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盐城市妇幼保健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产前体检孕妇503例为研究对象。在无菌条件下,B超引导下经腹羊水穿刺,取羊水20~30 mL,分析胎儿细胞核型。结果:对503例孕妇进行羊水穿刺,取足量羊水进行羊水培养,检出异常核型66例,染色体数目异常55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1例。两种异常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唐氏筛查高风险、无创胎儿DNA高风险、高龄、B超异常孕妇的羊水细胞异常染色体核型与不同组间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  相似文献   

2.
吴汉锋  梁景欣 《广西医学》2016,(7):1001-1003
目的:分析妊娠中期高危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减少异常染色体胎儿的出生,提高人口出生素质。方法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孕中期孕妇2298例,在B超引导下行羊水穿刺,取羊水进行细胞培养及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298例羊水细胞培养,检出异常核型89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3.87%,其中常染色体异常31例,性染色体异常14例,染色体多态性为44例。结论孕中期高危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分析能准确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降低染色体病胎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出生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双胎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方法:2010年1月—2019年8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羊膜腔穿刺的309例双胎妊娠孕妇,抽取双胎羊水进行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分析双胎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结果:618例双胎羊水标本成功培养611例,培养成功率为98.87%。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39例,检出率为6.38%,其中数目异常占17.95%(7/39)、结构异常43.59%(17/39)、嵌合体30.77%(12/39)和标记染色体7.69%(3/39)。染色体多态性18例,检出率为2.95%,涉及1、15、16、22、Y号染色体。结论:双胎孕妇通过羊水细胞培养进行染色体检查是双胎产前诊断的可靠方法,能有效减少双胎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简便和稳定的羊水细胞染色体培养和收获制备技术,更好地满足产前诊断的需要。方法对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8 240例孕妇,在B超介导下实施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用改良后的方法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培养和收获制备,常规G显带,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羊水细胞染色体培养一次性培养成功率达99.89%,可用于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的成功率为99.85%。结论严格控制羊水细胞染色体培养和收获制备技术的各个环节,可大大提高培养成功率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情况及其与产前诊断各指征之间的联系,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查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细胞遗传学方法,对237例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并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237例孕妇羊水培养成功率98.73%(234例)。检出异常核型11例(4.7%),其中数目异常占异常核型的54.55%(6例),以三体型为主,结构异常占异常核型的36.36%(4例)。在各项产前指征中,B超检查异常和高龄孕妇受检人数最多,超声指标异常的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最高(8.06%),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能够有效地对胎儿染色异常进行诊断,是进行产前遗传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1968例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及产前诊断指征情况,并分析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于焦作市妇幼保健院行羊水穿刺的1968例高危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入院时,调查并记录其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均在B超引导下进行羊水穿刺,观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质控细胞系的构建方法。方法: 以T4 DNA连接经BamHⅠ单酶切的SV40LTag-pcDNA和pcDNA3.1(-)DNA,重组SV40LTag-pcDNA3.1(-)克隆,以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克隆转染至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羊水细胞,以G418筛选阳性克隆,观察细胞系的传代生长特性及其作为染色体核型分析质量评估的可行性。结果: 构建了染色体核型为46,XY,t(8;19)(q24.3;q13.1)的羊水细胞系,传至第15代的细胞系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其核型与原代细胞一致。结论: 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羊水细胞转染SV40LT基因后可转化为无限扩增且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系,从而制成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质控细胞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生长不良时,提高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的方法。方法羊水细胞培养3158例,对其中104例生长不良样本行传代培养。结果培养成功103例,失败1例,使培养成功率由传代前的96.70%提高到99.97%。结论生长不良的羊水细胞用该方法可提高培养成功率,为染色体核型分析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对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分析。【方法】对78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间期细胞的FISH分析及细胞核型分析。【结果】71例二倍体羊水样本,FISH诊断与细胞培养核型分析相符;染色体数目异常7例,FISH诊断出其中6例。间期细胞FISH的杂交率与探针类型、靶细胞种类及孕周有关。孕晚期羊水样本、母血污染的样本和快速杂交的样本,以及长时间放置的样本,FISH分析结果与核型分析完全符合。针对特异探针而言,染色体非整倍体的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应用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对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分析可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该方法简便快速、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10.
高危孕妇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妊娠中期高危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对胎儿染色体病进行确诊。方法对69例高危孕妇经腹穿刺抽取羊水,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做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69例中培养成功57例,成功率82.6%;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3例,异常检出率5.26%。结论通过孕中期羊水细胞培养对胎儿进行产前染色体病诊断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产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孕中期行产前诊断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探讨羊水染色体检查对诊断胎儿染色体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38例孕中期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羊水进行细胞培养、G显带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为100%。检出正常变异染色体36例(10.65%);检出异常核型13例(3.85%),其中数目异常9例,占异常核型的69.23%;结构异常4例,在异常核型中占30.77%。结论对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能安全、有效地对胎儿染色体疾病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良羊水染色体制备技术。方法与传统羊水细胞染色体制备方法不同,在常规预固定加2次甲醇和冰醋酸3∶1(v∶v)固定基础上,新增1次甲醇和冰醋酸1∶3反比例固定操作,随机选取194个羊水标本制备染色体,比较新旧方法在制片成功率、染色体分散度和显带方面的差异。并应用改良方法对3726例羊水标本进行核型分析。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增加反固定方法不仅能显著提高羊水培养成功率(P<0.05),而且获得核型分散效果更好、染色体分辨率更高(P<0.05)。3726例羊水标本中,一次性培养成功3671例,成功率为98.52%,检出异常核型265例,异常率为7.22%。结论羊水染色体制备改良方法中增加反固定方法,所获核型好、成功率高,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50例羊水标本产前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非整倍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X、Y、13、18、2l号特异性探针对50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间期细胞的FISH分析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被检50例羊水未培养细胞均获得诊断结果,检测出"21 三体"3例,检测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随访相符.结论 应用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对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分析可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中期孕妇羊水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因存在高危因素就诊的孕中期孕妇178例.于B超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每例抽取羊水20 mL,经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178例羊水细胞培养成功178例,成功率为100%;检出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善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的条件。方法在B超引导下经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接种于斜面培养管中,37℃5%CO2培养箱中静止培养,用胰酶消化法收获细胞,常规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通过控制影响羊水培养的各个环节,改善细胞培养环境,缩短了羊水培养的时间,提高了羊水培养的成功率,增加了可供分析染色体核型。结论及时、正确处理羊水标本以及控制影响细胞培养成功的各个环节,准确判断羊水收获时机,可提高羊水细胞培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沈国松  张甦  何平亚  方嵘 《浙江医学》2011,33(12):1746-1749
目的 使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常见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进行快速诊断,结合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形成产前诊断体系,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诊断最常见染色体病的5种染色体(13、18、21、X和Y)特异性FISH探针对480例未经培养羊水细胞进行产前诊断,并和同时进行的羊水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较.结果 480例未经培养羊水细胞FISH实验全部获得检测结果,并发现21-三体综合征2例,18-三体综合征1例,克氏综合征1例,特纳综合征 1例,与羊水培养染色体分析结果一致,但报告时间(2至3d)与羊水染色体分析报告时间(2~3周)相比大为缩短.受固有技术限制有6例结构异常未能检出,但应用FISH技术对其中1例与性染色体有关的结构异常进行辅助诊断,获得了成功.结论 FISH技术在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产前诊断中应用行之有效,与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相结合,将使产前诊断更加高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龚春红  黄金文 《当代医学》2010,16(13):10-1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唐氏综合征筛查的应用,评价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集200名妊娠16~20周孕妇的羊水标本,应用荧光标记21号染色体特殊位点探针(locus-specific probe,LSP)及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centromeric probe,CEP)对未培养的细胞进行FISH;同步进行羊水细胞培养,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并以核型分析为金标准,评价FISH技术准确性。结果FISH分析羊水间期细胞性染色体数量均正常(XX107例,XY93例);200例标本中21号染色体异常者3例,经核型分析为典型的21三联体,取脐血进行G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得以验证2例为47,XY,+21;1例为47,XX,+21。产前诊断正常者进行产后新生儿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无异常。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快速进行产前唐氏综合症筛查的一个简易可靠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为45,XO个体性别分化。方法:收集3260例外周血和579例羊水进行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26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49例被确诊为45,XO携带者,其社会性别和生殖系统均为女性;579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中先后发现2例45,XO的胎儿,孕妇知情后自愿引产,引产后发现第一例胎儿生殖系统为女性,第二例胎儿生殖系统为男性。结论:染色体核型为45,XO个体大部分分化为女性,但少数可能向男性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诊断培养后的羊水细胞染色体亚显微结构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18孕周,经典细胞遗传学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与B超检查结果有不符合的胎儿,应用FISH的18号、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13、21号染色体位点特异性探针,对培养后的羊水中期细胞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共分析了22个独立细胞克隆的分裂象,发现胎儿染色体存在两种核型嵌合,结果记为:mos45,X[20]/46,XY[2];FISH检测发现此胎儿核型存在Y染色体亚显微小片段易位。结论 FISH技术结合传统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对于诊断染色体亚显微结构异常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AffymetriSNP Array和FISH技术鉴定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方法 2013年7月1例38岁高龄孕妇来我院就诊,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G显带检测羊水和脐血胎儿染色体核型,应用AffymetrixCytoScan 750K Array基因芯片技术鉴定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片段与来源,然后运用WSH/D4Z1探针的FISH进行确认.结果 胎儿羊水G显带染色体核型为46,XX[15]/47,XX,+mar[15],脐血G显带染色体核型为46,XX[14]/47,XX,+mar[16];AffymetrixCytoScan 750KArray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为arr 4p13q13.3(41,593,201-72,130,692)X2-3,显示胎儿有4号染色体4p13-着丝粒-q13.3区段30.537 Mb的嵌合性重复;胎儿脐血细胞FISH检测显示28%间期细胞有4号染色体着丝粒的三体性.结论 综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FISH技术和AffymetrixCytoScan 750K Array芯片技术能准确确认额外微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及其片段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