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在引导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中的作用。方法将338例需行PICC的患者分为盲穿组、超声组,分别行盲穿、超声引导引导下置管,对置管一次成功率、成功置管时间、静脉炎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①超声技术能够在置PICC管的穿刺静脉的选择、穿刺过程中的引导、置管完成后管端位置的判断均有很好的作用。②超声组在成功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均优于盲穿组(P<0.05),术后的静脉炎与盲穿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技术应用于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可以减少置管时间,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静脉炎发生率,取代传统X线定位。  相似文献   

2.
贾克俭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478-347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的维护和护理。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通过PICC置管术进行静脉滴注的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行PICC置管术患者中,静脉穿刺成功率达100%,置管过程中.4例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维血流显示技术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导管阻塞、穿刺部位渗血、机械性静脉炎等,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PICC置管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给药方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应用具有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导管的正确维护,加强临床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e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异位后实时处置引导正位的作用及出现血栓等并发症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外周静脉血管行导管置入术的122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在X线发现有导管异位后立即在彩超引导下行位置调整及再固定,并对实施PICC导管置管后的肿瘤化疗患者或化疗结束即将拔管的肿瘤患者行外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122例中,X线发现有18例导管置入发生异位,均在彩超引导下一次调整成功;并经彩超检查发现有10例外周血管发生血栓形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对肿瘤化疗患者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导管尖端异位准确复位,并对置管后出现的血栓等并发症准确判断,为临床处置提供及时协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科2013年因治疗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均无法在直视或触摸不到外周静脉血管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的89例患者,经超声引导下运用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导管.结果 89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其中80例一针成功,9例2针成功,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采用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显著减少了机械静脉炎的发生,提高了PICC置管的成功率.有效的解决了肿瘤患者多次化疗后外周浅静脉血管很差,无法直接行PICC导管穿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结合塞丁格技术行PICC穿刺置管的护理体会。方法 60例需要行PICC置管的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行肘上贵要静脉PICC穿刺置管。结果 6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50例送管直接进入上腔静脉,5例通过调节穿刺针角度后导管进入上腔静脉,2例在第一次送管进入颈内静脉,通过调整患者肢体位置后顺利送管入上腔静脉,3例刺破对侧血管壁,回退穿刺针后调整穿刺针角度成功送管进入上腔静脉。结论 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行PICC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塞丁格彩色影像置入技术。方法回顾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治疗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置入PICC失败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失败,提高置管成功率。结果 65例患者,其中1次穿刺成功53例,2次穿刺成功12例。其中6例导丝置入血管障碍,3例穿刺鞘送入困难,2例PICC导管送入困难,通过调整处理,最终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结论经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应加强患者评估及穿刺血管定位,熟练掌握穿刺置管技术,及时处理异常状况,并加强护理工作,有效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盲穿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2008-03—2011-07笔者所在科在超声引导下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2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10~83岁。均为因恶病质、肥胖、多次化疗后血管条件差等,导致多次盲穿失败者。27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1次穿刺成功2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肘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超声引导下在肘上PICC置管92例(观察组),对比传统肘部或肘下PICC盲穿96例(对照组)穿刺成功率、舒适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尖端位置正确率、置管后舒适度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颈内静脉异位率、静脉炎发生率、置管后对生活的影响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肘上PICC置管解决了盲穿PICC的弊端,降低了颈内静脉异位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留置PICC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了PICC尖端位置的正确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在血液病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传统PICC并发静脉炎的情况。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选择超声引导下结合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术的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共30例;常规盲穿PICC置管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36例。比较其从置管方法到置管后并发静脉炎的概率以及严重程度,以积极探讨并发静脉炎的多种原因。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67%(2/30)和38.90%(14/36),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入术并发静脉炎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盲穿PICC置入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辅助超声引导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DSA室采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穿刺成功后,在DSA的Roadmap功能下沿血管鞘注入1:1浓度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形成血管走行途径,在DSA监视下置入PICC导管至上腔静脉中下1/3处。结果 21例患者中除一例乳癌健侧手臂无名静脉闭塞的患者改股静脉置管外,其余均顺利置管。结论将DSA及超声有效的结合起来应用于PICC导管置入技术中,既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又可对导管异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使PICC导管置入过程快速、安全,同时减少了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使其顶端置入上腔静脉内的深静脉置管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例双侧肘部无可视静脉,不能触及静脉但需要进行HCC置管的晚期肿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PICC置管.结果 20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PICC术,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置管操作简单、穿刺痛苦小、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近年来,Seldinger技术在疑难置管患者PICC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2]。我院烧伤科收治1例全身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因全身瘢痕增生无法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在超声引导下MST穿刺成功置入PICC导管并顺利完成治疗,先将PICC置管及维护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郭玲 《青岛医药卫生》2021,53(4):310-31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 1/3 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PICC具有减少频繁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经过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使其头端送入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的深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主要用于需7 d以上静脉补液的患者和需要多次化疗的患者,一般可留置1年左右。置管时间长,感染的机会就增加,感染是PICC置管最严重的并发症。骆小京和康继红[1]报道导管的感染率为3%。因此,导管的感染防治极其重要,本文就PICC导管感染的诊断标准、原因分析、预防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2例行PICC置管术的肺癌患者进行综合的临床护理,并对护理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92例患者中有90例穿刺一次成功,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患者中有6例出现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症状很快消失,2例失败,成功率97.82%。结论实践证明,在肺癌患者行PICC置管术化疗的过程中,综合全面的临床护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穿刺术的成功率,还减少了术后因导管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成功率及其并发症形成的原因。方法 151例PICC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上肢浅静脉(贵要静脉)植入静脉导管,且拔管前超声常规检查置管静脉。结果 (1)151例患者贵要静脉内径2mm的148例,其中,141例贵要静脉主干明显且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至上腔静脉,一次性成功植入静脉导管132例(132/148,占89.19%),9例(9/148,占6.08%)因操作原因失败,另7例(7/148,占4.73%)贵要静脉主干不明显未能植入上腔静脉而入皮下浅静脉;其余3例患者贵要静脉内径1.8mm,均未能成功植入静脉导管。(2)132例成功PICC患者,临床静脉给药治疗结束,拔管前超声检查15例(15/132,占11.36%)静脉导管周和(或)静脉壁形成血栓,回顾发现该类患者静脉导管沿导丝植入前均用碘伏擦拭消毒。结论贵要静脉内径、走形及正确的操作是PICC成功的因素,碘伏消毒静脉导管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超声引导对PICC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接穿刺置入PICC导管困难的38例需静脉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0月直接穿刺PICC置管困难的38例乳腺癌患者,经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结果:38例患者均成功置管,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经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提高了置管成功率,有效解决了无法直接穿刺置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MST)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需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MST置入PICC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技术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患者置管时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高,疼痛程度也较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超声引导下MST能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曾林胜  李江  李瑛珊  孙斌  黄友贞  刘晓玲 《江西医药》2021,56(10):1619-162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平面内穿刺与传统盲穿PICC置管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1月行PICC置管477例,病例分为三组:A组381例,B组82例,C组14例.A组为肘部静脉可直视或可触及弹性,行传统盲穿置管病例;B组为肘部静脉不可直视且不可触及弹性,行超声引导下平面内穿刺置管病例;C组为肘部静脉可直视或可触及弹性,经2次传统盲穿仍然置管不成功,随后转为超声引导下平面内穿刺置管病例.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及C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均更高.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6.09%(328/381)、84.25%(321/381);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3.9%(77/82)、91.46%(75/82);C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2.86%(13/14)、92.86%(13/14).结论 超声引导下平面内进针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高,为那些血管条件不佳又需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提供比传统盲穿更优越的PICC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