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究乌鸡白凤丸对衰老血虚大鼠子宫内膜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进一步探讨乌鸡白凤丸治疗肾虚血亏型月经不调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放血、饥饿加灌服羟基脲的方法制备肾虚血亏大鼠模型,并用乌鸡白凤丸进行干预。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结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孕酮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VEGF、KDR及Flt-1蛋白的表达。结果:乌鸡白凤丸干预后能有效增加肾虚血亏大鼠子宫内膜的厚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P0.01)、孕酮水平明显增高,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VEGF蛋白、KDR蛋白、Flt-1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乌鸡白凤丸高剂量组雌二醇水平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VEGF蛋白、KDR蛋白、Flt-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乌鸡白凤丸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有升高的趋势,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子宫内膜VEGF蛋白、KDR蛋白、Flt-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鸡白凤丸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为通过升高血清雌二醇水平、降低孕酮水平来提高VEGF蛋白、KDR蛋白、Flt-1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子宫内膜修复,达到调节月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法、疏肝法对超促排卵大鼠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动情周期正常的雌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疏肝组各20只。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建立控制性超促排卵模型。造模第1天始补肾组给予补肾调经方混悬液(浓度2.78 g/ml),疏肝组给予逍遥丸混悬液(浓度0.162g/ml),均1 ml/(200 g·d)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给予同等剂量蒸馏水灌胃,连续11天。比较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含量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水平,HE染色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并观察子宫内膜形态,观察大鼠内膜胞饮突表达,检测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其mRNA表达,统计各组大鼠妊娠数、胚胎着床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妊娠数、胚胎着床数减少,血清P含量及子宫内膜ER、PR蛋白表达,VEGF蛋白及其mRNA表达,子宫内膜厚度及螺旋动脉数量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疏肝组大鼠妊娠数及胚胎着床数增加,血清P含量及子宫内膜ER、PR蛋白表达,VEGF蛋白及其mRNA表达,子宫内膜厚度及螺旋动脉数量升高(P0.05),而补肾组和疏肝组大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法、疏肝法均能够增加超促排卵大鼠妊娠率及胚胎着床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性激素水平及雌、孕激素受体,改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及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麦粒灸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PF级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麦粒灸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2组大鼠采用95%乙醇宫腔注射法于动情期制备薄型子宫内膜模型。麦粒灸组造模后次日麦粒灸"关元""子宫",每穴7壮,1次/d,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麻醉后固定,连续3个动情周期(约15 d)。干预结束后,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内膜形态,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DLL4和Notch1蛋白表达,RT-qPCR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VEGF、Ang-2、DLL4和Notch1m 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明显变薄,腺体、血管数目明显减少,子宫内膜组织VEGF、Ang-2、DLL4和Notch1蛋白及m 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麦粒灸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腺体、血管数目明显增多,子宫内膜组织VEGF、Ang-2、DLL4和Notch1蛋白及m 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麦粒灸可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达到修复作用,其机制与促进薄型子宫内膜大鼠子宫内膜组织VEGF、Ang-2表达,上调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DLL4、Notch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三棱丸(SLW)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血管生成作用及机制。方法:以SLW作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生成因子VEGF及TNF-α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异位组织中VEGF 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SLW能有效降低MVD,抑制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TNF-α蛋白和mRNA的水平。结论:SLW具有良好的抗EMS血管生成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管生成因子VEGF,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7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达那唑组,丹参酮小、中、大剂量组。将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经皮下移植于模型组、达那唑组及丹参酮ⅡA小、中、大剂量组右侧腹部,制作大鼠EM动物模型。造模后丹参酮小、中、大剂量组用丹参酮ⅡA灌胃治疗14 d,达那唑组灌达那唑,对照组及模型组灌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测定大鼠尾静脉血清雌二醇(E2)、白介素-2(IL-2),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ERα)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量。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子宫内膜组织VEGF蛋白及VEGF m RNA,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HIF-1αm RNA等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中、大剂量组血清IL-2、E2均降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ERα、PCNA、VEGF蛋白及VEGF m RNA表达量表达均下调(P0.05)。结论丹参酮ⅡA抑制大鼠子宫异位内膜生长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祛瘀、活血调经的药性及下调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上VEGF蛋白及VEGF m RNA表达,抑制移植的子宫内膜组织血管新生,降低IL-2、E2分泌,减轻血管内皮炎症反应造成的组织纤维化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生血方对不孕症患者分泌中期子宫内膜雌激素(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5例不孕症患者以补肾生血方(处方:菟丝子、丹参、覆盆子、蛇床子、女贞子、当归、枳壳、枸杞子、巴戟天、熟地黄、甘草)治疗,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治疗前后分泌中期子宫内膜ER、PR、VEGF及PDGF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ER、PR、VEGF及PDGF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及间质细胞的表达明显增强,各项指标染色强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补肾生血方可改善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VEGF、PDGF的表达亦增强,可能与补肾生血方增加了黄体期血管的密度,促进黄体分泌足量的雌激素、孕激素以支持子宫内膜受体及血管生成因子的生成。使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微环堵得到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乌鸡白凤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灌胃给予乌鸡白凤丸提取物,连续10周,末次给药后取血、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TG、LDL、HDL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率、增殖指数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升高,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率、Caspase-3的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升高,增殖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大鼠降低;乌鸡白凤丸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大鼠降低,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率、Caspase-3的蛋白表达均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升高降低,而增殖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升高。结论:乌鸡白凤丸有效成分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与增殖有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3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Ang/Tie-2信号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方孕前导法给药调控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种植窗期子宫组织血管生成的助孕机制。方法 阴道涂片HE染色法观察,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健康未交配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动情前期时入组,分组给药并合笼,于妊娠第5天处死,腹主动脉采血后,迅速剖取子宫并制片,采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FLK-1表达水平及螺旋动脉数量,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Ang-1、Ang-2、Tie-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Ang-1、Ang-2、Tie-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给药组能明显改善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并接近空白组水平;模型组大鼠子宫湿重、子宫脏器指数、螺旋动脉数量、VEGF、FLK-1及子宫组织Tie-2蛋白表达、Ang-1mRNA、Ang-2mRNA和Tie-2mRNA表达等均较空白组降低(P < 0.05);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大鼠妊娠第5天子宫组织VEGF、FLK-1、螺旋动脉数量、Ang-1蛋白、Tie-2蛋白及Ang-1mRNA、Tie-2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 0.01)。结论 补肾活血方孕前导法给药,改善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促进子宫组织血管生成,改善组织血瘀状态,促进胚胎着床,可能与其提高大鼠子宫组织VEGF、FLK-1、Ang-1、Tie-2表达水平,并维持Ang-2正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血管生成素(Ang-1)/酪氨酸激酶-2(Tie-2)信号通路,探讨养精种玉汤调控薄型子宫内膜(TE)大鼠子宫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雌性未交配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宫腔注射95%乙醇建立TE模型,分组给药14 d,处死后剖腹取子宫,采用HE染色观察子宫形态,WesternBlot检测大鼠子宫VEGF、VEGFR-2、Ang-1、Tie-2蛋白表达,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大鼠子宫VEGF、VEGFR-2、Ang-1、Tie-2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子宫内膜形态,增加子宫湿重和子宫脏器指数(P<0.05),并接近对照组水平;中药组大鼠子宫VEGF、VEGFR-2、Ang-1、Tie-2蛋白及mRNA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养精种玉汤可以明显改善TE大鼠的子宫组织形态,增加其内膜血管生成,可能与提高大鼠子宫组织VEGF、VEGFR-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Histostain—Plus)法对30例无排卵功血患者经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前后进行子宫内膜组织中bFGF、VEGF含量的测定。结果:无排卵功血患者无论其子宫内膜呈单纯增殖症或是复杂性增生改变,其子宫内膜bFGF、VEGF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1),经中药治疗后,子宫内膜bFGF、VEGF表达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结论:子宫内膜bFGF、VEGF表达减少,导致血管生成障碍,可能是无排卵性功血的发生机制之一。补肾活血中药增强子宫内膜bFGF、VEGF表达,进而促进血管生成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可能是治疗无排卵型功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蒲灵化瘀止痛方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M)小鼠异位及在位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NS)、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影响,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角度揭示蒲灵化瘀止痛方治疗ADM的作用机理。方法:造模饲养3个月建立小鼠ADM模型。将ADM小鼠随机分为蒲灵化瘀止痛方高、中、低剂量组,丹莪妇康煎膏组,孕三烯酮组,模型组,空白组,连续给药12周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不同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程度;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的VEGF、ENS的表达,并通过CD31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其MVD。结果:蒲灵化瘀止痛方高、中剂量组能降低模型小鼠异位和在位内膜VEGF的表达(P〈0.01),降低模型组小鼠异位内膜VEGF/ENS的比值(P〈0.01),有下调模型小鼠在位内膜VEGF/ENS比值的趋势。结论:蒲灵化瘀止痛方减少经量的机制可能是抑制在位内膜血管生成,减少在位内膜血管数量;蒲灵化瘀止痛方缩小病灶、减轻痛经程度的机制可能是抑制异位内膜血管生成,减少异位内膜血管数量。  相似文献   

12.
乌鸡白凤丸气相色谱指纹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苏薇薇  叶文坚 《中药材》1998,21(1):37-39
对广州陈李济药厂生产的乌鸡白凤丸石油醚提取液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获得了其气相色谱指纹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补经合剂具有补肾益精、养血益气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月经后期或伴量少属肾虚血亏者。本研究着重以该方对大鼠卵巢卵泡细胞凋亡的影响,拟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该方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雌性初老大鼠为自然肾虚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补经合剂对肾虚大鼠卵巢的卵泡细胞 Fas表达、凋亡蛋白酶 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补经合剂高剂量组(相当于原生药31g/kg)能抑制肾虚大鼠卵巢的卵泡细胞凋亡蛋白酶 Caspase-3表达(P<0.05);同时中成药乌鸡白凤丸也具有相似的作用。结论:补经合剂临床上用于治疗月经后期或伴量少的机理,可能与该药抑制肾虚大鼠卵巢的卵泡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用妇科中药对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妇科常用中药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的理论可行性;总结分析益母草、泽兰、香附、红花、乌鸡白凤丸与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结果:益母草、泽兰、红花、香附、乌鸡白凤丸治疗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有较好的疗效,缺少单味中药或乌鸡白凤丸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结论:常用妇科中药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有疗效,可为相关临床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EGF、MVD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意义,探索补肾温阳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VEGF、MVD在内异症在位、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采用补肾温阳化瘀方治疗内异症患者5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CA125的变化。结果:内异症中VEGF、MVD的表达较正常组内膜明显增高(均为P<0.01),中药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82.00%,并且能降低内异症患者血清中VEGF、CA125的含量。结论:VEGF、MVD在内异症中过度表达,提示血管生成是内异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补肾温阳化瘀方可降低内异症患者血清中VEGF、CA125的含量,阻断内异症的血管生成,促使病灶消散、吸收,并可调节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为治疗内异症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中药补肾调周法治疗人流术后肾虚型月经过少,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30例诊断为肾虚型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患者按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中药配方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月经量恢复情况、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子宫内膜分泌晚期内膜厚度情况。结果:根据月经失调治疗标准评价疗效,总有效率达87%。治疗前后分泌晚期子宫内膜的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结论:以补肾调周法为理论基础,将补肾调周法贯穿于整个月经治疗周期对肾虚型人流术后月经过少患者的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并能改善肾虚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马路  汪卫华  阎俊慧  史文慧 《河南中医》2012,32(12):1620-1622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泄浊法治疗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苏合丸致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68例,西医予基础对症治疗,中医分为脾肾气虚、肾阳虚衰、气阴两虚三型辨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包括血肾功能、尿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9.70%.治疗后血肌酐(Ser)、尿素氮(BUN)、尿N-乙酰葡萄胺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蛋白定量(Tup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肌酐清除率(Ccr)有所升高,肾功能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好转(P<0.05).脾肾气虚型有效率为93.55%,气阴两虚型为90%,肾阳虚衰型为82.35%.结论:补气活血泄浊法治疗马兜铃酸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IUA)宫腔局部征象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妇科住院IUA患者,观察宫腔镜下宫腔微观征象,采用证素辨证分析IUA患者证素分布特点,研究IUA宫腔局部征象与中医证素的关系。结果164例IUA患者病位证素按频数高低依次为胞宫、肾、脾、肝、胃,病性证素按频数高低依次为血瘀、气滞、气虚、阳虚、血虚、阴虚、痰、热、湿、动血、寒。IUA子宫内膜不同颜色、子宫内膜血管不同颜色与形态患者的证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腔粘连程度不同分级上,肝、脾、肾、血瘀、气滞、气虚、阳虚、血虚、阴虚证素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颜色、子宫内膜血管颜色及形态、粘连程度等局部征象与中医证素有关,可为IUA局部望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泰和乌鸡原产于江西泰和县武山山麓,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珍贵禽类种质资源。通过梳理本草古籍、医籍、地方志中泰和乌鸡的记载发现,明清时期产于泰和县的家鸡有2种不同的品种,一种具有白丝毛、乌骨、乌肉、绿耳、红冠、五爪等外观特点,为古今药用乌骨鸡品种泰和乌鸡,当与另一种黄耳、红毛的泰和鸡进行区别。泰和乌鸡味甘、辛,性热,同其他乌骨鸡相比,药性更偏于温热,温补效用更佳。江西泰和、吉水诸县俗传泰和老鸡能发痘疮、助湿热发脓。泰和乌鸡相关的方剂有乌鸡丸、白凤丹、巽顺丸等,现代妇科常用乌鸡白凤丸一方即来源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