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目的论看,中性粒细胞激活和移走提供宿主抵抗脓毒性挑衅,并有效地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趋化剂诱使中性粒细胞至微生物侵入处(如TNF-α,IL-1β)而伴发整合素表达上调,增强粘附潜能、移走和渗出,膜接合受体与致病原表面特异性配基的相互作用引起了吞噬微生物的作用,中性粒细胞脱颗粒的杀伤结果  相似文献   

2.
3.
失血性休克后,中性粒细胞(PMN)被预激是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前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失血性休克动物用林格液(LR)复苏后其肠系膜淋巴液对PMN仍有预激潜能并可导致肺损伤,而用高渗盐水(HTS)复苏者其肺脏受到保护,因此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高渗盐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渗盐水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时大鼠炎性细胞因子、胰腺、肺组织病理损害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8只,均分成对照组、SAP模型组、等渗盐水组、高渗盐水组,采用过量L精氨酸诱导大鼠SAP模型,等渗盐水组、高渗盐水组于24h、48h分别经静脉输入2mlkg的09%NaCl、75%NaCl,在48h、72h取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于72h检查大鼠胰腺、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高渗盐水组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等渗盐水组;等渗盐水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在48h和72h分别为[(311±22)、(43±5)、(22±4)]pgml和[(403±29)、(66±7)、(28±6)]pgml。高渗盐水组分别为[(278±20)、(38±6)、(26±7)]pgml和[(329±28)、(42±6)、(44±5)]pgml;高渗盐水组血清TNFα、IL6值明显低于等渗盐水组,IL10值明显高于等渗盐水组,尤其在72h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高渗盐水治疗大鼠SAP能使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和IL10水平显著增高,减轻胰腺、肺等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7.5 %高渗盐水对择期腹部大手术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连续 5 2例择期腹部大手术病人 ,配对分为两组对比。术毕进入SICU后 ,研究组 ( n=2 6)应用 7.5 %高渗盐水 ( 4ml/kg) ,后续平衡液 ;对照组 ( n =2 6)仅用平衡液。比较两组病人的液体平衡量、体重变化、PaO2 /FiO2 比值 ,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手术日和术后48h的液体正平衡量减少 (P <0 .0 0 1) ;术后体重增加幅度降低 (P <0 .0 0 1) ,体重下降时间提前 (P <0 .0 0 1) ;术后PaO2 /FiO2 比值较高 (P =0 .0 0 0 111) ;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较低 (P =0 .0 175 ,P =0 .0 3 74)。结论  7.5 %高渗盐水可减少择期腹部大手术后的液体正平衡量 ,促进液体负平衡提前出现 ,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异丙酚对中性粒细胞(PMN)激活后活性氧生成以及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影响PMN呼吸爆发的内在机制。方法: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和自旋捕捉法,观察异丙酚对PMN呼吸爆发产生氧自由基(ROS)的抑制作用;同时采用钙荧光指示剂负载离子体PMN并行双波长模式测定不同浓度异丙酚对静息和激活状态下PMN细胞内「Ca^2+」i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体外模型方法研究中性粒细胞经历体外循环中温度的初始启动作用后,遭遇二次刺激时反应能力的变化。方法抽取6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样,提取中性粒细胞,根据体外循环的温度变化,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温、微温、中低温、深低温和复温过热组5组,每组12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仪建立温度对中性粒细胞刺激的体外模型,每组内设定5个时间点,分别为T0:体外循环起点,T1:复温起点,T2:复温后0.5 h,T3:复温后1 h,T4:复温后1.5 h。在T2、T3、T4点加入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刺激0.5 h,测定膜结合弹性蛋白酶(membrane-bound elastase,MBE)活性,作为中性粒细胞受到二次刺激时的反应能力指标。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协方差分析,如果主效应存在差异,则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各温度组之间MB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72,P=0.002):常温与微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9±4.5 ng/106细胞数vs.76.5±3.6 ng/106细胞数,P=0.134),但常温和微温组均高于其余各组(P=0.001),复温过热组高于深低温组(61.2±2.7 ng/106细胞数vs.50.9±3.7 ng/106细胞数,P=0.005),中低温组(56.4±3.2 ng/106细胞数)与深低温(P=0.107)、复温过热组(P=0.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加入PAF后5组间MB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66,P=0.03):T4〉T2(70.9±2.5 ng/106细胞数vs.59.9±2.3 ng/106细胞数,P=0.027),T3(65.5±1.8 ng/106细胞数)与T2(P=0.168)、T4时间点(P=0.29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中常温、微温、复温过热可增强中性粒细胞对二次刺激的反应能力,促进MBE的释放;复温期间存在中性粒细胞易激惹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异丙酚对中性粒细胞 (PMN)激活后活性氧生成以及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 ([Ca2 ]i)的影响 ,探讨异丙酚影响PMN呼吸爆发的内在机制。方法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 (ESR)技术和自旋捕捉法 ,观察异丙酚对PMN呼吸爆发产生氧自由基 (ROS)的抑制作用 ;同时采用钙荧光指示剂 (Fura 2 /AM)负载离体PMN并行双波长模式测定不同浓度异丙酚对静息和激活状态下PMN细胞内 [Ca2 ]i 的影响。结果 :高浓度 (75 μM)异丙酚可使静息状态下PMN细胞内 [Ca2 ]i升高 ;在有钙基质中 ,异丙酚对趋化三肽 (fMLP)诱发的PMN胞内 [Ca2 ]i 的升高有明显的降调作用 ,而在无钙基质中则不明显。在无钙基质中 ,高浓度 (≥ 5 0 μM )的异丙酚对fMLP诱发PMN呼吸爆发产生RO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存在胞外钙浓度时 ,2 5 μM异丙酚的抑制程度更为明显。结论 :异丙酚可通过作用于胞外钙内流和胞内储存钙释放影响静息及激活状态下PMN胞内 [Ca2 ]i;异丙酚在有钙基质中对PMN呼吸爆发产生ROS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提示异丙酚影响PMN胞内 [Ca2 ]i,特别是对胞外钙内流的抑制作用 ,可能是其抑制PMN呼吸爆发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43例严重创伤患者血清在正常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过程中的调理能力,同时还检查了补体依赖性和非补体依赖性血清的调理作用。全部患者的ISS均在20以上,均按年龄、ISS进行分类。有心肌梗塞、器官衰竭、肿瘤或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除外。按病人转归分为未发生重症感染的转归良好组(N=13)、重症感染组、死亡组(N=9)。死亡组中7例死于感染,并常伴有多器官衰竭,另2例入院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内毒素(LPS)诱导中性粒细胞Toll样受体2(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6名,年龄20~35岁,各采集外周静脉血样50 ml,加入20 U/ml肝素抗凝,分离提纯中性粒细胞,制备细胞悬液,然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6皿:对照组(C组)不给予任何药物,置于37℃、5%CO_2培养箱中培养12 h;异丙酚脂质溶剂intralipid组(I组)、异丙酚组(P组)和LPS组(L组):分别加入intralipid(终浓度为5 μg/ml)、异丙酚(终浓度为5 μg/ml)或LPS(终浓度为1μg/ml),置于37℃、5%CO_2培养箱中孵育12 h;intralipid+LPS组(IL组)和异丙酚+LPS组(PL组)先分别加入intralipid(终浓度为5 μg/ml)或异丙酚(终浓度为5 μg/ml)后,置于37℃、5%CO_2培养箱中孵育20 min,然后加入LPS(终浓度为1μg/ml),置于37℃、5%CO_2培养箱孵育12 h.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膜TLR2和TLR4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GR检测中性粒细胞膜TLR2 mRNA和TLR4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TNF-α和IL-8的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I组和P组TLB2和TLR4的表达、1NF-α和IL-8L-8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IL组TLR2和TLR4的表达上调,L组TNF-α和IL-8L-8的浓度升高,IL组IL-8浓度升高(P<0.05);与L组比较,IL组TLR2和TLR4的表达、TNF-α和IL-8L-8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组TLR2和TLR4的表达下调,TNF-α和IL-8L-8的浓度降低(P<0.05).各组TLR2 mRNA和TLR4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可下调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从而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尿道局部注射细胞因子chemokine(C-C motif)ligand 7(CCL7)能否提高损伤后尿失禁模型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归巢和CCR-1过表达的MSC归巢,探索CCL7对尿失禁的功能恢复。方法:尾静脉注射荧光转染MSC至尿失禁大鼠模型,1周后在4组[假尿失禁组(Sham SUI)、尿失禁合并MSC治疗组(SUI+MSC)、尿失禁合并CCR1增强表达MSC治疗组(SUI+MSC-CCR1)、尿失禁合并MSCCCR1加CCL7组(SUI+MSC-CCR1+CCL7)]中观察大鼠尿道组织中MSC归巢聚集情况。观察各组治疗后控尿恢复情况[假产伤假治疗组(sham injury+sham CCL7);产伤加假治疗组(injury+sham CCL7);产伤加治疗组(injury+CCL7)]。结果:SUI+MSC-CCR1+CCL7组在产伤后1天和1周后MSC局部归巢与存活情况显著增加(P<0.05),并显著高于sham SUI组、SUI+MSC组和SUI+MSC-CCR1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CCL7治疗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尿失禁产伤后假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L7与过表达CCR1可以促进MSC在损伤局部归巢与存活,CCL7对促进损伤后尿失禁模型的尿控水平恢复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容量高张盐水(HTS)复合高胶体渗透压溶液可更有效、更持久地保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比单纯HTS更能提高休克复苏后的生存率[1]。本研究拟探讨7.5%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用于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时对早期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联合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有宫内细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共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结局分为感染组(28例)和非感染组(11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采用免疫荧光快速定量检测血清PCT和hs-CR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PCT、hs-CRP表达,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结果感染组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0.89 ± 0.25)%]、PCT [(2.24 ± 0.53)ng/ml]和hs-CRP水平[(21.25 ± 2.37)mg/L]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新生儿[CD64指数:(0.26 ± 0.08)%、PCT:(0.42 ± 0.09)ng/ml、hs-CRP:(6.37 ± 1.3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475、P < 0.001,t = 34.459、P < 0.001,t = 44.171、P < 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指数+ PCT + hs-CRP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897,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92.73%、准确度为91.30%,高于两指标联合检测及单独指标检测;且3指标联合检测误诊率(7.27%)和漏诊率(14.29%)也较低。 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PCT可作为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指标,而CD64指数、PCT和hs-CRP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取人骨肉瘤MG63细胞,用终质量浓度为0.5、5.0、50.0、100.0 μmol/L罗格列酮分别处理细胞,对照组不给予药物,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药物作用24、48、72 h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终质量浓度0、0.5、5.0、50.0 μmol/L罗格列酮处理24、48 h细胞周期分布;TUNEL法检测终质量浓度0.5μmol/L罗格列酮处理48 h的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J).结果 细胞生长抑制率:(1)罗格列酮各浓度作用24、48、72 h,2个时间点抑制率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随时间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其中0.5μmol/L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0.10±0.01、46.70±0.01和48.80±0.02;(2)在各时间点,各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0.5~50.0 μmol/L浓度组区间,相同时间点的抑制率有随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细胞周期:(1)不同浓度的各细胞周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24、48h时间点均表现为用药组G0/G1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0.5mol/L组细胞比例最高,但随用药浓度增加,G0/G1期比例有下降趋势;用药组S期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随用药浓度增加,S期比例有增高趋势;即用药可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的作用;(2)不同时间点间细胞周期分布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6,P>0.05).细胞凋亡:0.5 μmol/L组凋亡率(14.3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2.82±0.63)%(P<0.01),光镜下可见药物组细胞核固缩及散在的凋亡小体.结论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明显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诱导该细胞G1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转染小鼠pSG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SG5-mPPARα)质粒对小鼠原代肝细胞细胞周期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中转染pSG5-mPPARα质粒及加入PPARα配体(WY-14643)后,检测即时反应基因(IEG)如fos癌基因(c—fos)、jun癌基因(c—jun)和早期生长反应因-1(EGR-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方法。结果 EGR-1基因表达在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中转染pSG5-mPPARα质粒及加入PPARα配体WY-14643组与未转染加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jun、C—los和Cyclin D1基因表达,较未转染加药组明显增强。结论 EGR-1、c—jun、c-fos和Cyclin D1基因在肿瘤发生前阶段肝脏中的异常表达.对肿瘤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相关感染中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AIS患者临床资料以及随访资料,根据患者发病1周内是否发生感染(以肺部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分为感染组(34例)和未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以及联合评分(NLR-CAR)对根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手术的17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CAR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NLR组(0分)、高NLR组(1分);低CAR组(0分)、高CAR组(1分),通过两者分数之和得出NLR-CAR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NLR-CAR 0分组(低NLR+低CAR),NLR-CAR 1分组(高NLR或高CAR其中一项),NLR-CAR 2分组(高NLR+高CAR)。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独立预后因素,通过ROC曲线比较NLR、CAR、NLR+CAR联合评估和NLR-CAR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术后随访5年死亡64例(36.57%)。术前NLR、CA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970、0.124。低NLR组、低CA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明显高于高NLR组、高CAR组(χ2=38.654、20.745,均P<0.001),NLR-CAR 0分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优于NLR-CAR 1分组或NLR-CAR 2分组(χ2=48.425,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分期、TNM分期、NLR、CAR和NLR-CAR评分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与NLR、CAR和NLR+CAR联合评估相比,NLR-CAR评分的曲线下面积最大,预测价值更高。 结论NLR-CAR评分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是一种潜在的基于炎症的预后评分指标,其评估结直肠癌的预后优于单独的NLR或CAR,具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观察细菌脂多糖(LPS)对肝细胞株LO2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a(PGC-1a)、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线粒体形态和细胞三磷酸腺苷(ATP)、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LPS(10 μg/L)、LPS(10μg/L)+罗格列酮(10 μmol/L)、LPS( 10 μg/L)+GW9662( 10 μmol/L)作用LO2细胞株12h,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GC -1a、Mfn2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变化,荧光素酶二磷酸腺苷( ADP)/ATP发光检测细胞ATP含量,荧光探针2',7'-二氯荧光素乙二酯(DCFH-DA)测定细胞ROS生成水平.结果 经LPS处理LO2细胞后PGC-1a、Mfn2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14±0.0366比2.5896 ±0.2591;0.7432 ±0.1626比1.6236±0.3058,P<0.05);细胞线粒体数量减少、肿胀明显、嵴模糊不清、基质密度低、少数线粒体膜不完整;细胞内AT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2.50 ±0.15比5.81 ±0.31,P<0.05);而ROS生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50.1920±6.3571比55.1920±9.1140,P<0.05).罗格列酮可通过提高PGC-1a、Mfn2基因表达逆转这一改变;而GW9662抑制PGC-1 a、Mfn2基因表达,进一步加重线粒体损伤.结论 LPS通过抑制肝细胞PGC-1a、Mfn2基因表达诱导线粒体形态改变及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