动,左下肢无明显的机能障碍.医师认为"疼痛有精神原因",此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50例癫痫失神发作患儿的脑电图分析,探讨脑电图在临床脑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日本光电4418型脑电图仪,对癫痫失神发作患儿进行检查。结果正常2例,异常48例,异常率96%。结论3Hz棘慢波综合为癫痫失神发作所特有波形,适当延长过度换气描记时间及做睡眠诱发试验可提高EEG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电图(EEG)检查对小儿抽动症的临床诊断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小儿抽动症患儿66例,对其EEG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EEG检查对于患儿的临床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组66例患儿,EEG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的患儿48例,异常18例;EEG的异常表现:背景活动轻度非特异性异常患儿14例,其中包括α波指数有减少,基本节律比同龄儿童较慢;阵发性异常患儿5例,其中包括棘慢波、尖波、中央区、额区、颞区少量散发棘波;描记时实时的记录抽动发动32例,且同期AEEG、EEG未发现同步发作性异常波,在抽动前后,发现脑波无明显的改变。其中48例患者进行头颅MRI或CT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 EEG检查可用于小儿抽动症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重要依据,是一种可靠的辅助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Angelman综合征(AS)的临床及EEG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A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全面性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语言运动发育迟缓最为突出。8例(72.7%)为母源性染色体15q11.2-q13.1区域缺失,1例(9.1%)为15号染色体为父源性单亲二倍体(UPD),2例(18.2%)为UBE3A基因点突变(移码突变)。21次视频EEG(VEEG)监测中,6例(54.5%)监测到9次不典型失神发作。11例患儿VEEG均异常(100%),符合AS特征性EEG异常改变,且在病程中EEG异常持久稳定。UPD型患儿较其他分型EEG异常程度轻。100%(2/2)移码突变的患儿、12.5%(1/8)染色体片段缺失患儿服用2或3种抗癫痫药,1例UPD患儿未出现抽搐,未服抗癫痫药。结论 母源性染色体片段缺失为AS主要发病病因。不典型失神为常见的癫痫发作类型,AS患儿特征性异常EEG持久且稳定,大量的δ波振荡是最突出的EEG表型。UPD型VEEG异常程度较轻,癫痫发作少见。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导一组夜间癫痫患者,男性7例,17~42岁,女性7例,17~59岁。表现长期疲劳、中度或重度白天睡眠、晨间头痛、大多夜间睡眠不佳。病程多在一年以上,所有患者皆无癫痫发作与异常觉醒EEG.全部患者作了1~2次整夜多种睡眠描记,包括EEG、ECG 眼电震图、呼吸及腿部运动描记。  相似文献   

8.
虽然有许多报告提到精神发作(癔病发作)可伴有/或不伴有癫痫发作,但仅 Cohen 及其同事详细研究了癔病发作患者中癫痫的发生率。为此,作者采用延长 EEG 描记时间(3小时至12天),暗示诱发癔病发作时作 EEG 描记、描记前睡眠剥夺,睡眠中描记以及采用鼻咽电极等特殊方法,对50例典型癔病发作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仅5例(10%)EEG 上有痫样放电。另发现 EEG 正常者,减量抗癫药后发作次数不增加,而 EEG 上有痫样放电者,则减量抗癫痫药后发作次数均有增加。此外,EEG 正常中的34例均由暗示诱发了癔病发作,且发作典型与以往无异。随访19例,在接受精神治疗的10例中,6例发作停止,2例偶有发作,2例发作同前,9例未接受心理治疗者,2例发作停止,9例偶有发作,4例发作同前,但二组患者的发作控制率无明显差异(X~2=0.4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Landau-Kleffner综合征(LKS)的临床、脑电图(EEG)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方法对6例LKS患儿的临床及EEG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该组患儿起病年龄3~8岁,男女比例2:1。起病前智力及语言发育正常。无癫痫家族史。均有获得性失语,表现为听觉性失认。均出现癫痫发作,表现为部分性发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和不典型失神发作。听力检查正常。EEG均异常,清醒期EEG显示单侧或双侧颞区为著高波幅棘慢波;睡眠期EEG显示癫痫样放电均较清醒期明显增多,并泛化至全导,其中2例表现为慢波睡眠期持续性棘慢复合波。头颅磁共振(MRI)检查均正常。6例患儿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其癫痫发作均完全控制。经皮质激素治疗,3例患儿失语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1例未恢复。结论 Landau-Kleffner综合征是以获得性失语和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童期癫痫综合征。EEG表现为以颞区为著的癫痫样放电,睡眠期全导泛化。癫痫发作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以控制且转归良好。早期合理应用皮质激素可以改善失语状况,但仍有患儿遗留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49例癫痫性痉挛患儿的临床、脑电图(EEG)特征。方法 对2014年6月至2022年8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视频脑电监测(VEEG)证实有癫痫性痉挛发作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9例患儿临床和EEG资料进行分析,并按痉挛起病年龄分为三组:早发型痉挛(EOS)组,婴儿痉挛(IOS)组,晚发型痉挛(LOS)组。结果 (1)出生异常史EOS组与IO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精神运动发育迟滞LOS组与IO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神经影像学检查异常三组分别为75%、75%、100%;(4)发作间期IOS组高度失律常见,且睡眠期增多;EOS组、IOS组癫痫样放电均为后头部优势;(5)监测时发作特点为成串或孤立性痉挛可混合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发作等多种发作形式。结论 婴儿期癫痫性痉挛具有特征性临床和EEG表型,临床医生应重视其不典型症状及EEG变异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玩麻将诱发癫癎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EEG)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1年3月在本院癫痫 间中心行长程(8~24h)视频EEG监测的13例因玩麻将诱发癫癎患者发作间期的EEG改变.结果 本组中有2例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的患者发作间期EEG可见双侧大脑半球或双侧中央、额区多量单、连发棘波、尖、棘慢复合波、多棘波慢波发放,给予抗癫痫 间药物治疗,并嘱避免打麻将,未再发作.9例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和2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的患者发作间期EEG背景活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一种或多种异常改变,表现为α节律慢化、反应性及调节性消失、慢波性异常、快波性异常增多、清醒及浅睡眠中6或14Hz阳性棘波、中线θ节律.11例均未给予抗癫痫 间药物治疗,只嘱戒掉麻将并远离麻将环境.其中有1例发作间期EEG呈广泛间断性中-高幅5-7Hzθ节律,1例呈双侧额、中央、颞区阵发性高波幅3~5Hz慢波节律的患者在看家人打麻将、或通宵玩麻将中再次发作.结论 玩麻将诱发的癫癎属于反射性癫癎,虽然戒掉麻将是避免发作的最佳方法,但对于EEG检查有明显癫痫 间样放电,或遵医行为不良,不能彻底摆脱打麻将或麻将环境的患者,则应按癫癎发作类型正规服用抗癫癎药物.同时由于玩麻将诱发癫痫 间发作的刺激因素非常复杂,声光等视觉刺激、思考、躯体感觉、本体感觉、焦虑、惊吓、激动、劳累等刺激因素影响常使大脑处于过度兴奋、乏氧状态,导致EEG背景活动不同程度的改变,在患者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应定时行长程EEG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脑电图(EEG)在小儿精神运动性癫痫(psychomotor epilepsy,P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2-01—2014-01选取行常规性EEG检查正常的158例PE患儿行剥夺性EEG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PE患儿分为剥夺睡眠EEG阴性组102例以及阳性组56例,分析2组患儿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剥夺睡眠EEG诊断阳性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剥夺睡眠EEG阳性组癫痫发作频率及有发展诱因的比率低于阴性组,而缺氧窒息史比率高于阴性组,发作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发作时间、发作诱因、发作频率是影响剥夺睡眠EEG阳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PE患儿应用剥夺睡眠EEG诊断可提高阳性检查率,患儿癫痫发作时间、发作诱因及发作频率可影响剥夺睡眠EEG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与癫痫发作相关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众所周知的,而系统研究却很少,其对心脏的影响常常导致诊断和治疗的错误,因此,应该进行ECG和EEG同时描记。作者报告一例癫痫发作时心率减慢的病例。 患者,36岁,右利手,无业,因无记忆的夜游查因入院。在出生后14个月时,已被诊断为癫痫并进行治疗,发作表现为右上肢疼痛9分钟后右侧半身抽搐,意识障碍,抽搐后右侧轻瘫,经用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联合治疗缓解。年轻时即出现逐渐加重的行为障碍导致多次犯罪。15到35岁没有进行任何正规的连续治疗。入院后全身和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苯妥英钠及苯巴比妥二者的血药浓度均在允许范围之内。神经心理检查发现额叶功能障碍。脑部MRI检查显示,双侧皮质信号异常,以左侧额叶为明显,伴局灶性皮质萎缩。电视脑电图和心电监测记录到病人慢波睡眠时的运动性复杂部分发作,发作以头部向左转开始,接着头向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恢复期SEP危险因素,并评估预后.方法 对133例病毒性脑炎出院患儿进行随访,恢复期SEP患儿21例作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影像学及脑电图特点,分析恢复期SEP高危因素.结果 试验组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癫痫持续状态、脑脊液HSV-1 IgG检出率、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和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为病毒性脑炎恢复期SE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病毒性脑炎恢复期SEP的高危因素为急性期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和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部份性癫痫发作累及肢体或面肌(有或无扩延)者甚常见,且已有详细描述,而起始於躯干肌肉者则甚少见。作者报导3例如下:例1,女,于19岁首次妊娠时出现 SLE,2年后突然出现部份性发作,先是右腹肌痉挛,继之向右大腿传布,只少数延及右臂,断续发作达9个月入院。发作后有右轻偏瘫,CT 见左顶区有不规则形状之中心透亮的带状增强,示有一周围绕以脑水肿之坏死灶,6周后 CT 追踪无变化。EEG 见左后部有慢波,对睁闭眼有反应,无痫性活动。手术时肺病灶活检证实有曲霉菌,不久死亡。尸检示左顶区有大范围的脑坏死。未形成腔。镜检证实有曲霉菌感染,未侵犯神经系的其它部份(包括脊髓),并有缺氧性之神经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KCNT1基因突变所致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的临床特征、基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诊断为EIMFS患儿的临床表现、脑电图(EEG)特点及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男性,2月20d,频繁抽搐发作,表现为局灶性发作,伴癫痫持续状态,EEG放电部位不固定,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起病后出现发育滞后,头颅MRI及血、尿遗传代谢筛查无明显异常,基因测序结果发现患儿存在KCNT1基因突变,该突变为杂合错义突变(c.1283G> A,p.Arg428Gln),患儿父母该位点未发现突变,即患儿为新生突变。结论 KCNT1是EIMFS主要的相关基因,对于临床病因不明且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需考虑基因检测,协助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波睡眠期持续性棘慢波的癫痫(ECSWS)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方法总结13例ECSW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视频脑电图(VEEG)特征及治疗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3例患儿,平均年龄(6.4±1.7)岁。5例头颅MRI有结构性异常。13例患儿均有癫痫临床发作,癫痫发作类型多样,病后均出现神经心理和/或运动功能发育倒退。EEG具备特征性慢波睡眠期持续性棘慢波放电,棘慢波指数(SWI)超过85%。予以抗癫痫药物、部分患儿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6月后10例(77%)有效,随访3年,大部分患儿EEG及神经认知状况和运动功能改善。结论ECSWS系一种具有特征性EEG的癫痫综合征,早期诊断治疗可改善患儿神经心理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女,31岁,13岁患痛经,月经周期最初二天发生局灶性癫痫。第一天每30分钟抽一次,持续半天;发作时左下肢自觉麻木、发凉,扩散至下胸,持续1秒左右出现左肩颈部局灶性癫痫,体检及化验均无异常。发作间期EEG为α背景活动,无痫波发放。头CT示至少三个环形高密度灶,周围有水肿带,二个在中央前回,一个在中央后回;第9天做MRI示皮质下高信号灶,T2驰豫时间中度延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有严重癫痫发作的获得性癫痫性失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对7例先有癫痫发作继而出现明显失语的儿童患进行了病因、病程、癫痫发作情况、失语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时分析了入院前后的EEG、头CT及MRI。结果全部病人失语症状出现前均有较严重的癫痫发作。其中5例在失语前曾出现过癫痫状态。全部病人表现听不懂问话,5例表现完全不能用语言表达。常规EEG5例异常,主要表现弥漫性慢波,其中3例可见阵性高波幅慢波发放。影像学检查3例异常。经AEDs及神经营养荆治疗,2例语言功能恢复,2例改善,3例无改善。结论本组病人主要表现全面性癫痫发作,惊厥性脑损伤可能为本组病人失语发生的主要原因。失语主要表现为“语言的听觉失认”。早期诊断并采取包括AEDs应用的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儿童肌阵挛失神癫痫(MAE)的临床表现,视频脑电图(VEEG)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转归等特点。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5例MAE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特点。结果 5例患儿中2例男孩,3例女孩。发病年龄中位数9 (3~11)岁。临床表现中5例患者均以MA为突出表现,其中4例为双上肢节律性肌阵挛抽动,另1例为口轮匝肌及双上肢同时受累。发作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且发作频繁,每日可发作数次至10余次。住院期间所有患儿均进行VEEG检查,记录到5例患儿均存在典型的双侧对称同步的3Hz棘慢复合波阵发,同步肌电记录到与肌阵挛有锁时关系的肌电爆发。5例患儿在诊断明确后进行抗癫痫治疗,所有患儿均在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减少,随访2~6年,5例患儿均无临床发作,智力运动发育正常,EEG复查均无癫痫样异常放电。结论 MAE以肌阵挛失神为突出表现,EEG特点为双侧对称同步的3Hz棘慢复合波阵发,同步肌电图记录到与肌阵挛有锁时关系的肌电爆发。尽早合理的应用抗癫痫药物可有效的控制患儿发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