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急腹症MSCT双期增强扫描病例80例,其中10例患者图像经多平面重组(MPR)及肠系膜血管最大密度投影(MIP)处理,诊断为肠扭转。结果MSCT诊断10例肠扭转,主要征象有肠系膜血管“漩涡征”10例,肠管“漩涡征”5例,靶环征或双晕征5例,肠系膜上动脉、静脉(SMA、SMV)换位征3例,鸟喙征4例,SMV血栓形成2例,腹水征10例。诊断均经手术证实。结论MSCT双期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与肠系膜血管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肠扭转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肠扭转的CT表现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目的 提高螺旋CT诊断肠扭转的正确率。方法 对9例术前CT明确诊断为肠扭转,并经手术证实病例的CT资料进行分析。主要重组方法有多平面重组法(MPR)及滑动薄层块最大强度投影法(STS-MIP)。结果 9例肠扭转诊断均正确,主要征象有肠管的“漩涡征”(6例)和血管的“漩涡征”(9例)、“靶环征”(2例)、“鸟喙征”(6例)。结论 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是诊断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靶环征”及肠壁强化减弱、腹水是提示绞窄性梗阻的可靠征象。螺旋CT扫描及重绢对肠扭转的诊断具有莺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MSCTA诊断肠扭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祥芹  胡道予  庞颖  李建军  张海彬  王秋霞  沈魏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075-1078
目的:探讨MSCTA技术对小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6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1例小肠扭转病例.21例患者均行MSCT双期增强并对扫描图像行后处理,由两位经验丰富临床放射科医师观察增强后肠扭转的轴面CT图像,MSCTA图像上观察扭转血管的分布、走行及扭转度数,将MSCT及MSCTA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内疝及伴发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手术证实的腹内疝病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采用平扫及双期增强,并进行VR、MPR及M1P等后处理.结果:10例腹内疝中,8例有腹部手术史,10例均表现为肠梗阻,8例显示疝口,并有肠聚集、移位、肠系膜血管走形异常.伴发肠扭转7例,显示肠管和血管的“漩涡征”,5例见“鸟喙征”,3例见“同心圆征”,4例出现肠绞窄,表现为肠管强化减弱、肠壁水肿、腹水.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和多种方法重组对腹内疝伴发肠扭转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时诊断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对颌骨埋伏牙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对颌骨埋伏牙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均不能准确判断埋伏牙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的32例患者,行上、下颌骨横轴面薄层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重建图像.结果:32例共52颗埋伏牙,螺旋CT重建图像能准确地显示颌骨内埋伏牙的数量,牙冠/根形态,唇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轴面图像、MPR、CPR及VR重建技术的联合应用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检查埋伏牙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CT对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volvulus in intestinal malrotation, VIM)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例术前CT明确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VIM患者的临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系膜根部"漩涡征"12例,"鸟喙征"9例,"靶环征"3例,3例合并肠管淤张积液、肠系膜水肿及腹水.结论 VIM具有特异性CT征象,CT检查对诊断VIM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下颈部病变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5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下颈部病变患者行MSCT检查,并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等图像后处理,确定病变所在的间隙,根据CT征象确定初步诊断,与最后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50例中器官间隙病变5例:甲状舌管囊肿3例,部分胸腺颈部异位2例.颈动脉间隙病变10例:副神经节瘤3例,第2鳃裂囊肿2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2例,癌淋巴结转移3例(合并颈静脉血栓形成2例).咽后间隙病变5例:4例咽后脓肿,1例咽后间隙蜂窝织炎伴反应性淋巴结增生.颈后间隙病变18例:淋巴管瘤4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脂肪瘤1例,神经纤维瘤病I型1例,淋巴结炎3例,淋巴结结核1例,淋巴瘤1例,癌淋巴结转移4例.多间隙病变12例:颈淋巴结炎及蜂窝织炎2例,淋巴结结核1例,淋巴瘤2例,癌淋巴结转移6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50例均确定病变所在间隙,42例(84%)病变初步诊断正确. 结论 MSCT可更好地显示下颈部病变所在的解剖间隙,在此基础上结合病变的CT征象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食管裂孔疝的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昌远   《放射学实践》2010,25(1):51-54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食管裂孔疝(EH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证实的25例食管裂孔疝的CT表现。结果:25例EHH螺旋CT扫描均清楚显示膈上疝囊,表现为食管裂孔上方层面后纵隔内大小不等的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影,通过食管裂孔与膈下胃腔相连续。其中结节型(〈3.0cm)13例,假肿块型(≥3.0cm)12例,增强扫描结节影或疝囊壁与膈下胃壁呈均匀一致强化。4例同时伴有网膜食管裂孔疝,18例(72%)EHH的膈肌脚间距增大。结论:螺旋CT对EHH检出率高,可以显示食管裂孔有无增大、疝囊的全貌以及合并症等,对发现NEHH以外的原因作胸部或上腹部CT检查的EHH病例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较好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小肠扭转(SBV)的CT和CT血管成像(CTA)表现,探讨CTA对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SBV的CT与CTA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并进行CT血管重组.阅片医师依靠CTA来判断SBV的部位、扭转的方向和度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8例SBV的CT征象包括肠系膜血管"漩涡征"6例,肠管"漩涡征"5例,肠管"靶环征"和"鸟喙征"各3例,肠管壁强化减弱、肠壁水肿4例,腹腔积液1例.ETA表现:5例肠系膜上动脉(SMA)主干位置、形态正常,1例SMA主干近端扭转,1例SMA分支扭转,1例出现SMA与肠系膜上静脉(SMV)相互缠绕,4例见SMV主干的轴向扭转并扩张,3例表现为SMV的分支的扭转及走行异常,4例显示走行异常的SMV属支增粗.依靠CTA,8例均能正确判断SBV的位置、扭转的方向.5例正确判断SBV度数,3例CTA计算的度数较手术发现的小.结论 CTA对SBV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能准确判断SBV的方向和部位,但对扭转度数的判断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0.
CT诊断乙状结肠扭转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7岁。以突发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6天入院。查体:老年男性,痛苦面容,腹部膨隆,全腹紧张、压痛,无反跳痛,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闻及金属音调。CT检查:全腹可见扩张胀气的粗大肠袢、乙状结肠近端肠袢明显扩张扭曲,近似倒置的“U”形(图1);乙状结肠近段肠管呈“鸟嘴状”狭窄,近端肠管扩张胀气,并见多个气液平面,附近肠系膜血管向梗阻点集中扭曲,形成“漩涡征”(图2),乙状结肠远端肠管塌陷变细扭曲,呈“C”形(图3)。CT诊断:低位性肠梗阻,考虑乙状结肠扭转所致。手术后诊断:乙状结肠扭转并机械性肠梗阻。讨论:乙状结…  相似文献   

11.
小肠扭转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经手术证实小肠扭转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行CT平扫,7例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8例中7例有肠管和血管的漩涡征,5例有鸟喙征,2例见同心圆征,4例显示肠管壁强化减弱、肠壁水肿和腹水.结论:肠管和血管的漩涡征是诊断小肠扭转的特征性征象,同心圆征、肠管强化减弱、肠壁水肿和腹水的出现,则高度提示绞窄性肠梗阻;螺旋CT增强扫描和图像重组可对小肠扭转做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的MS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SCT及其重建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7例膀胱癌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在工作站行图像重建,分析膀胱癌螺旋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7例膀胱癌CT平扫表现为膀胱壁增厚或突向腔内的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其中9例见钙化。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最高,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MIP可显示肿块内迂曲、增粗的血管。结论: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能显示肿块的强化方式及膀胱壁的增厚,在膀胱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小肠扭转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7例术前CT诊断为小肠扭转,其中5例经手术证实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重组方法为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结果7例均正确诊断,主要征象有肠管的漩涡征(4例)、血管的漩涡征(6例)、靶环征或双晕征(6例)、鸟喙征(4例)、缆绳征(7例)、肠系膜水肿(7例)、腹腔积液(4例)。结论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是诊断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64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图像对小肠扭转显示更直观、明确,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观宝  周利民  林家根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28-113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分析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CT平扫表现为病变段输尿管壁增厚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MPR、CPR显示更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病变持续强化,接近肾实质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低于肾实质强化。病变以上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肝门部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MSCT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行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肝门部胆管癌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有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状。胆管内肿块(5例),胆管壁局限增厚和管腔狭窄(12例),平扫均为等密度。增强扫描3例强化,14例延迟强化。结论:胆管壁局限增厚、胆管内肿块是肝门部胆管癌的较特征性CT征象,MSCT扫描结合薄层三维重建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施剑斐  沈亚芝   《放射学实践》2009,24(5):522-525
目的:探讨MSCT对肠石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或临床诊断证实的肠石性肠梗阻的MSCT及多平面重组(MP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于定性与定位诊断、并发症与合并症的显示,并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15例经手术证实的病例定位诊断均正确;21例(21/23)定性诊断正确,"气泡征"(22/23)与"瓶塞征"(21/23)为肠石性肠梗阻的最典型CT表现,1例对合并症的定性诊断不确定,1例遗漏合并症;2例显示肠穿孔。结论:MSCT结合MPR对肠石性肠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对其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显示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及重组技术诊断肺动静脉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重组技术对肺动静脉瘘(PAVF)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7例肺动静脉瘘进行扫描,并获得各种后处理图像。结果:7例PAVF患者中,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2例,弥漫性分布1例。肿瘤样扩张的血管囊腔与其相连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血管为PAVF的基本解剖结构。MSCT三维肺血管重组均能充分显示供血肺动脉、引流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结论:MSCT及重组技术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SCT可作为诊断PAVF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